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
中央为红色背景上的黄色“中正”两字,外围为环绕的稻穗,顶端为中华民国国徽。
校徽
橙色旗面上有中华民国国防部之徽章,旗杆侧以白底黑字纵书“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旗面滚金色流苏边。
校旗
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在高雄市的位置
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
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
地址 中华民国高雄市凤山区
凯旋路1号
邮政编码830209
其它名称Chung Cheng Armed Forces Preparatory School (CCAFPS)
简称中正预校、国防一中
类型完全中学军警院校
隶属中华民国国防部
创办日期1976年5月16日
校长 陆军少将陈舜如
教育长空军上校李汉强
政战主任陆军上校曾军霖
年级六年级制(7年级-12年级)
校园面积73公顷
校训亲爱精诚
校树大王椰子
学校网址www.ccafps.khc.edu.tw
地图
最后更新:2022年12月27日


校内地图
校内地图

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简称中正预校)为一所位于中华民国高雄市凤山区之全唯一高级中等军事学校,隶属中华民国国防部。该校为完全中学,设有高级部初级部

校史[编辑]

中正预校是合并为陆军预备学校(原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预备班)、海军军官学校预备班、空军幼年学校,校地为原来陆军军官预备学校。

预校成立前[编辑]

陆军军官学校预备学生班

1958年成立,第一期至第八期只招收高二肄业生,一年毕业后直升陆军官校32期-39期。1964年同时招收第七期与第九期学生,第九期(陆官正40期)改招收初中毕业生(三年制高中)。1965年再同时招收第八期与第十期。1974年,校址从陆军官校东营区迁往原第二士校(今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现址),并更名为陆军军官预备学校

海军军官学校预备学生班

1963年年9月成立,初期仅招收高二肄业生,一年毕业后直升海军官校57年班。1965年,海军官校61年班改招收初中毕业生(三年制高中),海军官校也以这一年班为海军官校预备班第一届,1965年、1966年同时招收高中肄业。1975年,招收最后一届预备学生班。

空军幼年学校

1939年于抗战期间四川省灌县蒲阳镇成立空军幼年学校,招收国小毕业生,实施高初中六年制教育,毕业后直升空军官校。1945年因国共内战而招收到第六期后即停止招生。1949年2月,迁移至成都太平寺(原空军通讯学校校址),与原设于四川铜梁的“空军入伍生总队”合并为“空军预备学校”。1949年6月随政府迁至台湾屏东县东港镇大鹏湾基地继续实施教育直至1951年5月28日幼六期毕业后,学校结束。1957年,曾任空军幼校校长的陈嘉尚晋升为空军总司令后,向时任总统蒋中正呈报核示后获准,指示时任空军预校校长刘为城筹划空军幼年学校复校事宜。1958年9月1日,在屏东东港大鹏湾复校,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成立空军幼校第七期(空军官校46期)。1961年2月1日,恢复校名为空军幼年学校。1978年,第24期(空军官校63期)毕业后,即并入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

预校成立[编辑]

1975年,经时任行政院院长蒋经国主持第22次国防会谈中指示,上述三校合并为“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增训政治作战预备生。1976年5月16日,在台湾省高雄县凤山市(今高雄市凤山区)中兴庄营区原陆军预备学校校舍正式设校,以培训三军官校及政治作战学校(今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预备军官学生。除了招考国中毕业生之外,也招收高二与高三转学生,初期陆军预备学校预19期、20期与中一期学生同时并于同校区共同生活操课,1979年班毕业生全归为中一期,中一期至中三期学生胸前名条,以年级红色直条,来区分各年级,中三期开始为了降低每年升级,全校学生都要去增绣一条红杠的麻烦,直接把胸前名条旁边,直接用红色字体绣年班(如中三期就绣70、中四期绣71、中五期绣72)。

1991年为培养空军飞行员而开办初级部,招收国小毕业生(1994年毕业的初级部一期)。实施小班制教学,每班配有一名文职导师和一名义务役预官少尉辅导员(排长),毕业后依规定参加学校升读考(2000年高中联考制前)、高中职基本学力测验,达升学标准就直升高中部,未达成绩标准转读士官学校

军种于升读高中部前依成绩分发(空军生须达空勤标准),原细分陆军、海军、空军、政战、海军陆战队预备生,后期取消海陆军种。但因各年班毕业时达空勤标准视力学生员额过低,加上近年报考军校学生踊跃、国防经费删减等等因素,2004年国中部停止招生,至2018年再复招国中部,理由为愈晚培育军事人才愈难养成成熟军官(重点复招后,还很多负面新闻,例如重伤伤害等)与许多报考高中部者有意愿就读但视力不合标[1]

学校象征[编辑]

