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政治專題 (獲評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政治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政治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新疆專題 (獲評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新疆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新疆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東突厥斯坦」是恐怖組織[編輯]

從來就沒有成立過被任何其他國家承認的「東突厥斯坦」國家,目前所謂的「東突厥斯坦」組織執行的就是恐怖主義行動,和本拉登是一夥的,是在阿富汗受訓的,封面放上恐怖主義組織的旗幟是不妥的,並不只是美國和中國,甚至突厥民族的國家土耳其也承認「東突厥斯坦」是恐怖組織,並表示決不與其來往。建議刪除這一條目。

美國國內對所有想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動作都有人興高采烈,為什麽沒有人去寫一下德克薩斯州分裂運動,如果只是和平地爭取獨立是無可厚非的,但使用殺害平民的暴力方法就是恐怖主義,你們知道他們曾揚言要把新疆境內的漢人全部殺光嗎?這是中文網頁,美國國內的不同看法有了,為什麽沒有中國國內的看法?所謂中國政府擴大鎮壓普通平民是美國人說的,有沒有如同6。4的錄象事實或如同德國之聲公佈的具體人名,可是新疆幾次爆炸事件是有史可倨的,沒有一次是針對政府機構和部隊的,都是針對平民的,什麽是恐怖主義,如果這些爆炸事件發生在美國是什麽?

這種單純從英文網頁翻譯的文章也應該刪除!你們乾脆把達賴喇嘛的旗幟也放到網上好了!--方洪漸 03:25 2004年7月17日 (UTC)

我不明白只要是有關恐怖組織的條目就要刪除是什麼邏輯。百科全書的工作是記載事實,一個實際存在的恐怖組織是一件客觀事物,有什麼理由要刪除?維基百科的文章全部是由自願的參與者所寫的,有所忽略又有何奇?
至於達賴喇嘛的旗幟,找到的話,我會立刻放上來! --Lorenzarius 09:17 2004年7月17日 (UTC)

1944年日本投降前,在蘇聯的支持下,確實短暫成立過東突厥斯坦,實際是蘇聯軍人領導的暴動,但蘇聯也沒有正式承認,當時的旗幟是綠地黃新月,並將伊犁的漢人男女老幼全部殺光。1945年蔣介石派宋子文和斯大林會談,提出的條件是蔣承認外蒙獨立,蘇聯幫助鎮壓新疆和交還東北,這些條件斯大林都作到了,東北蘇聯駐軍不與共產黨打交道,完全移交國民政府,蘇聯領事將「東突」領導人請入領事館,並立即解回蘇聯,民族軍完全移交國民政府。以後和平整編入解放軍,所以「東突」國家根本就沒有實際存在過。這面旗幟是「東突」恐怖主義組織的旗幟--方洪漸 03:54 2004年7月17日 (UTC)

另:1944年成立的「東突」是哈薩克人,不是什麽「維吾爾獨立運動」,也不存在什麽「維吾爾獨立運動」,現在「東突」的主力也是哈薩克人,如果「東突」實現,決不會成立「維吾爾」國。--方洪漸 04:12 2004年7月17日 (UTC)

請方兄冷靜,文中沒有表述東突厥斯坦是「一個國家」。本文的目的只是向華語使用者介紹世界上存在有這樣一個組織,企圖把新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分離出去,並不是說刪掉這個條目這個組織就會消失的。難道因爲拉登是恐怖主義者,全中國都不能播出或放出拉登的圖片嗎?共產主義者應該實事求是一點,不能因爲不合自己的心意就要刪除,這樣是不對的。當然,如果您認爲條目中有任何事實的錯誤性,歡迎討論,迴避是不能解決方法的。如果您手頭有關於德州獨立的資料,沒有理由不讓他成爲一個條目,您還可以寫魁北克的獨立運動,北愛爾蘭的獨立運動,爲什麽不行呢?至於東突能不能成立一個國家,我個人是反對這種分裂行爲的,但是我並不會把我個人的反對意見表達到文章中,因爲我要遵守中立原則。如果您認爲中國人的聲音沒有充分表達,請添加。--Samuel (talk) 09:27 2004年7月17日 (UTC)

恐怖組織也要有文章吧!把飛機撞向WTC的蓋達(al-qaeda)組織也有啦 KittySaturn 06:43 2005年1月29日 (UTC)

移動自Wikipedia_talk:首頁

從來就沒有成立過被任何其他國家承認的「東突厥斯坦」國家,目前所謂的「東突厥斯坦」組織執行的就是恐怖主義行動,和本拉登是一夥的,是在阿富汗受訓的,封面放上恐怖主義組織的旗幟是不妥的,並不只是美國和中國,甚至突厥民族的國家土耳其也承認「東突厥斯坦」是恐怖組織,並表示決不與其來往。建議刪除這一條目。--方洪漸 02:54 2004年7月17日 (UTC)

