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周榮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周榮鑫
周文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秘書長
任期
1965—1975
前任習仲勛
繼任姬鵬飛
教育部長
前任何偉
繼任劉西堯
浙江大學校長
前任霍士廉
繼任陳偉達
個人資料
出生1917年2月
 中華民國山東省蓬萊
逝世1976年4月13日(1976歲—04—13)(59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墓地北京
國籍 中華民國(1917年–1928年)
 中華民國(1928年–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976年)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兒女周少華

周榮鑫(1917年2月—1976年4月13日),原名周文華,男,山東蓬萊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秘書長教育部部長等職;他還曾是中國建築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

生平[編輯]

一二·九運動中,參加了抗日民族先鋒隊。1937年1月赴延安,並參加「抗大」二期學習班學習;後又進入中央黨校學習,並留校任教務處幹事、班主任等職。1943年後,周榮鑫一直在晉察冀邊區、以及中共中央華北局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周榮鑫歷任中央人民政府財經委員會秘書長,建築工程部副部長,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浙江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教育部副部長,國務院副秘書長等職。1965年1月,48歲的周榮鑫出任國務院秘書長,成為周恩來的重要助手。「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周榮鑫受到衝擊,停止了工作,被下放到寧夏平羅的「五七幹校」勞動;直到1972年才恢復工作,並出任中國科學院中共核心領導小組的副組長。1975年1月17日,經周恩來提名,第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任命周榮鑫為教育部部長[1]。而周榮鑫的工作,受到了「四人幫」的嚴重干擾和破壞。

任教育部長前後,周恩來鄧小平分別約周榮鑫談話囑咐。到任後,在李琦支持下,準備對教育工作進行整頓。先後召開七省市中小學教育座談會和四所高等學校高教座談會,又親自主持研究起草教育匯報提綱。1975年11月,毛澤東突然決定開展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12月《紅旗》雜誌和《人民日報》發表《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在江青張春橋的策劃下,遲群在幕後,時任教育部副部長周宏寶(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任命)在幕前,正式提出「打倒鄧小平、周榮鑫、李琦」,指揮造反派對周榮鑫、李琦連續批鬥。1976年4月12日上午,教育部造反派開始對周榮鑫輪番質問和批鬥,9時25分周榮鑫昏迷,9時40分北京醫院的救護車到達教育部,約9時50分李先念的搶救指示抵達。但周宏寶等人等待張春橋的回答,拖到中午12時35分才送北京醫院,周榮鑫因此被拖延搶救時機,次日凌晨2時去世,終年59歲[2][3]

家庭[編輯]

女兒:周少華[4]

參考文獻[編輯]

  1. ^ 1975年周荣鑫出任教育部长. 合肥報業網. 2002-01-01 [2018-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6). 
  2. ^ 吳慶彤著. 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 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第2版.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3.11: 225–226. ISBN 978-7-5098-2255-5. 
  3. ^ 1976年4月13日 周荣鑫逝世.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8-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0). 
  4. ^ 原教育部长之女忆文革:父亲被迫害致死. 天天報業. 2008-12-29 [2019-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7). 

外部連結[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新頭銜 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辦公廳主任
1949年12月-?
繼任:
徐壽軒
前任:
何偉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部長
1975年-1976年
繼任:
劉西堯
前任:
習仲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秘書長
1965年-1975年
繼任:
姬鵬飛
教育職務
前任:
霍士廉
浙江大學校長
1958年-1962年
繼任:
陳偉達
學術機關職務
新頭銜 中國建築學會理事長
1953年-1961年
繼任:
楊春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