  • 创校精神:三军一家、如兄如弟;三军一体、如手如足
  • 校训:亲爱精诚
  • 校徽:原中正两字为由右至左,而后期改为由左至右
  • 校树:大王椰子,峻拔挺直,代表大中至正之意。
  • 校花:木棉花,象征热情如火,具有友爱关怀之意。
  • 吉祥物:龙,代表中正预校学生神采飞扬、追求卓越之意。

校歌[编辑]

原版校歌

三军幼苗共沐春风,亲爱精诚好弟兄;
力行校训四育并重,术德兼修文武通;
我们是国防基干,我们是革命先锋;
我们的朝气蓬勃,我们的壮志如虹。
碧血黄花为榜样,青天白日贯心胸;
我们要实践领袖遗训,为国争光荣,
我们要永保中华一统,雄立在亚东。

1981年至1995年校歌(与陆军军官学校相同)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黄埔
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
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
携著手,向前行,
路不远,莫要惊,
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1995年后校歌

三军幼苗共沐春风,亲爱精诚续永守;
励行校训五育并重,术德兼修好典范;
我们是黄埔新秀,我们是时代先锋;
我们的朝气蓬勃,我们的壮志如虹。
碧血黄花为榜样,青天白日贯心胸;
我们要实践领袖遗训,为国争光荣,
我们要永保中华一统,雄立在亚东。

学生制服[编辑]

制服上的校徽和荣誉徽

中正预校因为是结合陆军官校预备班,海军官校预备班,以及空军幼校三所学校,所以,学生制服都有原预备班与幼校的痕迹,大盘帽是白色,上衣与裤子为蓝色,冬季夹克与外出艾森豪夹克均为深蓝色,典礼服在中一期至中五期时为白色大盘帽,蓝色典礼服,胸前左、右、中间,有三排金色钮扣相对称,三排金色钮扣之间,各有一条金色布线相连,肩膀上有一对黑色肩式,上面有三个金色<<<,典礼服左右手挽处,有三条黑色直杠,白色典礼裤两侧有条红色带子,腰际为白色S腰带。民国70年后典礼服即改成现今模样,旧式典礼服也曾经为中一期至中七期鼓号乐队队服。

学校设施[编辑]

学校占地约73公顷。

  • 中兴楼:校本部行政大楼。
  • 皓东楼:学生指挥部。
  • 八德楼:学生第一大队办公室、教室、寝室。
  • 皓东楼、师俊楼、怀生楼、刚甫楼、自忠楼、晋元楼:学生第二大队办公室、教室、寝室。
  • 觉民楼、维源楼、志航楼、佑锡楼、百韬楼、清泉楼:学生第三大队办公室、教室、寝室。
  • 刚甫楼、忠勤楼:学生第四大队教室。
  • 励志楼、莒光楼:学生第四大队办公室、寝室。
  • 忠诚楼: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表演艺术教室、国文教室。
  • 忠爱楼:生活科技教室、音乐教室、家政教室。
  • 实践楼:勤务队。
  • 资讯图书馆:藏书六万馀册,非书资料七千馀卷,期刊170种
  • 科学馆:生物、物理、化学、地球科学之自然科学实验室
  • 中正堂:大礼堂(部分社团场地、大型仓库)
  • 中正体育馆:设有3座室内综合运动球场(羽球、篮球、排球)。
  • 武穆堂:学生第一大队、第三大队餐厅
  • 少康堂:学生第四大队餐厅
  • 田单堂:学生第二大队餐厅
  • 中兴湖(湖中央处有座中兴岛,野鸟栖息地)
  • 慈园
  • 标准游泳池4座,深、浅池各两座(目前仅使用两座,深浅各一,另两座荒废中)
  • 836营站 (莱尔富超商预校门市,文具部,理发部,洗衣部,服装部,社团教室)

升学管道[编辑]

民国80-90年代(1991年-2005年)前,部分成绩优异学生可参加学测与大学联考,就读国立大学(学校限台湾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成功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中兴大学海洋大学中正大学政治大学。系所限电机系、机械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化工系、土木系、航太系、造船系以及其它与国防相关之系所),并于寒暑假期间须回官校接受军事训练。高中毕业参加大学学科能力测验或军事联招成绩达录取标准者,升读三军军官学校及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就读。

现以学测成绩做为三军官校及政战学院入学标准,若学测分数未达入学门槛,转至陆军专科学校、航空技术学院或海军官校士官班就读。

至各军官学校就读成绩优良,甄选至国外军事学校(如:美国西点军校海军官校空军官校维吉尼亚军校威尔猛军校英语Norwich University色岱尔军校英语The Citadel, The Military College of South Carolina等及我邦交国部分军校学院)就读。军官学校毕业后,授予少尉军阶并历练各阶正(副)主官、幕僚职务,并可依国军干部终身学习规定,至国内外继续攻读军种进修教育硕士博士

校内体制[编辑]