即使如此也不代表條目必須刪除吧,百科全書難道還有禁書檢查嗎?這樣的心態不可取。--MilchFlasche 01:27 2004年7月24日 (UTC)
MulchFlasche說得沒錯。百科全書的工作是記載事實,一個實際存在的恐怖組織是一件客觀事物,有什麼理由要刪除? --Lorenzarius 06:36 2004年7月24日 (UTC)
我是社會學博士班的學生,專門的研究領域是社會運動。研究任何政治或社會運動,通常需要兩個看起來恰好是相反的特質,一個是熱情,另一個卻是冷靜。所謂的熱情是你要基本對這個運動的相關訊息、甚至是相關的活動有高度的投入(commitment)。事實上,在社會運動的研究領域,絕大多數的研究者所研究的運動,正是他們自己有相當程度認同(甚至自己本身就是參與者(activist))的運動。也因此,他們會對這個運動的種種歷史背景、發展歷程、相關信念、運動參與者、乃至他們所發起的不同活動(包括示威抗議),有着高度的興趣。
但是,另一方面,社會運動的研究,卻也需要一個冷靜的頭腦。事實上,一個社會或政治運動之所以會產生,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有人對於現狀(status quo)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想要透過集體行動的方式,來對現狀進行改變。在這個意義下,任何的政治或社會運動,在定義上就一定會涉及衝突。有人會贊成這個運動的主張,當然也會有人反對這個運動的主張,甚至也常常衍生出所謂的「反運動(counter-movement)」出來。但是,不管研究者自己的政治信仰是什麼,如果你宣稱要研究某個特定社會運動的話,第一個步驟就是透過學界比較能接受的研究方法,「先平心靜氣地將該運動的主張如實地鋪陳出來」才對。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Katherine Blee對1920年代印第安那州「女性三K黨(Women of the Ku Klux Klan)」的研究。做為一個所謂「左翼進步政治」的參與者,Blee一開始對她的研究對象 --- 右翼的白人至上主義運動女性參與者 --- 充滿了疑慮,甚至仇恨。但是,「雖然我預期我們之間會將彼此視為外國人般陌生,事實上,我發現我和我的報導人們,竟然會在某些議題上(當然不包括和種族、宗教、以及大多數和政治有關的議題上),共享某些預設以及意見。」(見 Women of the Klan, Racism and Gender in the 1920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1, p.6)
我對發言這位朋友的tune有一點不同的看法,以這個簡單的回應和大家共勉。各位辛苦啦!!!--wdshu|阿呆 04:16 2004年10月12日 (UTC)

吃東西的人說東西苦,是因為嘗過它的滋味;沒有破壞力的,出現於面前也不用管,有破壞力的,恐怕需要更實在的行動。談談可以,激烈地討論也無妨,只是因為是旁觀者;如若身處其中,得象韓國人對待日本右翼一樣,能實際地打擊,就要抓住時機,至於討論,可以延後也不遲。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18.6.242.157討論)於2005年3月28日 (一) 06:40加入。

照此說來,是不是任何一個國家不認可的東西都該刪除?那樣的話好像所有跟政治有點關系的條目都可以刪掉了 --自由之大天使唱唱反調  2007年9月8日 (六) 08:20 (UTC)[回覆]

不建議刪除[編輯]

不建議刪除,因為世界上畢竟有這個東西,要實事求是,把所有國家都把它認定為恐怖組織的事實,以及他們製造恐怖事件的事實都寫上,這樣就沒問題了。 P.s: 我刪除了一些感覺不是中立的內容,請大家幫助斟酌一下。--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飛行員舒克討論貢獻)於2005年2月15日 (二) 00:02加入。

回退了. 因為那的確是部份人的觀感, 而我們應該讓他們有機會表達. 要不, 可以補上為甚麼這些觀點並非中立的原因, 如何? -- 石添小草 08:46 2005年2月15日 (UTC)

不建議刪除,如果這個組織確實有存在,則條目應該被保留,大家若覺得內容不妥,可以加以修訂,不應該以個人的價值評價作為條目取捨的依據Pinc 06:55 2005年3月28日 (UTC) 介紹一些組織, 不等於支持其行動, 若有人認為有宣傳效果, 那亦有宣傳好的一面一和壞的一面吧, 我覺得只要保持編輯獨立公正, 以中立角度出發, 這個是否好壞就由歷史判定就好-- Stewart|惡龍 (講講講!) 09:10 2006年1月25日 (UTC)

實事求是[編輯]

無論東突的性質如何,作為一個實體任何人都應專重其存在這一事實並讓關心其存在的人可以得到這方面的資訊。 這是自由言論的基本原則。 怎可能因為附和權勢者,無論美國,中國,的意向而加以踐踏? 中國已飽受苦難,作為中國人更應有自覺不要將苦難施於他人。只有通過對事實並事實之全部的不斷探求,不去陷於自傲自重,方可避免於我們所輕視的霸權的混帳。 況且有則改之無則勵之,何急之有?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FineMist討論貢獻)於2006年1月25日 (三) 02:47加入。

