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齒六棱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翼齒六棱菊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類植物 Asterids
目: 菊目 Asterales
科: 菊科 Asteraceae
屬: 六棱菊屬 Laggera
種:
翼齒六棱菊 L. crispata
二名法
Laggera crispata
(Vahl) Hepper & J.R.I. Wood
異名

Laggera pterodonta (DC.) Benth.

翼齒六棱菊學名Laggera crispata)是菊科六棱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高1米左右,有強烈臭氣。分佈於非洲中南半島印度以及中國大陸貴州雲南四川廣西湖北等地,生長於海拔180米至2,4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空曠草地和山谷疏林中。

別名[編輯]

臭靈丹(種子植物名稱)

中藥[編輯]

有清熱、解毒、消腫等療效。

特徵[1][編輯]

草本植物

直立,粗壯或細弱,上部分枝,高達1,基部徑約5毫米,具溝紋,疏被短柔毛或雜有腺體,或有時無毛,莖翅連續或有時間斷,寬不超過2毫米,有不整齊的粗齒或細齒,節間長1-3厘米

中部葉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稀橢圓形,無柄,長7-10 (15) 厘米,寬2-3.5 (7) 厘米,基部長漸狹或漸狹,沿莖下延成莖翅,頂端短尖或鈍,兩面疏被柔毛和雜以腺體,中脈和7-10對側脈在下面稍凸起,網脈略明顯;上部小,倒卵形或長圓形,長2-3厘米,寬5-10毫米,頂端鈍或短尖,邊緣鋸齒較小。

頭狀花序多數,徑約10毫米,在莖枝頂端排列成總狀或近傘房狀的大型圓錐花序,花序梗長約2厘米,無翅,密被腺狀短柔毛;總苞近鐘形,長約8毫米;總苞片約7層,外層綠色或中部以上綠色,葉質或基部之邊緣干膜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5毫米,頂端短尖,背面被腺狀短柔毛,內層上部有時紫紅色,干膜質,線形,長6-8毫米,頂端漸尖,背面脊處被腺狀短柔毛或無毛,最內層極狹,通常絲狀。雌花多數,花冠絲狀,長約7毫米,頂端有4-5小齒。兩性花約與雌花等長,花冠管狀,向上漸擴大,檐部通常5裂,裂片卵狀或卵狀漸尖,背面有乳頭狀突起。

瘦果近紡錘形,有10棱,長約10毫米,被白色長柔毛。冠毛白色,易脫落,長約6毫米。

花期4-10月。

參考文獻[編輯]

  1. ^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翼齿六棱菊 Laggera pterodonta (DC.) Benth.. [2020-08-06]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