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 talk:Brtxx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您好,Brtxx!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以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须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并同意在CC-BY-SA 3.0和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问题?請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Zest 2021年8月31日 (二) 08:49 (UTC)[回复]

留言[编辑]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間軸是不是應該少寫點,條目底部的模板都爆掉了。--日期20220626留言2023年9月26日 (二) 04:34 (UTC)[回复]

请不要伪造乌克兰刑法典第108条和第109条内容[编辑]

乌克兰总统的合法性是乌克兰宪法本身造成的,乌克兰宪法的漏洞是没有明确总统任期在战争状态等特殊情况下的过渡到下一届的方式。 Стаття 108 КК України,Стаття 109 КК України。 请认真查证乌克兰宪法和刑法典。

回覆:對於閣下在本人頁面的言論和翻譯深感遺憾[编辑]

首先,對於閣下在本人留言的做法感到不解,維基百科提供充足渠道,讓用戶能夠在別人頁面進行討論,不論任何版本,頁面中均設有「新增話題」的按鈕,讓用戶直接新增話題與他人討論,但閣下卻在別人的話題中,加插本質上沒有關係的內容,不單是對別人的不尊重,這樣的加插亦導致本人無法使用維基百科中的回覆功能,對閣下的內容進行回覆,對此本人深感遺憾。

其次,本人曾在閣下的討論頁面中,與閣下就俄烏時間軸的問題進行討論,當其時閣下曾表示,「俄烏戰爭不斷存在變化,實際我們只是如同傳聲筒一般為中文維基百科羅列信息」,本人當時亦同意閣下有關說法,但本人極為不解為何閣下現在誣蔑本人。

閣下指責本人偽造的信息是位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間軸 (2024年5月)5月21日中,烏克蘭前最大反對黨「反對派平台-為了生活」聯合主席,逃往俄羅斯且遭烏克蘭通緝的烏克蘭親俄政治家維克托·梅德韋丘克所發表的言論,當中提及到烏克蘭刑法典第109條,關於實施奪佔國家權力行動的規定,追究其篡奪國家政權的刑事責任。」,這一項條文與烏克蘭總統的任期完全無關,只是梅德韋丘克認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沒有法律支持下延任,觸犯烏克蘭刑法典第109條。

其後一段原引用BBC報道,「烏克蘭戒嚴法規定,戒嚴期間禁止選舉,烏克蘭刑法典第108條所規定,現任總統可以行使權力直至新當選的總統就職為止,因此澤連斯基的延任,合乎烏克蘭法律。」本人重新查看後留意到是翻譯上存在問題,BBC方面亦已經刪除有關段落,因此本人亦更改引用資料為烏克蘭總統辦公室網站,並且已經在烏克蘭刑法典第108條改為烏克蘭憲法第108條。

閣下批評本人偽造烏克蘭刑法典第108條和第109條內容。首先,本人認為閣下並未有詳細閱讀有關報道和段落,請閣下日後詳細閱讀報道和段落後才作出批評,提及烏克蘭刑法典第109條的報道來自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整篇報道以及本人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間軸 (2024年5月)5月21日所編寫的內容均沒有提及,烏克蘭刑法典第109條與烏克蘭總統的任期規定有任何實質關連,有關批評澤連斯基違反烏克蘭刑法典第109條的言論亦並非本人所寫,因此本人不解為何閣下批評本人偽造有關條文。

其次,烏克蘭刑法典第108條或烏克蘭憲法第108條的批評,維基百科編輯手冊已經列明維基百科並非追求完美,因此編輯上時常會產生錯誤,本人在編寫有關烏克蘭刑法典第108條時出現翻譯問題,但補充說明的「現任總統可以行使權力直至新當選的總統就職為止」,只要使用Google搜尋,就會得出烏克蘭憲法第108條的資訊,不存在任何偽造條文的問題,只要閣下在批評本人前,有對本人的編輯內容進行查找,便會留意到有關的翻譯問題。閣下亦可為本人或頁面作出更改,但閣下卻作出批評本人偽造條文的言論,亦並沒有為有關頁面進行更正。閣下希望本人閱讀烏克蘭刑法典有關的內容,亦反映了閣下有進行查找,卻沒有協助更正。本人深感遺憾。


