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辨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陰陽辨證中醫術語,系八綱辨證(指陰陽、表裏、寒熱、虛實八類證候,為中醫辨證學的基本綱領)的具體內容之一。八綱辨證的特點在於把握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的整體性、確定性與相關性。陰、陽則是區分疾病類別、歸納證候的總綱。

陽證:凡符合「陽」的一般屬性的證候,稱為陽證,如:表證,實證,熱證等為陽證。精神興奮狂躁,面色紅,壯熱惡熱 ,氣粗聲高,便干溲赤,口渴、喜冷飲;舌質紅絳苔黃,脈洪數,滑數有力。 .人體部位:上身,體表,背面,六腑,氣,經絡(背面、四肢外側) .機能狀態:興奮、亢進 .八綱屬性:表、熱、實 .脈象:浮、數、實、洪、大]


陰證:凡符合「陰」的一般屬性的證候,稱為陰證,如:裏證,虛證,寒證等為陰證。精神萎靡,面色白,肢冷畏寒,氣短聲低,便溏溲清,口不渴、喜熱飲;舌質淡苔白,脈沉遲細無力。 .人體部位:下身、體內、腹面、五臟、血、經絡(腹面、四肢內側) .機能狀態:抑制、衰退 .八綱屬性:裏、寒、虛 .脈象:沉、遲、虛、細、小


  • 陰虛證:人體陰液不足所表現的證候。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咽干顴紅,二便秘結, 形體消瘦,舌紅少苔,脈細數.
  • 陽虛證:機體陽氣不足所表現的證候。畏寒肢冷,口淡不渴,神疲乏力,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脈弱.
  • 亡陰證:汗熱、味咸,四肢溫和;舌紅干,脈洪實或躁疾、按之無力。肌熱,氣粗,渴,喜冷飲。
  • 亡陽證:汗冷、味淡,四肢厥冷;舌白潤,脈浮數而空,或微細欲絕。肌冷,氣微,不渴,喜熱飲。

亡陰和亡陽是疾病的危險證候,辨證一差,或救治稍遲,死亡立見。
一般在高熱大汗,或發汗太過,或吐瀉過度,失血過多的情況下出現,特別是大汗容易亡陰;轉而出現亡陽,提示病情進一步加重。

參考文獻[編輯]

  • 鄧鐵濤等編,《中醫診斷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第24次印刷,ISBN 7532302229
  • 朱文鋒等編,《中醫診斷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第1次印刷,ISBN 7-117-0336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