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47人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民主派初選大搜捕
國家安全法執法行動的一部分
2021年3月3日在荔枝角收押所,多名民主派人士由囚車押送至往法庭
日期2021年1月6日
被捕香港47人案#被拘捕者名單
指控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

香港民主派初選大搜捕,又稱「47人案」「35+初選案」「35+大搜捕」[1]「初選案」「2020年密謀案」「串謀顛覆案」[註 1] ,是指2021年1月6日,香港警务處国家安全處以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颠覆国家政权罪」爲由對2020年立法會選舉民主派初選参与者發動的大規模拘捕行動[5][6]

警方共拘捕53人,當中47人其後被起訴,多人不獲準保釋。[7]這次拘捕是自2020年7月1日港區國安法生效以來,警方發動最大規模拘捕行動,引發香港本地媒體及國際媒體關注。[8]而後續的司法程序備受爭議,包括史無前例「馬拉松式」連續4天提堂處理保釋程序。[9][10][11]而47名被告中,其中32人已還押候審3年,其中裁判官羅德泉正式宣佈將46人完成交付至高等法院審理的程序,於2023年2月由法官李運騰、陳仲衡及陳慶偉審理。[12]

岑敖暉扣查了超過24小時,到1月7日晚上接近9時,獲准以現金三萬元及交出旅遊證件作保釋
林景楠到1月7日晚上9時45分,在馬鞍山警署獲准以現金三萬元及交出旅遊證件作保釋,他與妻子擁抱
部分被告更以鐵甲威龍囚車押送至收押所

拘捕過程[编辑]

早上,警方國安處派出便衣警員到立場新聞辦公室,要求總編輯鍾沛權簽署一份法庭「交出文件令」
下午,警方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見記者,指去年3月起倡議「好有決心」

多人被上門拘捕和進行搜證[编辑]

2021年1月6日早上6時始,香港警方出動約1000名警務人員,上門拘捕多名民主派人士,指他們因參與去年7月的民主派初選及提出“攬炒十步曲”,涉嫌干犯港區國安法中的「顛覆國家政權罪」。警方暫時拘捕54人,當中6人涉組織及策劃,其餘48人是參與者。被捕者大部分為初選參加者及籌辦初選的人士,當中包括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前副教授戴耀廷。部分被捕人士亦被帶返議員辦事處進行搜查,其中灣仔區議會主席楊雪盈的助理表示楊在早上拘捕後,同時派人到其辦公室爆閘,不過大門未能打開。記者現場所見,辦公室鐵閘及門鎖均有遭破壞痕跡。[13]

負責初選投票操作的香港民意研究所鍾庭耀被帶走協助調查。探員帶備多個膠箱進入香港民意研究所位於黃竹坑的辦公室進行搜證。[14]

Facebook專頁「沉默是銀」表示,網名「李伯盧」、推動初選「三投三不投」運動的發起人吳政亨亦被捕。另外,美籍人權律師關尚義(John Clancey)被帶離位於中環的何謝韋律師事務所拘捕。

警員到多個傳媒機構要求簽手令[编辑]

警員到多間傳媒機構,包括《立場新聞》、《香港獨立媒體》和《蘋果日報》進行上門調查,要求簽署法庭「交出令」,有關命令由香港高等法院法官簽發,亦禁止披露相關內容。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稱提交令只是索取與傳媒公司相關交易。[15]

警方回應[编辑]

下午,警方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見記者,他展示了時序表,顯示計劃倡議者在2020年3月開始提倡計劃,之後發起眾籌,聘任民意研究,宣傳、舉辦論壇等活動,到7月11日和12日舉行初選,形容是「由一個概念,一步步實踐,見到好有決心,資源好豐富去做呢樣嘢」。他指計劃目的是迫使特首下台,令政府停擺,涉嫌干犯「顛覆國家政權」罪。他指警方會調查涉初選的聲明「好緊要」,認為簽署或顯示參加者會配合策略性投票以達到停擺政府的最後目標。同時以有人「揸車打劫」作比喻解釋初選是否等同違法,「有一個人揸車去打劫,揸車無問題架,但佢後尾原來去打劫,咁就係犯法[…]所以千萬唔好話,議員要做呢樣嘢(否決財政預算案)係咪犯法呢?」。[16]

53人陸續獲保釋[编辑]

經歷逾30小時扣查後,多人在1月7日晚上陸續獲准以3萬元保釋,須交出旅遊證件,半年內不得離港,並須於2月10日到警署報到。不少被捕人獲釋後批評警方的拘捕行動荒謬,認為《港區國安法》被濫用作打壓異見人士。發起民主派初選「35+」行動的香港大學法律系前副教授戴耀廷接近午夜在馬鞍山警署獲釋後表示,「香港係進入咗一個寒冬,吹緊嘅風又猛又凍,但我相信好多香港人會用自己方法,繼續逆風而行。」[17]

警方被懷疑將被捕人士的電子設備運往内地[编辑]

2021年1月12日,《華盛頓郵報》報道,香港警方認為中國當局有先進技術可以提取電子設備內的資料進行調查,因此將被捕人士的電子設備運往中國大陸。其中部分被捕人士的電子設備被扣押後,其社交媒體賬戶或電郵出現異常活動,例如「快必」譚得志重新使用Telegram,而facebook管理員澄清譚得志沒有重開賬戶。陳志全被捕後,Telegram也曾被入侵。報道同時引述不具名的警員指,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有方法破壞Android系統和Google雲端資料,並深信2019年發生的反修例運動是經過精心策劃,為求掌握大局,需找出民主派與民間社會的聯繫。報道也透露香港網絡已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18][19]

然而,香港警方其後在社交網站上嚴正澄清,警方並沒有將被捕疑犯的手機或任何電子設備移交中國內地,對於《華盛頓郵報》中引述匿名者無中生有的失實指控,警方表示遺憾,並予以譴責。[20]

被拘捕者名單[编辑]

初選發起人[编辑]

參選人[编辑]

起訴[编辑]

47名被拘捕者遭警方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名起訴[编辑]

大批市民在法院外排隊聲援及輪候公眾席
傍晚7時,大批市民在通州街聲援

2021年2月28日,除了涂謹申鄺俊宇劉凱文袁偉傑關尚義安德里李國麟李芝融被要求於5月4日再次報到外。其餘47人均被警方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正式起訴,包括仍然在囚的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遭收押的人民力量副主席譚得志、前民主黨主席胡志偉,以及戴耀廷區諾軒趙家賢何桂藍郭家麒譚文豪楊岳橋林卓廷林景楠岑子杰等,並即時扣留不得保釋。[22]社民連成員拉起「國安法無法無天,釋放所有政治犯」橫額到場聲援,旁邊其他聲援人士舉起「政治檢控可恥 無懼白色恐怖」等標語抗議,警員在場開咪警告在場人士有可能違反限聚令。[23]有4名成員被立案起訴「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名的公民黨指,「一生平安,磊落做人,但世事有時兩難全」,該黨只能努力實踐後者,然後在心中祝願平安,指歷史會站在公義一邊,「見字坐直飲水,黎明終必來到」。[22]未被起訴的民主黨油尖旺奧運區議員、前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則在離開警署時表示對於民主派被檢控感到「不可理喻」,認為無法理解及用道理說清楚。[24]而被立案起訴的朱凱廸新西團隊荃灣海濱區議員岑敖暉在臉書勉勵大家,稱「毋須懷憂喪志,這條路是我們自己選,是整個香港一齊選,選了,就要繼續走下去。歷史沒有回頭路,只有身前身。」[22]

3月1日,47人在今早被帶到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除引起大批市民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外聲援及輪候公眾席籌號外,歐盟、英國、美國、德國、荷蘭、加拿大、瑞典、澳洲分別有代表到場排隊等候入法院旁聽。[25]案件原定11時後開庭,但直到12時許仍有民主派被告未會見到律師。案件由國安法指定法官、總裁判官蘇惠德處理,控方代表為副刑事檢控專員楊美琪,辯方律師代表則包括資深大律師夏博義許紹鼎潘熙梁家傑;大律師馬維騉黃宇逸譚俊傑張耀良黃瑞紅等。[26]被告之一的前記者何桂藍於內庭表示自己開庭前未能與律師會面[27]。東區區議員徐子見則因留院缺席聆訊。案件於下午12時50分開庭,國安法指定法官、總裁判官蘇惠德甫開庭即表示,得知仍有部分律師仍等待與被告會面及索取指示,故詢問辯方需要多少時間準備。辯方則透露仍未準備好,並指仍有至少18名律師等候與被告見面及索取指示,且有律師透露於下午2時前未能再與被告見面及索取指示,經商討後,案件押後下午3時半再開庭。而籌號在下午5時14分已全部派發。[26]

警方行動[编辑]

下午4時半,警方封鎖線延伸至東京街北近富昌邨巴士站位置,多名市民被截查

下午3時45分,案件仍然未正式開審,法院外突然變得緊張,有支持者叫「五一」口號及舉起手勢後,有警員一度舉起紫旗。其後將封鎖線延伸至東京街北近富昌邨巴士站位置,多名市民被截查。其後警方警告在東京街西英華書院外逗留的市民,指他們涉嫌非法集結,要求他們立即散去,否則會使用武力進行驅散和拘捕。到下午5時38分,司法機構關上法院的大閘,而對出警員開始要求在場人士馬上離開。到傍晚6時37分更分別在通州街和東京街進行推進行動。到7時45分 警方突然由發祥街近星匯居位置衝出對面馬路,在蔬菜統營處外拉起封鎖線,要求停留人士出示證件進行截查,包括多名記者。[28]

截至晚上8時30分,警方向19男19女發出違反「限聚令」定額罰款通知書;以及向4名男子發出違反「口罩令」定額罰款通知書。[29]

馬拉松式聆訊 多名被告體力不支暈倒送院[编辑]

經過14小時審訊,被告之一譚凱邦不適暈倒入院

經過14小時審訊,期間沒有進食,且到凌晨1時只有16人未完成陳述申請保釋理據,被告之一的灣仔區議會主席楊雪盈在凌晨1時50分左右感到體力不支暈倒送院,另外三人(譚凱邦林景楠梁國雄)亦不適,送抵明愛醫院治理。總裁判官蘇惠德直到凌晨2時45分才決定休庭,並於翌日11時半續審。依慣例,未完成程序的被告應回到警署拘留,但蘇惠德稱因人數眾多,因此指示交由懲教署看管,這表示眾人都須送到收押所。最後一輛載運被告的囚車在翌日清晨6時30分才抵達荔枝角收押所,車上被告包括荃灣區議員岑敖暉、香港本土派人士鄒家成、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等人,但因已超過收押所規定的囚犯起床時間,而被告8時又要上車前往法院,基本上沒有睡覺時間。[30][31]

辯方律師法庭外被拘捕和罪成[编辑]

晚上約9時半,代表被告的律師丘律邦手持法律文件,進入法院遭警員拒絕,之後被帶上警車

晚上約9時半,一名代表被告的34歲律師丘律邦手持法律文件,要求進入法院,但被警員拒絕。警方以「阻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及「未能出示身份證明文件」將他鎖上手銬及拘捕。[32]

之後他被控「故意阻撓警務人員」,「未能在規定下出示身分證明文件」和「拒絕或故意忽略服從警務人員的命令」三項罪名,律師否認控罪。到2022年2月9日,西九龍裁判法院裁判官鄭念慈指被告拒絕出示證件,認為警方封鎖的決定合情合理,並正當地執行職務,形容警員「絕對不是阻撓被告進入法庭」和肯定被告「存心、存意為難警方」,因此裁定故意阻撓警務人員罪成。法官同時認為索取社會服務令報告前,只有即時監禁才合適。被告判刑還押至3月2日,以待索取社會服務令報告。[33]裁判官鄭念慈批評被告身為律師「知法犯法」,是有心留難警方,被判監禁7天,但他獲准保釋等候上訴。[34]

第二日提堂[编辑]

晚上,市民在法院對出留守「送車」,支持被捕人士

3月2日,案件第二日提堂,47人已經被還柙接近四日三夜,律師表示他們過往三日無得洗澡和無換衣服,家屬委託律師向法庭求情,希望明天能轉交衣服。不過總裁判官蘇惠德稱有困難,認為要透過懲教一般程序處理。最終法官更改開庭時間,讓被告有時間在懲教所洗澡,但不可轉交衣服。到晚上10時35分,39名被告完成陳詞,其餘8人留待明日中午12時續審處理。[35]

第三日提堂[编辑]

荔枝角收押所,多名被捕者由囚車押送至往法庭。鄒家成向鏡頭舉起母指,而劉頴匡揮手回應

3月3日,47名民主派被告連續兩日經歷近25小時的聆訊,餘下8名被告仍然未就保釋陳詞。而中午12時開庭前,直播系統畫面再次出現無法聽到庭內對話或聲音的問題,引起家屬質疑是「秘密審訊」。而記者室與旁聽庭的直播都出現有畫無聲的問題,引起現場記者鼓噪。大律師吳靄儀表示法庭都沒辦法控制自己的程序,我們還有司法獨立嗎?」[36]不過司法機構高級新聞主任表明,開庭前不會播放庭內的聲音。此說法引起民陣召集人陳皓桓不滿。[37]

在開庭後,辯方大律師馬維騉收到數間媒體的記者查詢,要求法庭剔除本案在《刑事訴訟程序條例》9P禁止報道保釋程序的限制,他指港版國安法條文,無論是香港,內地法律學者或本港法官都無辦法完全掌握,認為公開本案的辯論內容能讓市民認識國安法,對社會及公眾利益有莫大禆益。控方表明反對,看不到如何達到「社會公正」的目的,對被告產生負面影響,無法回頭,指相關申請是「天馬行空」。[38]

其後,楊岳橋譚文豪郭家麒李予信林卓廷的代表大律師均表示收到指示,不會再代表五人,他們選擇自辯,譚文豪等4名被起訴的公民黨成員突然在審訊期間宣布退黨,原因不明。[39]此外,被告劉頴匡昨晚透過律師傳話,宣布由其擔任發言人的民間集會團隊正式解散。其中立法會前議員譚文豪、楊岳橋和郭家麒自行陳辭期間情緒激動並多次哽咽,楊岳橋自辯時稱「我身為大律師,想像唔到我要喺呢塊玻璃(被告欄玻璃)後邊做陳詞。」[40],而譚文豪更數次痛哭,庭內不少人和觀看直播的家屬亦聞言落淚。另外,何桂藍楊雪盈等人亦向法庭稱改為親自陳辭。總裁判官蘇惠德決定將案件押後至3月4日早上10時再訊,以聽取最少10名被告自行陳辭,或透過法律代表補充陳辭,預計在日內裁決。在晚上8時半宣布散庭[41]被告鄒家成及岑敖暉報稱不適,送院治理。[42]