是運動,不是恐怖組織[編輯]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只是一種分離主義的政治運動,從事這種運動的「東土耳其斯坦解放組織」、「東土耳其斯坦伊斯蘭運動」才是恐怖組織。正如「建立社會主義國家」或者「巴勒斯坦建國」是政治運動,具體從事這一運動的一些組織,如光輝道路、哈馬斯、人陣才是恐怖組織一樣。 --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3:13 2006年3月26日 (UTC)

人所共知便拉登在911之前仍然在為美國的全球策略 ─美國向有野心的地區輸出恐怖活動。General Clark 在民主黨一個晚餐活動時指出美國在後冷戰開始如何處心積累地利用自己是唯一超強而肆意去武力侵略中東的主權國家的全球策略。入侵伊拉克及中東的亞拉伯之春,很明顯地續實現美國的野心http://www.youtube.com/watch?v=_8aOiMmekGk&feature=related。一些恐怖組織與獨立運動的相互關係,可能是個相連的個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SN-8Dmvx0A&feature=related Sibel Edmonds前美國聯邦調查局語言專被上載至youtube的一些短片中強而有力地指出該部門的犯罪活動就是國際洗黑錢、販毒、走私核武與恐怖活動的合流 "...where money laundary, narcotic activities and nuclear blackmarket converge with terrorist activities"。

新彊的恐怖活動與分離主義,跟美國在中東、中歐的政策如出一轍...向目標國家輸出恐怖活動,並且在歐美的支持下,成立傀儡政權,新彊的government-in-exile便是在華盛頓國會山莊宣佈成立。在文宣方面,美國政權大量地捏造事實/資料,以Congress Research Reports的型式,將議會成員洗腦,然後所有美國資助的媒體出版社及學者就會跟着其發放的資訊去大量複製言論,去影響世界的輿論。

東突組織雖然五花八門,有聲稱要和平爭取獨立的的 World Uyghur Congress及East Turkestan Islamic Movement以恐怖活動去爭取獨立,卻是一個由西方政權資助的國際網絡。2009年維吾爾族人在烏魯木齊對手無吋鐵的平民大開殺戒、放火、搶撂之後,熱妣婭就第一個跳出來,稱有數百個維吾爾族人死亡,更用湖北省的照片誤導國際說是和平示威遭到鎮壓。 http://www.globaltimes.cn/china/chinanews/2009-07/446461.html, 而CNN 就加入將假資料發放,直接或間接地引致烏魯木齊的種族衝突,http://wn.com/Mosul_Province

911就如日本"偷襲珍珠港",祇是為美國軍事擴張的藉口。我們可以看到,奧巴馬入主白宮後,騙得諾貝爾和平獎後,便一直追隨着希殊的全球策略。可惜地,General Clark及很多美國人民對和平、民主對話來解決國際與文明之間的不同,仍然止於一個希望。

中國政府在西部大開發所推出的一連串政策,很多是模仿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經驗,亦做成了貧富懸殊的現象。在人權高漲的今天,給又實實在在地了海外的異見份子與歐美很多政府不少藉口,公然違反聯合國憲章,支持分裂主權國家。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主要是社會矛盾被外國勢力所利用。歐美國家在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期間,極需要先進國家友善地分享經驗之時,卻遭到煽風點火。這正正是西方延續其霸權,用不法手段使中東、非洲、南美洲以至亞洲永遠在動亂之中,不能實現和平發展,永遠處長世界體系的邊緣 (World System Theory ~ Immanuel Wallestein)。民主未必可以帶來國家的發展,由外國勢力支撐的族群爭鬥,以至戰爭連綿,社會動蘯,卻是落後國家不能趕上先進國家,發展出建全政治經濟體系的元兇。--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18.103.154.248討論)於2012年1月22日 (日) 06:10加入。

何為恐怖組織[編輯]

作為wiki人,最重要的就是客觀。我有好多次都想立即刪除此條目中帶有東突色彩的文字,但考慮再三,還是沒有這樣做。因為我對這個條目了解的不多,幾乎所有的訊息都是來自單渠道,我也從為去過新疆,從未接觸過維吾爾人的思想,所以,我覺得我目前的認識只代表一個漢族的認識,為了客觀,為了對言行負責,也為了有更充分的理由,我還是冷靜了。--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Ashxanamlar討論貢獻)於2006年12月18日 (一) 00:40加入。

上個世紀?[編輯]

「上個世紀,由於蘇聯覬覦中國新疆地區,有蘇聯御用歷史學者便曲解其含義,謂之「新的疆域」,這個稱呼現在被疆獨勢力和其同情者作為論戰依據。」請查對後修正上個世紀的用法。--Jusjih 18:21 2006年10月31日 (UTC)

