北馬其頓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北马其顿共和国
北馬其頓共和國
国歌:今天在馬其頓之上
Денес над Македонија
北馬其頓的位置(绿色) 欧洲(深灰色)  —  [圖例放大]
北馬其頓的位置(绿色

欧洲深灰色)  —  [圖例放大]

首都
暨最大城市
斯科普里
官方语言[註 1]
宗教東正教伊斯蘭教
政治體制单一制
議會民主制
議會共和制
法律體系欧陆法系
國家憲法《北马其顿共和国宪法》
政府北马其顿议会
• 總統
戈尔达娜·西莉娅诺夫斯卡-达夫科娃
• 總理
塔拉特·贾菲里
成立
1991年9月8日
面积
• 总计
25,713平方公里(第148名
• 水域率
1.9%
人口
• 2019年估计
2,077,132(第148名
• 密度
80.1/平方公里(第122名
GDPPPP2022年估计
• 总计
408.10億美元[1]第125名
• 人均
19,726美元[1]第85名
GDP(国际汇率)2022年估计
• 总计
141.98億美元[1]第131名
• 人均
6,862美元[1]第98名
货币北馬其頓代纳尔MKD
时区UTC+1欧洲中部时间
+2
行驶方位靠右行駛
电话区号+389
ISO 3166码MK/MKD
中央銀行北馬其頓共和國國家銀行
人类发展指数0.759[2](第82名)-
基尼系数31.9 (2018年)
国家象征北马其顿狮子英语Proposed coat of arms of North Macedonia
最长河流瓦爾達爾河
最大湖泊奧赫里德湖
互联网顶级域.mk
.мкд英语.мкд
网站
vlada.mk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北馬其頓共和國馬其頓語Република Северна Македонија羅馬化:Republika Severna Makedonija),通称北馬其頓Северна Македонија羅馬化:Severna Makedonija发音:[ˈsɛvɛrna makɛˈdɔnija]),是位于东南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东临保加利亚,北临塞尔维亚,西临阿尔巴尼亚,南临希腊。首都與最大都市是斯科普里

原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成員國之一,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後獲得獨立,當時國號為馬其頓共和國馬其頓語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羅馬化:Republika Makedonija),通称馬其頓,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义加入联合国,由於在「馬其頓」名稱的使用上與鄰邦希臘長期存在爭議,2019年2月12日起國號改為現名[3]。2020年3月27日,北馬其頓加入北約,成為該組織的第30個會員國。

历史[编辑]

根據巴爾幹戰爭後的布加勒斯特條約的馬其頓地區的劃分

马其顿古为希腊文明北端的边疆地区,时而常被雅典等希腊文明中心爱琴海地区的人嘲笑其未开化,但古马其顿人本身亦是希腊人的一支,其所说的古马其顿语亦为古马其顿王国境内的古希腊语西北方言的统称。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后,马其顿地区先后由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希腊人所主导)等统治。5世纪起斯拉夫人开始进入马其顿地区(尤其是马其顿的内陆地区)定居,因而奠定了现代马其顿南北之分(南:希腊人/北:斯拉夫人)的基础。

837年时保加利亚征服了马其顿,并于10世纪末在该地的奥赫里德定都。1018年拜占庭帝国又征服了马其顿,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马其顿多次在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塞尔维亚之间转手。15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征服了马其顿,并开始了长达500年的统治。

19世纪时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复国运动相继展开,民族主义高涨,马其顿也成为三国的必争之地。1878年签订的《圣斯特凡诺条约》规定该地划归保加利亚大公国,但由于列强干涉而未成功,导致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的出现,谋求与保加利亚统一。1913年三国在共同针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获胜,奥斯曼帝国将马其顿割予三国,但三国之间又因马其顿具体分割方案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最终希腊、塞尔维亚击败保加利亚,三国将马其顿瓜分。塞尔维亚所得到的部分就是现代北马其顿共和国的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塞属马其顿连同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腊、南斯拉夫为同盟国,保加利亚参加了由納粹德國主导的轴心国阵营,希腊、南斯拉夫被德軍占领之后,保加利亚分得了马其顿的大部分地区,但战争结束后各国之间的边界又还原到战前的形势。

北马其顿在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位置

二战之后,南斯拉夫成为由铁托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初始定名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46年时铁托将马其顿地区从塞尔维亚分开,成为一个南斯拉夫直辖的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9月17日马其顿从南斯拉夫和平分离,但马其顿共和国随即和希腊爆发国名争端,最后马其顿共和国于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F.Y.R.O.M)”的名义加入联合国。希腊共和国最终在1995年解除该国的经济封锁。[4]

1999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内部爆发科索沃战争,近40万阿尔巴尼亚族难民从科索沃涌入马其顿共和国。2001年春,该国西部的阿族人开始进行武装叛乱,引发短暂的内战,后来双方于6月在欧盟官员的调停下达成停火协议,阿族同意放下武装,政府同意给予阿族人更多权力,阿族人得以进入共和国的议会并参与选举,之后国内的民族关系有一定的改善。

随着2019年国名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2020年3月27日北马其顿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政治[编辑]