第四日提堂[编辑]

西九龍裁判法院聲援人士亮起手機燈
呂智恆的養母得知結果後,跑到法院地下大堂跪地痛哭,其後由市民安慰
梁國雄太太陳寶瑩、民陣陳皓桓岑敖暉太太余思朗和朱凱廸太太區佩芬於審訊後見記者
被告楊雪盈身體不適需要以擔架床送院
市民在荔枝角道用手機燈和自己聲音「送車」

3月4日,何啟明鄒家成岑敖暉仍在醫院留醫,未能出席聆訊。控方於提堂首天申請將案押後3個月,並反對各人保釋。各被告均申請保釋,部份被告亦反對押後三個月,認為押後太久,亦指警方應先作充分調查,有足夠證據才落案起訴。

甫開庭,律政司副刑事檢控專員楊美琪表示,十分關注昨晚有傳媒之報道違反《刑事訴訟程序條例》9P(2)條限制,即發佈本案保釋程序的受限制內容,重申有關報道對被告造成不公,亦對法律穩健性有不良影響。楊續指出,在黎智英涉國安法一案中,高等法院法官彭寶琴表明,為了保障被告利益及審訊公正,傳媒只可報道法例中涵蓋的保釋事項。因此,控方希望法庭可公開提醒大眾遵循有關法例,以免造成任何不必要影響。大律師馬維騉回應指,不知楊指的是甚麼報道,僅留意到昨日傳媒廣泛報道他提出的剔除報導保釋限制申請,即探討是否可以報道保釋程序,希望律政司可以具體指出有甚麼報導涉嫌違例。總裁判官蘇惠德表示,現時不是處理傳媒有否違例,但提醒公眾及傳媒必須遵循法例限制,除非法庭下令撤銷有關限制。

昨日表明不再聘用大狀的何桂藍開始發言。她發言完畢後,單手按著後面的欄杆,跳起跨過後方的椅子,之後返回自己的位置就座,引起庭內傳出掌聲。林卓廷陳詞其間哽咽,他結語:「願我的家人、親人、朋友,平安、幸福、健康。」,引起庭上有人拍掌。[43]因體力不支而暈倒的楊雪盈開始親自陳詞。她也表明不再聘用大狀,對當晚在庭上暈倒一事向法官大人表示抱歉,並感謝有機會陳詞。[44]張可森希望自行補充幾句話,蘇官詢問代表律師是否繼續代表張,其代表律師表示張希望可以自行陳詞。蘇稱「咁,好啦,你講啦。」張可森陳詞完成後,尹兆堅拍一拍他的手臂以示支持。

下午1時,所有保釋陳詞已經完結,法官宣佈休庭,到下午2時30分再續,處理保釋事宜,同時處理大律師馬維騉在昨日提出的撤銷傳媒報道保釋程序之限制申請。到下午4時35分,鄒家成及岑敖暉已經出院,並返回法庭。等候法庭開庭期間,岑敖暉與何桂藍站在一起,兩人多次舉起雙手,並曲手「造心」。兩人隨後一同向鏡頭做出「大心心」的形狀和擺動身體。何用手指舉「韓式心心」,疑想向鏡頭外的旁聽人士打氣。其後何桂藍行近與區諾軒擁抱,並拍區的背一下。黃碧雲亦加入一起,三人共同聊天。

上訴庭聽取各方陳詞後,總裁判官蘇惠德將裁決由下午5時押後至晚上7時,以待戴耀廷重返法庭及考慮保釋決定需時。到7時51分開庭,戴耀廷透過大狀撤回保釋申請,須還押至5月31日候訊。[45]

到晚上7時56分,法庭批准鄭達鴻楊雪盈彭卓棋何啟明劉偉聰黃碧雲譚文豪施德來張可森伍健偉郭家麒呂智恆林景楠柯耀林李予信合共15人保釋。他們必須遵從任何人不得直接或間接以任何方式(包括傳統實體/電子媒體/任何公眾平台),作出、發放或轉載任何可能有合理理由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言論,任何根據其性質可構成違反國安法或香港法例中維護國家安全的罪行的行為;任何人不得直接或間接以任何方式(包括傳統實體/電子媒體/任何公眾平台),作出任何可能有合理理由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的行為;任何根據其性質可構成違反國安法或香港法例中維護國家安全的罪行的行為、不得直接或間接組織、安排、參與或協調任何級別的選舉(投票除外),不論政府或非政府舉辦的任何選舉;不得直接或間接以任何方式聯絡任何外國官員、議員、任何各級議會成員或其他服務於以上人員的人士,所有人不准離港以上四項條件,另外獲准保釋的15人須交出旅遊證件及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每晚12時至翌朝7時宵禁。[46]

而其餘32人被拒絕保釋,其中25人包括區諾軒吳政亨袁嘉蔚梁晃維徐子見岑子杰毛孟靜馮達浚黃之鋒譚得志胡志偉朱凱廸黃子悅尹兆堅吳敏兒何桂藍楊岳橋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梁國雄岑敖暉王百羽余慧明提出覆核,於3月12日再進行保釋覆核。而另外7人包括趙家賢鍾錦麟劉澤鋒李嘉達譚凱邦劉頴匡范國威放棄8天後申請保釋覆核的權利。

下午8時05分,法官要求保釋的15人站立及聽取保釋條件。被告都努力抄寫保釋條件,彭卓祺哭著回應裁判官說「明白」,張可森拭淚。不過律政司2分鐘後隨即正式提出覆核,15人須繼續還柙,以及在48小時內將他們帶上高等法院。呂智恆的養母得知結果後,跑到法院地下大堂跪地痛哭。而多名被告親友在庭外哭泣,其後有人大叫「多謝大家」、「政治犯無罪,香港人不死」、「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政治檢控可恥」口號,也有人表示「多謝大家律師,盡晒力啦」和「對唔住」等。[47]退庭後,3名被告身體不適需要以擔架床送院,包括劉澤鋒、林景楠和何啟明。

總結4日聆訊,法庭花了逾35小時處理47名被告的首次提訊程序,其中首日聆訊更由上午「直踩」至凌晨2時半,4日內有至少8名被告不適送院。[48]

在法院外,有不少市民聚集,高叫口號「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和唱《願榮光歸香港》。到晚上7時35分,警方舉起紫旗,稱有人喊口號及唱歌的行為涉嫌違反港版國安法。其後有大批警員到場增援在東京街近深水埗公園位置增援,並拉起燈帶要求記者和市民離開法院外的行人路,引起在場的記者不滿。警方亦封鎖法院附近的道路,市民無法迎接被告的囚車步出法院,其後到荔枝角一帶的行人路「送車」。到晚上10時15分,警方嚴密佈防,將防線推至興華街西,並以違反限聚令為由,多番要求市民和記者往荔枝角方向離開。[49]有市民坦言現今香港已無法治可言。[50]

律政司撤4人保釋覆核[编辑]

3月5日,律政司決定不向楊雪盈劉偉聰呂智恆林景楠4人繼續保釋覆核程序,晚上被帶上西九龍裁判法院後,獲准以原有條件保釋外出。4人的保釋條件包括,不得直接或間接以任何方式,作出、發放或轉載任何可能有合理理由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言論、不准離港、要交出所有旅遊證件包括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等,亦需要作出現金及人事擔保,每周多次到指定的警署報到。其中林景楠須交100萬現金擔保。[51]4人保釋後均表示想與家人團聚,而呂智恆養母 Elsa 表示擔心呂智恆或會再次被收押,呼籲政府撤銷對47人的控罪。[52]

9人轉赤柱監獄收押[编辑]

3月5日,其中9名男還押者被安排轉到赤柱監獄還押,包括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李嘉達譚凱邦陳志全鄒家成林卓廷岑敖暉。而岑敖暉朱凱迪鄒家成的家屬苦等個多小時,仍然未獲安排探訪。[53]荃灣區議員陳劍琴曾以處理區議會相關公務為由,申請探訪岑敖暉,惟懲教署以要求陳劍琴提出「具體理據」為由,未有批准她探訪。陳劍琴批評是「政治打壓」。[54]

部分被告刪除社交專頁[编辑]

3月5日,《立場新聞》發現最少10人疑已經刪除或停用facebook社交專頁,包括梁晃維劉穎匡張可森劉澤鋒李嘉達,以及據報已退出公民黨的5名被告,楊岳橋鄭達鴻譚文豪郭家麒李予信。只有張可森仍未關閉其Instagram專頁賬戶。而王百羽伍健偉的社交專頁暫停更新。[55]

高等法院開庭處理11人保釋覆核[编辑]

3月6日下午2時,部份取了旁聽籌的市民在法院外等候開庭期間,突然被大群警員拉起橙帶圍封,多達30人被收「限聚令」告票
3月11日,黃碧雲步離法庭時,向傳媒展示V字手勢,她對獲准保釋重獲自由感到高興,表示最掛念未能保釋的其他被告

47名泛民主派因「35+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高等法院在3月6日開庭處理餘下11人的保釋覆核。包括鄭達鴻彭卓棋何啟明黃碧雲譚文豪施德來張可森伍健偉郭家麒柯耀林李予信

警方發限聚票控庭外市民[编辑]

早上8時半前,逾150張公眾席籌號已經派發完畢。到下午2時,高等法院開庭處理律政司對11名民主派保釋覆核。部份取了旁聽籌的市民在法院外的空間坐下稍作休息,等候開庭。不過大群警員突然拉起橙帶圍封在場市民,並向現場約30名市民發出「限聚令」告票。多名被發出告票的市民對警方的行動表示強烈不滿,批評「而家 (法庭) 畀咗張飛我,又告X我,你 (警察) 大X晒喇係咪啊?」,大多人表示會拒絕交罰款。[56]保釋覆核案件由國安法指定法官杜麗冰處理。她表示會在3月11日及3月13日聽取覆核聆訊,每日處理6人的聆訊,早午各3人。法庭不會處理保釋申請,各人需繼續還押。[57]

第一日[编辑]

3月11日,高等法院拒絕律政司覆核申請,維持原判,批准民主黨黃碧雲以原有條件保釋,不過天水連線元朗區議員伍健偉須繼續還押。他離開犯人欄說「各位,撐住呀,10年後再見」。之後高喊口號「願粹我命」,庭內群眾以「捍衛我城」回應。伍健偉再喊「全民自救」,群眾用「打破宿命」回應。[58]

第二日[编辑]

3月13日,港版國安法指定法官杜麗冰在高等法院處理當中5人的覆核。前公民黨成員譚文豪郭家麒拒絕保釋,兩人須繼續還柙候訊。前公民黨成員鄭達鴻西貢區區議員柯耀林南區區議員彭卓祺批准以現金擔保5-10萬元和人事擔保10-30萬元保釋。當中鄭達鴻以現金擔保10萬元、人事擔保100萬元獲准保釋,而且更是首位獲得保釋的初選出線人。保釋條件包括不得直接或間接組織、安排、參與或協調任何級別的選舉,交出所有旅遊證件,以及英國國民(海外)護照;遵守宵禁令,每周四次到警署報到;不得作出可能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言行等。[59]

第三日[编辑]

3月15日,港版國安法指定法官杜麗冰聽取雙方陳詞後,批准律政司就張可森的保釋覆核,推翻總裁判官蘇惠德的決定,屯門社區網絡籍屯門區議員張可森須繼續還柙。聆訊期間,張可森不時望向妻子,並低頭抄寫筆記;宣佈結果後,張離開被告欄前向旁聽人士揮手,並向懷孕的妻子高呼「我愛你」。[60]而民協深水埗區議員何啟明、民協黃大仙區議員施德來及東區區議員李予信則可以獲准保釋,但每星期一、三、五及日要去深水埗警署、油麻地警署及青山警署報到4次,保釋金3-10萬加人事擔保10萬;不得直接或間接組織、安排、參與或協調任何級別的選舉;交出所有旅遊證件,以及英國國民(海外)護照;遵守宵禁令;不得作出可能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言行等。當中何啟明為第二位獲准保釋的初選出線人。

西九龍裁判法院保釋覆核[编辑]

3月12日,其中21名不獲保釋的被告行使每8日覆核保釋的權利,到西九龍裁判法院向港版國安法指定法官、總裁判官蘇惠德覆核保釋。不過當中8人同日放棄每隔8日向裁判官覆核保釋的權利,而法庭亦拒絕部分人保釋,當中包括送外婆出殯的袁嘉蔚,全部人繼續還押。[61]

第五日提堂[编辑]

5月31日,案件第五日提堂,國安法指定法官、總裁判官蘇惠德應控方要求將案件轉介至高等法院,押後至7月8日作交付程序,而由於高等法院並沒有區域法院的7年刑期上限,意味各人最高刑罰可判處終身監禁。對於辯方要求控方交代控罪元素、是否公開審訊及設陪審團等,蘇惠德拒絕,稱自己無權指示控方,沒有答允辯方的要求。案件押後至7月8日再訊,同時拒絕袁嘉蔚保釋申請,需要繼續還押,其餘11人獲准繼續保釋。

第六日提堂[编辑]

7月8日,案件第六日提堂,原定於西九龍裁判法院進行交付程序,不過總裁判官突然應控方要求,將案件押後到9月23日再訊,部份被告鼓噪。至於獲准保釋的其餘12人,包括獲准保釋的鄒家成,獲准繼續保釋,部份人修改保釋條件。

保釋人士領文件[编辑]

法庭早前下令控方須在9月9日限期前,將未翻譯的交付文件送達被告。有被告指近日收到國安處來電,前往灣仔警察總部領取文件,但每個被告的文件數量多達16疊,有人出動花四架手推車才能運走。

第七日提堂[编辑]