同一組織嗎?[編輯]

該組織名稱與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非常相似,是否同一組織兩個譯名,還是兩個不同的組織??--Dzb0715^_^ 05:52 2007年1月10日 (UTC)

[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在冷戰後成立的一個用伊斯蘭教動員的一個旗號組織,新彊的「東突獨立運動」,將新彊從中國分裂出去,是該組織其中一個目標是。Saadi, Shakar 『East Turkestan Islamic Movement threatens Central Asia: IMU merges with other groups, suspected behind attacks in China』 in Central Asia Online,http://www.centralasiaonline.com/en_GB/articles/caii/features/main/2011/08/09/feature-01

九一一以後,伊斯蘭教成為犧牲品。[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組織因策劃襲擊美國大使管而被列入國際恐怖組織黑名單,為了繼續取得西方社會資金支助進行分裂活動,「東突獨立運動」停止以伊斯蘭教動員,轉向以民族自決作分離號召。「東突獨立運動」是多個新彊分離主義組織聯合勢力的一個平台或泛稱。--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18.103.154.248討論)於2012年1月22日 (日) 06:42加入。

關於將條目移動回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編輯]

剛才分別用簡體及繁體查過所有相關條目名稱在Google上的使用量如下:

  • 約有155,000項符合"疆獨"的查詢結果
  • 約有152,000項符合"疆獨"的查詢結果
  • 約有111,000項符合"新疆獨立運動"的查詢結果
  • 約有2,780項符合"新疆獨立運動"的查詢結果
  • 約有1,660項符合"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查詢結果
  • 約有1,450項符合"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查詢結果
  • 約有1,050項符合"疆獨運動"的查詢結果
  • 約有703項符合"疆獨運動"的查詢結果
  • 約有505項符合"東土耳其斯坦獨立運動"的查詢結果
  • 約有313項符合"東土耳其斯坦獨立運動"的查詢結果

可以看到現時使用最多的是「疆獨」和「新疆獨立運動」,而且相差一百倍之多,因此條目名稱適宜使用「新疆獨立運動」。—感靈 (留言) 2009年7月6日 (一) 10:55 (UTC)[回覆]

數量上的差異是因為中文作為與之相對立的政府的語言的緣故,但是沒有一個主張東突厥斯坦獨立的人士使用新疆這個詞,所以這項運動應該依從「名從主人」原則稱為」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就像中國人不把中國稱為「支那」一樣,雖然所指的為同一事物,但語體色彩有所不同,導致了語義也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變化。又比如黑龍江也不能被稱為「阿穆爾河」一樣。所以,此條目適宜使用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並把新疆獨立運動重定向至此條目下。Hidayetullah (留言) 2011年6月11日 (六) 09:49 (UTC)[回覆]
支持移回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 lssrn45 | talk 2013年10月5日 (六) 11:28 (UTC)[回覆]

一個中國原則[編輯]

  • 新疆目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管轄,因此新疆地方政府仍會遵守一個中國原則。
維基百科對台灣海峽現狀有自己的一套立場,詳細請見維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海峽兩岸政治。如果你想在條目內增添中華民國政府對此事的立場,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04:05 (UTC)[回覆]

對於近期衝突的整合[編輯]

太多來源不明、欠缺第三方客觀來源的內容,建議整合、補足來源:

