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摩爾斯電碼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摩爾斯電碼屬於維基百科日常生活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電信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電信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電信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此評級可能僅依據專題質量標準所標示,歡迎提出修改、共識討論或重評。
鐵達尼號條目中提到,1908年國際社會認可了國際無線電通訊會議使用SOS信號的提議,並慢慢開始廣泛使用。鐵達尼號並非世界上第一艘發出SOS電碼的船隻。不知是否確實如此?--Neverland 15:33 2005年9月23日 (UTC)
的確不是,已參考SOS英文條目更改。BunnyandYummy留言2013年4月24日 (三) 13:40 (UTC)[回覆]


摩斯密碼[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聊天) A . _ M _ _ Y _ . _ _ B _ . . . N _ . Z _ _ . . C _ . _ . O _ _ _ 1 . _ _ _ _ D _ . . P . _ _ . 2 . . _ _ _ E . Q _ _ . _ 3 . . . _ _ F . . _ . R . _ . 4 . . . . _ G _ _ . S . . . 5 . . . . . H . . . . T _ 6 _ . . . . I . . U . . _ 7 _ _ . . . J . _ _ _ V . . . _ 8 _ _ _ . . K _ . _ W . _ _ 9 _ _ _ _ . L . _ . . X _ . . _ 0 _ _ _ _ _

自有人類歷史以來,人們一直希望與遠方通訊.摩斯密碼古代的一種通訊方法,它在一八四三年由山繆摩斯所發明,那時候還沒發明電話,而摩斯密碼的出現正能在通訊上發揮很大的用處。摩斯密碼可以歸納為數學中代數的範疇,它是利用長短不同的訊號組合來代表英文字及數字,它大部份是用在軍事上,作為彼此溝通的一種符號。它以「長(─)」、「短(‧)」所組成,大致分為聽、看兩種:看的是閃燈,長閃和短閃;聽的是聲音,長音是答 (─),短音是滴 (‧) 。

摩斯密碼的用法十分方便,因為他只是發出聲音,如果盲人或者啞子用的話.則可以代替手話.是一個不錯的做法吧?