閣下過往在編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間軸亦曾經出現大量翻譯問題,例如5月19日的「 根據《太陽報》消息英國國防部長稱,自5月初以來英國已支援了烏克蘭 80 枚防空飛彈,另外 20 枚將於 6 月前交付。包括反地雷設備在內的30多個托盤的零件和超過100萬發彈藥已經交付。英國也支援了了了20輛維京裝甲兩棲車和4000多件軍服。」文末出現大量「了」字,數字無端出現空格,本人亦為閣下有關內容進行改善,此等情況經常出現,但本人並沒有直接批評閣下「偽造」內容,本人對於閣下對本人的誣蔑,深感遺憾。Brtxx-2024年5月23日。

阁下坚持的乌克兰刑法典相关[编辑]

第 108 条 取消和撤销定罪 定罪的取消和撤销

1. 对未满十八岁犯有刑事罪者的定罪,应根据本法第 88-91 条的规定予以取消和撤销,但须遵守本条的规定。

2. 2. 下列未成年人应被视为未被定罪:

1) 被判处监禁以外的任何刑罚并已服满刑期的未成年人;

2) 因轻度或中度严重犯罪被判处监禁的未成年人,如果他们在服刑期满之日起一年内没有再犯罪;

3) 因严重罪行被判处监禁的未成年人,如果他们在服刑期满之日起三年内没有再犯罪;

4) 因特别严重罪行被判处监禁的未成年人,条件是他们在服刑期满之日起五年内不再犯罪;

3. 3. 只有在服满本条第 2 部分规定的至少二分之一的撤销期后,才允许以本条第 91 条第 1 部分规定的理由,对因未满 18 岁时犯下严重或特别严重罪行而被判处监禁的人进行期前撤销定罪。

{经 2018 年 11 月 22 日第 2617-VIII 号法律修订的第 108 条}

危害乌克兰国家安全罪

第 109 条 旨在强行改变或推翻宪法秩序或接管政府的行动

1. 1. 旨在强行改变或推翻宪法秩序或接管政府的行动,以及实施任何此类行动的阴谋

应处以五至十年监禁,没收或不没收财产。

2. 2. 公开呼吁以暴力改变或推翻宪法秩序或接管政府,以及散发任何呼吁采取任何此类行动的材料

应处以三年以下限制自由,或三年以上监禁,并没收或不没收财产。

3. 3. 本条第 2 部分规定的任何此类行为,如由政府当局官员实施或重复实施,或由有组织团 体实施,或通过大众传媒实施

应处以五年以下限制自由的处罚,或处以相同期限的监禁并没收或不没收财产。

{经2014年1月16日第721-VII号法律修订的第109条,已根据2014年1月28日第732-VII号法律失效;经2014年2月23日第767-VII号法律、2014年10月7日第1689-VII号法律修订}。 详见:https://zakon.rada.gov.ua/laws/show/2341-14?lang=en#Text 这两条乌克兰刑法条文和乌克兰总统权利无关 乌克兰宪法 第一百零八條 烏克蘭總統行使權力直到新當選的烏克蘭總統就職為止。 在下列情況下,烏克蘭總統的權力在任期屆滿前終止: 1)辭職; 2)因健康原因無法行使職權的; 3)透過彈劾程序免職; 4)死亡。 其中也无特别说明乌克兰总统在战争等特别情况下权利过渡的下一届。 阁下对相关信息有查证求真的义务。

請閣下認真閱讀有關編輯和引用資料才作出批評和回覆[编辑]

首先,在烏克蘭刑法典第108條方面的爭議,本人已經就有關問題作出解釋,基於翻譯問題,有關內容出現錯誤,本人已經作出更正,並更正內容為「烏克蘭憲法第108條」。根據維基百科編輯手冊所指,維基百科並不完美,任何編輯均會有錯誤,因此本人不明白為何閣下仍然針對有關翻譯問題進行批評,若閣下仍然對本人有關內容的編輯錯誤有疑惑,理應提出新疑惑,但閣下仍然提出本人已經解釋的問題「烏克蘭刑法典第108條與總統任期無關」,這個問題本人已經作出解釋,對於閣下提出本人深感遺憾。