  • 1950年代,在伊犁昭蘇、和田、墨玉、洛浦、英吉沙等地發起16次含有宗教成分,以新疆獨立為目的之武裝起事[1]
  • 1954年,中共在新疆進行土地改革,導致不少田地被充公。在伊敏的支持下,阿不都依米提在和闐策劃了多次暴動,最後被捕。
  • 1984年,胡耀邦採取懷柔政策,重建清真寺,關係略有緩解。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泛突厥主義及泛伊斯蘭主義高昂,加上一部分人對懷柔政策失望,有伊斯蘭傳教士甚至提出聖戰。
  • 1990年,巴仁鄉暴亂。位於土耳其的「世界伊斯蘭統一者」宣佈,要協助「東突厥伊斯蘭獨立運動」在新疆辦學,並選擇人才到土耳其留學。亦有1000名「東突厥伊斯蘭獨立運動」年青成員到阿富汗塔里班游擊隊中學習戰爭,亦有不少武器由阿富汗等地偷運入疆。
  • 1992年,以土耳其退役將校力薩・別金為指導中心,在伊斯坦布爾舉辦「東突厥斯坦民族大會」。
  • 1996年買買提明·艾孜來提土耳其建立東突厥斯坦解放組織,其宗旨是通過暴力恐怖手段,在新疆建立「東突厥斯坦」。
  • 1996年6月,旅居德國的部分新疆籍人在德國慕尼黑市建立東突厥斯坦信息中心。同年11月,學生運動家多里坤·艾沙在慕尼黑市召開第一屆世界維吾爾青年代表大會。自1996年4月12日到5月27日,在阿克蘇、烏魯木齊、喀什等地,公安民警在偵查、追捕過程中,與暴力恐怖分子進行了六次槍戰,擊斃18人,擊傷13人。
  • 1997年,艾山·買合蘇木阿不都卡德爾·亞甫泉再次發起東伊運。同年,該組織策劃新疆烏魯木齊公車爆炸案(伊犁事件)。
  • 1998年2月14日伊斯坦堡廣州酒家(原名遠洋飯店)」爆炸,無人傷亡,3月5日深夜,歹徒以土製定時炸彈襲擊中國駐伊斯坦堡總領事館,無人受傷。4月5日伊斯坦堡「中國城酒樓」超級商場,合伙人之一許月珍(女、四十一歲),遭兩名男子開槍擊斃,現場遺留新疆獨立運動組織旗幟與手冊[2]
  • 1999年12月30日,警方在澤普縣波斯喀木鄉查獲地下制爆窩點,深3米,長3米,寬2米,高1.7米,繳獲電鑽電焊機圖紙、自製手雷等。
  • 2000年2月25日,警方在莎車縣卡瓊鄉3村抓獲7人,在其家中發現地道和地下室。地道長7米,高2.5米,連結一長12米、寬3.8米、高2米的地下室,有通風和上下水設施。繳獲手雷38枚,電雷管22枚,爆炸裝置18個,炸藥17公斤,拉火管20多個。
  • 同月警方在搜查庫車縣烏尊鄉色根蘇蓋提村時,發現一家有深4米的地道,繳獲製造武器彈藥的各種設備及爆炸裝置61枚。
  • 2009年7月5日,因6.26事件逾時得不到解決為導火索,烏魯木齊事件爆發,197人死亡、1700多人受傷,331個店鋪和1325輛汽車被砸燒,眾多市政公共設施被損毀。新疆首府烏魯木齊聚居了超過75%的漢人7月7日數千名漢人開始上街抗議,情緒激動。中方指暴亂只是由熱比婭策劃,強調與民族、宗教等問題完全無關。
  • 2011年7月18日,發生和田7·18嚴重暴力恐怖事件。暴力恐怖分子先後襲擊了稅務所和和田市納爾巴格街派出所。在襲擊稅務所時造成2名稅務所幹部受傷。在襲擊派出所時,暴力恐怖分子劫持人質6名,殺害1名聯防隊員(協警員),殺害2名在派出所辦事的群眾(當時也是人質,不包括在前述6名人質中),重傷2名群眾。暴力恐怖分子還在派出所樓頂升起寫有「真主至上,以真主名義開始」的黑色聖戰旗幟。
  • 2011年7月30日,發生喀什暴力恐怖襲擊事件
  • 2012年6月29日,發生天津航空7554號班機劫機事件

史帝田鐵留言給他 2016年7月13日 (三) 00:37 (UTC)[回覆]

參考資料[編輯]

爭議內容[編輯]

原始文件找不到東突厥斯坦第一共和國東突厥斯坦第二共和國,是爭議性的「創造歷史」,建議禁用。——史帝田鐵留言給他 2016年7月19日 (二) 08:57 (UTC)[回覆]

  • 應該將焦點放在疆獨兩次建國,與其主張、訴求,而非近期的漢人維族衝突,衝突事件在此勢必要刪減,建議進行整合。
  • 所謂「恐怖組織」究竟屬於「地域觀點」或「國際共識」?在其他國家合法的流亡組織怎麼一到中文環境就成「恐怖組織」?
  • 中文現有「恐怖攻擊」、「暴力衝突」的內容與條目名稱是否符合中立原則?單方片面說法一般如何處理?——史帝田鐵留言給他 2016年7月12日 (二) 19:13 (UTC)[回覆]
  • 衝突事件相關內容的比例我認為目前還算合理。如果以後變得太多,可以考慮另外成立條目。
  • 「恐怖組織」是否「國際共識」要由國際組織或多國行動判斷。如果找不到可靠來源指出國際間普遍觀點,就是「地域觀點」。
  • 單方片面說法應該引用第三方來源來改善。如果沒有,則引用雙方來源達成平衡。
--歡顏展卷留言2016年7月20日 (三) 00:04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新疆獨立運動中的4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4日 (二) 09:21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新疆獨立運動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28日 (四) 19:51 (UTC)[回覆]

建議移動「東突厥獨立運動」→「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編輯]

1 東突厥是中國歷史中隋唐時期的一個部族,而此詞條是東突厥斯坦。二者的全部清參見/突厥 (消歧義)/ /突厥斯坦 (消歧義)/。
2 請注意註釋中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文獻,也是一部研究此政治運動的專著,這部書的名字就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
3「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主體是該地區的原住民族,這個群體並不認可「新疆」這個名詞。這也正是此政治運動興起的原因之一。參與此運動者,無人會使用「新疆獨立運動」這一用法。根據「名從主人」原則,應將本條目移動至「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同時,認可並願意使用「新疆」一詞者恰是反對這個政治運動的人群。這也與百科的中立性有牴觸。

4 百科上其他分離主義運動的條目名稱均遵循了「名從主人」原則。如琉球人稱為「琉球獨立運動」,日本人稱為「沖繩獨立運動」,維基百科跟隨前者。為什麼在這個詞條上秉承雙重標準?

