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東溫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溫市
東温市
日文轉寫
 • 日文東温市
 • 平假名とうおんし
 • 罗马字Tōon-shi
川内交流道
東溫市旗幟
市旗
東溫市徽章
市章
東溫市在愛媛縣的位置
東溫市在愛媛縣的位置
東溫市在日本的位置
東溫市
東溫市
東溫市在日本的位置
坐标:33°47′28″N 132°52′20″E / 33.79103°N 132.87222°E / 33.79103; 132.87222
国家 日本
地方四國地方
都道府縣愛媛縣
接鄰行政區松山市今治市西條市久萬高原町
政府
 • 市長加藤章
面积
 • 总计211.45平方公里
人口(2024年5月1日)
 • 總計33,442人
 • 密度158人/平方公里
象徵
 • 市樹大花四照花
 • 市花櫻花
时区日本標準時間UTC+9
市編號38215-9
邮政编码791-0292
市役所地址東溫市見奈良530番地1
電話號碼+81-89-964-2001
市議員數18
法人番號3000020382159
網站www.city.toon.ehime.jp

東溫市(日语:東温市とうおんし Tōon shi */?)是位於日本愛媛縣中部的城市,也是松山市通勤城鎮[1]。由於過去地處溫泉郡的東部,因此以「東溫」作為市名。轄區地處道後沖積扇平原的扇頂[2]重信川流經市內並在西邊注入瀨戶內海[1],當地人口多集中在伊予鐵道橫和原線的火車站周圍[2]。因松山自動車道國道11號通過市內,使東溫市成為連結松山都市圈和東予地方的交通樞紐[1]

地理[编辑]

東溫市境內約76.3%的面積被森林覆蓋[3]。南部的皿嶺位於皿嶺連峰縣立自然公園的範圍內[4],北部的山地為以明神森、東三方森為中心的高繩山塊[3],東部為石鎚山地,西部則是向松山平原擴展的沖積扇[1]。發源於東部山區的表川在西部地區注入重信川並往西流,滑川則流經東部的山間地帶[1]

氣候[编辑]

當地在氣候上屬於瀨戶內海式氣候。根據統計,1981年至2010年東溫市的年均溫為16.5℃,年均降雨量則為1314.9毫米,降雨集中在梅雨和颱風季節[3]。重信川及表川的沿岸低地在冬季會受到強烈的季風吹拂,同季節的山區則會下雪[3]

歷史[编辑]

年表[编辑]

  • 1889年12月15日:實施町村制,現在的轄區在當時分屬:
  • 1897年4月1日:
  • 1955年4月25日:川上村、三內村合併為川內村。
  • 1955年7月20日:櫻樹村與周桑郡中川村合併為新設置的中川村。
  • 1956年9月1日:
    • 北吉井村、南吉井村、拝志村合併為重信町
    • 川内村與中川村的舊櫻樹村地區合併為川内町,中川村的其餘地區併入丹原町(現已合併為西條市)。
  • 1956年9月30日:丹原町的部分地區(過去屬於櫻樹村的地區)被併入川內町。
  • 2004年9月21日:重信町和川内町合併為東溫市[5]

變遷表[编辑]

1889年4月1日 1889年 - 1926年 1926年 - 1954年 1955年 - 1989年 1989年 - 現在 現在
中川村 1955年7月20日
合併為中川村
1956年9月1日
合併為丹原町
2004年11月1日
合併為西条市
櫻樹村 1956年9月1日
合併為川內町
2004年9月21日
合併為東溫市
川上村 1955年4月25日
合併為川內村
三內村
北吉井村 1956年9月1日
合併為重信町
南吉井村
拝志村

產業[编辑]

當地因交通發達,所以有許多中小型的企業在此設立工廠。此外當地設有愛媛大學醫學部和附屬醫院,醫療工作者也相當多。

交通[编辑]

鐵路[编辑]

牛渕團地前車站
牛渕車站
田窪車站

道路[编辑]

高速道路

觀光[编辑]

  • 白糸瀑布
  • 白豬瀑布
  • 滑川溪谷
  • 四國民藝村

教育[编辑]

大學
高等學校
特殊學校

本地出身之名人[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東温市公共施設等総合管理計画 p.3 (PDF). 東温市役所. 2017-03 (日语). 
  2. ^ 2.0 2.1 東温市地域公共交通網形成計画 (PDF). 東温市役所. 2018-03 (日语). 
  3. ^ 3.0 3.1 3.2 3.3 第2次東温市環境基本計画 (PDF). 東温市役所. 2017-03 (日语). 
  4. ^ 自然公園 皿ヶ嶺連峰県立自然公園. 愛媛県庁 自然保護課 (日语). 
  5. ^ 東温市のあらまし. 東溫市政府. 2012-01-15 [2012-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0) (日语).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