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 (第一季)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绝地救援》
Chris Ryan's Strike Back
DVD及蓝光封面
国家/地区英国
集数6
播映
首播频道天空第一台
播出日期2010年5月5日 (2010-05-05)—5月19日 (2010-05-19)
季度年表
 →
第一季
勇者逆袭集数列表

绝地救援》(英语:Chris Ryan's Strike Back,或称作Strike Back: Origins)是一部由六集组成、于天空第一台播出的英国电视剧。该剧改编自小说家和前空降特勤队(SAS)士兵克里斯·莱恩英语Chris Ryan的同名小说,同时也是《勇者逆袭》的第一季[注 1],由左岸影视英语Left Bank Pictures制作。该剧由李察·阿米塔吉安德鲁·林肯头衔主演,其他主演包括尤拉·布莱蒂英语Orla Brady尚恩·帕克斯英语Shaun Parkes科林·萨蒙乔迪·梅英语Jodhi May;而客串演员则包括了托比·斯蒂芬斯艾文·布莱纳达佛·利阿比丁英语Dhaffer L'Abidine亚历山大·希迪格。该剧主要描述于英国国防情报组英语Defence Intelligence(DI)的“第20小队”部门,该部门常在全球各地执行各种高风险任务。

《绝地救援》花费了数百万英镑的预算,并在南非取景拍摄,特别是在豪登省。克里斯·莱恩在当中担任了系列顾问。《绝地救援》的前两集于2010年5月5日播出。首集在英国根据非官方的统计,其观众接近40万名,后根据广播受众研究会的统计,首集的实际观众超过了100万,并获得了普遍好评;大多称赞它是称职“英国动作系列”,并拥有着《终极警探》风格的刺激,但也有人批评这是“可悲的男性幻想。”其DVD蓝光光碟于2010年6月7日在英国发行。

由于该季度的成功,使得天空第一台和美国频道Cinemax合力制作了第二季[注 2],并改名为《勇者逆袭》(Strike Back)和增加至10集,于2011年8月首播;在此后的第三季[注 3]、第四季[注 4]和第五季[注 5]也同由10集组成。

该季度在台湾并非记作《勇者逆袭》的第一季,而是被独立称作《绝地救援:第一季》[1]

集数[编辑]

集数标题导演编剧美国首播日期美国收视
(百万)
英国首播日期英国收视人数
百万) [2]
1第一集丹尼尔·珀西瓦里英语Daniel Percival (director)杰德·梅里库欧英语Jed Mercurio2013年10月25日 (2013-10-25)0.259[3]2010年5月5日 (2010-05-05)1.008
2第二集丹尼尔·珀西瓦里杰德·梅里库欧2013年11月1日 (2013-11-01)N/A2010年5月5日 (2010-05-05)0.803
3第三集丹尼尔·珀西瓦里杰德·梅里库欧 & 艾伦·怀廷英语Alan Whiting2013年11月8日 (2013-11-08)N/A2010年5月12日 (2010-05-12)0.857
4第四集丹尼尔·珀西瓦里杰德·梅里库欧 & 艾伦·怀廷2013年11月15日 (2013-11-15)N/A2010年5月12日 (2010-05-12)0.764
5第五集爱德华·哈尔英语Edward Hall (director)罗拔·墨菲2013年11月22日 (2013-11-22)N/A2010年5月19日 (2010-05-19)0.890
6第六集爱德华·哈尔罗拔·墨菲2013年11月29日 (2013-11-29)N/A2010年5月19日 (2010-05-19)0.872

演员和角色[编辑]