「烏克蘭前最大反對黨「反對派平台-為了生活」聯合主席,逃往俄羅斯且遭烏克蘭通緝的烏克蘭親俄政治家維克托·梅德韋丘克表示,澤連斯基從2024年5月21日起,任期屆滿,不能再履行總統職權,喪失豁免權,應當按照烏克蘭刑法典第109條,關於實施奪佔國家權力行動的規定,追究其篡奪國家政權的刑事責任。但根據烏克蘭戒嚴法規定,戒嚴期間禁止選舉,烏克蘭憲法第108條所規定,現任總統可以行使權力直至新當選的總統就職為止,因此澤連斯基的延任,合乎烏克蘭法律。」

其次,本人認為閣下仍然沒有仔細閱讀有關編輯以及參考資料,本人可以為閣下仔細解釋有關內容。首先,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在2024年5月21日引述已經逃往烏克蘭親俄政治家維克托·梅德韋丘克的言論報道,梅德韋丘克認為烏克蘭憲法並沒有允許澤連斯基在任期結束後,繼續出任有關總統職位,因此梅德韋丘克認為理應按照烏克蘭刑法典第109條追究澤連斯基奪取國家權力的刑事責任,但報道沒有提及梅德韋丘克認為應用哪項條文追究澤連斯基,若閣下想了解,建議向有關人士查詢,並非本人。按照有關報道以及梅德韋丘克的言論,引用烏克蘭刑法典第109條的最主要目的,並不是說明澤連斯基總統任期的合法性,而是梅德韋丘克已經認為澤連斯基的總統任期延長不合乎法律,理應按照烏克蘭刑法典第109條追究其刑事責任,本人有關的編輯以及引用的參考資料,均清楚說明引用烏克蘭刑法典第109條的目的是「關於實施奪佔國家權力行動的規定,追究其篡奪國家政權的刑事責任」與烏克蘭總統任期毫無任何關連,因此本人認為閣下並沒有認真閱讀有關內容以及參考資料,而將有關條文與烏克蘭總統任期扯上關係。

其次,本人在撰寫的內容中,有關於烏克蘭憲法第108條的條文之前,仍有一句,想必閣下並沒有留意,「根據烏克蘭戒嚴法規定,戒嚴期間禁止選舉」,任何國家或地區均按照其憲法或憲制文件,制定法律,根據烏克蘭憲法第108條,「現任總統可以行使權力直至新當選的總統就職為止」,但沒有交代實際情況,正常情況下此句可以解釋作「現任總統可以行使權力,直至其繼任人就職為止」,即烏克蘭進行總統選舉並選出新任總統,澤連斯基可以行駛權力,直至新任總統就職。

但不能排除其他特定情況,根據烏克蘭戒嚴法(воєнний стан в україні)第十九條「戒嚴條件下的合法性保障」,戒嚴狀態下,禁止修改烏克蘭憲法或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舉行烏克蘭總統和國會大選以及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和地方自治機構的選舉。(Стаття 19. Гарантії законності в умовах воєнного стану В умовах воєнного стану забороняються: зміна Конституції України; зміна Конституції Автономної Республіки Крим; проведення виборів Президента України, а також виборів до Верховної Ради України, Верховної Ради Автономної Республіки Крим і органів місцевого самоврядування; проведення всеукраїнських та місцевих референдумів)以及第十一條「烏克蘭總統在戒嚴期間的活動」,如果烏克蘭總統任期在戒嚴期間屆滿,其權力將延長至戒嚴解除後選出的新當選的烏克蘭總統就職為止。(Стаття 11. Діяльність Президента України в умовах воєнного стану У разі закінчення строку повноважень Президента України під час дії воєнного стану його повноваження продовжуються до вступу на пост новообраного Президента України, обраного після скасування воєнного стану.)