5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是該政治運動在國際上的通用名稱,請見維基其他語言的相關頁面。如果將中文條目移動至「新疆獨立運動」,那麼即是將「新疆」直接等同於「東突厥斯坦」。無論從邏輯的角度還是學術的角度都是不可接受的。二者的內涵與外延相差甚遠。

6 有不同的觀點很正常,但是請公開的討論,此處不是宣揚民族主義的場所。請擯棄政治立場的分歧,學術的看待此類不同認識。謝謝。Hidayetullah (留言) 2017年10月27日

請勿在條目中加入過度連結[編輯]

請看Wikipedia:格式手冊/連結

  • 一再出現的相同連結;因為多餘的連結會使得頁面變得凌亂並造成往後難以維護。在同一章節中要儘量避免設立重複連結。不過如果條目很長,在末尾的章節重複一個曾在開頭出現過的連結可能是可以接受的。
  • 自我參照或重定向連回條目頁面本身。這些自我循環的重定向對讀者毫無益處。

也可以參考一下惡搞版本維基百科:故意製造過度連結(也就是此條目的「景觀」)--No1lovesu留言2017年10月27日 (五) 10:40 (UTC)[回覆]

謝謝告知,我會將前後毗鄰的重複內鏈刪除。但是會保留可以引起歧義的名詞的內鏈。此條目的內容正在完善中,請持續技術上的編輯。謝謝。Hidayetullah (留言) 2017年10月27日

關於「清朝」一稱[編輯]

H兄說,「清朝或只表達中國歷史上的歷時含義,在涉及與中國歷史以外地方的共時語境時不是規範用法。」從多處有效來源看後,這並非事實:[1][2][3]--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No1lovesu討論貢獻)於2017年10月27日 (五) 10:51加入。

請參見維基『清帝國』條目,注意「名從主人」原則。Hidayetullah (留言) 2017年10月27日

若按名從主人原則,清朝(主人)也不稱自己為「清帝國」,而是「大清國」,「大清」或者「中國」等等,不論如何,閣下在編輯摘要的論點還是不正確。改為大清如何?--No1lovesu留言2017年10月27日 (五) 11:12 (UTC)[回覆]

請仔細閱讀。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註 1]),正式國號為大清滿語ᡩᠠᡳᠴᡳᠩ
ᡤᡠᡵᡠᠨ
穆麟德轉寫daicing gurun[參 2],對外自稱大清國大清帝國,又使用中華大清國中國等名稱[註 2],是中國歷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帝國、也是最後一個專制王朝,統治者為建州女真愛新覺羅氏。
另請參見該條目的其他語言版本,如英文的Qing Empire與日文的清帝國。Hidayetullah (留言) 2017年10月27日

如果對清帝國使用"大清",那試問閣下是否要把維基百科上的所有日本帝國都改稱"大日本"?不列顛帝國都改稱"大英"?塞爾柱帝國都改稱"大塞爾柱"?不成?Hidayetullah (留言) 2017年10月27日

  1. 所以清朝(主人)也不稱自己為「清帝國」,而是「大清國」,「大清」或者「中國」等等,有說錯嗎;
  2. 「清帝國」和「Qing Empire」只是重定向,該條目的名稱是「清朝」和「Qing dynasty」(也就是我本來主張用的符合「名從主人」的詞);
  3. 「日文的清帝國」,這裏是中文維基;
  4. 「清朝或只表達中國歷史上的歷時含義,在涉及與中國歷史以外地方的共時語境時不是規範用法。」我已列出了來源,證明了「清朝」能與其他國家放在同一個句子,閣下的論點是錯誤的;
  5. 是「日本帝國」,不是「日本帝國」;
  6. 我反問閣下,是不是非要將所有「二戰前的日本」改為「大日本帝國」,將所有「蒙兀兒」改為「蒙兀兒帝國」,閣下又是不是非要堅持使用根本就不是正式國號,根本並沒有符合名從主人原則的「清帝國」。

--No1lovesu留言2017年10月27日 (五) 11:54 (UTC)[回覆]