1976年(民国65年)中正预校成立后,对于学科要求非常严格,在尚未实施学分制前,每周都有一次周考,另有期中考、期末考,每学年计算一次分数,如果总成绩一科未达40分,或是两科未达60分,予以留级一年(限留级一次),在预校称之为当期,两科以上未达40分,或是三科未达60分,予以退学,学生淘汰率极高,从中一期到中六期,每一期都超过1/3以上的学生,因为学业不及格被当期或是被退学。

实施学分制后,计算学生之成绩,每学年计算一次,不及格之学分达总学分数1/2予以退学,达1/3予以留级一年(限留级一次),每学期末予以学生补考未达及格之学科,学年末予以死当(40分)学科重补修机会。总学分198学分修满160学分,必修138个学分需修满120学分,选修60学分需修满40学分方可颁发毕业证书,若无修满,则颁发修业证书。

学生种类[编辑]

1976年(民国65年)中正预校成立后,入学后依入学成绩、志愿及体位分为陆军、海军、空军、政治作战、海军陆战队预备生。高三毕业前,学生可以参加空勤体检,若合格者可以申请转调空军军官学校,其他军种(尤其海军官校)除了成绩之外,还要有同学愿意与其交换军种,才可以转换军种。毕业成绩合格者,陆军预备生、海军陆战队预备生,直升陆军军官学校就读;海军预备生,直升海军军官学校就读;空军预备生,直升空军军官学校就读;政战预备生,直升政治作战学校就读。

目前入学后依入学成绩、志愿及体位分为陆军海军空军飞行空军地勤政治作战军官预备生,修业期间为三学年。三年内共有两次转换军种机会,第一次为一升二时,第二次为考完学测后,提供因个人因素或是成绩因素转换志愿的管道,或是于高三阶段志愿降转(留级)。

组织[编辑]

  • 校长(1人,少将
    • 教育长(1人,上校
    • 政战主任(1人,上校)
    • 处长(3人,上校)
    • 主任(3人,中校少校
    • 副处长(3人,中校)
    • 大队长(3人,中校)
    • 组长(1人,中校)
    • 参谋(42人,中校、少校或上尉
    • 连长(1人,少校)
    • 辅导长(4人,少校或上尉)
    • 教官(3人,少校或上尉)
    • 军医官(4人,少校或上尉)
    • 中队长(1人,上尉)
      • 区队长(30人,中尉或少尉

行政单位[编辑]

教学单位[编辑]

  • 国文组
  • 英文组
  • 数学组
  • 社会组
  • 自然组
  • 体育组

部队编制[编辑]

创校初期[编辑]

1976年(民国65年)中正预校刚成立时,每一期分为两个营,如下所示:

  • 中一期(民国68年班)
    • 学一营(学1连-学5连)
    • 学四营(学16连-学20连)
  • 中二期(民国69年班)
    • 学三营(学11连-学15连)
    • 学五营(学21连-学25连)
  • 中三期(民国70年班)
    • 学二营(学6连-学10连)
    • 学六营(学26连-学30连)

每一连有四个教授班,各营教授班前面分别以亲(学一营)、爱(学四营)、精(学二营)、诚(学六营),忠(学三营)、义(学五营)来分别,例如中二期学14连第三个教授班,称之为忠15班。

进入大门面对校本部中兴楼,右边椰林大道的六栋楼,期别为单数期二至三年级的寝室与宿舍,(中一期、中三期、中五期),右边椰林大道的六栋楼,期别为偶数期二至三年级的寝室与宿舍,(中二期、中四期),每三栋为一个营,一年级两个营分别住在中正堂后面两座旧大营区。当一年级即将晋升二年级暑假时,再与三年学长交换房舍,单期接单期(中五期接中三期,中三期接中一期),双期接双期(中四期接中二期)

王明洵少将于民国70年7月接任第三任校长后,下令营舍不再搬迁,各营番号也重新改变:

  • 中四期(民国71年班)
    • 学一营(学1连-学5连)
    • 学二营(学6连-学10连)
  • 中五期(民国72年班)
    • 学三营(学11连-学15连)
    • 学四营(学16连-学20连)
  • 中六期(民国73年班)
    • 学五营(学21连-学25连)
    • 学六营(学26连-学30连)

各营教授班番号前面也改成忠(学一营)、孝(学二营)、仁(学三营)、爱(学四营)、信(学五营)、义(学六营)。

现今[编辑]

现在则是高中部分为一、二、三大队,依序填入并待在该大队直至毕业,国中部则是编制在学生四大队,一大队为诚,二大队为义,三大队为爱,国中部则是分为三个中队分别为智、仁、勇中队。

实习干部[编辑]

为培养学生担任军官干部之养成,设置学生部队实习干部,设有:

国、高中部

自治干部(佩戴橘色臂章)

纪律辅导(佩戴红色臂章)