這兩項條文均清楚解釋了澤連斯基現時任期延長的法律根據,「沒有選舉,何來的新任總統」,「戒嚴期間禁止選舉」,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和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在5月21日一同指出包括德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憲法都禁止在戒嚴期間舉行選舉。而烏克蘭憲法第108條的條文的而且確沒有說明戰爭期間的做法,但請閣下認真了解憲法的定義.根據維基百科「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法,也是基本原則或既定先例的法源授權總基礎,構成政體、組織或實體的法律基礎,決定國家治理方向。不論任何國家或地區,以香港為例,基本法為香港的憲制文件,特區政府按照當中的法律條文制定有關法規,以基本法第23條為例,當中只是要求特區政府根據此條文制定保護國家安全的條文,但實質上如何保護,條文需包含那些罪行,第23條均沒有解釋,留待特區政府自行立法,因此特區政府早前就按照基本法第23條制定「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當中一些條文或罪行23條並未提及,但政府亦可進行有關立法,只要得到立法機關的批准,即可成為法律。以烏克蘭為例,烏克蘭憲法為烏克蘭的憲制文件,烏克蘭的所有法律、規定都需遵守烏克蘭憲法,而政府應按照有關條文進行立法,因此政府在戒嚴法中就有關規定,進行立法並得到國會的通過。

因此本人建議閣下先了解憲法和法律的制定安排,以及仔細認真閱讀本人編輯的內容以及參考資料中的內容,再進行批評和討論。Brtxx 2024年5月23日

邀請參與中文維基百科管治相關討論[编辑]

2024年管理人員制度改革意向調查經已結束,調整管理人員上任標準容許用戶獲得臨時管理員權限設立仲裁委員會修订管理员长期无活动解任方针已獲社群共識採納,目前正在討論實行的細節。請踴躍參與以上討論,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4年1月5日 (五) 06:03 (UTC)[回复]


本条消息是使用群发消息功能发送给您的。如果您不希望在未来接受所有使用本功能发送的消息,请在您的讨论页加入Category:不接受消息发送这一分类。

給您的星章![编辑]

不倦星章
以資鼓勵對俄侵烏战争時間軸的無間斷更新,另外本小姐有意提名Brtxx君獲維基更新貢獻,未知意下如何? MısakaM1koto 2024年5月5日 (日) 15:31 (UTC)[回复]
非常感激閣下對本人的鼓勵,本人會繼續對俄侵烏戰爭時間軸的更新,本人亦願意接受有關提名--Brtxx留言2024年5月6日 (一) 14:57 (UTC)[回复]
已提名,歡迎Brtxx君移玉步至該處,最後祝好運w --MısakaM1koto 2024年5月6日 (一) 18:23 (UTC)[回复]
閣下需要到此頁面中的「獲提名人意見」一欄中留言,以表明接受提名。--維基病夫邀請您加入❤️邊緣人小組·🖊️簽到 2024年5月10日 (五) 07:19 (UTC)[回复]
感謝閣下的提醒,本人已到有關頁面,表明接受提名--Brtxx留言2024年5月10日 (五) 08:40 (UTC)[回复]

感谢您对中文维基百科的贡献。根据您的贡献,您現在已經符合維基助理編輯(A)的最低要求;通过申請榮譽審核後現授予閣下:

維基助理編輯(A)

恭喜您!欢迎您继续帮助改进维基百科。日後如果要申請更高級的榮譽請再到Wikipedia:維基榮譽/申請與變更申請。

授予人:—千村狐兔留言2024年5月8日 (三) 23:09 (UTC)[回复]

授予IP封禁豁免權通知[编辑]

您好,现已授予您IP封禁豁免权限,登录後即可編輯頁面,該權限的詳細說明請見Wikipedia:IP封禁豁免。如果您遇到無法保持登录狀態的問題,請閱讀Help:自動登出

如果您超过6个月没有任何编辑活动,权限会被解除。如果該權限已無用,請申請解除權限,或是自行移除。祝您编辑愉快。--AT 2024年5月13日 (一) 13:27 (UTC)[回复]

感激--Brtxx留言2024年5月13日 (一) 16:19 (UTC)[回复]