9月23日,案件第七日提堂,原定於西九龍裁判法院進行交付程序,不過總裁判官突然應控方要求,將案件押後到11月29日再訊,令到部份旁聽人士鼓噪。至於獲准保釋的其餘14人,包括獲准保釋的余慧明及陳志全,獲准繼續保釋。

被告再收國安處千頁文件 可選紙本或電子版[编辑]

被告收到國安處來電,要求他們到灣仔警察總部領取文件。部分被告表示可選擇紙本或USB電子檔,亦有被告稱未獲悉能夠選擇。

第八日提堂[编辑]

案件原定於西九龍裁判法院進行交付程序,惟國安法指定法官、署理總裁判官羅德泉再將案件押後至明年3月4日進行第四次提訊日,部分被告則將於1月27日及2月8日再訊。這亦意味下次上庭時,33人已就此案「未審先囚」近一年。部份被告多次鼓噪。至於獲准保釋的其餘14人,獲准繼續保釋。

第九日 9人被告提堂[编辑]

年初八,戴耀廷、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譚文豪、胡志偉、尹兆堅、郭家麒及楊岳橋9人的第4次提訊日,另處理何桂藍就國安法指定法官、署理總裁判官羅德泉決定的覆核申請,有十多名被告同來旁聽。其餘38名被告則於3月4日進行第4次提訊日。最終裁判官聽陳詞之後,拒絕覆核申請。

第九日全部提堂[编辑]

3月4日,47人同時於西九龍法院應訊,惟毛孟靜、林卓廷等12人因疫情而未能上庭,李予信快速測試結果則呈陽性。懲教署早前首度宣佈,因疫情暫停3月7日至20日的公務探訪,不少律師或未有足夠時間與當事人會面。最終裁判官羅德泉將案件押後到4月28日提堂。至於獲准保釋的14人,辯方因疫情嚴重,申請將每周到警署報到的次數,由三至四次減到一至兩次,黃子悅則由每日報到減至每周三次,獲羅德泉批准,其餘保釋條件則維持不變。

高等法院法官關注進度出現重大延誤[编辑]

國安法指定法官杜麗冰頒下拒絕范國威的保釋申請理由的時候,她對47人案延誤多時才能開審表示關注。由於被告未開審已還柙一年,杜指法庭是時候作出案件管理,並訂立「進度指標日期」即確實的、只有在例外情況才能更改的日子,包括交付的日期,控辯雙方亦須按此日子作準備,例如有被告擬認罪,控方亦準備好案情撮要,但辯方未能同意,則法庭應訂立雙方同意案情撮要的死線,沒有理由因此而耽誤其他被告盡快受審。最後指,對被告要等待長時間才能交付及審訊感到同情,亦同意如吳靄儀所說,這有礙對被告的公平。

第十日提堂[编辑]

4月28日,案件第十日提堂,惟朱凱廸、鄒家成和李予信由於考試或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3人未能上庭。聆訊下午近5時完結,羅德泉將案件押後至6月1日及2日進行第6次提訊日。至於獲准保釋的其餘14人,獲准繼續保釋。

第11日第一次提堂[编辑]

6月1日,案件第11日提堂。主任裁判官羅德泉正式宣布將包括何桂藍、林卓廷等17人的案件交付至高等法院審理,目前日期待定。包括戴耀廷、黃之鋒等30人則押後至6月2日再訊。

第11日第二次提堂[编辑]

6月2日,第六次提訊日的第二日,裁判官繼續處理戴耀廷等30名被告的交付高院程序。至下午5時半,程序尚未完成。裁判官羅德泉押後到6日繼續,但申請周四續列席旁聽的何桂藍、鄒家成及余慧明,當中何、周提出下周一續旁聽獲批;余則不再作申請。

判決[编辑]

被告 裁決日期 裁決 刑罰 來源
吳政亨 2024年5月30日 有罪 [62][63]
鄭達鴻 有罪
楊雪盈 有罪
彭卓棋 有罪
李予信 無罪
何啟明 有罪
黃碧雲 有罪
劉偉聰 無罪
施德來 有罪
何桂藍 有罪
陳志全 有罪
鄒家成 有罪
林卓廷 有罪
梁國雄 有罪
柯耀林 有罪
余慧明 有罪

保釋申請[编辑]

多名被告被起訴後曾經向高等法院申請保釋。

目前曾經向高等法院申請保釋的被告
# 被告名稱 申請保釋日期 處理法官 申請保釋結果 備註
1 徐子見 2021年3月19日 杜麗冰 被拒 徐子見是首名向高院申請保釋的被告。

控方引用徐子見在YouTube頻道發布的影片,認為他使用情緒化和敵對的言語,作出沒事實根據的指控。法官考慮到影片的內容,決定拒絕保釋申請。[64]

2 梁國雄 2021年3月29日 杜麗冰 被拒 梁國雄離開犯人欄時說「撐住,釋放所有政治犯」。[65]控方指稱,梁國雄的初選單張及多項發言顯示他堅實地反對香港政府;而他有長久的社運履歷及國際支持,所以潛逃風險高。辯方則指梁沒有主張「香港獨立」、勾結外國勢力或請求制裁中共和香港政府,而且本地連繫強,最近結了婚及患有冠心病,所以潛逃風險低。法官考慮雙方陳詞後拒絕批出保釋。[66]
3 尹兆堅 2021年3月29日 杜麗冰 被拒 尹兆堅離開犯人欄時高呼「DOJ(律政司)等天收」。[67]

控方指尹兆堅主張香港人「向極權說不」,且警方在其電腦中搜出與港獨相關的文宣,而尹兆堅在被還押後依然更新他的社交平台,因此不應批出保釋。辯方則指尹兆堅參與初選的意圖並非癱瘓政府,相關的發言可能只是競選言論。法官經考慮後拒絕批出保釋。[68]

4 岑子杰 2021年3月29日 杜麗冰 被拒 控方引述岑子杰的發言,指稱他推動民主派獲得大多數議席的目的是「獲得全面否決權,令政權需要答應落實五大訴求」,而他亦一直堅定地散播對於中共及香港政府的憤恨。控方特別提到,岑子杰在被控告前到警署報到,依然在警署門口前宣稱將會繼續堅持爭取「五大訴求」。法官接納律政司的說法,拒絕批出保釋。[66]
5 毛孟靜 2021年3月29日 杜麗冰 被拒 控方指稱毛孟靜在初選案中扮演重要角色,就初選一事有給予戴耀廷意見,而她在本地及國際媒體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與一些外國外交官亦保持緊密聯繫,更曾經就太子站襲擊事件發放虛假流言。辯方回應時指毛孟靜只是履行記者職責,將收到的市民投訴反映出來而已。法官經考慮後拒絕批出保釋。[69]
6 鍾錦麟 2021年3月31日 杜麗冰 被拒 鍾錦麟在離開犯人欄時呼籲幫忙照顧其女兒。[70]

控方指稱,鍾錦麟事發時在「民主動力」擔任副召集人,曾就初選呼籲他人作財政上支持,眾籌款項經過不同的戶口流至「民主動力」的銀行帳戶,有逃避警方調查之嫌;加上他有強烈政治聯繫及影響力,可能會繼續作出危害國家安全行為。辯方則指鍾錦麟沒有參選;「民主動力」現已停止運作,而鍾亦已退出其所屬政黨「新民主同盟」,不會再危害國安。法官經考慮後拒絕批出保釋。[71]

7 鄒家成 2021年6月22日 杜麗冰 獲批(其後被撤銷) 法官考慮到鄒家成正在修讀護理系課程,假如不獲保釋將失去學位;而控方沒有證據顯示他曾直接要求國際社會實施制裁,於是批出保釋。[72]

鄒家成是首名向高院申請保釋獲批的被告,以及第三位獲准保釋的初選出線人。 2022年1月,裁判官羅德泉撤銷鄒家成的保釋。鄒家成獲保釋後在社交網站多次發表貼文(包括有關元朗襲擊事件太子站襲擊事件),據悉國安處懷疑他「發表有合理理由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言論」,違反保釋條件,於是將他再拘捕。[73]

鄒家成在保釋被撤銷後三度提出保釋覆核,均被拒絕。[74]

8 余慧明 2021年7月28日 杜麗冰 獲批(其後被撤銷) 控方指稱,余慧明曾撰文鼓吹「攬炒」議會,在爭取議席後全面否決所有政府提出的議案;而她亦曾經稱要用任何方法去推翻現時政權。法官不接納控方的說法,指余慧明起初只是不滿政府沒有針對2019冠狀病毒病封關抗疫,而她亦不隸屬任何政黨,控方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余慧明有任何國際聯繫。余慧明最終獲准保釋。[75]

余慧明是第二名向高院申請保釋獲批的被告,以及第四位獲准保釋的初選出線人。 余慧明於2022年3月7日被撤銷保釋,有傳媒指原因是她於保釋期間發表的帖文「有合理理由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違反保釋條件。[76] 她在2022年4月再向高等法院申請保釋。當初批出保釋的杜麗冰法官再度處理申請,聽取雙方陳詞後拒絕批出保釋。[77]

9 譚凱邦 2021年8月23日 杜麗冰 被拒 控方指譚凱邦反對國安法的立場堅定,又曾經主張「清算前黑警」及國際制裁官員;而辯方則表示譚凱邦舌下有腫囊,需接受治療,且他已經放棄政治,會將時間專注於家人及朋友。法官經考慮後拒絕批出保釋。[78]
10 王百羽 2021年9月1日 杜麗冰 被拒 王百羽離開犯人欄時表示希望有人幫忙繼續照顧其父母。

控方指控王百羽在案發時期多次參與國際游說制裁,又杯葛「全民檢測」,顯示他帶有堅定的反政府立場;而辯方則指王百羽由被捕當日計,足足6個月期間,沒有作出任何被指危害國安的行為。法官經考慮後拒絕批出保釋。[79]

11 何桂藍 2021年9月8日 杜麗冰 撤回申請 原定代表何桂藍的大律師、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在保釋申請當日因《香港國安法第43條實施細則》被拘捕,何桂藍須臨時改由郭憬憲大律師代表。[80]

郭大律師向法官申請解除對於保釋聆訊的報道限制,惟法官拒絕;何桂藍於是撤銷保釋申請。[80]

12 吳敏兒 2021年12月20日 杜麗冰 被拒 法官在判辭中表示,吳敏兒沒有特別呼籲暴力行為,但其言論挑起針對政府的怨恨,因此拒絕保釋。[81]
13 范國威 2022年4月14日 杜麗冰 被拒 范國威散庭時與旁聽親友點頭示意,並湊近被告欄玻璃揮手和做出心形手勢。[82]辯方申請保釋時表示范國威家人的健康惡化,審訊最早要於2023年中才開始,以及他已辭去所有公職,沒有任何政治聯繫。控方則引用范國威的Patreon專頁在2021年12月發表的文章,表示他仍然堅定和有決心繼續從事危害國安的行為。法官表示同情范國威需等待一段時間案件才開審,但沒有證據未能信納他若批保釋,不會繼續從事危害國安的行為,於是拒絕保釋申請。[83]
14 陳志全 2021年9月16日 杜麗冰 獲批 控方指稱,陳志全曾呼籲在「議會戰線」和「國際戰線」抗爭,亦曾表明支援流亡海外的人士,更曾前往台灣會見當地政黨,倡議支援香港難民,活動期間又展示「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旗幟。辯方則指陳志全被捕後已經辭去所有政治崗位,個人社交媒體帳戶亦已刪除;而他的母親年事已高,顯示他沒有潛逃風險;加上他過往在立法會出席率幾乎百分百,更曾受立法會主席、建制派議員梁君彥稱讚為「最勤力議員」。法官接納辯方的說法,並且考慮到一名人士向法庭遞交的誓章(該名人士的身份未被公開),於是批出保釋。[84]

陳志全是第三名向高等法院申請保釋獲批的被告,以及第五位獲准保釋的初選出線人。

15 馮達浚 2021年11月4日 杜麗冰 被拒 控方指稱,馮達浚持續宣揚顛覆的理念,而他有份創辦的加山傳播亦透過報道,呼籲國際社會制裁中港官員。辯方則指馮達浚隨著因本案被還柙,影響力也消失殆盡;而他亦已經離開加山傳播。法官同意控方陳詞,拒絕批出保釋。[85]
16 黃子悅 2021年12月21日 杜麗冰 獲批 控方指,黃子悅於初選期間和立法會選舉延期後,一直堅持反抗政權立場,並在其Twitter帳戶作出對執法機構不合理的指控。辯方則強調,黃子悅從無要求國際制裁和提倡香港獨立,且希望能獲保釋以修讀餘下的12學分,完成嶺南大學的視覺研究學位。法官考慮雙方陳詞後批出保釋。[86][87]

黃子悅是第四名向高等法院申請保釋獲批的被告,以及第六位獲准保釋的初選出線人。

17 林卓廷 2022年5月13日 杜麗冰 被拒 散庭時,旁聽人士紛紛向林說:「加油,阿廷!」、「保重,阿廷!」

控方表示,林卓廷在2019年成立專責小組,游說其他國家對港府實施制裁;而他的Patreon帳號及其所得捐款反映他擁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辯方則表示林卓廷從沒提倡暴力、主張港獨或呼籲國際制裁;他在Patreon開設帳號純粹是為了在辭任立法會議員後維持生計和應付法律訟費,在保釋申請前更移除所有社交媒體,以顯示他願意遵守特殊保釋條件。法官考慮雙方陳詞後拒絕批出保釋。[88]

18 伍健偉 2022年6月6日 杜麗冰 被拒 不少支持者到場旁聽,包括天水連線成員林進。伍健偉身穿白色恤衫,精神不俗,不時望向旁聽席揮手及點頭,與支持者溝通時亦被引至發笑。杜官宣布決定後,旁聽人士輕聲向伍健偉喊「撐住呀」及揮手,有人不禁泛淚,伍則以揮手及點頭回應。

法官考慮到伍健偉在2021年3月於其席前被撤銷保釋後,和多名支持者互相呼喊;加上他仍擁有Facebook和Patreon帳戶,擁有一定數量的支持者,決定拒絕其保釋申請。辯方指出,距離2021年3月的保釋聆訊已過了一段時間,他現時只希望專注個人發展及照顧家人;惟法官沒有採納辯方的說法。[89]