李察·阿米塔吉在剧中饰演主角约翰·波特
空降特勤队(SAS)士兵。起初与SAS一起服役,直到他在伊拉克战争前夕的救援行动中饶过了一名敌方男孩的性命后,因我队失去两名士兵,使自己为了负责而辞职。七年后,他被第20小队征召。他的妻子为黛安,并有一名女儿亚历山大。阿米塔吉描述波特是个“破损的英雄”[4]和“有着某种效果更快的毒品,有点像是卢卡斯·诺斯英语Lucas North那样。”[5]为了适应这一角色,阿米塔吉不得不“增强自己的角色”[6],并在英国进行了大约十周的训练,然后飞往约翰内斯堡拍摄《英国刑警组》第八季;拍完的第二天,他进行了更多的训练[7]。他受过“如何拿枪、怎样能穿过一扇门,而不让你的头被爆掉。”[6]阿米塔吉在过去从未进行过如此艰难的培训;他说,“拍摄《英国刑警组》的要求很高的,但这身躯对《勇者逆袭》来说仍不够。”[4]阿米塔吉大部分特技都是自己亲自上阵的[7]
前英军士兵,在伊拉克战争中被调到波特带领的小队与SAS合作。后来成为了第20小队的负责人。林肯认为该剧是一个“伟大的故事”,所以他才会签约出演该角,且该角是“对书中完全重写”。林肯的武术教练曾表示,他是曾和自己合作的对象中最具才能的[8]
英国战地记者,被伊拉克恐怖组织“伊斯兰之剑”绑架于巴士拉。为了诠释达特茅斯,布莱蒂以真实BBC战地记者欧拉·盖兰英语Orla Guerin作为自己的灵感来源。拍摄达特茅斯的场景时,剧组找来了一名戴着假发的男性来完成其特技[9]。工作人员每天早上都会在布莱蒂的头发上加上污垢。布莱蒂表示,她喜欢玩极限,并认为达特茅斯与她在《情妇》饰演的西沃恩·迪隆一角相比较是“长大了”[4]
第20小队的官员,波特入队后与她发生了暧昧关系。她之所以签约演出是因为“认为该剧本的概念非常聪明,一旦听说能参与,我便立刻报名。”在研究其角色时,康恩的父亲和叔叔在英国陆军中都有其军事背景,这使自己对其军事生活有着基本的了解[10]
英国政府和国防部间的办事公务员。萨蒙以前曾在《魔女英语Hex (TV series)》与天空第一台合作。他之所以会被这角色吸引是因为剧本“一页版面式的,这很罕见。可爱的是坐下来开始阅读后就停不下来,因为你必须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听到谁会参与这个项目。”由于是王子信托基金会英语The Prince's Trust的成员,因此他藉这机会在索维托参观基金会的一些事物,同时也在进行该剧的拍摄[11]
第20小队的军事情报专员。最初她对波特感到不满,但在对卡林森感到不信任后,开始对波特释怀。梅将汤普森描述为“令人难以置信的富有挑战性、自信和雄心勃勃的女性在男性主导的领域工作中爬上了巅峰。”她因获得左岸影视的安迪·哈里斯英语Andy Harries之赏识而被投入该剧的演出。梅对她的角色进行一些研究、阅读,并与了解相关领域的人交谈[12]

第一季亦有多名演员客串,其中包括妮可拉·史蒂芬森英语Nicola Stephenson(黛安·波特)、劳拉·格林伍德英语Laura Greenwood(亚历山大·波特)、费尔·穆罕默德·阿里(阿萨德)、达佛·利阿比丁英语Dhaffer L'Abidine(哈基姆·艾尔·纳扎里)、尚恩·帕克斯英语Shaun Parkes(费利克斯·马苏库)、艾文·布莱纳(杰拉德·巴克斯特)、大卫·哈雷伍德英语David Harewood(修玛上校)、托比·斯蒂芬斯(法兰克·阿灵顿)和亚历山大·希迪格(扎希尔·沙尔克)[13]

制作[编辑]

发展[编辑]

《绝地救援》的灵感最初是来自执行制片人安迪·哈里斯英语Andy Harries在度假的机场中发现了的《勇者逆袭》小说。但他在回英国前,都从未阅读过它,而是向天空第一台的戏剧负责人伊莲恩·派克推荐改编成影视作品[13][14]。派克和哈里斯都很有兴趣将该书改编成电视剧。据派克的说法,它被计划拍摄成高清。基于先前改编泰瑞·普莱契的《碟形世界英语Discworld》之成功,天空第一台以1000万英镑的承诺来计划将该小说改编成原创剧本的电视剧[15]

哈里斯说,他“很有兴趣在英国开发一部扎实的动作系列,因为这是我们不常做的事,但我们没有不该做的理由。”主演李察·阿米塔吉称该剧是“雄心勃勃的电视项目。但优点是这三部连接在一起的电影,使你可透过所有剧集来获得一个非常有趣的角色。美国的电视正勇敢地步入这一领域。”前SAS士兵和原作小说家克里斯·莱恩英语Chris Ryan将担任该剧的顾问和剧本顾问。莱恩说,“当你制作一本小说,就像是一个小孩,看到它放在银幕上,开放给更广大的观众。我现在把自己当作一个讲故事的人,并将这在纸上讲述这个故事放在银幕上是莫大的荣幸。”[13]

前期制作[编辑]

因《绝地救援》是一部军事剧,所以制作团队将大量的热兵器投入拍摄,包括佩枪英语Side arm突击步枪狙击步枪,以及火箭推进榴弹手榴弹和其他爆炸物。演员最初是携带着仿武器的重物来训练,这使得他们能习惯在拍摄中携带它们。后来,他们被教导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些武器,包括如何拆卸和重新组装,以及开火和装弹。尽管使用的是橡胶弹,但有时会给一些背景角色重复使用[16]。剧组也请来了三名前SAS士兵来给演员们进行武器和战术的训练[7],并随时监督演员们在拍摄期间所携带的武器[16]

