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仁 济 路
原名仁济大街
命名緣由仁濟堂
命名日期1921年
類型城市支路
道路長度0.41公里(0.25英里)
地點广州市越秀区
附近主要建築物仁濟堂
起點一德路
終點沿江西路
建造
动工1921年

仁濟路广东省廣州市越秀區的一條南北走向的道路,位於一德路以南,沿江西路以北。長410米,寬8米。

歷史[编辑]

1882年,六位博濟醫院的華人醫生每人出資一百元(銀元),委託一位四邑人羅開泰在仁濟路怡和大街開設泰安大藥房,此是史上華人開設的第一家西藥房[1]

1921年,市政府拆仁濟大街建成仁濟路,取名自光緒六年由美國长老会傳教士兴建的仁濟堂,以醫藥傳道而出名。該教堂幾經擴大後,曾成爲全市最大的教堂。

特色[编辑]

在仁濟西路附近,曾經有一個專門為洋行製作傢私的木匠廣場,店鋪多達七十多家。後十三行被大火焚毀,仁濟西路的木匠廣場,也隨著十三行的退場而消失了。到清末民初,這一帶轉變為南北藥材市場[2]

現時仁濟路鄰近十三行和廣州珠江昔日的長堤商業圈,加上新建的廣州市兒童公園,平日車水馬龍。仁濟路每天都有天光墟,而道路兩旁也有較多小食店和販賣祭祀用品、乾果海味的商店。

與之交匯道路[编辑]

道路顺序由北往南排列

兩旁的主要建築物/機構[编辑]

由北往南排列

交通[编辑]

巴士

地鐵

  1. ^ 一德路:民国广州西药业重镇. 信息时报. 201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4). 
  2. ^ 仁济路:南北药材香十里. 廣州文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