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德基水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基水库
德基水库
德基水库大坝。
德基水库在台湾的位置
德基水库
德基水库在台湾的位置
国家 中华民国台湾
位置台中市和平区梨山里
现状使用中
始建1968年
启用1974年
耗资新台币51亿2,000万元
所有者台湾电力公司
水坝和溢洪道
水坝类型混凝土双曲线薄型拱坝
高度180米(591英尺)
长度285米(935英尺)
坝顶海拔1,411米(4,629英尺)
坝顶宽度4.5米(15英尺)
坝基宽度20米(66英尺)
溢洪道五座固定轮闸门
(宽11米、高4.5米)
控制溢流直落式
溢洪道类型Gated overflow, service
溢洪量坝顶溢洪门五门:1,400立方米/秒
排洪隧道五门:3,000立方米/秒
坝身放水道二孔:133立方米/秒
坝身排砂门二门:1,600立方米/秒
形成德基水库
总容量232,000,000 m3(8.2×109 cu ft)
有效容量186,420,000 m3(6.583×109 cu ft)
(2022年)[1]
集水面积592平方千米(229平方英里)
表面积454公顷
最大宽度800米(2,625英尺)
最大水深240米(787英尺)
正常水位1,400米(4,593英尺)
发电站
操作人员大甲溪发电厂
运作日期1974年
类型传统式
涡轮机竖轴法兰西斯式水轮发电机3部
装机容量234 MW(23.4万千瓦
年均发电量3亿6000万度(德基电厂
德基水库
湖泊类型水库
主要流入大甲溪
主要流出大甲溪
集水面积592平方公里 514平方公里
所在国家 中华民国台湾
水体体积2亿3200万立方米
表面海拔1411米
定居点和平区

德基水库,原称为达见水库,位于台湾台中市和平区大甲溪上游,即台8线中横公路62公里处,是隶属于台湾电力公司的一个高山型水库,为台中地区最大水库。德基水库于1969年12月8日开工兴建,1973年12月水库开始蓄水,1973年6月26日达到首期发电初步需求,1974年9月全部完成。完工时,由当时的总统蒋中正命名为“德基水库”。(语出春秋时代郑国大臣子产名言:“德,国家之基也。”)

德基水库是台湾第一座由混凝土为材料所构成的双曲线薄型拱坝英语Arch dam,大坝高度为180米,长度为290米,顶部宽度为4.5米,弧线造型结构优美,系目前台湾最高之水坝[2]。德基水库的集水区横跨台中市南投县宜兰县等三个县市,面积达592平方公里,而蓄水面积约为454公顷,总蓄水量约为1亿7千3百万立方米,大坝蓄水形成一鹅蛋形大湖,容量仅次于曾文翡翠石门水库,是目前台湾蓄水量第四大的水库。德基水库设有3座竖轴法兰西式英语Francis turbine水轮发电机机组,提供水力发电[3]。除了具有发电的功能以外,并兼有给水防洪灌溉等多种功能。水库正常水位达到海拔1400米,是台湾海拔最高的水库[2],而紧急时水位可以到达1408米,并且可配合水库下游各水力发电厂的需求而调节水位,是台湾中部地区重要的多目标水库。

计划[编辑]

日治时期[编辑]

1934年(昭和9年),台湾总督府土木部技师八田与一与土木部名取技师、台南州土地课长木田技师、台湾电力株式会社隅田技师等八人,由花莲横越中央山脉,抵达大甲溪流域的达见,实地调查,寻找适合建造水库的地点[4]。1935年,日本政府配合当时新高港建港计划,开始积极开发大甲溪的水力资源。最初选定的坝址位于合欢溪附近,后来发现德基(达见)更适宜兴建高坝,遂以德基大坝为主要枢纽,并拟定大甲溪水力资源开发计划,预计在大甲溪上游达见兴建一座210米高的重力式钢筋混凝土水坝,储水量3亿2,800万立方米的水库,水库常水位标高1,420米[4],经台电会社土木部长增谷悠规划,主办大坝设计吉越盛次技师、参与电源开发生出久也技师等人研究的结果,分八级开发,分别以发电所所在地为厂名,由上游到下游依次为达见(德基)、下达见(青山)、上明治(上谷关)、明治(谷关)、天冷(天轮)、丰原第一(马鞍)、丰原第二及丰原第三。这八个发电所由台湾电力株式会社筹建,总容量为45万8000瓩,超越日月潭水力的17万8,700瓩[4]。当时电力工程进行一半,1944年10月因战事而停顿,只是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结束为止,皆未完成[5][2]

战后时期[编辑]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同年11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台电监理委员会,朱江淮被任命为该会专员,协助办理接收工作[2]。1946年,国民政府完成对“台湾电力株式会社”的接收工作,成立台湾电力公司,由台电公司接手继续未完成的计划,随即成立工程咨询小组,延揽国外专家举行咨询会议。最初议定德基水库的满水位标高为1460米,大坝高度为240米,预算为4000万美元。后来因考虑大坝结构的安全性,最后以满水位标高为1408米、坝高为180米定案[5]

