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K1ng8766/沙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 /2 /紫草目 /被子植物科別列表 /金絲桃屬

練習使用css[編輯]

K1ng8766
首頁討論貢獻關於


金絲桃屬
金絲桃 Hypericum monogynum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金虎尾目 Malpighiales
科: 金絲桃科 Hypericaceae
族: 金絲桃族 Hypericeae
屬: 金絲桃屬 Hypericum
L., 1753

見正文

金絲桃屬學名Hypericum),屬金虎尾目金絲桃科,大約有400個物種。

屬名Hypericum源於希臘語hyperikon,即金絲桃。

形態[編輯]

方莖金絲桃

金絲桃屬的植物特徵十分多樣,有喬木灌木一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單個主幹的木本物種很罕見,因為大多數木本物種具有生長自單一基部的莖。灌木物種有直立或伸展的莖,但沒有接觸地面的節生根。然而,多年生草本物種趨於在這些水平節點生根,尤其是棲息地潮濕的物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往往有主根和發達的次生根系統。許多種類的金絲桃屬物種無毛,某些物種擁有簡單的單列毛,有些物種有細長的毛。[1]

兩種類型的腺體形成金絲桃屬特殊的點狀圖案,「深色腺體」和「淺色腺體」。深色腺體由具有明顯黑色到紅色的細胞叢組成。它們的顏色顯示存在萘二蒽酮,可能有金絲桃素假金絲桃素,也可能兩者皆有。這些腺體出現在金絲桃屬植物約三分之二的部分,通常僅限於某些器官。當這些腺體被壓碎時,萘二蒽酮會呈現紅色。帕拉塞爾蘇斯在16世紀將這種紅色分泌物稱為「聖約翰英語John and Paul(原文:Johannes-blut)」,將這種植物與烈士聖約翰英語John and Paul聯繫起來,並由此產生了「聖約翰草(原文:St. John's wort)」的英語德語俗名。形成透明點的淺色腺體是一個分裂的細胞內空間,排列著扁平的細胞,分泌油脂和均苯三酚衍生物,其中包含了貫葉金絲桃素英語Hyperforin。這些金絲桃素腺體的分佈阻止了泛化種食草動物以植物為食。當多食性昆蟲取食貫葉金絲桃時,會額外產生30-100%的萘二蒽酮,從而驅除昆蟲。[1]

藥用[編輯]

根、莖入藥,有清熱解毒、祛風濕的作用,治療蛇傷、癤腫、風濕性疼痛。 金絲桃萃取物含有超過十種可能具抗憂鬱的天然成分,目前主要是以金絲桃素英語Hypericin含量當作成分標準,其抗憂鬱的作用機制還不清楚。金絲桃素具感光性,所以使用金絲桃要避陽光和其他會傷害的各種光。金絲桃的抗憂鬱功能不會吃了立即產生,一般要使用 2-4 週後才會產生。1994 年老人精神病學和神精學期刊的一雙盲對照組控制的研究還證實金絲桃可改善睡眠品質促進熟睡。1988年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期刊 (Proc Natl Acad Sci) 的一研究顯示金絲桃有抗逆轉錄病毒的功能,可用於反錄病毒形起的疾病(如愛滋病)。1996 年植物醫學期刊(Phytomedicine)的一研究也顯示金絲桃有抗病毒的功能。使用金絲桃前要請教專業人員。

下屬物種[編輯]

本屬包括以下物種:[2]

雜交種:
栽培種: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Robson, Norman K. B.; Crocket, Sara L. Taxonomy and chemotaxonomy of the genus Hypericum. Medicinal and Aromatic Plant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Europe PMC Funders). 2011, 5 (Special Issue 1): 1–13. PMC 3364714可免費查閱. PMID 22662019. 
  2. ^ Hypericum L.. GBIF. [2023-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1). 
  3. ^ Tian-Rou Wu, Jian Xu, Ming-Tai An, Jiang-Hong Yu, Feng Liu and Zheng-Ren Chen. 2024. Hypericum liboense (Hyperic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Guizhou, China. PhytoKeys. 237: 37-49. DOI: 10.3897/phytokeys.237.110482
  4. ^ John Michael M. Galindon, Darin S. Penneys, Noel E Lagunday, Danilo N. Tandang, Fulgent P. Coritico, Victor B. Amoroso and Peter W. Fritsch. 2021. Hypericum perryongii (Hyperic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Philippines. Phytotaxa. 478(1); 61–66. DOI: 10.11646/phytotaxa.478.1.4

延伸閱讀[編輯]

Module:Wikisource_further_reading第46行Lua錯誤:attempt to concatenate local 'id' (a nil value)




纓子木目
水仙省沽油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演化支 錦葵類植物 Malvids
目: 纓子木目 Crossosomatales
Takht. ex Reveal

纓子木目(Crossosomatales)[1]又名燧體木目流蘇子目,是一類顯花植物,由2003年的《APG II 分類法》新分出的一個目部,包括三個[2]

克朗奎斯特分類法中,這三個科分屬於薔薇目堇菜目無患子目

纓子木目中還有不屬於上述三個科的四個獨立單果樹屬四棱果屬西蘭木屬栓皮果屬

2009年的APG III 分類法中上述四個獨立屬皆升為科,於是本目下共有七個科。[3]

分類[編輯]

以下是根據APG系統錦葵類植物分支的內部分類:[4]

錦葵類植物

牻牛兒苗目

桃金孃目

纓子木目

美洲苦木目

無患子目

腺椒樹目

十字花目

錦葵目

Within the Crossosomatales, the APG III system of 2009 recognises families represented in the following tree.[5]

Crossosomatales

Strasburgeriaceae

Geissolomataceae

Aphloiaceae

Staphyleaceae

Guamatelaceae

Stachyuraceae

Crossosomataceae

參考文獻[編輯]

  1. ^ 劉冰, 葉建飛, 劉夙, 汪遠, 楊永, 賴陽均, 曾剛, 林秦文. 中国被子植物科属概览: 依据APG III系统. 生物多樣性. 2016, 23 (2): 225–231. doi:10.17520/biods.201505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5). 
  2. ^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I.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3, 141 (4): 399–436 [2016-06-03]. doi:10.1046/j.1095-8339.2003.t01-1-00158.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8). 
  3. ^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II.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9, 161 (2): 105–121 [2016-06-03]. doi:10.1111/j.1095-8339.2009.00996.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5). 
  4. ^ Peter F. Stevens. Angiosperm Phylogeny Website. 2001. 
  5. ^ Oh, S.H. Phylogeny and systematics of Crossosomatales as inferred from chloroplast atpB, matK, and rbcL sequences. Korean Journal of Plant Taxonomy. 2010, 40 (4): 208–217. doi:10.11110/kjpt.2010.40.4.208可免費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