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GNU Hurd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篇文章的版權存在爭議,因此暫時先放到這裏。

以下文章出自GNU Hurd


GNU Hurd 是 GNU 工程中取代 Unix 的核心。Hurd 是一組運行在 Mach 微內核上的伺服器,用來實現 Unix 或其他核心(如 Linux )實現了的文件系統網絡協議、及文件訪問控制等其他功能。目前,Hurd 運行在 IA32 系統上。未來 Hurd 應該,而且可能會被移植到其他硬件系統或微內核上。

Hurd 的優點[編輯]

Hurd 不是一個已知的最先進的內核,但它有一些誘人的特點:

  • 它是自由軟件:任何人在遵守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GPL) 的條件下,都可以使用、修改或重新發佈它。
  • 它的兼容性:Hurd 提供了一個熟悉的編程和用戶環境。對於所有的意圖和目的來說,Hurd 都是一個現代的類 Unix 的內核。 Hurd 使用了 GNU C 庫,而此庫的開發緊緊追蹤 ANSI/ISO、BSDPOSIXSingle UnixSVIDX/Open 等標準。
  • 可持續發展的構造:與其他流行的內核軟件不同,Hurd 擁有面向對象的結構,這就使得它不斷發展而不用改變當前的設計。這種結構將有助於完成 Hurd 主要的重設計和修改而不必完全重寫代碼。
  • 它的規模很大:Hurd 實現了強有力的多線程,以便它在單處理器和對稱多處理器(SMP)上都可以高效運行。 Hurd 的接口設計成允許透明網絡組的共有,但這個特性尚未實現。
  • 它是可擴展的:對於學習怎樣成為一個內核黑客或者在內核技術中實現新想法來說, Hurd 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平台。系統的每一個部分都設計成可修改和擴展的。
  • 它是穩定的:在開發和測試新的 Hurd 內核組件時,可能不需重新啟動機器(即使是意外的)。運行自己的內核組件不會妨礙其他用戶,而且這並不需要特殊的系統權限。由於這種設計,擴展內核的程序是安全的:除非他們認可這種改動或者你是系統管理員,否則你的修改不可能影響到其他用戶。
  • 它已經存在:Hurd 是正在工作中的真實的軟件。不是一個研究項目或提案。你可以開始使用並開發它,而根本不必等待。

Hurd 的含義[編輯]

據 Thomas Bushnell,BSG,Hurd 的主設計師所述:「Hurd」代表「Hird of Unix-Replacing Daemons」,而「Hird」又代表了「Hurd of Interfaces Representing Depth」。據我所知,這裏,我們擁有了第一個以一對雙關語命名的軟件。

此工程的重要地位[編輯]

今天,Hurd 與 GNU Mach 微內核、GNU C 庫和其他 GNU 系統中的 GNU 以及非 GNU 程序一起,提供了一個相當完整且可用的作業系統。因為還有許多錯誤和未完成的特性,所以 Hurd 還不能用作生產。然而,它應該為更深入的開發和非關鍵性程序的使用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GNU 系統 (也稱作 GNU/Hurd) 完全是自我包含的(你可以使用 GNU 自身編譯它的所有部分)。你可以並行運行若干個 Hurd ,甚至可以用在另一個 Hurd 上運行的的 gdb 來調試某一 Hurd 上運行的關鍵服務。你可以運行 X 窗口系統,使用它的應用程式和 Apache 等高級伺服器應用程式。

反過來看,對塊設備(如聲卡)和其他設備的支持大部分還處在短缺之中。即使提供了 POSIX 接口,一些額外的接口,像 POSIX 共享內存或旗語等都仍在開發之中。

所有這些適用於目前正在開發的版本,而不是上次的發佈(0.2)。我們鼓勵每一個感興趣的人試用最新的開發版,並將反饋信息發送給 Hurd 的開發者。


移动自Wikipedia:删除投票/侵权
  • Hurd內核--Shizhao | (Talk) 12:14 2004年2月12日 (UTC)
    • 該條目沒有侵權,因為所引用的文章出自GNU Hurd,應該與GNU自由文檔協議證書不矛盾。--Mountain 14:13 2004年2月12日 (UTC)
      • 文章底部有「本文允許在不變更文檔內容的前提下刊登在任何形式的媒體中,但需保留此聲明」,而在維基百科中無法執行此條款--Shizhao | (Talk) 14:18 2004年2月12日 (UTC)
      • Shizhao is right. The declaration in the original document is not compatible with the GFDL. So to put the article here is a copyright violation. --Wing 14:59 2004年2月12日 (UTC)
      • 我沒有詳細看,但我覺得「維基百科中無法執行此條款」的結論過於武斷。引用維基百科文章本身也要註明出處的,兩者並不矛盾呀。或許我的理解有誤,法律事宜比較麻煩,大家討論。--Mountain 15:04 2004年2月12日 (UTC)
      • 原文的宣告要求不能改變原文,在這裏恐怕不能做到。--Shizhao | (Talk) 15:17 2004年2月12日 (UTC)
      • You must not declare, that your content is from Wikipedia, if you use it. See:任何人都可以在由自由軟件基金會(Free Software Foundation)所公開發行的GNU自由文檔協議證書1.2或之後版本的條款下,複製、發行及/或修改任何維基百科的文章,不附帶其他條件。The only condition is that any other people can use and change that content.--Wing 15:22 2004年2月12日 (UTC)
      • Wing的敘述與Wikipedia:版權資訊是矛盾的。我並沒有改變原文的內容,只是在表示格式上稍微修改了一下,以適應Wiki的形式。而且我又註明了出處。我覺得與Wikipedia:版權資訊里的要求不矛盾。確實Shizhao說的有道理,Wiki這種形式要求文檔可以自由修改,如果引用來的文檔要求不能修改,那還不如重寫一篇。但是GNU自由文檔協議證書究竟要求什麼,還需要澄清。--Mountain 15:47 2004年2月12日 (UTC)
      • 我就是Mountain說的意思。其實GNU自由文檔協議證書正如Wing所說,允許對文檔進行自由的複製、發行及/或修改,並且允許用於商業目的,只是必須保證這些自由的權利,不附帶其他條件,就像公開原始碼一樣。其他人使用了這些文檔,同時必須帶有一份這樣的聲明,以保證上述權利不受到侵犯--Shizhao | (Talk) 00:11 2004年2月13日 (UTC)
        • 這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例如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本身就不允許對它進行任何修改,而所有放在Wikipedia中的文檔都將被認為是free的,正如在編輯的時候,頁面的最底部表示「If you don't want your writing to be edited mercilessly and redistributed at will, then don't submit it here.」這對於wikisources來說很棘手。--Samuel (對話頁) 02:18 2004年2月13日 (UTC)~
      • 天吶,怎麼會這樣,我的理解,GPL的協議發佈的東西,任何人都可以修改,然後重新發佈,但是發佈仍然必須

是以GPL協議的,這樣的話應該沒有什麼不妥呀,問題出在wiki上面,wiki的東西不能以GPL發佈,但是wiki 比GPL更自由,不會侵犯GPL的協議呀,(Talk) 10:36 2005年4月26日)

结束移动 * 结束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