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归融(8世纪?—853年2月12日),字章之唐朝苏州吴县人。

生平履历[编辑]

元和年间,归融进士擢第,官至左拾遗,自监察拾遗转起居[1],拜工部、礼部员外郎[1],升任考功员外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转工部郎中,充翰林学士。大和八年(834年),正拜中书舍人。大和九年(835年),转工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1]

开成元年(836年)五月,出翰林学士院任御史中丞湖南观察使卢周仁以南方有火灾,进羡余钱十万贯。时任御史中丞的归融弹劾他违制进奉,文宗将周仁所进钱收纳在河阴院,以备水旱。

之前,户部员外郎卢元中、左司员外郎判户部案姚康收受平籴官秦季元六千匹绢,贷乾没钱八千万,都贬为岭南县尉。金部员外郎韩益判度支,子弟受人贿赂三千余贯,一半是许诺而没有得到的赃款。文宗询问归融,韩益犯罪,与卢元中、姚康哪个厉害。他回答,卢元中、姚康浪费官钱三万余贯,韩益是子弟收受获罪,比他们轻。贬韩益为梧州司户参军。

王式通过郑注结交王守澄,归融弹劾他,出为江陵少尹。

十二月,归融以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改任京兆尹。当时京兆府司物力不足,特敕赐钱五万贯;府司将所赐一半还给司农寺充做菜钱,归融在皇帝问对时提到此事。文宗问归融为什么“蔬粝”字有赖的读音,‘粝’是否是极粗的饭。归融以义类作答。

两公主出嫁,京兆府司供帐事繁杂,又接近上巳节,曲江赐宴奏请改日。文宗说:“去年重阳,取九月十九日,未失重阳之意,今年改取十三日即可。”

李固言作宰相,不喜欢归融,开成二年(837年)五月,罢京兆尹。六月,任秘书监

不久李固言罢相,杨嗣复辅政,以归融权知兵部侍郎,后迁吏部侍郎

开成四年(839年)二月,外放为检校礼部尚书、兴元尹、兼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使,改任东川节度使,封晋陵郡公

会昌初年历判度支[2]、山南东道节度使[3]、刑部尚书[2],会昌五年(845年)正月兵部尚书归融上奏请皇帝十二日释服。当时儒臣较少,朝廷礼典都根据归融所议。后来因病辞职,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大中七年正月初一(853年2月12日),金紫光禄大夫、守太子少傅分司、上柱国、晋陵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归融去世,赠尚书左仆射

家庭[编辑]

五世祖[编辑]

归奧:贈秘書監[4]

高祖[编辑]

归樂:贈房州刺史[4]

曾祖[编辑]

归待聘:贈秘書監[4]

祖父[编辑]

归崇敬(720年—799年)字正礼,历工部尚书、翰林学士[5]、皇太子侍读,以兵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左仆射、司空

  • 归氏:嫁惠陵令吴郡陆待诠,生宣歙观察使陆亘[6]

父亲[编辑]

归登(754年—820年):兵部、户部侍郎、工部尚书

  • 归弘简(810年-851年),字子諒,归登季子,弘文館明經及第,历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左威衛胃曹參軍,嶺南節度使李從易奏为节度使府參謀、試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入为國子監太學博士,岭南节度使盧公貞奏爲節度推官、改殿中侍御史,鹽鐵使薛元请为攝鹽鐵江陵院事。累遷檢校主客員外郎、金部郎中、兼侍御史。妻范氏(809年—840年),宣歡觀察使顺阳范傅正女[7]。有二子一女[8]

妻子[编辑]

陆氏,宰相陆贽之女,封越国夫人[1]

儿子[编辑]

  • 归仁翰,大中十一年(857年)进士[9]
  • 归仁宪,进士及第[10]
  • 归仁晦(815年-876年)字韬之,开成三年(838年)进士,历任楚州刺史、给事中、御史中丞、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尚书左丞、礼部尚书、宣武节度使、户部尚书、吏部尚书[11]。妻子夔王傅荥阳郑齐之女[11],妾支氏[12]
  • 归仁绍,咸通十年(869年)状元[15],历殿中侍御史[11]、侍御史[16]、度支郎中[17]、御史中丞、兵部尚书[18]
  • 归仁泽,咸通十五年(874年)状元[24],中和二年为礼部侍郎、知贡举[11],后任列曹尚书、观察使[25]
    • 归黯,景福元年(892年)状元[26]
    • 归譪,字文彦,进士及第,历侍御史、登州司户,同光时期任尚书右丞,迁刑、户二部侍郎,以太子宾客致仕,卒年七十六[27]

