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槲蕨
槲蕨[1]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纲: 真蕨纲 Polypodiopsida
目: 水龙骨目 Polypodiales
科: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属: 槲蕨属 Drynaria
种:
槲蕨 D. roosii
二名法
Drynaria roosii
Nakaike(1992)
异名
  • Drynaria fortunei (Kunze ex Mett.) J. Sm.(1857)
  • Polypodium fortunei Kunze ex Mett.

槲蕨(学名:Drynaria roosii;骨碎补)是水龙骨科槲蕨属下的一个种。常附生于树干或岩石。[2]与常见的崖姜蕨外观相似,但槲蕨除了和崖姜蕨一样会环绕树干,还会往垂直方向延伸生长。

形态特征[编辑]

根茎肉质细长,具有黑褐色披针形鳞片。腐植质搜集叶卵形,长约7~10公分,宽约6~8公分,初生时为绿色,随即转为褐色,边缘具锯齿。一般叶一回羽状深裂,长约25~40公分,叶柄具翅延伸至基部。孢子囊群圆形,不具孢膜,散生于叶背。[2]

分布[编辑]

中国、越南、泰国、老挝等。台湾常见于中低海拔森林中,附生于树干,岩壁或砖墙上。[2]

参考资料[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扩展阅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