19 吳政亨 2022年8月26日 陳慶偉 被拒 吳沒有律師代表,自行陳詞。[90]法官同時拒絕解除對於保釋聆訊的報道限制。[91]

審訊不設陪審團[编辑]

2022年8月16日,律政司司長、資深大律師林定國向部分被告發信,指案件具有「涉外國素」及考慮陪審員人身安全為由,指示案件不設陪審團,改由三名高等法院法官共同審理。[92]

案件由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進行了多次交付聆訊。截至2021年9月(即第二次提訊日時),只有三名被告(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表明將認罪;其後有越來越多被告表示認罪。最終,有29人表示認罪,其餘18人則表示不認罪。認罪的被告包括戴耀廷、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袁嘉蔚、梁晃維、徐子見、岑子杰、毛孟靜、馮達浚、劉澤鋒、黃之鋒、譚文豪、李嘉達、譚得志、胡志偉、朱凱廸、張可森、黃子悅、尹兆堅、郭家麒、吳敏兒、譚凱邦、劉頴匡、楊岳橋、范國威、呂智恆、岑敖暉及王百羽。主任裁判官羅德泉在2022年6月及7月正式將所有被告交付至高等法院。認罪的被告被交付高院判刑,而不認罪的被告被交付高院審訊[93]

案件其後在高等法院進行多次案件管理聆訊。聆訊時,有另外兩名被告表示將認罪,分別是伍健偉及林景楠,令認罪人數增至31人,不認罪人數減至16人。[94][12]

具體案件狀態[编辑]

註解:

  • 「△」初選舉行時的現任區議員(曾參與民主派初選的時任區議員已經全數辭職或被政府褫奪區議員席位)
  • 「@」初選舉行時的前區議員
  • 「*」初選舉行時的現任立法會議員
  • 「#」初選舉行時的前立法會議員
  • 「初」於民主派初選中成功出線
  • 「敗」於民主派初選落敗
  • 「X」於民主派初選中成功出線但正式選舉被裁定提名無效
  • 「◆」高等法院申請保釋被拒

被還押[编辑]

保釋申請被拒:趙家賢鍾錦麟△◆吳政亨梁晃維△X袁嘉蔚X△岑子杰△初◆毛孟靜初*◆馮達浚劉澤鋒李嘉達△初吳敏兒譚凱邦△敗◆劉頴匡X楊岳橋X*范國威初#△岑敖暉X△王百羽△初◆區諾軒#@徐子見△敗◆胡志偉初*@林卓廷初△*戴耀廷朱凱廸初*尹兆堅△初*◆梁國雄敗#◆何桂藍X黃之鋒X

保釋許可被律政司覆核成功:譚文豪初*張可森初△伍健偉初△郭家麒X*

保釋被撤銷:鄒家成余慧明

因其他案件還押或服刑中:譚得志黃子悅

獲准保釋[编辑]

律政司覆核被駁回:鄭達鴻X△彭卓棋△敗何啟明△初黃碧雲敗*施德來△敗柯耀林△敗李予信△敗

律政司放棄覆核:楊雪盈△敗劉偉聰△敗呂智恆林景楠

高等法院申請保釋獲批:陳志全初*

未被起訴、續保候查[编辑]

關尚義李國麟敗*袁偉傑劉凱文鄺俊宇△初*涂謹申△初*李芝融安德里

審訊期間各人去向[编辑]

劉頴匡:3月2日宣布民間集會團隊正式解散。

余慧明:3月2日被醫管局停止職務。3月11日辭去醫管局員工陣線理事會一職。7月29日獲准保釋,惟於2022年3月7日因違反保釋條件再度被捕並被撤銷保釋繼續還押;成為繼鄒家成後,第二位被撤銷保釋的初選案被告。

譚文豪郭家麒楊岳橋:3月3日於自辯期間宣布退出公民黨

李予信:3月3日於自辯期間宣布退出公民黨,9月1日宣布辭去東區區議員一職。

吳敏兒:3月3日退出工黨,3月6日辭去職工盟主席。

柯耀林:3月6日宣佈即時退出所有政治聯繫及組織。

范國威:3月16日宣布辭去西貢區議員一職,5月24日宣布退出新民主同盟。

譚凱邦:3月16日退出新民主同盟,4月18日宣布辭去荃灣區區議員一職。

施德來:3月16日請辭民協主席,7月8日宣布辭去黃大仙區議員一職。

何啟明:3月16日請辭民協副主席,7月10日宣布辭去深水埗區議員一職。

鍾錦麟:3月19日退出新民主同盟,5月10日宣佈辭去西貢區區議員暨主席一職。

區諾軒:3月23日因大聲公襲警案原本判決被律政司覆核成功,被改判囚9星期。4月16日,再因8.18流水式集會案被判囚10個月。

林卓廷:3月30日宣布辭去北區區議員一職,5月3日請辭民主黨副主席。

梁國雄:4月18日因8.18流水式集會案被判囚18個月,5月28日因為10月1日遊行案同樣被判囚18個月,9月1日因為10月20日遊行案被判囚16個月,10月16日因為7月1日遊行案同樣被判囚8個月,目前總刑期為22個月。

李嘉達:4月19日宣布辭去觀塘區區議員一職。

梁晃維:4月30日宣布辭去中西區區議員一職。

袁嘉蔚岑敖暉:5月6日因罪成入獄失去區議員一職,不過實際上5月21日在區議員宣誓修訂草案通過後才正式懸空。

陳志全:5月2日宣布退出人民力量並辭去主席一職。

王百羽:5月4日辭去元朗區區議員一職。

徐子見:5月10日宣佈辭去東區區議員一職,10月16日因為7月1日遊行案同樣被判囚6個月。

尹兆堅:5月10日宣佈辭去葵青區區議員一職,9月15日因為2020年6月4日非法集結案被判囚10個月。

鄭達鴻:5月11日辭去東區區議員一職。

張可森:5月11日辭去屯門區區議員一職,同時退出屯門社區網絡。

伍健偉:5月11日辭去元朗區區議員一職。

岑子杰:7月8日宣布辭去沙田區區議員一職

趙家賢:7月9日宣佈辭去東區區議員暨副主席一職。

胡志偉:10月16日因為7月1日遊行案被判囚10個月、12月13日因為2020年6月4日參與未經集結案被判囚4個月2星期。

何桂藍:12月13日因為2020年6月4日參與未經集結案被判囚6個月。

鄒家成:6月22日獲准保釋,惟於2022年1月12日因違反保釋條件再度被捕並被撤銷保釋繼續還押,成為首位被撤銷保釋的初選案被告。

開審[编辑]

2023年2月6日,47人因「35+初選」被控《港區國安法》下的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案件開審,當中部分被告已經還押候審達700日。有記者發現部分旁聽市民不願意回應排隊原因或表示「不清楚」。[95]社民連成員曾健成質疑有人收錢排隊,令其他人無法旁聽。而被告梁國雄的妻子陳寶瑩認為「排隊黨」對旁聽市民不公道。警方派出大批機動部隊警員在周邊戒備,麗閣邨和商場V Walk外均停泊警車。[96]

開審當日,林景楠和伍健偉承認控罪。而林卓廷和何桂藍等16人不認罪。控方透露,認罪的被告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和林景楠為控方證人。而法官批准辯方為被告申請在聆訊時使用電腦,但他們只可用作抄寫筆記。[97]

律政司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讀出控方開案陳詞,案情指戴耀廷發起初選推動「攬炒」議程,旨在取得立法會多數控制權,成為「大殺傷力憲政武器」,迫使政府回應雙普選、釋放政治犯等訴求。其他被告則被指有份組織或參與初選,以實踐串謀計劃,旨在顛覆國家政權。而案中有33名被告,另以個人或政黨名義,簽署《墨落無悔 堅定抗爭 抗爭派立場聲明書》,承諾將遵守初選計劃,以逼使政府回應五大訴求。[98]

到第二日審訊,控方在庭上播放一段戴耀廷於2020年5月8日出席新界西選區協調會議的發言片段,影片大部分時間在枱底拍攝,鏡頭晃動,偶而舉起拍到戴的面貌,控方未有說明片段來源。戴耀廷在會上提到,部分選區已達成共識,包括無差別否決預算案、初選落敗後不會參選等。控方又指,戴耀廷視爭取35+為手段,以實現五大訴求及「攬炒」,最終引致政府停擺、西方制裁中共。而初選參加者,則透過 3 份關鍵文件,展示他們推動計劃的決心。其中由鄒家成、張可森及梁晃維草擬的《墨落無悔》聲明書,指為爭五大訴求,會無差別否決預算案。控方指,可證明簽署者為求達成目的「不顧法律後果」。[99]而海外網媒《棱角》消息指,該片段是由疑名叫「陳鑫」的前民主建港協進聯盟議員助理所拍攝,並參與戴耀廷2017年的「風雲計劃」,潛伏於戴身邊超過兩年。[100]

而在法庭外,網媒《法庭線》記者在審訊的第一及第二日,發現多名排隊頭的人士已經在早上10時開庭前離開法院。記者曾經尾隨部分人,再發現他們於法院外不遠處會合另一男子,該男子聲稱「接 order」安排數人輪籌,獲酬1,000至1,500元。到審訊的第3日,法院實施新安排,保安員會在法庭外記錄離庭旁聽人士的籌號及時間,若他們離開逾15分鐘,其座位會作廢。不過參與旁聽的人指出,有職員稱需先派畢所有延伸庭籌號,才可重新派發正庭內空位的籌。[101]

到第三日審訊,控方逐一指出被告的角色和言行,其中南區區議員彭卓棋曾稱若成功進入議會,會以肢體抗爭及「無差別 (Indiscriminately)」否決財政預算案。辯方提出控方開案陳辭的英文翻譯有誤,彭卓棋並沒說過「無差別 (Indiscriminately)」一字,控方表示稍後更正。而法庭外,3樓一塊約2米乘5米玻璃幕牆損毁,警方接手調查。[102]

而案件進入第二周,已認罪被告區諾軒連日以控方證人身分作供。他供述初選計劃「一切由飯局開始」,指在2020年1月與戴耀廷等 4 人飯聚,戴提出需思考在立法會選舉中「再下一城」,眾人討論建立參選協調機制,而戴稱若民主派能佔立法會議席逾半,「將會係一個大殺傷力嘅憲制武器」。不過民主派對細節曾現分歧,其中戴曾提出在各區協調會議的文件中,加入「積極運用《基本法》權力,否決《財政預算案》」字句,鄒家成曾質疑字眼,指為何用「積極」而不是用「會」。[103]區諾軒作供時亦透露 2021 年 9 月已協助警方調查,期間獲警展示另一「共犯證人」趙家賢的手機 WhatsApp 紀錄,同時透露《蘋果日報》借出場地舉辦初選論壇。控方其後播放選區初選論壇片段。[104]

在法院外,連日繼續有逾百人排隊輪候旁聽,曾出現約20名非華裔人士,當中有人帶同幼童、嬰兒排隊,其後一邊用奶樽餵奶,一邊步入法院。網媒《獨立媒體》在2月14日揭發,有人透過WhatsApp招募人通宵輪籌,而記者放蛇報名參加,取得籌號後在法院附近的富昌邨獲發800元現金酬勞。而《法庭線》在報導刊登後致電被指為「蛇頭」的男子范功健,他表示「我無嘢回應,我做緊嘢。」記者問有何目的,范沉默未有回應,未幾掛線。其後亦發現范涉與建制組織「S.P.C.青創家協會」與「S.P.C.國際年青才俊交流協會」有關。而「S.P.C.國際年青才俊交流協會」發聲明表示指對方在一年半前已卸任所有職務,其個人行為與協會無關。范功健其後向《獨媒》承認做蛇頭。[105]

警方指如發現任何違法行為,定必嚴肅處理並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司法機構重申連日回覆的內容,指所有排隊輪候的公眾人士均有序取得入庭籌,即座位數目足以應付需求,會繼續密切注視情況,適時調整有關安排。惟未正面回應「排隊黨」的問題。[106]

而案件進入第三周,區諾軒作供提及「抗爭派」一詞,法官要求解釋。區提出以不認罪被告為例,指鄒家成何桂藍余慧明為「抗爭派」。[107]

審訊第16天, 控方呈上以「共同串謀者原則」舉證的證據列表,追溯至2020年2月發布的文章,與《港區國安法》生效日子相隔逾4個月。控方指控,戴耀廷和區諾軒當時已經訂下協議,即使有人尚未參與串謀,列表證據均用來指控所有被告。代表被告黃碧雲和林卓廷的大律師表示,控方列表的範圍非常廣闊,辯方初步認為指控涉及一個串謀計劃,但不可能將部分被告牽連在內,冀控方收窄範圍。代表鄒家成的大律師問及串謀細節,法官陳慶偉稱目前法庭只聽取一名證人的供辭,涉案串謀協議疑於2020年2月訂立,但「共同串謀不一定有刑事成分」,僅意味協議存在。法官李運騰表示,預料會牽涉兩項法律爭議,包括共同串謀原則是否適用於當時尚未違法的協議,以及是否適用於未參與其中的被告。代表陳志全的大律師要求控方釐清他人言論是否指控陳志全的證據,法官陳慶偉要求辯方直接與控方商討,控方最終簡短回應,重申有關證據用來指控所有被告。代表何桂藍的大律師則指,列表上首4項證據與戴耀廷有關,但未獲辯方承認,他將提出證物鏈爭議。[108]

審訊踏入第18天,法庭處理16名不認罪被告的承認事實。控方代表透露,控辯雙方共達成4份承認事實,並在庭上讀出獲吳政亨、鄒家成及余慧明等13名不認罪被告同意的承認事實。控方表示,吳政亨等13名被告,同意吳曾舉辦「三投三不投」運動,以及在《蘋果日報》刊登頭版廣告,宣傳有關運動;吳被捕後,當局在其住所搜出一項紀錄,顯示吳曾向《蘋果》轉賬13.5萬。控方又表示,13名被告同意民主動力香港民意研究所亦「協助或舉辦」涉案初選,並提到民主動力曾向《蘋果日報》支付30萬元初選論壇製作費。承認事實亦透露,13名被告同意《蘋果日報》、《立場新聞》及《獨立媒體》,曾按2020年12月24日、根據《港區國安法》實施細則發出的手令,向警方提交相關資料 曾向蘋果日報支付30萬舉辦初選論壇。而於案發初期,《蘋果日報》、《立場新聞》、D100和《城寨》均有份協助製作論壇和直播,選舉論壇的片段、謄本等均被列入證物;戴耀廷及早前作供的控方證人區諾軒發布的文章,以及社交媒體帖文均被列入證物附表 。[109][110]

