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ArthurLau1997/沙盒/test4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条目链接:补体系统
我希望由我自己将本草稿中的内容移到主名字空间。如果想代为移动希望阁下先征得本人同意,并在操作时遵守授权协议。

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

补体系统(英語:complement system, C)包括30余种组分,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一般情况下血浆中多数补体成分仅在被激活后才具有生物学功能。多种微生物成分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其他外源性或内源性物质可以通过三条既独立又交叉的途径,通过启动一系列丝氨酸蛋白酶的级联解反应激活补体。补体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也是抗体发挥免疫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补体缺陷、功能障碍或过度活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1]

補體系統的出現遠早於特異性免疫系统的出現,最早出現在后口动物[2],而抗体介导的特異性免疫系统出现在有颌动物中(晚了600-700萬年)[3]哺乳動物的補體系統有三條活化途徑:經典途徑、替代途徑以及凝集素途徑。在哺乳動物的演化過程中,替代途徑應是最早出現的;其次應該是凝集素途徑,而經典途徑應該出現得最晚[4]

发现简史[编辑]

19世纪末,比利时科学家朱尔·博尔代通过体外实验发现,在新鲜免疫血清中加入相应的细菌,细菌会被溶解,故将此种现象称为免疫溶菌现象。如果将免疫血清以60℃处理30分钟,血清就只能凝集细菌而不再有溶菌能力。这表明免疫血清中有两种物质与溶菌现象有关。[5]

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蛋白质化学和免疫化学技术的进步,补体成分成功分离纯化,证明了补体不是单一的成分,人们对补体的生物学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建立了现代补体概念。[5]

组成[编辑]

构成补体系统的30余种组成成分按照其生物学功能可以分为3类。[1]

补体固有成分[编辑]

补体固有成分是指存在于血浆和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的蛋白质,包括:[1]

  1. 经典途径英语Classical complement pathway的C1q、C1r、C1s、C2、C4;[1]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曹雪涛 等. 医学免疫学 第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ISBN 978-7-117-17101-4. 
  2. ^ 余英才等. 补体系统的进化(《海洋科学》,2004, 28(8)). 
  3. ^ 王長法等. 补体系统的进化(《生命科学》,2012, 24(4)). 
  4. ^ Abbas AK, Lichtman AH, Pillai S.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6th. Elsevier. 2010. ISBN 978-1-4160-3123-9. 
  5. ^ 5.0 5.1 崔治中 等. 兽医免疫学 2.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ISBN 978-7-109-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