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廖修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生平[编辑]

廖修平,1936年出生於台灣台北萬華。1959年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期間於李石樵畫室習畫並擔任陳慧坤老師的助教。1962年至1968期間赴日與赴法留學,日本國立東京教育大學繪畫研究科畢業,及赴法國國立美術學院研究,進入法國國立巴黎美術學院油畫教室及版畫17工作室進修,受教於海特教授。在法國期間,因常與謝里法、陳錦芳切磋技藝而被稱為「巴黎三劍客」。[1][2]

1969年起移居美國鈕澤西州,並設個人版畫工作室,期間發展出七彩彩虹層版畫特色。1973年至1976年間,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邀請,於美術系主持版畫課程三年,引入許多現代版畫最新的操作技術及創作觀念,無論對當時的學院內、外版畫創作者都起了相當深遠的影響,被視為臺灣版畫從傳統木刻跨進現代創作的重要推手。[3]

1973年廖修平返國後,在臺灣提倡現代版畫,任教臺灣師範大學、文化大學、臺灣藝術大學和臺北藝術大學任教,將出國進修期間學習的版畫技法引進臺灣。1977年,廖修平曾應母校日本筑波大學邀請,赴日本開設版畫工作坊,並任教2年半。1979年結束筑波大學教職,返美擔任美國西東大學藝術系版畫教授,執教到1992年。2002年返台繼續從事藝術創作至今。[4]

廖修平為「十青版畫會」重要推手,且長期推動版畫教育與國際版畫藝術交流,提攜青年藝術家,有「臺灣現代版畫之父」的美譽。曾任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理事、美國版畫家協會會員、法國秋季沙龍版畫會員。在藝術成就1979年獲得第二屆吳三連文藝獎、1998年獲得第二屆國家文藝獎美術類的肯定;獲得行政院文化獎、李仲生文教基金會「現代繪畫成就獎」。[2][5][6]

提倡現代版畫與推動[编辑]

1973年廖修平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邀請,於美術系主持版畫課程三年,引入許多現代版畫最新的操作技術及創作觀念,對當時的學院內、外版畫創作者提供深遠的影響,為台灣版畫從傳統木刻跨進到現代創作的重要推手。廖修平是公認的「台灣現代版畫推動者」,對版畫教育貢獻良多,其創作在國際間獲獎無數,作品廣為國內外重要美術館收藏[7]。倡議成立全球藝壇重視的版畫界盛事「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2][8]

藝術創作是廖修平一輩子的堅持,自1964年首次個展於日本東京造型畫廊,至今年物換星移五十餘載未曾停下腳步,於世界各大都市,國內外舉辦超過百次之個展與聯展,將台灣藝術成就引薦到國際藝術圈,在國內藝術圈譽為『現代版畫之父』。 廖修平在版畫教學與創作頗獲肯定,有「台灣現代版畫之父」的尊稱,或許因其版畫成就光忙太過耀眼而掩蓋他的油畫創作,廖修平是戰後台灣畫家入選日展第1人。廖修平雖以版畫著稱,但其創作並不拘於版畫領域,亦擅長繪畫、浮雕、雕塑。綜觀其藝術歷程約可分為幾個風格:「門的記號」、「四季之情與田園風味」、「木頭人的禮讚」、「窗與牆的語意畫」、「園中雅聚」。[9][10] 藝術領域中始終努力耕耘,所創作出來具有東方精神及美學韻味的創作和台灣民族特色的「符號系列」已成為其個人的符碼,成功地傳達台灣文化特徵和獨特語彙。廖修平無論版畫或多媒材繪畫作品,創作元素常運用符號化重複排列的簡約圖形,以西方理性式幾何抽象繪畫語彙,訴說東方經驗的鄉土寄情。視覺上的門、窗、廟宇回文圖案、常民生活物件,或是觀念上的陰-陽、節氣、禪意,均是廖修平作品中常見的元素。[11]

參考資料[编辑]

  1. ^ 《撞擊與生發-戰後台灣現代藝術的發展(1945-1987)》. 台中 國立台灣美術館. 2004: 211. 
  2. ^ 2.0 2.1 2.2 第二屆國家文藝獎 廖修平. 
  3. ^ 《異象-典藏抽象繪畫展》. 台中 國立台灣美術館. 2003: 88. 
  4. ^ 《典藏目錄25》. 台中 國立台灣美術館. 2013: 288. 
  5. ^ 傑出校友 廖修平.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 
  6. ^ 樸素高貴:台灣現代版畫之父廖修平的藝術歷程. 台北. 2019. 
  7. ^ 廖修平. 藝術家雜誌社. 
  8. ^ 《臺灣現代版畫的推動者: 廖修平版畫作品全集 》. 臺北 臺灣美術院文化藝術基金會. 2011. 
  9. ^ 版畫師傅廖修平作品回顧展. 台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1. 
  10. ^ 《台灣美術丹露-版「話」台灣專題展 》. 台中 國立台灣美術館. 2003: 82. 
  11. ^ 臺灣美術拼圖順天收藏. 

Category:臺灣1000專案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