審訊踏入第19天,庭上讀出餘下3個版本。黃碧雲和林卓廷一方承認的事項較13名被告的承認事實較短,僅包括初選流程和《港區國安法》「提交物料令」等事項,沒提及戴耀廷或區諾軒發布的文章及吳政亨曾發起「三投三不投」,亦沒有指出民主動力香港民研在初選的角色。何桂藍一方的承認事實則包括吳政亨和民主動力的角色,沒提及戴耀廷發布的文章或影片、沒承認參加抗爭派記者會或初選論壇簽署「墨落無悔」立場聲明書、或抗爭派立法會參選人立場聲明。法官關注,承認事實列明被告案發前沒有案底,會影響法庭考慮被告是否擁有良好品格。[111][112]

審訊踏入第55天,控方匿名證人X供稱,在初選新界西協調會議拍片及錄音,用作「研究」,並在回應辯方質疑時稱「我唔係秘密(攝錄),我係好光明正大咁攞出嚟影。」X 另供稱,戴耀廷曾提及想「推翻政府」,辯方質疑口供沒提,X 答稱「以我嘅理解,即係我覺得,逼特首落台,就係要推翻政府」。[113]

審訊踏入第57天,認罪被告林景楠接受盤問時同意有考慮勝選機會等,擬由立法會進出口界轉至新東參選,後在初選表現不好,再宣布回到進出口界參選。林又解釋,因社會氣氛而以「敗壞」形容功能組別選舉制度。時任新東選舉主任楊蕙心供述裁定何桂藍提名無效的過程,在辯方盤問下透露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曾提供兩則何的 Facebook 帖文,她要求何解釋帖文內容。她又同意,裁決理據是由他人撰寫,自己同意並簽署。

另外,辯方盤問時揭露,國安處警員用於網上截圖搜證的facebook帳戶,國安處內部用名為「鄧奇」的戶口曾在戴耀廷的專頁帖文下留言「唔犯法都等天收啦你!!!!!」。作供警員承認帳戶只有警員使用,但自己沒印象曾發留言,又同意法官指,該留言有可能激起他人進一步留言。該帳戶的公開資料聲稱曾在理工大學就讀,又顯示曾於 2020 年 5 月及 9 月兩度更改個人圖片,但沒法查閱曾否更改名稱。記者下午約 5 時再翻查該帳戶,變成「無法閱覽」,而該帳戶在戴耀廷專頁的留言亦消失。[114]

到第59天審訊,處理「共謀者原則」的法律爭議。控方首度於庭上指出,被告在《國安法》生效前,在2020年1月已涉違反「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而共謀者當時的言行,亦可用作起訴各被告干犯本案控罪。法官陳慶偉質疑,控方在審訊逾 50 日後才首次提出,又舉例問若按控方說法,50年前說話可用於起訴,是不是人們一生都要「凡事小心」,因為只要說了出口,說過的話「餘生都可以用來控告」;控方回應,需視乎串謀罪行是否持續。官又指,即使不引該原則,憑區諾軒等的證供,已足以顯示串謀範圍及程度;控方稱,引用原則並採納相關言行為證據,可證明控方主張的真確性。辯方則指出,控方引用公職行為失當是極其不公,因為若辯方早知,一開始就會以此為基礎抗辯。[115]

審訊踏入第60天,法官開庭後要求控方交代其指稱各被告加入串謀協調的時間,並需整理成列表,限6月1日遞交。[116]

審訊踏入第61天,各方繼續爭議能否在共謀者原則。控方按法官要求提交列表,指出16名被告及另外3名共謀者何時開始共謀,及為何是共謀者。 控方列出其中一個開始共謀的替代日子,是公民黨6月簽署墨落無悔。控方指鄭達鴻是公民黨黨員,故為共謀;法官陳慶偉反駁指如果是這樣,所有黨員都是共謀者。控方又指黎敬輝出席協調會議執行工作職責,包括做筆記及設計提名表格是開始共謀;陳官反駁指,黎敬輝是唯一全職員工,執行職責不等於同意會議內容,舉例指自己受僱於司法機構並記錄陳詞,但不一定同意陳詞內容。法官李運騰指,會議上雖然有討論否決權,只是知悉,並不促成共謀。[117]

踏入第62日審訊,法官裁定「共謀者原則」不適用於《國安法》生效前的言行, 只能以「非傳聞證供」形式呈堂,意味雖仍可呈堂,但將不可當成事實指證被告違反指明控罪。而由匿名證人X先生所拍、於《國安法》生效前舉行的新界西初選協調會議片段及錄音, 控方只能以「非傳聞證供」呈堂,但內容不可根據「共謀者原則」視為事實。法官又裁定,在《國安法》生效後的共謀者言行,已滿足引用「共謀者原則」的門檻,因此該原則適用,而相關言行可用作舉證,以指證各被告。審訊期間,法官先後質疑為何日前傳召有關證人,法官大聲質問控方為何容許初級主控耗上整整一個小時。周向法庭致歉,主控向法庭致歉,法官認為道歉沒用,其後要求「收聲」和坐下。[118][119]控辯雙方就「共謀者原則」法律爭議陳詞共3日後,3名高院《國安法》指定法官裁定,「共謀者原則」不適用於2020年7月1日《國安法》生效前共謀者的言行,而該些言行只可為「非傳聞證供目的」呈堂。[120]

踏入第63天審訊,控辯雙方就辯方提出「毋須答辯」陳詞,提出的被告包括吳政亨、黃碧雲、林卓廷、何桂藍。雙方陳詞一大重點,在於控罪書提及「非法手段」一詞,在《國安法》等下沒清晰定義。其中雙方爭議,《釋義及通則條例》 提及「不屬」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之釋義,包括「無差別地反對特區政府提出的議案」。辯方認為控方所得出的證據不足以證明他們的非法手段,要求法庭裁定4人表證不成立,毋須答辯。[121][122]

踏入第64天審訊,法官裁定16名不認罪被告,全部表證成立,理由稍後頒布。[123]

海外聲援[编辑]

倫敦Piccadilly Circus的集會,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到場聲援

2021年3月1日,英國最少有3個城市舉行聲援47人的集會。在倫敦集會在Piccadilly Circus舉行,集會人士揮動「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旗幟,也有人用英軍樂團傳統樂器風笛吹出《願榮光歸香港》,已流亡的前立法會議員和有參與民主派初選的許智峯到場出席。他感到對事件十分憤怒,情緒也受到非常大困擾。希望能進一步推動各國實施制裁。而曼徹斯特Piccadilly Gardens有超過100名人參與集會,雖然集會名稱有「靜坐」兩字,但大部分參與人士站在草地上。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的助理陳渭新發言。而記者發現參與人士以循 LOTR 入境的「新移民」為主,留學生只佔少數。在倫敦西面的城市雷丁,參與人士以靜默方式集會,在大街上排成兩行。由於英國仍處於「封城」狀態,警員到場要求參與人士立即離開。參與者和平散去。[124]

到3月6日和7日,北美洲居住的香港人在紐約市、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及加拿大溫哥華舉行集會或示威活動,聲援在港的政治犯。3月6日,溫哥華的遊行有約300人參與,示威者先由列治文-布里格豪斯站天車站起步,沿3號路而行,走到布里格豪斯站公園。不少經過的汽車都有響號支持。[125]多倫多鄭敬基號召當地的香港人以Drive Thru流水式安排進行簽名和籌款活動。雖然當地有限聚令,加上氣溫只有零下15度。不過兩小時的活動仍然有205輛車參與,共收集了509個簽名和13.5萬$善款,將作律師費用。[126]

3月7日,溫哥華支聯會在溫哥華Granville街中國領事館前舉行快閃集會,在美國,多個紐約人權組織在時代廣場舉行活動聲援,呼籲外界關注香港問題。

各方反應[编辑]

 香港特別行政區[编辑]

特區政府[编辑]

時任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於立法會回應事件,形容涉案人士是涉嫌以一個歹毒的計劃,圖謀通過「35+」和「攬炒十步曲」計劃癱瘓特區政府,形容警方的行動是必要和必需的
  • 時任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於立法會回應事件,形容警方採取行動拘捕一批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的活躍份子,涉案人士是涉嫌以一個歹毒的計劃,圖謀通過「35+」和「攬炒十步曲」計劃癱瘓特區政府,形容警方的行動必要和必需。而他們取得35個立法會議席後,會不顧一切一心要否決政府的財政預算案,反對落實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令行政長官下台,目的是令政府停擺。政府絕不容忍顛覆國家政權的罪行。李家超又指「攬炒十步曲」透過大規模街頭暴動,加上其他手段,令香港陷入停頓;加上國際政治和經濟制裁令香港癱瘓,達至真正「攬炒」,並準備共同跳崖,是有組織有計畫地令香港陷入深淵。直指如果計畫得逞,香港社會將受到極嚴重的衝擊和破壞。[127]
  • 政府發新聞稿,表示被捕人士為針「對組織、策劃、實施或者參與實施顛覆政權的活躍分子」,意圖癱瘓政府,嚴重干擾、阻撓、破壞其履行職能,脅迫中央人民政府及特區政府。政府絕不容忍顛覆國家政權罪行,定必嚴厲打擊,以儆效尤。[128]
  • 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指暫時看不到民主派初選違反國安法,又稱議員否決議案「好正常」,不屬顛覆政權。但他同時指議員否決所有政府撥款使政府無法運作可能屬「嚴重干擾政權機關履行職責」,有機會違法。[129]
  • 10日,特区政府发言人對澳洲、加拿大和英國外長及美國國務卿就拘捕行動發表的聯合聲明進行反駁,指出香港有憲制責任維護國家安全,自港版國安法公布實施後,特區政府一直在香港依法和盡責地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声明同时指出,港版國安法或特區內任何法律對香港每個人皆平等適用,無人可凌駕於法律之上。對於某些海外政府官員似乎作出持某種政治理念的人應不受法律制裁的言論,特區政府感到震驚[130]

建制派[编辑]

民建聯認為拘捕行動合情、合理、依法辦事
  •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指港版國安法有法律基礎,這次拘捕是良好示範,清楚告知市民國安法不是「無牙老虎」。認為初選目的是攬炒香港、推翻政權、違反國安法,認為今次拘捕行動屬合理。而另一位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指,雖然攬炒十部曲於2020年4月港版國安法立法前發表,不過民主派初選在去年7月進行,而參與初選人士不但無否決戴耀廷的主張,更意圖用脅迫手段癱瘓立法機關、逼特首林鄭月娥落台,甚至試圖引發流血暴力衝突、逼中央鎮壓令外國有藉口介入制裁等,明顯違反港版國安法第22條。
  • 民建聯認為拘捕行動合情、合理、依法辦事。其中立法會議員周浩鼎指,反對派議員一連串行動旗幟鮮明,意圖達致癱瘓政府,形容對50多名被捕人士為“主導、組織、策劃、實施的違法行動分子”。而另一位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指拘捕行動讓市民知道攬炒派陰謀不會得逞,反而會萬劫不復。[131]
  •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指,國安法顛覆政權其中一個犯罪元素是採用非法手段,不理解警方指控民主派採用了甚麼非法手段,促請警方解釋。[132]

民主派[编辑]

民主派召開記者會回應,公民黨主席梁家傑斥警方拘捕民主派是不尊重港人的投票權。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形容港版國安法已成拘捕市民的「萬能key」。
  •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批評政府與民意對抗,向獲得市民支持的從政者加以報復,「生安白造」罪名,形容國安法已成為拘捕市民的萬能工具。[133]
  • 人民力量主席陳志全表示,對於因為參與初選而被指違反國安法一事感到突然,直言按照本港法例即使議員否決財政預算案,政府仍可利用臨時撥款繼續運作,因此認為議員無法癱瘓政府,特首亦可作出解散立法會的決定,重申法律賦予市民參選權,亦賦予議員否決預算案的權利。[134]
  • 公民黨主席梁家傑指市民投票權受基本法和人權公約保障,基本法又列明行政立法如何互相制衡,包括可拒絕通過財政預算案等,批評不按基本法行事的政權將香港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又批評警方要求律師樓及傳媒交出文件漠視法律專業保密權及傳媒的採訪權。[135]
  • 社民連主席黃浩銘直言警務處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的說法全都是藉口同廢話,認為事件本質上是「政治搜捕」。[136]
  • 3名流亡海外的民主派初選參選人,羅冠聰許智峯張崑陽在晚上發聲明,形容是次大規模拘捕為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打壓,並涵蓋整個光譜的民主派,明顯地希望消滅香港所有異見聲音。而事件證明香港的「一國兩制」在中共威權下淪喪,完全無視初選背後有60萬名香港人的民意支持。呼籲各國政府重新審視香港實際情況,採取不限於制裁及暫緩經濟協議的實際行動作回應。[137]
  • 民間人權陣線批評警方斷章取義詮釋法律,製造大規模拘捕,營造白色恐怖,意圖損害港人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選舉權及被選舉權,予以強烈譴責,又指初選中的討論都是基本法下的合法行為,不應被視作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138]

本土派[编辑]

天水連線元朗區議員林進(左)接受《立場新聞》專訪。
  • 天水連線指國安法是一部未有經任何香港人同意、經由擁有民意授權立法會,以及正當的立法程序所產生的法律,因此所有因國安法而作出的搜查、拘捕等必然是「濫權濫捕」;批評其拘捕理由自相矛盾;亦指行使投票權天經地義;並認為警方故意在平常人正在休息的清晨時份突擊拘捕是阻礙被捕者正常的休息時間,指在其精神模糊的狀況下拘捕會對被捕者造成嚴重的精神折磨及不公。[139]

非政府組織[编辑]

  • 民權觀察批評政府運用國安法打壓異己,將公民和平參與公共事務扭曲為罪行,嚴重踐踏人權;又指議員運用基本法賦予權力,如彈劾行政長官、否決預算案等不應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140]

 澳門特別行政區[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辑]