课业辅导(佩戴绿色臂章)

生活辅导(佩戴蓝色臂章)




事件[编辑]

奶茶斗殴事件[编辑]

2018年7月16日,陈姓学生要求同班王姓学生帮忙倒奶茶遭到拒绝,双方起口角冲突,陈姓学生欲把王姓学生拉进厕所,担任实习干部的罗姓学生见状,上前制止同学,反遭陈生打伤嘴角,罗姓学生事后前往教室草皮检拾砖块,砸陈姓学生后脑泄愤,陈生头部重创当场昏迷,送医后于同年12月死亡。案发后时任中华民国参谋总长李喜明上将率国防部总督察长室督察员到校调查,罗姓学生以杀人未遂罪起诉[2][3]

高层行为失当[编辑]

2018年10月,中正预校的“三长”:校长、教育长、政战主任遭控诉在学校的餐会上经常指定女主管坐陪,且没有遵守休假期间三位最高阶军官必须要有一人留守,时常出现三人同时不在校内的状况。国防部事后组成专案小组进行行政调查,将校长、教育长、政战主任三位高阶主管同时调职,其中校长陈嘉生少将仅任职10个月[4]

113年班重修补考放水[编辑]

2022年,中正预校高中部113年班部分学生因成绩不合格等因素遭到降级、转学、退学后,其家长集体向立法委员投诉,在立法委员赖品妤向校方施压后,不合格的学生得以返校参加二度重修及补考。此举引发部分教职员不满,认为有失公平性,但校方仍然强迫教师制作考试卷,并向学生公开题库以确保学生能通过考试,甚至有返校补考学生以无学籍为由公然吵闹、吸烟、向实习干部挑衅[5]。中正预校事后表示查无泄题及威胁解聘教师等情事[6]。立法委员赖品妤办公室也声明该指控为不实指控与抹黑,当时接获投诉时仅向国防部了解相关状况,无利用职权去施压[7]

历任校长[编辑]

  1. 孟宪庭少将(陆军官校正19期):1976年6月~1977年8月
  2. 周世斌少将(陆军官校正24期):1977年8月~1981年7月
  3. 王明洵少将(陆军官校正24期):1981年7月~1984年8月
  4. 徐博生少将(陆军官校正30期):1984年8月~1988年2月
  5. 邓祖琳少将(陆军官校正35期):1988年2月~1990年5月
  6. 汪国祯少将(陆军官校正34期):1990年5月~1991年12月
  7. 安家钰少将(陆军官校正37期):1991年12月~1995年9月
  8. 胡筑生少将(陆军官校正40期):1995年9月~2000年8月
  9. 洪廷举少将(陆军官校正45期):2000年8月~2006年1月
  10. 夏玉人少将(陆军官校正51期):2006年1月~2009年9月
  11. 李国荣少将(陆军官校正53期/中正预校中2期):2009年11月~2012年4月
  12. 洪志安少将(陆军官校正54期/中正预校中3期):2012年4月~2016年6月
  13. 张永文少将(陆军官校正59期/中正预校中8期):2016年7月~2018年1月
  14. 陈嘉生少将(陆军官校正55期/中正预校中4期):2018年1月~2018年10月
  15. 余剑锋少将(陆军官校正59期/中正预校中8期):2018年10月~2019年9月
  16. 吴松龄少将(陆军官校正61期/中正预校中10期):2019年9月~2022年6月
  17. 赵建华少将(陆军官校正62期/中正预校中11期):2022年6月~2023年9月
  18. 陈舜如少将(陆军官校正64期/中正预校中13期):2023年9月~

著名校友[编辑]

相关影视作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停辦14年娃娃兵重返中正預校憶當年 - YouTube. [2022-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2. ^ 黄眉青、蔡孟哲. 為了一杯奶茶遭磚塊砸頭 中正預校生今拔管不治. 中时新闻网. 2018-12-20 [2022-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7) (中文(台湾)). 
  3. ^ 蔡清华、方志贤、涂钜旻. 為奶茶衝突/中正預校爆鬥毆 幹部持磚砸昏同學. 自由时报. 2018-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中文(台湾)). 
  4. ^ 黄翊婷. 餐會找女主管坐陪「中正預校三長申誡拔官」 國防部確認行為失當. www.ettoday.net. 2019-08-19 [2022-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7) (中文(台湾)). 
  5. ^ 洪哲政. 中正預校證實 讓成績不及格應降轉或轉學學生專程重修. 联合新闻网. 2022-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8) (中文(台湾)). 
  6. ^ 苏晏男. 中正預校傳有「降、轉生二度重修補考疑慮」 校方回應了. ETtoday新闻云. 2022-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中文(台湾)). 
  7. ^ 陈政宇. 傳施壓中正預校「讓退學生重考」? 賴品妤:不實抹黑. 自由时报. 2022-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