感谢您对中文维基百科的贡献。根据您的贡献,您現在已經符合維基助理主編的最低要求;通过申請榮譽審核後現授予閣下:

維基助理主編

恭喜您!欢迎您继续帮助改进维基百科。日後如果要申請更高級的榮譽請再到Wikipedia:維基榮譽/申請與變更申請。

授予人:—A.K. 留言簽名 2024年5月28日 (二) 01:26 (UTC)[回复]

管理人員選舉及問卷進行中[编辑]

中文維基百科管理人員選舉正在進行,ASidATannedBurgerManchiuUjuiUjuMandan四名用戶參選管理員,另有行政員AT參選監督員。投票期為2024年5月29日6月12日,誠邀您踴躍參與投票並表達對候選人的意見。

請注意管理人員選舉無當選限額,各候選人分開計票,支持票不限於一票。

投票連結 · 管理人員選舉問答


社群亦正就未來仲裁委員會對管理人員除權的權力進行問卷調查,您可在上方投票链接找到表單匿名表達意見,或直接前往討論頁發表意見。


回饋請求服務已上線,誠邀您訂閱有興趣參與有關討論的話題。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4年5月29日 (三) 04:12 (UTC)[回复]

有关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页面编辑的建议[编辑]

中国外长王毅表示,中国和巴西最近联名发表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短短一周时间内,已有来自五大洲的45个国家,通过不同方式作出积极回应,其中26个国家已确认加入或正在认真研究加入方式,俄罗斯和乌克兰也对共识的大部分内容予以肯定,形容支持“六点共识”的国家越多,召开真正和会的日子就越近,实现和平的前景就越光明。对于中国不参加在瑞士举行的乌克兰和平峰会,王毅表示,中国重视瑞士为筹备和会的工作,多次向瑞士提出建设性意见,瑞士方面对此一直积极评价和感谢,中方将根据自身立场自主决定是否参与,并重申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的立场仍然是劝和促谈。

大幅引用报道原文,以及当事人所发表的内容,不是只有我吧,好像上面这种出自你手。关于部分翻译错误,这点彼此彼此吧,我注意到你只译开头语,有时忽视了整篇文章的意思,比如今天匈牙利那段访问,在其它报道可还有伸意的。还有令他人难以阅读,这点除了「你」,还沒有「其他人」投诉呢。我也不是要和你抬杠,生活地区,语法理解不同是正常的,这可以互相包容。我也接纳你的意见,希望給点尊重,别随便删除「地点丶背景丶人名」。

还有不理解你的标准;为何只显示美中俄领导人的名字,却一味删除其它国家的人名。一开始以为是级别问题,可是又见外长级只留下美中俄,其它国家人物却只写职位???Bagida520留言)--Bagida520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16:07 (UTC)[回复]

