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共和國聽證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五共和國聽證會韓語:제5공화국 청문회第5共和國 聽聞會)是1988年第13屆大韓民國國會第五共和國政府的腐敗問題和光州事件舉行的聽證會,這是為查明光州民眾抗爭(民主化運動)真相而設立的國會聽證會活動。

第五共和國聽證會被認為是代表第五共和國腐敗特別委員會(五共非理特別委員會)的活動,全稱為「第五共和國政治權力不正之風調查特別委員會」。[1]

概要[編輯]

1987年,盧泰愚通過直選方式當選韓國總統第六共和國由此誕生。但是,盧泰愚與全斗煥作為新軍部的領導者,共同主導了12.12軍事叛亂,在第五共和國時期擔任要職,因此,對第五共和國時代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的調查表現出消極的態度。

然而,在1988年的第13屆大韓民國國會選舉中,在野黨的議席多於執政黨,在韓國歷史上首次出現了「朝小野大」的局面,在野黨的強烈要求下組成了調查第五共和國政權不正之風的「第五共和國政治權力不正之風調查特別委員會」,主席為統一民主黨副總裁李基澤議員。

這是為調查日海財團腐敗、光州民主化運動真相、媒體機構整合等問題,而舉行的憲政史上首次國會聽證會,通過電視直播方式,在當時民眾中引起了熱烈反響。

全斗煥[編輯]

第五共和國的核心人物全斗煥是否會以證人身份出席,是當時的關注焦點。1989年12月31日,前往百潭寺的全斗煥在國會出席,沒有回答第五共和國腐敗特別委員會、光州真相特別委員會聯席聽證會的提問,只是在沒有進行證人宣誓的情況下宣讀了文件,對此,當時的國會議員提出了強烈抗議。

主要證人[編輯]

作為證人出席的主要人物有:

評價[編輯]

當時的輿論認為,證人只是一味辯解或者回答不知道,在沒有具體成果的情況下就草草收場。

當時還是議員的盧武鉉受到了媒體的關注。

參考條目[編輯]

參考來源[編輯]

  1. ^ 5공비리특별위원회[五共非理特別委員會]. [2021-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