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擺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從上至下依次為長幅擺線、擺線、短幅擺線(b為定值,λ = a / b

次擺線(英語:trochoid),又稱為餘擺線變幅擺線,是指當一個圓沿一條給定直線滾動時,固定在圓所在平面內一定點經過的軌跡。[1]擺線是最常見的一種次擺線。

次擺線的參數方程為:

其中基線所在的為x軸,為動圓滾過的角度,a為動圓半徑,b為定點與圓心之間的距離。

當定點處於圓周上時(b = a)所得到的即為擺線。當定點位於圓外(b > a)或圓內(b < a)時,得到的次擺線又分別稱為長幅擺線(長幅旋輪線)與短幅擺線(短幅旋輪線)。[2][3]


參考文獻[編輯]

  1. ^ Weisstein, Eric W. (編). Trochoid. at MathWorld--A Wolfram Web Resource. Wolfram Research, Inc. (英語). 
  2. ^ Trochoid. Xah Math. [October 4,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5). 
  3. ^ 《數學辭海》編輯委員會 (編). 《数学辞海·第一卷》.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