拍摄[编辑]

主要摄影于2009年8月开始[15],并在同年底结束。该剧主要都是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地区和豪登省拍摄[17]。其他拍摄地点包括北开普省奥赫拉比斯瀑布国家公园[18]喀拉哈里沙漠[19]。哈里斯想在南非拍电影,因为他过去曾在那工作过多次,并知道该国能复制世界上的任何地方[20]

拍摄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对其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尤其是爆破戏。外联制片雅科·伊斯帕奇常与特效队协调能否使用更环保的方法来完成。为了拍摄射击热兵器和爆裂物的场景,剧组人员常与其地主谈判,并事先告知所有邻近的警察局和医院;并在提前一周将传单发至拍摄地点,而在机场的场景中,剧组也会事先告知当地的航空局[18]。第一集开场的动作戏就花了五天拍摄,并在约翰内斯堡约维尔英语Yeoville的郊区拍摄。当剧组在喀拉哈里的场景拍摄时,由于有毒的斑蛇在该地区出没而暂时停止其工作。直到降雨量降低、人员扫荡和整理过该地区后,其拍摄工作继续开始[19]

反响[编辑]

发行和收视[编辑]

《绝地救援》于2010年5月5日至19日在英国播出了两集[21]英国广播公司商业分支则收购了首季的国际发行权[15]。第一集和第二集的观看次数分别为39万8000和37万,观众人数则分别为1.7%和2.1%;这两集也是天空第一台在前三个月平均观众量的两倍,以及排于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台的《海漂蒂莫西斯波英语Timothy Spall: ...at Sea》和天空体育台足球比赛后第三名的非本土电视剧[22]。第三集和第四集的隔夜数字下降到33万7000和29万4000,观众人数则分别为1.4%和1.5%[23]。最后一集的隔夜观看人数为38万6000,观众人数则分别为1.7%和2.3%[24]

《绝地救援》于2010年6月7日在英国发行DVD蓝光光碟[25]。该影碟由2 Entertain英语2 Entertain发行,当中包含六集剧集、采访和幕后花絮[26]

评价[编辑]

《绝地救援》整体的评价以正面居多。《GQ》的麦可·康罗伊将《勇者逆袭》评为“优秀摄影、演员们的表演和令人惊喜的全球视野,使两名前英国SAS士兵的故事是一个彻底愉快的动作嬉闹”,而将其列为“编辑推荐”。康罗伊还将该剧拿来和电影《关键指令》、电视剧《太平洋战争》和电子游戏《决胜时刻》作比较[27]。《Metro英语Metro (Associated Metro Limited)》的凯斯·华森将该剧称为“具备《终极警探》的英国动作系列-每一处都会使人兴奋起来。”华森也对阿米塔吉的表现表示赞赏,称其为“完美的角色”和“英国剧中的一次,动作场景触及到一些适当的本质。”[28]每日电讯报》的约翰·普雷斯顿说,《绝地救援》是“一件漂亮的事物,丹尼尔·珀西瓦里英语Daniel Percival (director)的精心执导、杰德·梅里库欧具有相当锐利的剧本和动作编排。”[29]

《IndieLondon》的杰克·福利给了第一集四星的评价(满分五星),表示“尽管其政治和剧本有时被证明是可笑的、也是天真的,但这已令观看的人感到兴奋。”[30]镜报》的珍·赛门对于前两集表示,在演员们之间“有足够的震惊和敬畏,让你很高兴他们以双人的方式来展现这一点。”[31]《The Arts Desk》的杰拉德·吉尔伯特认为,《绝地救援》和《英国刑警组》(阿米塔吉的其他演出)比起来显得轻薄,尽管“没有不令人兴奋”,但吉尔伯特仍不觉得该剧有趣[32]。《苏格兰人报》的安德烈·穆兰尼对于演员的塑造表示肯定,以及原创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变更,虽然这剧是针对不想看那些画面比油漆还干的古装戏之观众[33]。《金融时报》的约翰·劳埃德也将它和《路德探长》与《督察员刘易斯英语Lewis (TV series)》作对比,称《绝地救援》有着“紧张的局势”、“庞德般良好的对话”,并认为其故事线比《英国刑警组》还来得真实。劳埃德还称赞阿米塔吉是“电视上最好的动作角色之一。”[34]

