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氨气喷泉实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氨气喷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中学化学演示实验,被用于演示氨气的性质。

基本内容[编辑]

实验者用滴管把少量的挤入一个充满了氨气的干燥容器中。[1]氨气溶解在水中,使容器内产生负压。因此更多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另一个入口处进入,产生喷泉效应。这一演示实验可用于向初学者介绍气体溶解度气体定律等基本概念。

一个氨气喷泉演示

其他在水中具有相对较高溶解度的气体,例如氯化氢气体或二氧化硫气体,可用于替代氨气使用。[2]

改进[编辑]

改进之一是加入酚酞或紫甘蓝作为指示剂,产生彩色效果;另一种方法则是将氨气换成液体蒸汽(如水蒸气)。在这种情况下,实验者需要加热盛有少量水的容器,使之全部变为水蒸气,然后将容器快速降至室温。当其蒸汽压高于室温蒸汽压时,蒸汽会自发凝结为液态,从而产生相似的效果。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The Ammonia Smoke Fountain: An Interesting Thermodynamic Adventure M. Dale Alexander , Daniel T. Haworth J. Chem. Educ., 1999, 76 (2), p 210 doi: 10.1021/ed076p210
  2. ^ L.A. Ford, Chemical Magic, 2nd ed., Dover, 1993.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