  1. 閣下請勿揣着明白裝糊塗。或者閣下是真的不懂此專業?請移步維基百科清朝玉璽,那裏有清帝國自己的國家印章作證。
  2. 維基百科上有大量條目是由相關專業的業餘愛好者完成的,這也是維基浩如煙海的條目中的比率極低的典範條目和優秀條目量的原因。清帝國被重定向不就證明這不是清帝國自己的主張。目前此條目尚為東突厥獨立運動,這也是閣下聲稱「合適」的。
  3. 請言之有據。維基百科文獻內有日本帝國憲法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6%97%A5%E6%9C%AC%E5%B8%9D%E5%9C%8B%E6%86%B2%E6%B3%95。第一条的第一句中即是“大日本帝国”。
  4. 請閣下仔細閱讀我在此條目內發佈的編輯內容,我對清帝國使用的簡稱都是,是閣下一一將之改成了清朝,以至於『清末』一詞竟成了『清朝末』。回到您的例子,「二戰前的日本」是「二戰前的日本帝國」簡稱,這符合歷史學規範。「蒙兀兒」是一個突厥化的蒙古部族,其中一支以巴布爾為首的軍閥征服了印度次大陸,建立的國家被稱為莫臥兒帝國,另一支在突厥斯坦南部建立了賽義德汗國。二者是不同的歷史名詞,完全不可混用,更不可能出現閣下所說的改用的情況。如果出現,屬於是對維基條目的破壞性編輯。
  5. 閣下如有特殊的政治理念需要表達,請自便。本人在此是基於中立的角度依靠歷史學、語言學、民族學專業知識試圖完善此條目。謝謝。Hidayetullah (留言) 2017年10月27日
  1. 那是「清帝國」,不是「清帝國」,所以你還未知道問題所在,搞不清重點;
  2. 所以依然是「日本帝國」,不是閣下所說「日本帝國」,恕我不明白你想表達甚麼;
  3. 『清朝末』應該是筆誤所致;
  4. 「二戰前的日本」是「二戰前的日本帝國」簡稱,這符合歷史學規範,是的,所以將大清國簡稱為大清,一樣符合歷史學規範。
  5. 所以閣下的「清朝或只表達中國歷史上的歷時含義,在涉及與中國歷史以外地方的共時語境時不是規範用法」這個論點依然不正確,而且閣下給人的感覺,就是千方百計地企圖轉移視線,盡說一些有的沒的或者無故批評他人的「專業」去掩飾自己的錯誤;
  6. 本人同樣在此是基於中立的角度依靠各種知識試圖完善此條目,閣下可以繼續堅持使用「根本就不是正式國號,根本並沒有符合名從主人原則的『清帝國』」,我對此感到煩厭,不想再糾纏這個話題,就這樣。--No1lovesu留言2017年10月27日 (五) 12:56 (UTC)[回覆]

註釋

  1. ^ 由於清朝建立的過程存在幾個重要的時間點,有關清朝的起始時間,存在不同的說法。主要有1616年說(後金建立)、1636年說(正式定國號為大清並稱帝)、1644年說(清軍入關並遷都北京)[參 1]
  2. ^ 「大清」為原本國號,並見於《南京條約》等;「大清國」見於《辛丑條約》等、「大清帝國」見於《馬關條約》、《欽定憲法大綱》等、「中華大清國」見於《中美天津條約》、《望廈條約》等。而在條約內文,清政府通常簡稱為「中國」,如《中英續訂藏印條約》第二款:「英國國家允不佔並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國國家亦應允不准他外國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內治。」而當時西方各國亦以「China」或其它語言中的相應詞彙(如法語中為「Chine」)來稱呼清朝。而清國滅亡後,日本亦曾長期稱中華民國為「支那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才改變。此外故宮博物院印行的《故宮信片第五集:清代寶璽》[參 3]中亦收錄「大清帝國之璽」。

備注

  1. ^ 李國祁. 《中國歷史》. 三民出版社. ISBN 9787108015464. 
  2. ^ 安雙成 (編). 《满汉大辞典》. 遼寧民族出版社. 1993年: 第654頁. 
  3. ^ BabelStone : Seals : Precious Seals of the Qing Dynasty. BabelStone. [2016-09-02]. 

建議合併「新疆反分裂鬥爭編年」條目[編輯]

新疆反分裂鬥爭編年條目(原爲新疆反分裂鬥爭編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後因括號無意義而由本人移動)中大量內容和本條目有交集,且標題本身表意不明,有文不對題之嫌。建議將該條目整理後併入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H2NCH2COOH留言2018年1月14日 (日) 05:38 (UTC)[回覆]

合併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但內文勢必要刪減。——27.105.54.12留言2018年4月12日 (四) 10:01 (UTC)[回覆]
我提議併入後,應該將章節名稱改為「中國政府新疆反分裂鬥爭」。——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03:50 (UTC)[回覆]

先鋒社[編輯]

