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Arthursilva/sandbox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note

這是我編輯用的沙盒,所以,不穩定/隨時會變動2011年6月27日 (一) 03:16 (UTC);最後編輯arthur留言) 2013年3月13日 (三) 14:28 (UTC)

  • User:Arthursilva/sandbox/植物相
  • User:Arthursilva/sandbox/植物志
  • User:Arthursilva/sandbox/植物區系
  • User:Arthursilva/sandbox/中國植物志
    • 注意這些條目,有些可能在內文而無條目(需搜尋):中國植物志内蒙古植物志浙江植物志、海南植物志、华北经济植物志要、中国真菌志、中国孢子植物志、福建植物志、东北草本植物志、北京植物志、贵州植物志、秦岭植物志、江苏植物志、台湾木本植物志、廣東植物志、安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河南植物志、湖北植物志、杭州药用植物志、中国沙漠植物志、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中国经济植物志、四川植物志、横断山区维管植物、西藏植物志、中国祼子植物志、延陵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台湾木本植物图志、东北木本植物图志、峨眉植物图志、黄土高原植物志、东北植物志、中国森林植物志、台湾木本植物志、浙江植物志、(蒙古、内蒙古植物志?)


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吴长春:浙江植物名录、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云南种子植物名录、经济植物手册、中国东北裸子植物研究资料、广西木本选编、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东北植物检索表、拉汉种子植物名录、中山植物园栽培植物名录、、、、、

国产牧草植物

花粉[编辑]

名稱[编辑]

花粉之稱(英:pollen)可能極早,目前文獻可溯至唐朝詩人司空曙的《题玉真觀公主山池院》:「柳絲遮綠浪,花粉落青苔。」[1]

孢粉學[编辑]

沙梨[编辑]

arthur留言) 2013年7月29日 (一) 06:24 (UTC) 沙梨別名TROPICOS/Pyrus pyrifolia (Burm. f.) Nakai

試譯名:亞洲梨、中國梨、日本梨、東方梨、沙梨。

Asian pear (English, United States) Reference article Brako, L., A.Y. Rossman & D.F. Farr. 1995. Sci. Comm. Names 1–294. Chinese pear (English, United States) Reference article Brako, L., A.Y. Rossman & D.F. Farr. 1995. Sci. Comm. Names 1–294. Japanese pear (English, United States) Reference article Brako, L., A.Y. Rossman & D.F. Farr. 1995. Sci. Comm. Names 1–294. Oriental pear (English, United States) Reference article Brako, L., A.Y. Rossman & D.F. Farr. 1995. Sci. Comm. Names 1–294. sand pear (English, United States) Reference article Brako, L., A.Y. Rossman & D.F. Farr. 1995. Sci. Comm. Names 1–294.

毛西番蓮[编辑]

龍珠果[2]

龍珠果原產於西印度群島南美洲北部,歸化於雲南廣西廣東海南台灣,分布於路邊、草坡、林緣、河岸,偶見栽培。[2]

種小名foetida意為具惡臭的[3]

假苦瓜. 台南毛西番蓮. 小時計果. 蒲葫蘆. 野仙桃. 野百香果. 香花果. 龍吞珠. 龍珠果.

Passiflora foetida L. var. tainaniana Y. C. Liu & C. H. Ou, Bulletin of the Experimental Forest of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4: 5. photo 4. 1982. (Bull. Exp. For. Natl. Chung Hsing Univ., 中興大學實驗林研究報告) Passiflora foetida L.; Liu, Yang, Lu & Shih, Manual of Taiwan Vascular Plants 3: 228. 1998. (Manu. Taiwan Vas. Pl., 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台灣植物資訊整合查詢系統/植物名彙與基本資訊/毛西番蓮

據王印政等人[2]的說法,華南至海南、台灣的標本之形態,極為一致,據Killip (1938)種內分類[4],皆可歸至Passiflora foetida var. hispida (Candolle ex Triana & Planchon) Killip ex Gleason。 (最後編輯:2013-08-02)

十齒花目[编辑]

很怪的學名,Huerteales,其下四科分別為:

  • 十齿花科 Dipentodontaceae
  • 非杨料科 Gerrardinaceae
  • 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 核子木属 Perrottetia
    • APW寫:Includes Dipentodontaceae, Gerrardinaceae, Petenaeaceae, Tapisciaceae.