歡迎來摩爾斯電碼貢獻。--Wikijoiner 05:49 2006年1月17日 (UTC)
這是明碼,不是密碼。很多人只要是經過編碼,就一律叫「密碼」,這是錯的。
摩斯電碼是可以給人用。也有很多人用這個東西就跟說話一樣流利。一般來說,盲人可以說話,所以不必說電碼。而且俗話說十啞九聾,如果是因為聾而導致啞,那也不可能利用滴滴答答的聲音溝通。
台灣很多人把password說成「密碼」,這是錯的。 -- Toytoy 06:08 2006年1月17日 (UTC)
  • 大陸也是啦,很多用中文的都是,呵呵--邊緣o^-^o留言 12:35 2006年1月17日 (UTC)
爲什麽把password說成「密碼」是錯的?zzz....很睏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10:47 2006年1月17日 (UTC)
Toytoy是說嚴格意義上的說法,password只是口令,密碼cipher總要包含密匙和算法兩部分,password未經過某種算法的加密解密,所以不是密碼。--3dball 11:12 2006年1月17日 (UTC)
明碼:解碼方式公開的編碼。例如:ASCII、電報碼……。
密碼:解碼方式不公開的編碼。有些方法也許沒有key,例如一張事先交給收發雙方的one-time pad。很多大量使用的方法有key,例如:DES。
所謂的password只是「口令」。軍人在巡邏的時候會互相報口令,藉以確定對方是自己人。所謂的password就是這個意思。密碼是指明文經過編碼,變成別人看不懂的密碼。密碼跟口令完全無關。
每次聽到有人說我們來看VCR,結果是播放錄影帶,就覺得很頭痛。VCR是錄影機的意思。日本人白癡,結果傳染給台灣。搞不好別的地方也遭到傳染。
台灣常聽到的白癡廢話還有:「張三『高分貝』對李四喊話」。分貝(decibel)是1/10的bel。如果大聲可以用「高分貝」形容,姚明就可以說成「多公尺」。
幾年前我還聽過很多豬頭說「薄度」跟「冷度」。如果我說一個人笨,我是不是該說這個人「笨度」很高;我說一個人矮,就說「短度」很高。總之這個世界上不求甚解的智障「稀少度」真少。 -- Toytoy 15:09 2006年1月17日 (UTC)
to Toytoy,就學理上而言,如你所言大多數password不該譯成密碼,除非有該password有加密,但就語感上而言,密碼和暗號(口令)是同類的詞,兩者混用並無不妥。我覺得學理和口語的標準有時不能混為一談。高分貝一詞也是如此。
薄度、冷度、笨度、稀少度其實也無不妥,只是因為大多數人類的思維都是加法基礎,所以才會覺得怪怪的。如果腦筋活化一點,不要自限於一元思考,對這些詞的感覺應該和厚度、熱度、聰明度等一樣才是。--百楽兔02:46 2006年1月18日 (UTC)
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說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語言。--Hamham 04:07 2006年1月18日 (UTC)
走的人再多,爛泥巴路還是爛泥巴路。語言遭到普遍濫用後,結果就是失去作用,再也不知道在說什麼。就像很多垃圾食品號稱有「體內環保」的功效。我真的不懂「環保」在這裏到底是什麼意義。當然這也不是浮濫的極致,我還看過清潔工的頭銜是「環保工程師」。 -- Toytoy 06:48 2006年1月18日 (UTC)
最近在中國大陸被濫用的一個詞是「納米科技」,連偏遠城鎮的小商販買衣服都用斗大的字掛着用納米科技製造,汗……--長夜無風 09:20 2006年1月18日 (UTC)
台灣人用「好」代替「很」也很有意思,「好壞」也不知道是壞還是好?不過語言的變化還是向大多數人使用的方向,而不是向標準化發展。標準化的推行必須藉助於教育的普及。--方洪漸 09:35 2006年1月18日 (UTC)
言過也,現在「好」的用法還是改良過的。20世紀初的白話散文才奇怪,什麼「好不得意」、「好不生氣」、「好不愜懷」、「好不心疼」、「好不失望」、「好不熱鬧」等,才是令人混淆究竟是「肯定」還是「否定」。--百楽兔 12:05 2006年1月18日 (UTC)
這幾個還好啦,「好不」可以理解為「可不」,是略帶反語口氣的正面表達;不過「好不容易」不遵守這一規律,意思是很困難,而且最奇妙的是「好容易」也表示很困難,難道語源學上又來了一次反語口氣?--Neverland 12:59 2006年1月19日 (UTC)
「好不」也許有點類似所謂的en:oxymoron,例如"pretty ugly"。我很反對把「口令」說成「密碼」。這種錯誤就像是火星人只知道地球上有龍蝦,所以管貓也叫龍蝦,狗也叫龍蝦,石頭也叫龍蝦,麵包也叫龍蝦。很多人完全不懂科學,所以不管什麼東西都叫「密碼」。一般而言,oxymoron只是行文的矛盾,並不代表對事物本質的錯誤認識,所以還不算最壞。 -- Toytoy 13:27 2006年1月19日 (UTC)

此文存在嚴重的簡繁混用的情況 --Keith Chang (留言) 2011年6月16日 (四) 03:14 (UTC)[回覆]



鐵達尼號的傳聞[編輯]

「傳聞稱鐵達尼號的無線電首席官員約翰·喬治·菲利普一直在發送CQD遇難信號,直到下級無線電操作員哈羅德·布萊德建議他:「發送SOS吧,這是新的呼叫信號,這也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來發送它了!」然後菲利普才在傳統的CQD求救信號中夾雜SOS信號。」

CQD中有描述,裏面的引用來源是書籍,但沒有具體註明是哪些內容引用了書籍。 BunnyandYummy留言2013年4月24日 (三) 13:46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