兴建[编辑]

德基大坝位于大甲溪与必坦溪合流点下游约50米处,原名为“达见水库”,为国内目前最高之混凝土拱坝(180米)。本工程之设计是由台湾电力公司聘请意大利艾克(ELC-Electroconsult)顾问公司为工程顾问,负责基本设计及协助发包与施工检验。细部设计及永久发变电设备图说之图审则委托中兴工程顾问社办理。施工由意大利日本联营之土努诺熊谷组德基水坝建设联营无限公司(Torno-Kumagai J.V for Tachien)承包,当年的造价为新台币51亿元。台电负责工程督导、检验及试验工作,执行则由台电达见工程处负责。主体工程于1969年12月正式开工,1973年12月水库开始蓄水,全部工程于1974年9月完工,共计31人殉职,可见工程之艰钜,为了纪念因筑水库而殉职者,时任总统蒋中正改名为“德基”。完工后由德基发电厂(目前为大甲溪发电厂)负责运转维护[2]

运作[编辑]

德基水库于1974年完成后,当时水库下游的青山谷关天轮电厂皆已先后完工并串联运作。在台湾用电高峰时段,大甲溪各电厂一起配合运转发电,得有效增加电力之供应,是大甲溪水力发电的枢纽,其地位相当重要。水库坝体顶部有5道排洪闸门,而进水口设在大甲溪南岸的坝座附近。另外,在坝址下方,位于大甲溪北岸的志乐溪上游兴建一座小型引水坝及引水隧道,将志乐溪的溪水引入德基水库。同时在必坦溪的出口附近增设一道排洪设施,大雨时可将洪水经隧道排放至青山坝的下游,以减轻德基水库大坝的负担。德基水库的下游为青山坝拦德基尾水形成的调整池,以大甲溪北岸的压力隧道引水至青山电厂发电,是下达见工程于1968年至1969年所建[6],主要系利用德基水库电厂发电后之尾水发电。

基本资料[编辑]

  • 集水面积:592平方公里(含志乐溪集水面积78平方公里)
  • 最高常水位:1400米
  • 满水位标高:1408米
  • 满水位面积:454公顷
  • 总蓄水量:23200万立方米
  • 计划有效蓄水量:18300万立方米
  • 现存有效蓄水量:15596万立方米
  • 计划年运用水量:3亿2仟万立方米
  • 坝型:混凝土双曲线薄型拱坝
  • 坝顶标高:1411米
  • 最大坝身高度:180米
  • 坝顶长度:290米
  • 坝顶宽度:4.5米
  • 坝体体积:456,000立方米
  • 溢洪道型式:闸门控制溢流
  • 溢洪道控制水门型式:弧形闸门5座
  • 出水工型式:河道放水口
  • 出水工控制水门型式:环滑闸门及何本阀
  • 冲刷道:固定轮闸门
  • 排洪设施设计流量:6,400立方米/秒
  • 工程费:51亿3仟万元
  • 其他附属设施:发电机组数3组,每机组装置容量78,000KW,合计234,000KW
  • 发电:年发电量4亿1仟万KWh

图集[编辑]

大事记[编辑]

  • 1999年7月17日,一架中华民国陆军第602空中骑兵旅AH-1眼镜蛇直升机于执行常态演习训练任务时,坠落德基水库,造成2名军官殉职。
  • 2004年的七二水灾所带来的豪雨,将德基水库集水区域内数量庞大的树木冲刷至水库内,形成漂流木,严重阻塞德基水库的发电厂出水口,影响水库的正常运作。
  • 2021年遭遇严重干旱,直到五月累积降雨量依然为零,2021年5月21日水库蓄水率已降至1.36%,创历史新低,供水量只剩不到8天,冲击台中282万人民生用水。[7]

地址[编辑]

延伸阅读[编辑]

  • 王执明等/撰文,王庆华等/摄影,《台湾土地故事》,台北,秋雨文化,2003年。ISBN 9578236263
  • 王鑫、何立德/合著,《台湾的湖泊》,台北,远足文化,2002年。ISBN 9868015456
  • 黄兆慧著,《台湾的水库》,台北,远足文化,2002年。ISBN 9868015499

脚注[编辑]

  1. ^ 108年底止40座主要水庫分布概況 (PDF).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10). 
  2. ^ 2.0 2.1 2.2 2.3 2.4 大甲溪發電廠. 台电大甲溪发电厂. 2012-02-17 [2013-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4) (中文(台湾)). 
  3. ^ 大甲溪發電廠簡介 (PDF). 台湾电力公司. [2014-01-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2-19)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朱瑞墉. 達見水庫 (PDF). 台湾综合研究院. [2014-01-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6-03) (中文(台湾)). 
  5. ^ 5.0 5.1 德基大壩計畫.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 [2013-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8) (中文(台湾)). 
  6. ^ 下达见工程于1964或1965年开工, 1969或1970年完成。
  7. ^ 陈淑娥. 德基水庫剩3% 史上最慘 年初空拍已現重大危機. 中时新闻网. [2021-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