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菲利普·莫里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菲利普·莫里森
出生1915年11月7日 编辑维基数据
桑莫維爾 编辑维基数据
逝世2005年4月22日 编辑维基数据 (89歲)
剑桥 编辑维基数据
學位物理和數學博士 编辑维基数据
就讀學校
職業物理学家、非虛構文學作家、大學教員、核子科學家、解说人 编辑维基数据
僱主
配偶Emily Morrison 编辑维基数据
獎項奥斯特奖章、里克特邁耶紀念獎、美国物理学会会士、Joseph A. Burton Forum Award 编辑维基数据
簽名

菲利普·莫里森(Philip Morrison,1915年11月7日—2005年4月22日)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他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曼哈顿计划,后来又從事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学、高能天体物理学搜寻地外文明计划方面的研究。

莫里森四岁时患上了脊髓灰質炎[1][2][3][4],由于患有脊髓灰質炎,莫里森直到三年级時才开始上学。莫里森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他对物理学有濃厚兴趣[5]。他後來前往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物理学,並且师从罗伯特·奥本海默。 1940年,莫里森在罗伯特·奥本海默[6]的指导下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7]他还加入了美國共產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加入了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並參與曼哈顿计划,他与尤金·维格纳一起从事核反应堆设计工作。

1944年,他搬到位于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他与乔治·基斯佳科夫斯基合作开发了爆炸透镜英语Explosive lens。莫里森将三位一體弹芯放在一辆道奇汽车的后座上,然後把它运到核試驗现场。他還是阿尔伯塔计划英语Project Alberta核弹装载团队的負責人,他协助将原子弹装载到飞机上,然後載有核彈的飛機前往广岛和长崎丟下原子弹(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战争结束后,他前往广岛评估原子彈造成的损害。

战后他反對核武器擴散。他为《原子科学家公报》撰稿,并協助创办了美國科學家聯盟国防和裁军研究所英语Institute for Defense and Disarmament Studies。20世纪50年代,他是为数不多的保留教職并积极参与学术活動的前美國共產黨黨員,但他的研究方向从核物理转向了天体物理学。他发表了关于宇宙線的论文,他1958年發表的一篇论文被外界視為伽馬射線天文學诞生的標誌。他还參與编写大众科学书籍、文章而且還會出现在电视节目中。

参考文献[编辑]

  1. ^ Braces | Post Polio: Polio Place. [February 16,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17, 2018). 
  2. ^ Appliances for polio. [February 16,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May 27, 2018). 
  3. ^ Sartori & Tsipis 2009,第3頁.
  4. ^ Philip Morrison. 每日电讯报. April 27, 2005 [February 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21, 2018). 
  5. ^ Sartori, Leo; Tsipis, Kosta. Obituary: Philip Morrison. Physics Today. March 2006, 59 (3): 83–85. Bibcode:2006PhT....59c..83S. doi:10.1063/1.2195325可免费查阅. 
  6. ^ Philip Morrison. Nuclear Age Peace Foundation. [February 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25, 2017). 
  7. ^ Sartori & Tsipis 2009,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