归融有一曾孙归处讷[28]

参考文献[编辑]

  • 旧唐书》卷149 列传第99
  • 《旧唐书》卷17下 本紀第17下
  • 《旧唐书》卷18上 本紀第18上
  • 《旧唐书》卷18下 本紀第18下
  • 《旧唐书》卷164 列傳第114
  • 新唐书》卷164 列传第89
  • 《新唐书》卷167 列传第92
  1. ^ 1.0 1.1 1.2 1.3 《唐故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长洲郡开国公食邑二干户赠左仆射归公(仁晦)墓志铭并序》:烈考赠太师公,讳融,进士及第,历御史。补阙。替否鲠切,不为偷避。拜起居,礼部员外郎。间望伟晔,后进争出门下。自中书舍人入掌内命,转工部侍郎承旨。发辉帝谟,焕有丕绩。出拜御史中丞,御史有素著丑行,为时评议者,皆斥去之。糺劾权右,无所回避,京师为之震慑。周历南宫贰卿,后判度支,键猾滴奸,国有羡资。拥节三将,句绝皆天下清雄地,治行廉白,可为世师。历刑部兵部尚书,拜太子少傅,竟不一持邦柄,惜哉。越国太夫人陆氏,相国贽之女。德茂识高,孝慈天钟。荐绅之家,无不仰以为式。
  2. ^ 2.0 2.1 《唐故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长洲郡开国公食邑二干户赠左仆射归公(仁晦)墓志铭并序》:烈考赠太师公,讳融,进士及第,历御史。补阙。替否鲠切,不为偷避。拜起居,礼部员外郎。间望伟晔,后进争出门下。自中书舍人入掌内命,转工部侍郎承旨。发辉帝谟,焕有丕绩。出拜御史中丞,御史有素著丑行,为时评议者,皆斥去之。糺劾权右,无所回避,京师为之震慑。周历南宫贰卿,后判度支,键猾滴奸,国有羡资。拥节三将,句绝皆天下清雄地,治行廉白,可为世师。历刑部兵部尚书,拜太子少傅,竟不一持邦柄,惜哉。
  3. ^ 《唐故朝散大夫使持節都督壽州諸軍事守壽州刺史充本州團練使兼御□中丞柱國賜紫金魚袋孟公(珏)墓誌銘》;公初登進士第,歸公融鎮興元,辟爲節度掌書記。移東川,奏授梓州參軍,仍舊職。歸公爲度支使,再辟爲巡官,遷大理評事。歸公鎮襄州,復爲觀察判官。
  4. ^ 4.0 4.1 4.2 《旧唐书》卷149《归崇敬传》:曾祖奧,以崇敬故,追贈秘書監。祖樂,贈房州刺史。父待聘,亦贈秘書監。
  5. ^ 《旧唐书》卷149《归崇敬传》:遷工部尚書,並依前翰林學士,充皇太子侍讀。
  6. ^ 《唐故宣歙池等州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通議大夫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贈禮部尚書陸府君墓誌銘并序》:公讳亘,字景山,吴郡人也。十三代祖闳,梁中书侍郎。曾祖元明,皇不仕。祖言远,皇赠国子博士。父待诠,皇惠陵台令,赠工部尚书。尚书娶我(归融)大父兵部尚书(归崇敬)女而生公。
  7. ^ 《唐太學歸博士(弘簡)亡妻順陽范氏墓誌》:皇考贈左散騎常侍府君第五女諱傳正,元和己丑生吴興郡舍,開成己未行於吴郡歸氏,明年十月廿七日,歿於親仁里第十二月四日,從先舅先姑之塋於京兆萬年縣洪固鄉鳳栖原。王父諱惀,贈絳州刺史、大王父諱安親,贈常州刺史。太夫人河東縣君裴氏。