(最後編輯:2013-09-09)

胡盧巴屬[编辑]

台灣的新記錄發表:WuMJ and HuangTC. 1999. Taiwania 44(3): 376-383. Notes on the Flora of Taiwan (34)-Trigonella hamosa Forssk. (Leguminosae)

arthur's note:這裡的【胡盧巴】字樣為簡體字【胡卢巴】轉換而來,原來Taiwania發表則是作【胡蘆巴】。 問題應該是【胡蘆】究作何字?再者,植物名中有一巴字作何解釋? (最後編輯:2013-08-08)

文獻[编辑]

Wang, Y-z(王印政) et al. 2007. Passifloraceae(西番蓮科). In: Flora of China Editorial Committee. Flora of China. 13: 141-149. In C. Y. Wu, P. H. Raven & D. Y. Hong (eds.) Fl. China. Science Press &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 Beijing & St. Louis.(網頁擷取於2013-08-02。)


孫詒讓[编辑]

清史稿[编辑]

擷自清史稿/卷482,2013-09-21。

孫詒讓,字仲容,瑞安人。父衣言,自有傳。詒讓,同治六年舉人,官刑部主事。初讀漢學師承記及皇清經解,漸窺通儒治經、史、小學家法。謂古子、群經,有三代文字之通假,有秦、漢篆隸之變遷,有魏、晉正草之混淆,有六朝、唐人俗書之流失,有宋、元、明校讎之羼改。匡違捃佚,必有誼據,先成札迻十二卷。

又著周禮正義八十六卷,以為:“有清經術昌明,於諸經均有新疏,周禮以周公致太平之書,而秦、漢以來諸儒不能融會貫通。蓋通經皆實事、實字,天地、山川之大,城郭、宮室、衣服制度之精,酒漿、醯醢之細,鄭注簡奧,賈疏疏略。讀者難於深究,而通之於治,尤多謬盭。劉歆​​、蘇綽之於新、週,王安石之於宋,膠柱鍥舟,一潰不振,遂為此經詬病。詒讓乃以爾雅、說文正其訓詁,以禮經、大小戴記證其製度。研覃廿載,藁草屢易,遂博採漢、唐以來迄乾、嘉諸經儒舊說,參互繹證,以發鄭注之淵奧,裨賈疏之遺闕。其於古制,疏通證明,較之舊疏,實為淹貫。而注有違牾,輒為匡糾。凡所發正數十百事,匪敢壞'疏不破注'家法,於康成不曲從杜、鄭之意,實亦無誖。而以國家之富強,從政教入,則無論新舊學均可折衷於是書。”識者韙之。

光緒癸卯,以經濟特科徵,不應。宣統元年,禮制館徵,亦不就。未幾卒,年六十二。所著又有墨子閒詁十五卷,目錄、附錄二卷,後語二卷。精深閎博,一時推為絕詣。古籀拾遺三卷,逸周書斠補四卷,九旗古義述一卷。”

簡易可修增條目[编辑]

桉屬[编辑]

  • 2013.12.23 維基無此屬條目,僅有分類項目,己著錄十數個種。
  • 中國植物志《FOC》有此屬,除了有處理的各種還有屬描述有另列曾栽培的少見種類。

七葉樹科[编辑]

  • 頁面幾乎無內容,過於簡略。

廣雅[编辑]

2015.10.10 可據《四庫全書薈要》(蘺藻堂)之校記及張揖序言(《上廣雅表》)為之。

《四庫全書薈要》校記[编辑]

臣等謹案廣雅十卷魏博士張揖撰其書因 爾雅舊目博采漢儒箋註及三蒼說文諸書 以增廣之於揚雄方言亦備載無遺隋曹憲 為之音避煬帝諱改名博雅據揖上廣雅表 云凡萬八千一百五十文分為上中下隋書 經籍志亦作三卷與表所言合唐書乃作四 卷館閣書目又云今逸但存音三卷憲所註

博雅唐志作十卷隋志作廣雅音四卷諸書 所載參錯不同以意推考揖書本三卷其或 作四卷者殆以曹憲之音別為一卷附後故。。。

注釋[编辑]

  1. ^ 《漢典》花粉》之〈引證解釋1〉。全詩:「香殿留遺影,春朝玉戶開。羽衣重素几,珠網儼輕埃。石自蓬山得,泉經太液來。柳絲遮綠浪,花粉落青苔。鏡掩鸞空在,霞消鳳不回。唯余古桃樹,傳是上仙栽。」
  2. ^ 2.0 2.1 2.2 龍珠果,Flora of China. 13: 146. 網頁擷取於2013-08-02。
  3. ^ foetida,《Dictionary of Botanical Epithets》。網頁擷取於2013-08-02。
  4. ^ Killip,Killip, The American Species of Passifloraceae (Publ. Field Mus. Nat. Hist., Bot. Ser. 19(1-2): 1-331, 333-613. 1938) 網頁擷取於201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