  • 中央駐港國安公署发言人表示,坚决支持香港警方對戴耀廷等人依法履職的拘捕行动,堅決依法打擊任何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142]
  • 香港中聯辦發言人表示,對香港警方依據港版國安法採取的執法行動,以及特區政府堅決維護香港國家安全的嚴正表態,表示堅定支持。形容參加「初選」投票的民眾區是受誤導,「相信廣大市民能看清戴耀廷等人的險惡居心和對香港社會的危害,共同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維護香港社會整體利益」。[143]
  •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支持香港警方依法履職,強調中國是法治國家、香港是法治社會,香港市民享有的權利和自由並無受到任何影響。指只有一些外部勢力和香港個別人士,相互勾結,企圖破壞中國穩定和安全的自由,才受到影響。[144]
  • 外交部針對美國對香港及中國大陸官員的制裁作出報復性反制,2020年11月30日宣佈制裁國家民主基金會(NED)亞洲事務高級主任約翰·克瑙斯(John Knaus),國際事務民主協會(NDI)亞洲項目負責人曼普里特·辛格·阿南德(Manpreet Singh Anand),國際事務民主協會香港分部主任克里斯特爾·羅薩里奧(Crystal Rosario)及國際事務民主協會香港項目主任薛德敖(Kelvin Sit Tak-O)。[145]

 中華民國[编辑]

中華民國總統府 總統府[编辑]

  • 中華民國總統 總統蔡英文表示,超過50名香港民主派人士遭到警方拘捕。凜冬的肅殺氣氛,再一次摧折香港所剩無幾的民主自由。蔡英文指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為了融入國際社會,對世界做過許多承諾,無論是所謂不稱霸、不擴張,或是遵守各種國際組織的主流價值和遊戲規則,都是中國曾經承諾的事情。但是,這一年多來,國際上越來越多人對中國是否有誠意遵守承諾,都抱持懷疑的態度。這次大規模的拘捕,顯示出北京當局徹底毀棄了當年「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如果言而無信,又怎麼能期待國際社會善意的理解。蔡英文稱要告訴全世界的人們,台灣身處民主陣營的第一線,清楚感受到中國政府對承諾的寡信以及對香港自由的打壓;但此時此刻,台灣人不僅不會退縮,更會為了普世價值挺身而出。最後,蔡英文表示,當獅子山下的人們同舟共濟,國際的民主陣營更該團結發聲。她要呼籲全世界民主陣營的夥伴,一起來撐香港、為香港發聲,不要讓香港僅存的自由空氣,眼睜睜消失在我們眼前。[146]

行政院[编辑]

  • 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表示,過去中國對香港承諾一國兩制50年不變,馬照跑、舞照跳,但現在變成這麼恐怖,追求最基本的民主自由都被逮捕下獄。他強調,台灣堅守國家主權非常重要,但也非常關心香港、關懷港人,呼籲中國對香港尊重,應該堅守當年承諾,對於徵求普世價值民主自由不應惡意打壓,不應用恐怖手段,只會讓人民更為反感,讓世界更抨擊中國。[146]
  • 大陸委員會表示,港版國安法動輒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名打擊民主人士,不僅突顯香港基本法對港人權利的保障形同具文,其惡行惡狀更使香港由「東方明珠」,變成觸目驚心的「東方煉獄」。[147]

中華民國立法院 立法院[编辑]

  • 臺北市第五選舉區立法委員林昶佐表示,自從頒佈港版國安法後,中國就持續用惡法清算香港的民主人士,剝奪香港人民的權利,用恐怖統治試圖摧毀香港人對自由民主的信念。他最近和許多香港朋友見面交流,深刻感受到港人不會因為打壓而潰散,反而會更團結。這種意志與力量,終將壓過獨裁政府,這是人類歷史的演進,也是我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的勇氣與自信。林昶佐說,目前國際社會援港抗中的行動持續擴大,美國宣佈禁止所有侵犯人權中共官員入境,歐盟也通過「歐洲聯盟人權和民主行動計劃」,台灣做為亞太地區民主陣線的一份子,去年立法院組成「立法院人權促進會」將推動台灣版的《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與共享民主價值的國家合作,制裁危害人權的政府官員。同時援港措施也不斷改進提升中,台灣與國際盟友將持續支持香港,援助全世界受壓迫的人民[146]
  •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新北市第十二選舉區立法委員賴品妤表示,香港民眾計劃以民選議會的力量去制衡政府,完全合法合理,中共卻荒唐到將「參加初選」等同「違反國安法」,目的就是要引起參與初選的香港民眾恐慌,最後自己選擇放棄初選。事實上,在中共眼中,只要反抗極權,就是有罪。賴品妤說,中國曾承諾香港五十年不變、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如今看來完全就是一場詐欺。在世界各國飽受疫情侵襲之時,中國不但沒有一點幫助世界的善意,還趁著疫情蔓延,對香港進一步的箝制、施壓,並將獨裁政權不斷向外擴張,可惡至極。同時賴品妤亦請大眾一起關注香港的情況,台灣人必須一起將中共的暴行傳遞出去,讓更多人知道中共的殘虐與獨裁。民主台灣,一定會繼續相挺港人,願榮光歸香港。[148]

監察院[编辑]

高雄市 高雄市[编辑]

  • 高雄市 市長陳其邁表示,自由的空氣永不窒息,高雄香港站在一起。陳其邁認為,大搜捕此舉無疑是北京授意,要將捆繞在香港人脖子上的威權鐵鍊更加緊縮。他指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一度在胡錦濤時期,讓世界各國認為有可能因參與國際組織而逐漸走向自由民主體制,然而香港此時際遇,證明這是一場虛妄的誤會。陳其邁說,北京對香港的種種作為,從拒絕落實基本法雙普選、片面修改國民教科書,到如今以顛覆國家政權為名拘捕異議人士,顯示北京一直以一國一制的再中國化角度看待香港。然而,香港開埠以來,早已在歷代及各國移民的努力下,打造出名為香港人的獨特存在,2019年兩百萬人為政治權利走上街頭的呼喊,更使得香港人的身份昇華為更具體的香港民族。陳其邁表示,在台灣、高雄各處,香港朋友們所開設的店家裡,香港民族的意象隨處可見,台灣聲援香港,不只是基於追求自由民主的歷史經驗,更是共同抵抗外來政權壓迫的同情共感,希望香港加油。[149]
  • 市議會第九選舉區鳳山區議員黃捷表示,港府這種大規模逮捕泛民主抗議者的作為,不僅為香港人民所不容,更是對全世界人權的一大踐踏。以「法治」之名,行「濫捕」之實,中共這種做法已經是公然對全世界民主國家的一大宣戰。黃捷說,對倡議普世權利的這群人要給予最大的敬意,中共政府若繼續用「你是民,我是主」的中共式民主來對付異議者,只會遭受全世界的唾棄。習政權這種喪心病狂、罔顧人權的行為已經天怒人怨,全世界泛民主的國家必定聯合起來抵制。同時黃捷亦請大眾持續關注香港動態,給予香港人民最大的鼓勵與幫助。[150]

政黨[编辑]

  • 台灣基進 台灣基進表示,針對中國共產黨以及香港政府聯手剝奪港人參政權的行為,表達嚴厲譴責。香港政府過去曾對當選的議員思想審查,接著DQ掉跟中共唱反調的議員,現在則是連參加初選而已,都還沒當議員就先違反國安法,等同更進一步的剝奪港人的參政權,宣判港人體制內改革的路遭到堵死。港府對於民主派的濫捕,是對每一位港人生存權的挑戰,絕非只有民主派的事情,因為人們永遠無法知道自己何時、何地、何日,會成為下一個違反國安法的人,呼籲港人應該聲援這些遭逮捕的民主派人士,不能讓香港只剩下中共的聲音。同時,台灣基進也表示要提醒台灣人民,港版國安法再次證明所謂的一國兩制完全是騙局,中共唯一不跳票的承諾,就是他們的承諾永遠會跳票。[154]

 美国[编辑]

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 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编辑]

美國國務院 美國國務院[编辑]

  • 美國國務卿 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對拘捕行動表示憤慨,批評拘捕行動令人再次意識到中國共產黨蔑視人民及法治,促請當局即時無條件釋放被捕人士。他又指美國正考慮對拘捕行動的人員實施制裁或其他限制措施,亦會探討對香港駐美經貿辦事處實施限制和對損害香港民主的官員採取額外的即時行動[156][157]

美國財政部 美國財政部[编辑]

美國國會 美國國會[编辑]

拜登團隊[编辑]

 英国[编辑]

女王陛下政府 女王陛下政府[编辑]

英國國會 英國國會[编辑]

非政府組織[编辑]

  • 香港監察 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形容事件令人震驚,質疑大搜捕事件意味「勝出選舉便等於顛覆國家」,批評港府搜捕規模前所未見,「這是終極的鎮壓」[161]

 加拿大[编辑]

女王陛下政府[编辑]

  • 外交部長商鵬飛譴責港府以港版國安法拘捕50多名參與過民間初選的民主派人士及前議員[188]。他指此舉是對政治多元的嚴重鎮壓,顯然漠視《香港基本法》及侵蝕「一國兩制」。最後更要求立即釋放被捕人士[189][190]

加拿大國會[编辑]

 澳大利亞[编辑]

聯邦政府[编辑]

聯邦議會[编辑]

 新西蘭[编辑]

 欧洲联盟[编辑]

歐盟委員會 歐盟委員會[编辑]

  • 歐盟委員會 歐盟委員會對外事務發言人彼得·史塔諾1月6日表示,要求港府釋放被捕人士,更坦言不排除向中國實施制裁[161][206]。翌日正式發表聲明,提到大搜捕象徵著香港特區政府及中共當局藉著港版國安法扼殺香港的政治多元、行使受香港及國際法律保障的人權及政治自由。最後再次呼籲立即釋放被捕人士之外,亦促請政府尊重香港的法治、人權、民主原則及高度自治[207]

歐洲議會 歐洲議會[编辑]

  • 歐洲議會 歐洲議會以597票贊成,17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大比數通過人權相關的決議案,呼籲立即無條件釋放最近在香港被捕的民主反對派代表人士,以及先前根據港版國安法以顛覆罪名被拘留的人士[208]

 德国[编辑]

聯邦政府[编辑]

  • 外交部長海科·馬斯表示,港府搜捕民選區議員在內逾50名人士,印證了港版國安法用作打壓異見人士及削弱香港人自由權利。他指出中國再次違背對港人與國際社會的承諾,並敦促中國政府履行有關香港的義務,維持基本法保障的法治原則[211]

聯邦議院[编辑]

 法國[编辑]

 丹麦[编辑]

  • 外交大臣捷比·科福德丹麥語Jeppe Kofod批評,港府大舉拘捕民選議員和民主人士,使「一國兩制」形同虛設,顯然違反國際規範。科福德強調行使民主權利並非罪行,要求港府馬上釋放被捕人士,並承諾在歐盟討論事件[161][217]。1月7日再次在Twitter發文,指出大搜捕不利合法的政治活動。對此他會密切關注事件發展,並重申要求立即釋放被捕人士[218]

 日本[编辑]

日本國政府[编辑]

  • 政府表示,無法容許香港大搜捕,會向中國傳達此立場,並與外國聯手應對香港問題。政府指香港是日本緊密經濟關係和人才交流極重要的夥伴,政府一貫立場是香港應在「一國兩制」下維持自由開放的體制,民主而安定地發展。政府續指,港版國安法實施後對香港是否尊重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等基本價值抱有深刻疑慮,又稱對日本來說無法容許大搜捕一類事件,並重申會與七國集團及其他國家繼續合作,以合適方法應對香港問題[219]

國會[编辑]

註釋[编辑]

  1. ^ 香港官方称为「35+」案件[2],「35+」计划[3]等。亦有媒體稱之爲「串謀顛覆案」。[4]

參考文獻[编辑]