  8. ^ 《唐故朝散大夫檢校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鹽鐵江陵院事歸公墓(弘簡)誌銘并序》:公諱弘簡,字子諒,吴郡人也。厥先帝舜之後,周封嬀滿于陳,寔爲胡公,歸姓著」焉。曾祖待聘,皇赠秘書監,實有盛德含光不耀。大父崇敬,皇兵部尚書、贈司空、謚曰宣,經綸六籍。陶鑄五禮,名炳日月,美曄圖史。烈考登,皇工部尚書、赠太保,謚曰憲。峻至行而蹈淵騫,作宏儒而掩荀孟,搢紳龜鏡,士林宗師。公即志公之季子,始幼時丁太保艱,至性有成人操……未弱冠弘文館明經及第,調補右内率府兵曹參軍、左威衛胄曹參軍。清慎不渝,終始若一。會嶺南節度使李從易奏公爲參謀試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值府變,調授國子監太學博士。奉公以廉謹,成績以强幹。書則游刃吏事,夕則伏膺典墳。南海帥盧公貞飽公美奏爲節度推官,改殿中侍御史。奉職雄藩,服勤累載,謀於罇俎,休有厥聲。罷幕。鹽鐵使薛公元賞急公之才,請攝鹽鐵江陵院事……不幸遘暴疾,以去年十二月卅日,終于江陵府私第享齡四十有二……公夫人范氏,皇宣歙觀察使傳正之女也。柔德懿範,儀行閨壼,不幸先公而殁。有子二人、女一人,咸稚齒。以大中六年五月廿四日合祔于萬年縣鳳栖原,迩先太保之塋,礼也。
  9. ^ 《永樂大典》引《蘇州府志》:“杜審權知舉,歸仁翰登第。”
  10. ^ 《旧唐书》卷164《归融传》:融子仁晦、仁翰、仁憲、仁召、仁澤,皆登進士第。咸通中並至達官。
  11.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鲍丹琼. 中晚唐吴郡归氏科举家族考——以《归仁晦墓志》为中心.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22, 第29辑: 284-296. 
  12. ^ 《唐代墓誌彙編》下《監察御史歸仁晦故兒母支氏》:唐大中七年六月廿七日前」監察御史歸仁晦故兒母支氏卒。予以開成元年納支氏以備紉針之役,由是育五男二女。二子少女不幸早世。予□以禮娶鄭夫人,而支氏以」□乞歸養於其父母家,至是囗卒。其次子貽溫、貽謀、貽訓,以母子之私情,痛所生之□」篤,泣請禮送,以寵其終。以其年七月一日瘞于鳳栖原云。
  13. ^ 《天水郡赵氏墓志》:归虔范撰并书。赵氏山阳人也,奉余巾栉十有四年,日用贤能,无亏礼敬,温和接物,柔顺/推诚,言念岁深,始终如一。而又精崇释氏,调伏灵源,必谓契我心。期享之福寿,遽萦疾恙,竟至沉沦,铅华忽坠于泉台,惠质永归于夜壑。毕徵医药,莫起膏肓,以乾符三年三月五日,疾终于亲仁里我宅。有子一人日道坚,足为后祀,玄灵保之。呜呼,霜败树兰,日晞薤露。芳姿既隔,虽痛曷追。以其年四月十四日,葬于京兆府万年县李永村。
  14.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安市长安区唐乾符三年天水赵氏墓发掘简报. 四川文物. 2011, (第6期): 16-21. 
  15. ^ 《永樂大典》引《蘇州府志》:“咸通十年,侍郎王凝知舉,歸仁紹登第。”
  16. ^ 《资治通鉴》卷二五三《唐纪六十九》:(僖宗乾符四年)十二月,威奏与君长等战于颍州西南,生擒以献;复光奏君长等实降,非威所擒。诏侍御史归仁绍等鞫之。
  17. ^ 《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卷十三《度支郎中》
