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之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之元(6世纪?—593年),干玉庐江灊县[1][2]南北朝南梁南陈官员和文学家。

何之元的祖父何僧达是南齐御史台治书侍御史,父亲何法胜则以操行学业闻名。何之元幼年好学,有才学思考,办丧事超过常礼,被南梁司空袁昂重视。天监末年袁昂上表推荐他,因而获得召见,担任太尉临川王萧宏的扬州议曹从事史,不久转任主簿。袁昂出任丹阳尹,授予何之元为丹阳五官掾,负责户曹事务;很快他转职信义县令。何之元的族人何敬容位高权重,经常派人造访他,但他始终不去。别人问他为何,他说:“以前楚人观起得宠,有马的人都逃跑了。他德行不足而责任重大,一定接近失败,我恐怕未有利益就已经惹祸。”明白的人都称赞他[1][2]。安西将军武陵王萧纪担任益州刺史,起用何之元为安西刑狱参军侯景之乱,萧纪以太尉承制,授他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萧纪自成都举兵东下,何之元和蜀中民众抗表请求不要举兵,但萧纪认为他聚众闹事而囚禁于船舰中。萧纪兵败,他跟随邵陵太守刘恭到郡,很快江陵失陷、刘恭去世,王琳征召他担任记室参军梁敬帝册封王琳为司空,何之元除授司空府咨议参军,领任记室[3][4]

王琳立萧庄为帝,任用何之元为中书侍郎,适逢齐文宣帝驾崩,令他前往拜祭,到寿春时王琳败亡,齐主就以为他就任扬州别驾,管理寿春。陈军北伐取得淮南,湘州刺史始兴王陈叔陵遣派功曹史柳咸送信征召他。何之元最初和陈朝有嫌隙,收到书信后大为惶恐,但看书看到“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他仰天叹道:“书本这样说,怎会欺骗我?”于是随同柳咸到湘州太建八年(576年),任职中卫府功曹参军事,迁转咨议参军[5][6]。陈叔陵被杀,何之元断绝人事,专心著述,认为梁朝从武皇到敬帝,兴亡命运和盛衰迹象能够引以为戒,定下褒贬,将南齐永元元年到王琳遇获的七十五年事迹写成为三十卷草稿,名为《梁典》。祯明三年(589年)京城被攻陷,移居常州晋陵县隋朝开皇十三年(593年)在家中逝世[7][8]

引用[编辑]

  1. ^ 1.0 1.1 陈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八》:何之元,庐江灊人也。祖僧达,齐南台治书侍御史。父法胜,以行业闻。之元幼好学,有才思,居丧过礼,为梁司空袁昂所重。天监末,昂表荐之,因得召见。解褐梁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寻转主簿。及昂为丹阳尹,辟为丹阳五官掾,总户曹事。寻除信义令。之元宗人敬容者,势位隆重,频相顾访,之元终不造焉。或问其故,之元曰:“昔楚人得宠于观起,有马者皆亡。夫德薄任隆,必近覆败,吾恐不获其利而招其祸。”识者以是称之。
  2. ^ 2.0 2.1 南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二》:何之元,庐江灊人也。祖僧达,齐南台书侍御史。父法胜,以行业闻。之元幼好学,有才思,居丧过礼。梁天监末,司空袁昂表荐之,因得召见。累迁信义令。其宗人敬容,位望隆重,频相顾访,之元终不造焉。或问其故,之元曰:“昔楚人得宠于观起,有马者皆亡。夫德薄任隆,必近覆败,吾恐不获其利而招其祸。”识者以是称之。
  3. ^ 《陈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八》:会安西武陵王为益州刺史,以之元为安西刑狱参军。侯景之乱,武陵王以太尉承制,授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之元与蜀中民庶抗表请无行,王以为沮众,囚之元于舰中。及武陵兵败,之元从邵陵太守刘恭之郡。俄而江陵陷,刘恭卒,王琳召为记室参军。梁敬帝册琳为司空,之元除司空府咨议参军,领记室。
  4. ^ 《南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二》:侯景之乱,武陵王以太尉承制,授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之元与蜀中人庶抗表请无行,王以为沮众,囚之元于舰中。及武陵兵败,之元从邵陵太守刘棻之郡。俄而魏克江陵,刘棻卒,王琳召为记室参军。
  5. ^ 《陈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八》:王琳之立萧庄也,署为中书侍郎。会齐文宣帝薨,令之元赴吊,还至寿春,而王琳败,齐主以为扬州别驾,所治即寿春也。及众军北伐,得淮南地,湘州刺史始兴王叔陵遣功曹史柳咸赍书召之元。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旨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太建八年,除中卫府功曹参军事,寻迁咨议参军。
  6. ^ 《南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二》:及琳立萧庄,署为中书侍郎。王琳败,齐主以为扬州别驾,所居即寿春也。及众军北伐,湘州刺史始兴王叔陵遣功曹史柳咸赍书召之。之元始与陈朝有隙,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遂随咸至湘州。再迁中卫府咨议参军。
  7. ^ 《陈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八》:及叔陵诛,之元乃屏绝人事,锐精著述。以为梁氏肇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之运,盛衰之迹,足以垂鉴戒,定褒贬。究其始终,起齐永元元年,迄于王琳遇获,七十五年行事,草创为三十卷,号曰《梁典》。祯明三年,京城陷,乃移居常州之晋陵县。隋开皇十三年,卒于家。
  8. ^ 《南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二》:及叔陵诛,之元乃屏绝人事,著梁典,起齐永元元年,迄于琳遇获,七十五年行事,为三十卷。陈亡,移居常州之晋陵县。隋开皇十三年,卒于家。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陈书·卷34》,出自姚思廉陈书

参考文献[编辑]

  • 陈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八
  • 南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