1939年,中共選派數十人到蘇聯學習情報工作,隨後在共產國際的指示下前往新疆從事地下情報工作,並建立了如先鋒社等組織。

這段有爭議:歷史上新疆有兩個先鋒社。一個是參考資料里的,《先鋒社》主要內容:1936年,在蘇聯的支持和援助下,盛世才肅清敵對勢力,牢牢掌握了新疆的軍政大權。 為了抵禦英國和日本侵略者的勢力向新疆滲透,蘇聯政府與盛世才商定,在新疆建立一個專門偵察境外敵情的機構,新疆邊防督辦公署邊務處開始組建,即為「先鋒社」。

另一個是,新疆秘密革命組織。由與組織失去聯繫的原中共黨員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十一月七日在迪化(今烏魯木齊)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新疆省支部」,楊文先為書記。因印髮油印刊物《先鋒》,故稱「先鋒社」。到民國三十八年九月已發展成96人,分佈在迪化、鎮西(今巴里坤)、哈密、景化(今呼圖壁)、焉耆、昌吉等地的部隊、機關、學校、工廠等55個單位中。在人民群眾中宣傳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宣傳解放戰爭勝利進展的消息,為促進和平解放發揮了作用。建國初,《先鋒》改名《文化先鋒》,為《新疆日報》副刊。1950年1月18日,宣佈結束活動。

這兩個和這段寫的都不一樣。Woshinifade留言2020年3月15日 (日) 10:06 (UTC)[回覆]

原書很清楚寫到先鋒社為三區革命做出貢獻,會出現爭議是因為蘇聯自始至終都否認介入三區革命,現有的史料都是學術文章非官方說法——219.85.164.12留言2020年3月26日 (四) 11:00 (UTC)[回覆]


先鋒社是本新疆出版的連環畫俗稱小人書,裏面寫的清楚,不信可以查第一頁到第九頁。我連書裏的人名都寫下來了。何況這是本兒童讀物,請問您多大了?還用這種小人書當參考資料?Woshinifade留言2020年3月26日 (四) 11:44 (UTC)[回覆]

新疆歷史畫叢·先鋒社 作者: 古娜著,黃大連繪畫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28130252 出版時間: 2009-12 版次: 1 印刷時間: 2009-12 印數: 10千冊 裝幀: 平裝 開本: 64開 頁數: 94

這就是先鋒社這本書,本身連環畫俗稱小人書,可以理解為漫畫,請問這種兒童讀物您看過幾頁?應該是沒看過吧?否則就不會不清楚裏面第一到第九頁寫的是什麼?—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Woshinifade對話貢獻)於2020年3月26日 (四) 11:57 (UTC)加入。[回覆]


而且我懷疑你把另一個新疆先鋒社和這個搞混了。這個新疆先鋒社是1947年11月7日成立的。

全新大缺本、史料珍本、中共烏魯木齊市歷史資料叢書:新疆先鋒社(僅印800冊) 作者: 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史工委 編 出版社: 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史工委 出版時間: 2000-05 版次: 一版一印 印刷時間: 2000-05 印數: 0.8千冊 裝幀: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 266頁 字數: 165千字 您是不是把這本書和上本搞混了?Woshinifade留言2020年3月26日 (四) 12:06 (UTC)[回覆]

關於中共支持東突建國[編輯]

有來源——219.85.169.174留言2020年5月9日 (六) 16:31 (UTC)[回覆]


來源在您自己都沒看過的小人書?Woshinifade留言2020年5月10日 (日) 09:20 (UTC)[回覆]

關於「國家恐怖主義指控」章節[編輯]

1.此章節來源《大紀元》為不可靠來源,應予以刪除;2.「為特殊旅客、人體器官運輸開闢的快速通道」這是中國大陸全國性政策,並非僅僅新疆,RFI報道有明顯中立性問題且爆料人為流亡者有利益衝突。--MINQI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15:08 (UTC)[回覆]

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是否受英國支持[編輯]

根據英文wikien:First East Turkestan Republic 其中《泰晤士報》評論說英屬印度承認新疆是中國的一個省。沒有確切證據表明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受英國扶持。 [1]--魚雨留言2023年10月22日 (日) 15:58 (UTC)[回覆]

根據英文wiki在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之後英國駐印度政府給當時喀什總領事湯姆森-格洛弗回信,提醒他,英國當局承認南京政府是新疆的唯一當局,在該省對抗蘇聯的一切行動都應以中華民國在新疆的政策為基礎。--魚雨留言2023年10月22日 (日) 18:04 (UTC)[回覆]
根據英文wiki在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之後英國駐印度政府給當時喀什總領事湯姆森-格洛弗回信,提醒他,英國當局承認南京政府是新疆的唯一當局,在該省對抗蘇聯的一切行動都應以中華民國在新疆的政策為基礎。--魚雨留言2023年10月22日 (日) 18:17 (UTC)[回覆]

參考資料

  1. ^ Forbesl1986,第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