国会

北马其顿为实行议会制民主国家,行政权由北马其顿议会一院制)的政党所组成的联合政府掌握。国家元首为象征性的总统,政府首脑为总理

北马其顿长期争取加入北约欧盟,2020年3月27日已正式加入北约

国会大选每四年一次。最近一次的国会选举于2021年6月5日举行,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民族统一民主党为第一大党和两大执政党之一,党首尼古拉·格鲁埃夫斯基从2006年8月开始任总理至2016年。现任总理为来自马其顿社会民主联盟塔拉特·贾菲里

总统选举每五年举行一次,现任总统达夫科娃于2024年5月就任,来自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马其顿民族统一民主党[5]

地理[编辑]

疆域

北马其顿为内陆国家,国土占广义马其顿地区的一半。国内多山,主要河流为贯穿南北的瓦尔达尔河。首都斯科普里为最大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比托拉库马诺沃普里莱普泰托沃

经济[编辑]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解体前,北马其顿为国内最贫穷的地区,独立后由于社会经济转型、区域局势动荡不安、联合国塞尔维亚的经济制裁、希腊于1994年至1995年对北马其顿的经济制裁,及至2001年由於内战等原因,北马其顿的经济停滞不前。直到2002年才开始渐渐复苏,至今该地仍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失業率達30%。[6]

行政区划[编辑]

北马其顿分为八个统计区,这些统计区只是作为法律及统计用途。北马其顿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为市镇,全国划分为80个市镇,首都斯科普里由10个市镇所组成。

北马其顿的统计区划分
统计区 马其顿语名 面积
(km2)
人口 (2021年普查) 最大城市
东部统计区 Источен регион 3,537 150,234 什蒂普
东北统计区 Североисточен регион 2,310 152,982 库马诺沃
佩拉戈尼亚统计区 Пелагониски регион 4,717 210,431 比托拉
波洛格统计区 Полошки регион 2,416 251,552 泰托沃
斯科普里统计区 Скопски регион 1,812 607,007 斯科普里
东南统计区 Југоисточен регион 2,739 148,387 斯特鲁米察
西南统计区 Југозападен регион 3,340 177,398 奥赫里德
瓦尔达尔统计区 Вардарски регион 4,042 138,722 韋萊斯

市镇[编辑]

Rural/Urban municipalities
Rural/Urban municipalities

軍事[编辑]

馬其頓軍的俄製Mi-24攻擊直升機

1992年3月28日馬其頓建立軍队。除了直升机外此国没有其他战机。

北馬其頓於2020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7]

社會[编辑]

人口[编辑]

马其顿族女性传统民族舞者

截至2019年该国有207万人口。马其顿人为主,阿尔巴尼亚人居第二。通用隶属于东南南斯拉夫语支马其顿语,与保加利亚语完全互通。[8]

主要民族有:

宗教[编辑]

基督徒共有64%。(北马其顿人口63%是东正教信徒,絕大多數為马其顿正教会教徒。1%人口信新教天主教、其他獨立教會。)穆斯林共有36%(北马其顿是欧洲第三大(包括科索沃则为第四大)的伊斯兰教徒居多的國家,仅次于阿尔巴尼亚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文化[编辑]

名為塔維斯格拉維斯的馬其頓菜
奧赫里德的古城堡
觀光區古建築民宿

媒体[编辑]

飲食[编辑]

名人[编辑]

外交[编辑]

此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正式外交关系。但在1999至2001年,該國與中華民國建立外交關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斷交。但不久後撤銷承認中華民國,並恢复與北京政府的外交關係。

因國名爭議,北馬其頓曾長期受希腊制裁,直至2019年與後者達成協議後改國號,兩國關係才有望改善,北馬其頓亦有望加入歐盟。但在2024年5月13日,時任北馬其頓總統席楊諾夫斯卡-達夫科娃於就職時不承認國名,席楊諾夫斯卡-達夫科娃在就職儀式時向國會議員及獲邀的貴賓演說時表示,她「尊重憲法和法律,同時將會捍衛馬其頓主權、領土完整與獨立」。並說:「我宣布將會認真負責執行馬其頓總統職務。」[7]

韩国也因上述的原因直到2019年才与北马其顿建立正式外交关系。[9]

注释[编辑]

  1. ^ 假如某少数民族占某个市镇的总人口的20%以上,该民族的语言在该地也有官方语言地位。享有此地位者有:土耳其语塞尔维亚语罗姆语吉卜赛语)等。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North Macedoni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英语). 
  2.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0-24). 
  3. ^ 洪翠蓮. 馬其頓正式改國名「北馬其頓」 第一時間加入北約. 新頭殼. 2019-02-13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3). 
  4. ^ 从“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到“北马其顿共和国”. 联合国新闻. [2020-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5. ^ 北马其顿新总统达夫科娃宣誓就职. 新华网. 新华社. 2024-05-13 (中文(简体)). 
  6. ^ 馬其頓全國失業率高達29% 弱勢群體就業靠搖號. 新浪新聞中心. 2013-10-07 [2020-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6). 
  7. ^ 7.0 7.1 聯合新聞網. 北馬其頓總統就職不承認國名 激怒希臘. 聯合新聞網. [2024-05-13] (中文(臺灣)). 
  8. ^ БАН: Официалният език в Скопие е "северномакедонски български". Mediapool.bg. [2020-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保加利亚语). 
  9. ^ S. Korea establishes diplomatic ties with North Macedonia. 韩联社. [2019-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8) (英语). 

外部連結[编辑]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