  1. ^ 35+大搜捕|涂謹申准保釋 「為何香港不能做回真正一國兩制?」. 明報. 2021-01-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懲教署嚴正澄清在囚人士關押安排.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22-03-18 [2022-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立法會:保安局局長就《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第二節)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 2022-02-17 [2022-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串谋颠覆案/戴耀廷鼓动订“共同纲领”颠覆政府. 大公網. 2023-04-01 [2023-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不斷更新】戴耀廷鍾庭耀及數十民主派初選參與者據報被捕 被指違國安法「顛覆國家政權罪」. 立場新聞.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初選大搜捕︱52民主派因35+初選遭國安拘捕指顛覆國家 戴耀廷被押到馬鞍山警署. 蘋果日報.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9人再提訊 部分因同倉有人染疫缺席 初選案32人還押一年審訊無期. 明報. 2022-03-01 [202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初選大搜捕|國際傳媒高度關注放重點新聞 NHK頭條報道 CNN、《紐時》等美媒紛紛推播. 蘋果日報.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初選47人案】今午續開庭 5人仍在留院缺席. 獨立媒體. 2021-03-02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裁判官拒放寬傳媒報道保釋程序限制 總裁判官蘇惠德:為保審訊公正性. 眾新聞. 2021-03-04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史無前例】馬拉松式聆訊三日逾30小時未結束 資深刑事律師:聆訊至凌晨難以置信. 眾新聞. 2021-03-04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12.0 12.1 47人案|林景楠改認罪 16不認罪被告排期2.6開審. 法庭線. 2023-01-17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不斷更新】逾 50 民主派初選協調人、參與者被捕 包括戴耀廷區諾軒 被指違國安法「顛覆國家政權罪」. 立場新聞.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 凌逸德. 國安法|鍾庭耀協助調查 警搜香港民意研究所辦公室. 香港01.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 國安處警員到《立場》等 4 媒體辦公室 派發法庭「交出令」 李桂華:無要求交採訪資料. 立場新聞.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初選瘋狂搜捕】警動員 1000 人拘 53 人 李桂華:否決預算案令政府停擺「唔得」 不會查投票市民. 立場新聞.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 ^ 35+大搜捕|戴耀廷准保釋 晚上離開馬鞍山警署 稱「香港進入寒冬」. 明報. 2021-01-07 [2021-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 ^ Shibani Mahtani; Theodora Yu. First came political crimes. Now, a digital crackdown descends on Hong Kong.. The Washington Post. 2021-01-12 [2021-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2)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港版國安法︱《華郵》爆港警將政治犯電子設備送中取證:無法在本地破解新型號iPhone. 香港蘋果日報. 2021-01-12 [2021-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 ^ 【大拘捕】有傳將被捕者電子設備送往內地破解 警澄清絕無此事. 香港頭條日報. 2021-01-13 [202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 ^ No Stake 醫學生. 48 票嘅溫和派都顛覆到國家政權?. 立場新聞.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 ^ 22.0 22.1 22.2 【香港大搜捕】民主派47人今赴警署報到 立即被控顛覆國家政權罪明出庭. 蘋果日報. 2021-02-28 [202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3. ^ 【香港大搜捕】岑子杰被立案起訴 社民連聲援「國安法無法無天」. 蘋果日報. 2021-02-28 [202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4. ^ 初選大搜捕︱民主派47人被起訴涉嫌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 通宵扣留明早提堂. 蘋果日報. 2021-02-28 [202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5. ^ 【初選 47 人被控顛覆】歐盟及多國領事排隊聽審 英領事:國安法與「影響少數人」說法有異. 立場新聞. 2021-03-01 [202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6. ^ 26.0 26.1 【不斷更新】初選 47 人被控串謀顛覆開庭 指定法官蘇惠德負責 律政司表明反對保釋. 立場新聞. 2021-03-01 [202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7. ^ 民主派初選 47 人被控顛覆的案件,由國安法指定法官、總裁判官蘇惠德處理,原本預計今早 11 時後開庭處理案件,但中午約12時半,仍未正式開庭。被告之一何桂藍庭上大聲投訴,「開庭之前我無得見我嘅律師!」引起一陣騷動。有職員回應稱「你坐返低」。. 立場新聞 - Facebook. 2021-03-01 [2021-03-01]. 
  28. ^ 案件押後至早上11時半 譚凱邦、林景楠、梁國雄送院. 香港01. 2021-03-02 [2021-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9. ^ 被告代表律師欲入法院 涉阻差辦公及未出示身份證被捕. 香港01. 2021-03-01 [2021-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0. ^ 港民主派47人通宵聆訊 多名被告不適送醫. 民視. 2021-03-02 [2021-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1. ^ 【不斷更新】初選 47 人被控串謀顛覆開庭 指定法官蘇惠德負責 律政司表明反對保釋. 蘋果日報. 2021-03-02 [2021-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2. ^ 【47 人被控顛覆】被告代表律師法院外被捕 警:截查時不合作 阻差辦公 未能出示身份證. 立場新聞. 2021-03-02 [2021-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3. ^ 初選案辯方律師欲入法院拒出示證件 阻差辦公罪成 官:存心為難警方. 獨立媒體. 2022-02-09 [202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4. ^ 初選案律師丘律邦阻差罪成囚7天 准保釋候上訴 官斥「知法犯法」. 明報. 2022-03-02 [2022-03-02]. 
  35. ^ 三日無洗澡. 眾新聞. 2021-03-02 [2021-03-02]. 
  36. ^ 法庭直播變靜音 記者鼓噪 吳靄儀:我哋仲有司法獨立?. 眾新聞. 2021-03-03 [2021-03-03]. 
  37. ^ 47民主派提堂連續第三天聆訊 開庭前直播遭滅聲家屬鼓噪 吳靄儀指不應限制旁聽內容. 蘋果日報. 2021-03-03 [2021-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8. ^ 礙於法例所限 保釋內容無法報道 控方極力反對剔除限制. 蘋果日報. 2021-03-03 [2021-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9. ^ 香港公民黨譚文豪等4人退黨 原因不明. 中央社. 2021-03-03 [2021-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0. ^ 【47 人案第三日聆訊】7 被告棄律師代表 楊岳橋譚文豪自辯落淚 指定法官蘇惠德:明早 10 時開庭. 立場新聞. 2021-03-03 [2021-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1. ^ 4被告退公民黨炒律師 譚文豪陳辭痛哭 共7人改親自陳辭 官料日內裁保釋否. 明報. 2021-03-04 [2021-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2. ^ 鄒家成岑敖暉不適送院 傅振中到法院與在場者對罵被圍. 香港01. 2021-03-03 [2021-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3. ^ 【香港大搜捕】47民主派遭控顛覆國家僅15人獲保釋 港律政司不服要求當場扣押. 蘋果日報. 2021-03-04 [2021-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4. ^ 【47 人案第四日聆訊】7 被告自辯 楊雪盈林卓廷哽咽 最快下午有保釋決定. 立場新聞. 2021-03-04 [2021-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5. ^ 佔中案上訴審結押後判決 戴耀廷遭撤保釋. on.cc. 2021-03-04 [2021-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6. ^ 【大拘捕】蘇官押後5月31日再訊 15人准保釋續羈押待覆核. 星島日報. 2021-03-04 [2021-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7. ^ 35+大搜捕|民主派初選47人案 律政司上訴15人准保釋決定 15人須續還押 有親友痛哭暈倒. 明報. 2021-03-04 [2021-03-04]. 
  48. ^ 律政司即場覆核 准保釋15人還押 罕有引用條例 48小時內帶上高院. 明報. 2021-03-05 [2021-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9. ^ 以雙腿追囚車的他們、訴說思念的他們、和拉起橙帶喝罵的他們. 立場新聞. 2021-03-05 [2021-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0. ^ 送車師散佈囚車路線 抗警以限聚令驅趕 :越驚越唔出聲 就迫得你更多. 蘋果日報. 2021-03-05 [2021-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1. ^ 律政司撤保釋覆核 4人暫重獲自由 家屬:不知標準何在 控方擬申押後處理另11人. 明報. 2021-03-06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2. ^ 【47 人案】楊雪盈、劉偉聰、呂智恆、林景楠暫獲自由 同稱掛念家人 願眾人平安. 立場新聞. 2021-03-05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3. ^ 【47人全部還押】9 人轉赤柱監獄收押 岑敖暉鄒家成朱凱廸家屬未能探訪. 立場新聞. 2021-03-05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4. ^ 【初選47人案】荃灣區議員欲公務探訪岑敖暉 懲教拒批要求提「具體理據」. 獨立媒體. 2021-03-10 [202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5. ^ 【47 人案】前公民黨 5 子、梁晃維、劉穎匡等 10 人疑刪、'1除 FB 伍健偉、王百羽停更新專頁. 立場新聞. 2021-03-05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6. ^ 高院下周再審律政司覆核保釋 11被告由囚車送返收押所. 蘋果日報. 2021-03-06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7. ^ 律政司覆核11人保釋決定 法庭今提訊不處理保釋申請. 香港電台. 2021-03-06 [2021-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8. ^ 民主派初選47人案|高院准黃碧雲保釋外出 撤回伍健偉保釋 伍健偉:10年後再見. 明報. 2021-03-11 [2021-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9. ^ 【47 人案】高院准鄭達鴻等 3 人保釋 譚文豪郭家麒續還押 揮手告別家人. 立場新聞. 2021-03-13 [2021-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0. ^ 【初選47人案】律政司覆核成功 張可森續還柙 揮手向懷孕妻說「我愛你」. 獨立媒體. [202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1. ^ 【初選47人案】袁嘉蔚盼明日送外婆出殯 惟申保釋再被拒. 香港獨立媒體. 2021-03-12 [202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2. ^ 【持續更新】初選案|李予信、劉偉聰罪脫 其餘14名不認罪被告全數罪成 (11:23). 明報. 2024-05-30 [2024-05-30] (中文). 
  63. ^ 羅敏妍; 鄧宇詩; 余月明; 凌子淇; 劉安琪; 陳永武; 蔡正邦. 初選案庭外最新|李予信劉偉聰脫罪 李稱感平和 劉指不能說太多. 香港01. 2024-05-30 [2024-05-30] (中文). 
  64. ^ 民主派初選47人案|徐子見被高院拒保釋 官:發布影片中言辭惹法庭最大關注. 明報. 2021-04-22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5. ^ 梁國雄保釋申請被拒 岑子傑毛孟靜申請押後處理.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1-03-29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6. ^ 66.0 66.1 【初選47人案】梁國雄岑子杰申保釋遭拒 判詞:岑堅持爭取「五大訴求」. 獨立媒體. 2021-05-13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7. ^ 【初選47人案】尹兆堅高院申保釋被拒續還柙 離開被告欄時大喊:DOJ等天收!. 獨立媒體. 2021-03-23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8. ^ 【初選案】高院拒尹兆堅保釋 官指難信不再危害國安. 頭條日報. 2021-05-28. 
  69. ^ 高院拒毛孟靜尹兆堅保釋 指2人將續危國安. 東網. 2021-05-28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0. ^ 47人初選案|鍾錦麟高院申保釋被拒 離庭大叫著幫忙照顧妻女. 香港01. 2021-03-31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1. ^ 鍾錦麟或續危國安不准保釋. 東網. 2021-06-04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2. ^ 【初選47人案】鄒家成獲准保釋 官:須完成大學護理系課程 未曾直接促請制裁. 獨立媒體. 2021-08-12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3. ^ 【47人案】鄒家成違保釋條件即時二次還押 支持者:幸福時間突然停止. 亞洲自由電台. 2022-01-13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4. ^ 違保釋條件再還押 鄒家成三度申保釋被拒. 信報. 2022-02-04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5. ^ 杜官頒布余慧明准保釋理由. 頭條日報. 2021-09-15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6. ^ 【47人案】余慧明疑涉網上發帖被撤銷保釋再度還押 成同案中第二人再失「自由」. 亞洲自由電台. 2022-03-08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7. ^ 【初選47人案】余慧明遭撤銷擔保 再上高院申保釋遭拒. 獨立媒體. 2022-04-20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8. ^ 【初選47人案】譚凱邦遭拒保釋 律政司指主張清算前黑警及制裁官員. 獨立媒體. 2021-09-20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9. ^ 【初選47人案】王百羽被拒保釋 律政司:籲杯葛「全民檢測」等不實批評中港政府. 獨立媒體. 2021-10-11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0. ^ 80.0 80.1 【47人案】何桂藍申撤報道保釋限制遭拒 遂撤保釋申請. 自由亞洲電台. 2021-09-08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1. ^ 4個月前拒吳敏兒保釋 判辭:言論挑起怨恨政府. 明報. 2022-04-29. 
  82. ^ 【初選47人案】還柙逾13個月 范國威高院申保釋第二次遭拒. 獨立媒體. 2022-04-19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3. ^ 朱棨新. 泛民47人初選案|拒批范國威保釋 判辭透露現有11名被告擬認罪. 香港01. 2022-04-26. 
  84. ^ 【初選47人案】陳志全獲保釋 判詞指梁君彥大讚勤力有建設. 獨立媒體. 2021-11-02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5. ^ 47人初選案|判辭解釋拒保釋理據 法官指馮達浚決心宣揚政治理念. 香港01. 2022-04-06. 
  86. ^ 【47人案】黃子悅還押逾9個月終獲批保釋 可回家過冬至. 亞洲自由電台. 2021-12-21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7. ^ 【初選47人案】黃子悅准保釋 官判詞指為保程序公正不能詳列理由. 獨立媒體. 2022-05-03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8. ^ 初選案申保釋被拒 官稱林卓廷有強大政治影響力並曾堅持籲國際制裁. 明報. 2022-06-28. 
  89. ^ 【初選47人案】伍健偉被拒保釋 官指庭內多名支持者叫喊. 獨立媒體. 2022-07-15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0. ^ 47人案|吳政亨自行陳詞 首向高院申保釋、解除報道限制 官押 9.14 宣判. 法庭線. 2022-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1. ^ 初選案吳政亨再申保釋被拒. 明報. 2022-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2. ^ 民主派初選案 律政司指示不設陪審員. 明報. 2022-08-16 [2022-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3. ^ 【初選47人案】交付高院程序歷時一年 完整時序一覽. 獨立媒體. 2022-08-29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4. ^ 47人案|伍健偉改擬認罪 案件增至 30 人擬認罪 擬不認罪減至 17 人. 法庭線. 2022-11-03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5. ^ 庭外人龍晚上再現備食物摺凳 部分人取籌後即離場 稱不識被告、不知何事. 明報. 2023-02-06 [2023-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6. ^ 初選案|庭外人龍晚上再現備食物摺凳 部分人取籌後即離場 稱不識被告、不知何事. 明報. 2023-02-06 [2023-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7. ^ 初選案|區諾軒、趙家賢、鍾錦麟、林景楠列控方證人 辯方指區曾詳細交代事件發展. 明報. 2023-02-06 [2023-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8. ^ 47人案|控方指被告承諾無差別否決預算案 旨在顛覆國家政權 區諾軒、趙家賢等4人將任控方證人. 法庭線. 2023-02-06 [2023-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9. ^ 47人案|控方指戴耀廷視35+為手段實現攬炒 庭上播協調會議枱底拍攝片段. 法庭線. 2023-02-07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0. ^ 47人初選案 偷拍者身份曝光 前議助陳鑫潛伏戴耀廷身邊逾兩年. 棱角. 2023-02-08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1. ^ 47人案第三日審訊 連日多人輪籌、不同人聲稱排隊及旁聽可取酬 法庭保安登記籌號. 法庭線. 2023-02-08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2. ^ 西九龍裁判法院玻璃幕牆損毁. 明報. 2023-02-08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3. ^ 《法庭線》本周焦點報道 2023.2.12-18. 法庭線. 2023-02-19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4. ^ 47人案|區諾軒作供透露2021年9月已助警調查 指《蘋果》借出大樓辦初選論壇. 法庭線. 2023-02-16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5. ^ 【初選47人案】范功健承認做「蛇頭」 反指「這叫人力資源不是嗎?」. 獨立媒體. 2023-02-18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6. ^ 47人案|《獨媒》放蛇排隊旁聽獲酬800元 被指涉事男子:「我無嘢回應,我做緊嘢」. 法庭線. 2023-02-15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7. ^ 47人案|區諾軒指鄒家成等3人為「抗爭派」 控方下周一交代「共謀者」依賴言論. 法庭線. 2023-02-24 [2023-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8. ^ 共同串謀證據指控「所有被告」 辯方質疑範圍廣 官料現法律爭議 - 20230228 - 港聞. 明報新聞網 - 每日明報 daily news. [2023-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2) (中文(繁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9. ^ 初選案李予信昨早出院今應訊. 信報網站 hkej.com. [2023-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0. ^ 民主派初選案續審 控方讀出承認事實. Now 新聞. [2023-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5)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1. ^ 初選案|控辯「承認事實」分4份 黃碧雲、林卓廷承認事項較少 (14:22) - 20230303 - 港聞.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3-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中文(繁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2. ^ 民主派初選案續審 控方繼續讀出其餘三份承認事實. Now 新聞. [2023-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6)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3. ^ 47人案|第14周審訊 文字及影像報道整合. 法庭線. 2023-05-14 [202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4. ^ 47人案|林景楠解釋一度欲轉新東參選 選舉主任供稱DQ何桂藍前政制局曾供料. 法庭線. 2023-05-15 [202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5. ^ 47人案|共謀者原則爭議 控方首提公職行為失當 指應考慮《國安法》前言行. 法庭線. 2023-05-29 [2023-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6. ^ 47人案|法官令控方交代各被告、被指共謀者加入串謀日期 辯方指控方案例沒約束力 - 法庭線 The Witness. 2023-05-31 [2023-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7. ^ 【民主派初選案】控方列各被告參與共謀時間 法官連番質疑. Now 新聞. 2023-06-01 [2023-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1)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8. ^ 47人案|第62日審訊 法官裁定「共謀者原則」不適用於《國安法》生效前的言行 - 法庭線 The Witness. 2023-06-02 [2023-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美国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9. ^ 凌子淇. 初選案|共謀者原則只適用於國安法後 之前言行不能視作同意默許. 香港01. 2023-06-02 [2023-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2)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0. ^ 47人案|法官裁定 「共謀者原則」不適用於《國安法》生效前的言行. 法庭線. 2023-06-02 [2023-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1. ^ 初選案 4名被告要求法官裁定表證不成立 周五裁決. Now 新聞. 2023-06-08 [2023-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2. ^ 47人案|黃碧雲、吳政亨等中段陳詞爭議「非法行為」定義 法官周五作裁定 - 法庭線 The Witness. 法庭線. 2023-06-08 [2023-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 (美国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3. ^ 47人案|法官裁定16名不認罪被告表證成立 13被告擬作供 - 法庭線 The Witness. 