感謝閣下給予的意見,首先留意到閣下引述了本人編輯於6月4日,有關中國外長王毅的言論,有關編輯事實上是基於閣下編輯在6月5日的內容,「烏克蘭外交部回應中國外交部長王毅4日有俄烏和平發展的言論」,本人當時留意到閣下在6月5日編輯有關烏克蘭外交部的言論,但一直未有增添中國外長王毅原本的言論,因此本人在6月4日增添中國外長王毅言論,而該篇報道剛好能夠配合閣下編輯在6月5日的內容,因此大篇幅引用報道,而本人其他內容較少出現如此大篇幅。
另外,有關翻譯的問題,的確任何翻譯工具都存在問題,本人亦在改善,留意到閣下提及匈牙利的報道,由於首次增添有關內容的並非本人,未知有關人士希望帶出什麼內容,因此從報道中尋找一些重點,以免顯得「無頭無尾」,加上在有關內容中提及「匈牙利马扎尔少数民族」,由於華人地區較少提及,本人透過google搜尋「烏克蘭 匈牙利 少數民族」,大多報道以「匈牙利裔少數民族」稱呼,並非隨便。
此外,閣下提及「令他人難以閱讀,這點除了『你』,還沒有『其他人』投訴呢」,由閣下近期首次的大篇幅編輯,本人已有留意,但由於篇幅長,部分內容重覆,本人即時修改,因此未知其他人的看看,但相信部分內容閣下閱讀時也會感到困難,以美國副財政部長阿德耶莫敦促盟國積極採取行動的內容為例,當中引述了多段阿德耶莫所講的內容,但相信不同地區的讀者在閱讀時會有不同問題。包括語法和譯名,因此本人修改只編寫重點,沒有直接引用阿德耶莫所講的內容,詳細可留意所引述的資料。
再者,在刪除名字和顯示職位,由於個別官員名字較長,以往頁面編輯較少顯示人名,為了節省空間,如果該日增添的內容中,該國官員只有一人發表言論,本人會只增添其姓或名,如果多於一人,只增添職位,如果有其他國家發表類似言論,只增添國家和職位。若較高級別增添職位和人名。若內容有針對性,亦會增添人名,以節省空間和確保內容正確。本人明白本人的有關安排未必所有人都同意,因此近期都內容本人已經減少進行刪減
最後,感謝閣下願意接納和聽取本人部分意見,本人亦不是希望與閣下產生任何爭執,而是明白閣下亦希望為該條目增添更多內容,記錄每日發生在烏克蘭的事,因此再次感謝閣下的編輯,亦希望自由和平重回烏克蘭。--Brtxx留言2024年6月5日 (三) 18:04 (UTC)[回复]
如果该日增添的内容中,该国官员只有一人发表言论,本人会只增添其姓或名,如果多于一人,只增添职位。这点我听着先,因为我看美国的段落,除拜登还有科比,俄罗斯的段落有拉夫罗夫之余,还有沃洛金······
还有一点,有时你到看我把內容分段就不要随便合并起来,比如这笔和这笔(Special:Diff/82931336)。或许内容上可能会让你觉得有关联,但內容受众群是不同的。直白点,就像欧盟不是针对金融时报的报道回应的,该合并的我会合并。另一方面,荷兰和斯洛伐克在战争期间已换了政府,职位人物都已经不同了,这也是我强调的应添加“地点丶背景丶人名”的原因之一。
精簡內容可以,但你的「再精簡」有时会把重点删除,比如他强调的「美国和欧洲应该让俄罗斯的主要合作伙伴中国面临一个选择:与西方世界建立经济关系,还是向俄罗斯出售两用商品。」这关注点。
最后,本人亦不是希望与阁下产生任何争执,也明白阁下记录每日发生在乌克兰的事的努力,因此感谢阁下的编辑。--Bagida520留言2024年6月6日 (四) 07:33 (UTC)[回复]
感謝閣下的意見,首先有關美俄官員的問題,由於原本是在包含職位和姓名的情況下,分開多個段落,本人按國家進行整合,因此沒有刪除姓名。另外,留意到閣下提及政府變更的問題,本人同意在民主社會不同國家政府時常會變更官員或內閣,閣下應該是擔心不標明官員姓名會導致讀者誤會實際發表有關言論的官員,但本人個人的想法是在資訊發達的年代,任何人都能夠輕易地知道不同國家現任的官員,只要我們編輯在正確的日期以及引用正確的參考資料,相信讀者能夠透過有關資料的內容以及日期,知悉發表言論的官員,相反個人意見,認為由於不同地區的譯名存在差異,以英國首相為例,個別地區會稱為蘇納克,亦有地區稱為辛偉誠,更容易引起誤解以及譯名上的爭議,因此本人才會較少增添官員姓名。
