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恆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恆星主題

太陽,我們最靠近的恆星。
太陽,我們最靠近的恆星。

恆星是通過重力聚集在一起的巨大的發光的等離子球體。在其演化結束時,一個恆星也可以包含一部分簡併態物質。距離最靠近地球的恆星是太陽,這是地球上大多數能量的來源。當它們沒有被大氣現象掩蓋時,其它恆星在夜間從地球上可見,並且因為其巨大的距離而表現為眾多的固定發光點。從歷史上看,在天球上最突出的恆星們被組合成星座星群,並且最明亮的恆星們獲得了適當的名稱。廣泛的恆星目錄星表已被天文學家們編制,提供了標準化的恆星命名

在它的演化過程中至少一部分,恆星閃耀是由於在其核心中氫的熱核聚變釋放出的能量,穿越恆星的內部,然後輻射外層空間。幾乎所有比更重的天然元素都是由恆星產生的,或者通過在其演化中的恆星核合成,或者通過當恆星爆炸時候的超新星核合成

更多閱讀 恆星, 及其形成演化命名結構,和多樣性...
刷新以下網頁內容

特色條目

蒭藁增二(Mira)
蒭藁增二(Mira)
Photo credit: Harvard-Smithsonian/NASA

蒭藁增二(ο Cet / 鯨魚座ο)是一顆紅巨星,位於鯨魚座,距離地球約418光年,英文名Mira,直譯為"米拉"。

蒭藁增二是一對聯星,主星蒭藁增二A是紅巨星,伴星蒭藁增二B是白矮星。蒭藁增二A本身是一顆振盪的變星,可能是除了大陵五之外,第一顆被發現的非超新星變星。而除了怪異的船底座η之外,蒭藁增二是天空中最明亮的週期變星,但在週期內部分的時間會成為肉眼看不見的10等星。他的距離並不是很正確的,在希巴谷衛星探測之前被認為是約220光年,(1)之後的資料認為是417光年,但是誤差可能高達14%。

蒭藁增二是長周期的米拉變星樣本恆星,它和其他已知道的6,000多顆都是紅巨星,這類以表面的振盪造成光度增加與減少的變星,週期範圍從80天至超過1,000天。在蒭藁增二個別的情況中,平均光度為可以被注意到的3.5等星。在每一個週期的變化中,當光度增加時可以亮達2.0等,降低時則降至4.9等,光度變化的範圍達到15倍,而在歷史上的紀錄則是這個數值的三倍甚至還要更高。歷史上曾記錄到的最低光度在8.6到10.1等之間,在星等上差了四等級,整個擺動範圍的絕對最大和絕對最小值的差距達到1,700倍。有趣的是,雖然蒭藁增二輻射出的能量多數都在紅外線,但在這個波段的光度變化只有兩個星等,(2)光度曲線的變化大約是以100天的時間增加,然後以兩倍長的時間下降,在BAV([1])可以看見最近的光度曲線

特色圖片


你知道嗎

  • ...我們的星系銀河系估計含有200-400億顆恆星,超過了曾經生活過的人類的數量?

⑦,我都唔知點解我

議題





太陽:

更新

歡迎參與

條目請求:


需要繼續擴充或翻譯的條目:
需要專家關注
  • 請補充

維基專題

WikiProjects


恆星專題

相關專題

什麼是維基專題?

分類

以下的分類樹顯示Category:恆星下的分類。

以下的分類樹顯示Category:太陽下的分類。

相關主題

相關維基媒體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維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