  18. ^ 《玉泉子》:故相盧攜為監察御史,中丞歸仁紹上初日,傳語攜曰:「昔自浙東推事回,鞴袋中何得有綾三千匹?請出臺。」後自郎官除洛陽縣令,改鄭州刺史,以諫議入至京,除兵部侍郎。攜自洛陽至相臺百數日,曰:「間何不見歸侍郎?」或對之曰:「自相公大拜請假。」攜即除仁紹兵部尚書,人情大洽。
  19. ^ 19.0 19.1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五十七《嘲誚五·皮日休》:唐皮日休嘗謁歸仁紹,數往而不得見。皮既心有所慊,而動形於言,因作詠龜詩:硬骨殘形知幾秋,屍骸終不是風流。頑皮死後鑽須遍,都爲平生不出頭。時仁紹亦有諸子侑、係,與日休同在場中,隨聞之,因伺其復至,乃於刺字皮姓之下。題詩授之曰:八片尖裁浪作毬,火中爆了水中揉。一包閒氣如長在,惹踢招拳卒未休。時人以爲日休雖輕俳。而仁紹亦浮薄矣。
  20. ^ 《玉芝堂談薈》卷二《父子兄弟狀元》:光化二年歸修,天祐二年歸係。《 登科記考補正》 卷二十四 《 唐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 · 光化四年》更正为光化四年,归侑
  21. ^ 《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四十《畜獸七 · 猫 · 歸係》:進士歸系,暑月與一小孩子於廳中寢,忽有一貓大叫,恐驚孩子,使僕以枕擊之,貓偶中枕而斃。孩子應時作貓聲,數日而殞。(出《聞奇錄》)
  22. ^ 《永樂大典》引《蘇州府志》:侍郎張文蔚知舉,歸係第一人及第,楊凝式第三人及第。
  23. ^ 《归氏世谱》:蔼子係,复举进士第一人,官至礼部侍郎,而后至于宋 ,无纪。
  24. ^ 《廣卓異記》引《登科記》:“歸仁澤,乾符元年狀元及第。子黯,大順三年狀元及第。”
  25. ^ 《旧五代史》卷六十八《归蔼传》:归蔼 ,字文彦,吴郡人也。曾祖登,祖融,父仁泽,位皆至列曹尚书、观察使。
  26. ^ 《廣卓異記》引《登科記》:“歸仁澤,乾符元年狀元及第。子黯,大順三年狀元及第。”《唐摭言》卷八:“歸黯親迎拜席日,狀元及第。榜下板巡,脱白期月,無疾而卒。”
  27. ^ 《旧五代史》卷六十八《归譪传》:归蔼,字文彦,吴郡人也。曾祖登,祖融,父仁泽,位皆至列曹尚书、观察使。蔼登进士第,及升朝,遍历三署。天祐元年七月,宴于文思殿。朱全忠入,百官或坐于廊下,全忠怒,笞通引官何凝。丙寅,制金紫光禄大夫、行御史中丞、上柱国韩仪责授棣州司马,侍御史归蔼责授登州司户,坐百官傲全忠也。同光初,为尚书右丞,迁刑、户二部侍郎,以太子宾客致仕,卒年七十六。
  28. ^ 五代何光远《鑒誡録校注》 卷一〇《歸生刺》:歸處訥者,歸侍郎融之曾孫也。多遊秦隴,言足是非。在事者無不以金帛酒食彌縫之,畏其詠也。或見人衣鮮華,即念詩曰:“昂藏騎馬出朱門,服色鮮華不可論。盡是殺人方始得,一絲絲上有寃魂。”黃巢犯京後,守亮、守信等悉為楊軍容復恭義兒,勢奪諸侯,亦一時之威也。歸有不平之色,詠《虺漢》以刺之曰:“草頭灰面惡形儀,盡是軍容表裏兒。昔日水牛攀角上,而今細馬劈腰騎。錢多内藏猶嫌少,位等三公尚厭卑。更有一般堪笑處,鍍金牙齒咬銀匙。”又詠《奸漢》云:“輕脣利舌傍侯門,送承顔日日新。愛與大官添弟子,能將小藥獻夫人。秤頭不放分亳過,對酒常如割骨貧。更有一般奸太,聚錢唯趣買金銀。”又《代村婦詠邊將》日:“紫袍金帶不須誇,動便經年鎮海涯。爭似我家田捨,朝驅牛去暮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