2023-06-09 [2023-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美国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4. ^ 英國多個城市集會聲援 47 人 參加者多申 BN(O):我們不會忘記. 立場新聞. 2021-03-02 [2021-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5. ^ 列治文有撐香港遊行 約300人參與. 星島日報. 2021-03-06 [2021-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6. ^ 鄭敬基等人於加拿大為47位被捕人士發聲 兩小時籌17萬律師費. winandmac.com. 2021-03-06 [2021-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7. ^ 【大拘捕】李家超:癱瘓政府計畫「歹毒」 將令香港陷入深淵. 頭條日報.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8. ^ 特區政府絕不容忍顛覆政權罪行. 政府新聞網.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9. ^ 【初選瘋狂搜捕】湯家驊:暫看不到違反國安法 議員否決議案「好正常」 | 立場報道 | 立場新聞.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0. ^ 政府反駁三國外長和美國務卿聲明.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21-01-10 [2021-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1. ^ 指攬炒派陰謀不會得逞 建制派:拘捕行動合理. on.cc.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2. ^ 彭焯煒. 國安法|田北辰質疑被捕者如何「非法手段」顛覆政權 促警方交代. 香港01.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3. ^ 梁家傑指警要求交出文件是漠視法律保密及傳媒採訪保障 - RTHK. news.rthk.hk.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臺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4. ^ 【大拘捕】陳志全:警方搜查行動仔細 人民力量會議紀錄被檢走. 頭條日報. [2021-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5. ^ 【初選瘋狂搜捕】民主派:基本法列明行政立法互相制衡 國安法變萬能 key 憲法保障變違法 | 立場報道 | 立場新聞.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6. ^ 【初選大搜捕】黃浩銘反駁打劫論 斥李桂華「似馬戲團」. 獨立媒體. [2021-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7. ^ 35+大搜捕|羅冠聰、許智峯、張崑陽:港史上最大規模打壓 各國應採實際行動回應. 明報.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8. ^ 民陣指初選屬基本法下合法行為 斥警斷章取義詮釋法律 - RTHK. news.rthk.hk.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臺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9. ^ 【回應1.06大搜捕】 - 天水連線. 天水連線.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中文(臺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0. ^ 民權觀察指政府運用國安法打壓異己 嚴重踐踏人權 - RTHK. news.rthk.hk.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臺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1. ^ HK/Detenções | Sulu Sou admite “grande preocupação”. Hoje Macau. 2021-01-07. 
  142. ^ 朱丹; 金东. 驻港国家安全公署:坚决支持香港警方对戴耀廷等人实施的拘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3. ^ 國安法│中聯辦:堅定支持嚴正執法 國安公署:犯國安法者必制裁. 香港01.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4. ^ 外交部:支持香港警方依法履職 香港自由沒受影響. 香港電台.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5. ^ 中國宣布制裁美方四人 指其涉港問題上表現惡劣
  146. ^ 146.0 146.1 146.2 146.3 146.4 146.5 初選大搜捕︱蔡英文:凜冬的肅殺氣氛 再一次摧折香港所剩無幾的民主自由. 蘋果日報.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7. ^ 初選大搜捕︱台陸委會譴責中共壓迫民主人權 香港成「東方煉獄」. 蘋果日報.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8. ^ 賴品妤. 中國暴政 香港自由人權民主. 2021-01-06. 
  149. ^ 香港民主派人士遭大搜捕 陳其邁痛批:北京授意、緊縮威權鐵鍊. 自由時報. 2021-01-07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0. ^ 黃捷. 中共踐踏人權 終將遭世界唾棄. 2021-01-06. 
  151. ^ 香港大搜捕 國民黨籲北京包容香港民主自由. 自由時報. [2021-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2. ^ 國安法|大搜捕泛民 民進黨批「紅色恐怖」 國民黨稱高度關切. HK01. [2021-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3. ^ 【初選瘋狂搜捕】陸委會:譴責壓迫人權惡霸行徑 東方明珠變東方煉獄 | 立場報道 | 立場新聞.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4. ^ 台灣基進. 參選 = 違反國安法?!.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5. ^ 【初選大搜捕】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大搜捕為香港民主封棺 考慮進一步行動回應. 立場新聞. 2021-01-12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6. ^ Michael R. Pompeo, Secretary of State. On the Mass Arrests of Democracy Advocates in Hong Kong. U.S. Consulate General Hong Kong & Macau.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7. ^ 蓬佩奧促放香港民主派人士 考慮制裁涉採拘捕行動人士 - RTHK. news.rthk.hk.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臺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8. ^ 港版國安法︱美駐聯合國大使斥香港濫捕民主派:國安法旨在扼殺異己. 蘋果日報.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9. ^ 初選大搜捕|美國將制裁譚耀宗國安處蔡展鵬等6名涉大搜捕人士. 蘋果日報. 2021-01-16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0. ^ As Speaker, I condemn the denial of bail to the peaceful democratic activists in Hong Kong. [2021-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1. ^ 161.00 161.01 161.02 161.03 161.04 161.05 161.06 161.07 161.08 161.09 初選大搜捕|美國國務卿人選布林肯:拜登賀錦麗站在港人一方 加日議員發聲撐港. 蘋果日報.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2. ^ 162.0 162.1 美國務卿提名人布林肯:拜登政府與港人站在一起 反對北京打壓民主. 明報.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3. ^ I stand with the freedom fighters in Hong Kong as Communist China continues to attack democracy. Congressman Ken Buck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4. ^ Over 50 pro-democracy freedom fighters were just arrested in Hong Kong under the so-called national security law for participating in the primary election last July. Sen. Marsha Blackburn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5. ^ Police arrested dozens of pro-democracy politicians early Wednesday in a series of dawn raids that swept up many of the opposition’s most prominent opposition figures. Senator John Cornyn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6. ^ Sasse Statement on China’s Hong Kong Raids. Senator Ben Sasse. 2021-01-05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7. ^ Biden Administration must act quickly to use maximum authorities in the bipartisan #HongKong Autonomy Act. [2021-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8. ^ Another example of the communist Chinese government snuffing out the basic freedoms of the #HongKong people. [2021-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9. ^ The sweeping arrests of pro-democracy demonstrators are an assault on those bravely advocating for universal rights. Antony Blinken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0. ^ 【初選瘋狂搜捕】英外相藍韜文:「大搜捕」痛擊港人權自由 國安法真正目的是打壓異見者. 立場新聞.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1. ^ Patrick Wintour. China 'misled world' on Hong Kong security law, says Dominic Raab. The Guardian.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2. ^ This is democracy in Chinese-ruled Hong Kong. Tom Tugendhat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3. ^ The UK government must take urgent action, including Magnitsky sanctions starting with #HongKong C.E. Carrie Lam.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4. ^ Yet more shocking news of democracy in Hong Kong being attacked.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5. ^ We're witnessing a full-blown purge of pro-democracy activists &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in Hong Kong.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6. ^ The UK Conservative govt have been naïve & complacent in their dealings with the Chinese govt.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7. ^ Solidarity with all fighting for rights & freedoms in HK. [2021-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8. ^ Letter: Magnitsky-style sanctions could bring China to heel. [2021-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9. ^ Time to consider a global boycott of China & Chinese products & service’s as the ruthless demolition of all elements of One Nation Two Systems continues.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0. ^ National Security Law is breach of 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 & undermines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1. ^ The arrest of dozens of pro-democracy leaders in Hong Kong is extremely worrying.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2. ^ This is deeply worrying news from Hong Kong.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3. ^ 53 pro-democracy activists have been arrested in Hong Kong as China continues its onslaught on freedoms & rights.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4. ^ AFP. Last Hong Kong governor Chris Patten urges EU rethink on ‘miserable’ China pact amid Hong Kong arrests. Hong Kong Free Press.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5. ^ 彭定康譴責港警拘民主派人士 促取消中歐投資協定. 商業電台.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6. ^ Yanni Chow, Yoyo Chow. Hong Kong arrests 53 for plot to 'overthrow' government in latest crackdown on dissent. Reuters.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7. ^ 彭定康:中共趁疫情打壓香港 倡拒絕中歐投資協定. 香港電台.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8. ^ Peter Zimonjic. Canada condemns arrest of pro-democracy lawmakers in Hong Kong. CBC News.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9. ^ The mass arrest of activists & politicians in #HongKong is a grave repression of political pluralism. 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 (FPC) - Twitter. 2021-01-07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0. ^ L’arrestation massive de militants et de politiciens à #HongKong est une grave répression du pluralisme politique. 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 (FPC) - Twitter. 2021-01-07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法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1. ^ Canada stands with the people of #HongKong and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tic freedoms guaranteed by the principles of Basic Law.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2. ^ The dismantling of freedom and democracy continues in Hong Kong. Senator Leo Housakos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3. ^ Never have so many pro-democracy activists been arrested at the same time.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4. ^ We have been working hard alongside our allies to call out the denial of freedoms in #HongKong.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5. ^ The human rights of Hong Kong citizens have once again been trampled by the abhorrent ruse of “national security”.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6. ^ Thanks @FP_Champagne.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7. ^ The process of intimidation continues in Hong Kong.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8. ^ I stand unequivocally with the human rights of those in Hong Kong.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9. ^ Deeply disturbing.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 ^ Hong Kong statement. Australian Minister for Foreign Affairs, Minister for Women.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 ^ 澳洲外長:香港國安法侵蝕香港自治和法治. 香港電台. 2021-01-06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2. ^ #China's arrests of pro-democracy figures in #HongKong show the one state, two systems policy is dead. 
  203. ^ These latest arrests further undermine Hong Kong’s rights and freedoms.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4. ^ Let’s not take our freedoms for granted in 2021.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5. ^ 美英澳加:9月立會選舉應容多元政見候選人. 眾新聞. 2021-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6. ^ EU, UK urge release of Hong Kong opposition figures. RTHK. 2021-01-06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8)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7. ^ Peter Stano. Hong Kong: Declaration by the High Representative on behalf of the EU on the mass arrest of people involved in the July 2020 pro-democracy primary elections. European Council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21-01-07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8. ^ 初選大搜捕|歐洲議會籲歐盟制裁林鄭鄧炳強等9官員 中國外交部︰停止充當別國「人權教師」. 蘋果日報. 2021-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9. ^ We, Co-Chairs of the #HongKong Watch Group of @Europarl_EN , are united in condemnation of the arrest of over 50 Hong Kong pro-democrat politicians, activists & lawyers.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0. ^ Arrests again show that China is not becoming more open & democratic as a result of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1. ^ Außenminister Maas zu den Verhaftungen in Hongkong auf Basis des Gesetzes zum Schutz der Nationalen Sicherheit. Auswärtiges Amt.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德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2. ^ Mehr als 50 Oppositionelle wurden in #HongKong festgenommen. Norbert Röttgen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德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3. ^ Wieder Realitätscheck der #CCP in #Hongkong. Gyde Jensen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德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4. ^ Diese Verhaftungsaktion ist eine nicht hinnehmbare Provokation. Margarete Bause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德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5. ^ Hong Kong - Q&R - Extrait du point de presse (6 janvier 2021). Ministère de l’Europe et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法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6. ^ Hong Kong - Q&A from the press briefing (January 6, 2021). Ministry for Europe and Foreign Affairs.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7. ^ Massearrestation af folkevalgte og demokratiaktivister i #HongKong gør 1-land-2-systemer til en illusion. Jeppe Kofod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丹麦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8. ^ Strong statement from the EU and all 27 member states. Jeppe Kofod - Twitter. 2021-01-07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9. ^ 日政府書面稱不容香港大搜捕 專家﹕態度異常強硬. 立場新聞. 2021-02-26 [202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0. ^ 【民主派への締め付けが一層明確化、自民党外交部会でも議論する→香港民主派の元議員、区議ら50人逮捕】. 佐藤正久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日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1. ^ ガーディアンやロイター等でも先程から報じられていますが、事態は極めて深刻です. 鈴木馨祐(けいすけ)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日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2. ^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Hong Kong is very serious and critical. 鈴木馨祐(けいすけ) - Twitter. 2021-01-06 [202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