其次,可能在理解上出現誤會,因此會令閣下誤解隨便合併,由於本頁面的經常會增添一些,官員回應報道或官員的內容,而基本為區分,編輯時都會加上「某官員回應某報道時表示」的字眼,以作區分,因此本人在有關內容上是按內容進行合併,以非報道,若在這方面產生誤會,本人亦會作出更改。
再者,閣下提及本人將個別重點刪除,主要的原因是由於由國家已多次提出有關立場,以閣下提供的內容為例,早於五月尾已有相同級別的官員提及中國應該在西方與俄羅斯之間選擇其中一方進行貿易,因此本人認為在立場沒有改變的情況下無需多次重複,刪除了有關內容並將重點集中在新提出的立場上,有關更改會引致閣下的誤會,再次深感抱歉。
最後,感謝閣下與本人進行理性的討論,亦讓本人有機會解釋個別問題,感激閣下對本人編輯的稱讚,謝謝。--Brtxx留言2024年6月6日 (四) 10:42 (UTC)[回复]
译名差异可以地区词转换,好让各方读者不至于太多视觉差异。资讯发达的年代能够轻易知道不是合理理由,否则拜登丶泽连斯基丶普京等也应同等处理。同理,拉夫罗夫丶沃洛金和王毅可以显示,其它人不能,有违维基百科:命名常规原则和惯例。总而言之,若内容有针对性,我是会坚持增添地点丶背景丶人名。
其次,由国家多次提出立场重复论点也有问题。我举几个例子;欧美支持乌克兰自卫反击和援助丶中国被批评后总是自称战争中立丶俄罗斯对西方武器攻击领土的观点,这些都是在立场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但相关内容已经重复出现。我个人认为,竟然已在正确的日期以及正确的参考资料引用下,只要不是「当下」重复表述,又何必执着在「过去」立场的观点上进入自我限制呢。
望阁下明白和接纳本人的意见,也感谢阁下与本人进行理性的讨论。--Bagida520留言2024年6月6日 (四) 12:30 (UTC)[回复]
首先,向閣下請教本人刪除那一個「地點」,以便本人糾正,但未知是否早前「巴赫姆特」的地名,俄羅斯方面或俄語稱為「阿爾喬莫夫斯克」,按烏克蘭語名譯為「阿爾泰米夫斯克」、「阿爾特米夫斯克」,這是巴赫姆特維基百科條目所標明的,另外本人增添「烏克蘭方面稱為」,刪除原本只有括號的安排,以便公平地對待兩個地名且合乎內容。
其次,向閣下請教本人刪除那一個「背景」,以便本人糾正,本人可作簡單解釋,條目位置有限,相信閣下亦明白有不少訊息可以增添,而且相比維基百科英語,烏克蘭語和俄語條目,中文條目已經擁有更充足的內容及衝突雙方以外的內容,若每件事均提及背景,只會令頁面「迫爆」,但如果事件本身已在維基百科設有頁面,本人認為不需要提及背景,只需簡單介紹或增添內連結即可,若參考資料也已經詳細介紹背景,個人認為亦無需大量提及背景。
再者,在人名譯名方面,先想向閣下請教本人的處理手法違反了「維基百科:命名常規原則」的哪一項,主要是該原則提及「本方針僅規範條目的命名。」,因此未知是否涉及內容的規範,另外,亦想詢問「慣例」,皆因本人編輯兩年多之久,未曾有人向本人提及維基百科的「慣例」,而按照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間軸的「慣例」,只出現職位或職位人名均出現時有發生。因此希望閣下請教有關「慣例」。
另外,在立場重覆方面,閣下提及歐美支持烏克蘭自衛反擊和援助,若內容不同當然可以增添,以荷蘭為例,數日內多次重申允許烏克蘭使用F-16戰機攻擊俄羅斯本土軍事目標,條目亦只有在最早提及的一天有關內容增添,主要是因為立場和內容均一樣。相反,不同國家公布的援助,內容不同,數量不同,性質不同,當然需要增添。若果中國被批評後總是自稱戰爭中立丶俄羅斯對西方武器攻擊領土的觀點,所提及的立場相同,但內容不同理應可以增添,但以閣下編輯的美國認為中國需在貿易上,於西方和俄羅斯之間二選一的內容为例,在5月31日,「美國副財政部長阿德耶莫,警告中國企業必須在與美國和歐盟維持商業關係或向俄羅斯提供軍民兩用物資之間做一選擇,不能繼續兩者兼而有」已有這樣的內容,到了6月5日同樣人說了同樣的說話,在翻譯後基本上一樣,但同時提及了新的內容,為何不將重點放在新內容上。
希望閣下明白和接納本人的意見,以及解答有關「原則」和「慣例」,謝謝--Brtxx留言2024年6月6日 (四) 15:26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