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潼(?—?),字子固唐朝曹州南華人,劉暹之孫。其父劉志經,字仲修,雅州刺史。

劉潼擢進士第,杜悰判度支,表奏為巡官,轉任祠部郎中。大中初年,討党項羌,軍糧缺乏,宰相想要以劉潼為使,劉潼不懼艱難,領命為供軍使。收復河、湟,調兵屯守,以劉潼判度支河、湟供軍案。歷任京兆少尹。山南有盜寇,唐宣宗想要討伐,宰相崔鉉說他們都是迫於饑寒,請遣使安撫。劉潼前去赦免盜寇之罪,約劉潼就館而降。山南節度使封敖遣兵擊寇,劉潼罷歸。他多次陳說邊事,擢升為右諫議大夫。出為朔方、靈武節度使。大中十一年(857年)六月,因給邊兵糧不及時,以朔方靈武定遠等城節度使、朝散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靈州大都督府長史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劉潼貶為鄭州刺史。改授桂管觀察使,被鄭裔綽阻止。改湖南觀察使。召為左散騎常侍。咸通四年十二月廿七乙酉(864年2月8日),家奴煽動昭義軍亂,夜攻府第,昭義節度使沈詢全家遇害。劉潼代為節度使,至潞州,挖出家奴之心,在靈坐祭祀沈詢。次年正月,以昭義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劉潼為太原尹、北都留守、御史大夫,充河東節度觀察處置等使李福討南詔,劉潼接替西川節度使,以恩信待南蠻。六姓蠻為南詔間諜。卑籠部落者請討六姓蠻,劉潼出兵襲擊,俘五千人。南詔從此不敢犯邊。以功加檢校尚書右僕射。去世後贈司空。其子劉紓。

參考文獻[編輯]

  • 新唐書》卷149 列傳第74
  • 《新唐書》卷71 宰相世系表
  • 《新唐書》卷132 列傳第57
  • 《新唐書》卷165 列傳第90
  • 《新唐書》卷222中 列傳第147中
  • 舊唐書》卷18下 本紀第18下
  • 《舊唐書》卷19上 本紀第19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