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如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耿如杞

大明提督鴈門等関兼巡撫山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籍貫 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東昌府館陶縣
字號 字楚材,號朴公
出生 生年不詳
逝世 崇禎四年(1631年)
京師
親屬 耿章光
出身
  • 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進士出身

耿如杞(16世紀?—1631年),楚材,別號朴公山東東昌府館陶縣人。末政治人物。官至山西巡撫。崇禎二年(1629年)清兵入塞,耿如杞率兵勤王,因士兵嘩變,牽連下獄問斬。

生平[編輯]

耿如杞幼時聰慧,博覽知書。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中進士,授戶部主事天啟初年(1621年),任職方郎中,出官陝西參議,遷遵化兵備副使。因不肯向魏忠賢叩拜,被魏陷害,誣陷得贓款6300金,後定秋決,得白楹所救獲免。

崇禎帝即位,魏忠賢伏法。耿如杞獲赦,升任太僕寺卿。崇禎元年(1628年)三月,陞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鴈門等関兼巡撫山西。崇禎二年(1629年),清軍喜峰口入,北京大震。耿如杞會同總兵官張鴻功雄兵五千入衛北京,兵部令守通州,又調昌平,又明日調良鄉,久未得餉,三日不得食,以致嘩變大掠[1]。崇禎聞知大怒,下詔逮捕如杞、鴻功。崇禎四年(1631年),斬於西市。其子耿章光上書鳴冤,後平反昭雪,弘光帝加封左僉都御史

著作[編輯]

著有《與爭錄》、《撫晉疏稿》等。

家族[編輯]

有子耿章光,進士,官尚寶司卿。

註釋[編輯]

  1. ^ 據耿如杞《世篤堂集》所收《勤王揭稿》,譁變的軍隊是張鴻功所統山西鎮兵,耿如杞所領撫標營兵和太原營兵。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二百四十八》,出自《明史

參考書目[編輯]

  • 《明史》卷二百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