卫报》和《独立报》对该剧都分别发表了两篇评论,且评价皆褒贬不一。《卫报》的山姆·沃拉斯顿尽管对前两集表示欣赏,但称其为“可悲的男性幻想。”[35]同为《卫报》的安德鲁·安东尼表示,“前两集没有一个场景超过了25秒,在没有情节讯息的部分是不言而喻的。对话是接近于纯粹的说明,偶尔笨拙的大男人主义线以达到戏剧性的气氛。表演、不说话,即是编剧大师所要表达的。这就是节目及传达。”[36]《独立报》的汤姆·萨克利夫英语Tom Sutcliffe (broadcaster)表示,那些喜欢爆炸和《英国刑警组》的人可能会喜欢该剧的类似运作[37]。同为《独立报》的莱安诺·哈里斯所给的评价多为负面,他认为《绝地救援》“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是一部可怕的电视剧”,尽管有一部分是哈里斯喜欢的,但他更推荐《路德》[38]

注释[编辑]

  1. ^ 台湾并非记为《勇者逆袭》的第一季。
  2. ^ 在台湾记为《勇者逆袭》的第一季。
  3. ^ 在台湾记为《勇者逆袭》的第二季。
  4. ^ 在台湾记为《勇者逆袭》的第三季。
  5. ^ 在台湾记为《勇者逆袭》的第四季。

参考文献[编辑]

  1. ^ 絕地救援第一季. 得利影视. 2012-04-20 [2017-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2). 
  2. ^ Weekly Top 10 Programmes (See weeks ending 3 May, 9 May, 15 May, 22 May and scroll down to Sky1). Broadcasters' Audience Research Board. [201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3. ^ Bibel, Sara. Friday Cable Ratings: 'Gold Rush' Wins Night, 'WWE Smackdown','Good Luck Charlie', 'Haven' & More. TV by the Numbers. 2013-10-28 [2015-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31. 
  4. ^ 4.0 4.1 4.2 Insider: Dangerous Liaisons. Sky Magazine英语Sky Magazine (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May 2010. 
  5. ^ Grant, Olly. Tough Guy Richard. TVTimes英语TVTimes (IPC Media英语IPC Media). April 2010. 
  6. ^ 6.0 6.1 Richard's on Strike!. The Sun (News International). April 2010. 
  7. ^ 7.0 7.1 7.2 Philips, Emily. Richard Armitage Talks Strike Back. Screen Rush. 2010-04-29 [201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04). 
  8. ^ Watson, Keith. Chris Ryan's Strike Back: War blockbuster explodes myths. Metro英语Metro (Associated Metro Limited) (Associated Newspapers英语Associated Newspapers). 2010-05-04 [201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4). 
  9. ^ Hendry, Steve. Other man in my life; Orla Brady reveals her stand-in in military drama Strike Back is a big, burly South African guy in a wig. California Chronicle. [201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3). 
  10. ^ Shelley Conn on Danni Prendiville. 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201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5). 
  11. ^ Colin Salmon on James Middleton. 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201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5). 
  12. ^ Jodhi May on Layla Thompson. 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201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5). 
  13. ^ 13.0 13.1 13.2 Sky 1 Press release; Chris Ryan's Strike Back. 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March 2010 [2010-05-08]. [永久失效链接]
  14. ^ Monkey. Pitch first, read later. London: guardian.co.uk (Guardian News & Media). 2010-08-29 [2010-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3). 
  15. ^ 15.0 15.1 15.2 Holmwood, Leigh. This Life's Andrew Lincoln to star in Sky1 adaptation of Strike Back. The Guardian (London: Guardian Media Group). 2009-08-24 [201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4). 
  16. ^ 16.0 16.1 Various. Guns 'n' Ammo: Arming Strike Back (Chris Ryan's Strike Back (DVD) Disc 1). 2 Entertain英语2 Entertain. 2010. 
  17. ^ Strike Back shoots in Jozi. Gauteng Film Commission. [201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18). 
  18. ^ 18.0 18.1 Strike Back Interview: Location Manager. 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2010-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7). 
  19. ^ 19.0 19.1 Richard Armitage Braves Killer Snakes For Strike Back!. Sky Magazine英语Sky Magazine (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January 2010. 
  20. ^ Harries, Andy. Spotlight on Location: Shooting South Africa (Chris Ryan's Strike Back (DVD) Disc 1). 2entertain. 2010. 
  21. ^ Strike Back, Behind the Show. 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2010-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3). 
  22. ^ Deans, Jason. TV ratings: Timothy Spall gives fair wind to BBC4. The Guardian (London: Guardian Media Group英语Guardian Media Group). 2010-05-06 [201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8). 
  23. ^ Deans, Jason. TV ratings: Fulham's Europa League battle scores for Five. The Guardian (London: Guardian Media Group英语Guardian Media Group). 2010-05-13 [201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2). 
  24. ^ Laughlin, Andrew. 'British Soap Awards' dominates Wednesday. Digital Spy. 2010-05-21 [201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9). 
  25. ^ Chris Ryan's Strike Back. British Video Association. [201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3). 
  26. ^ Chris Ryan's Strike Back. 2 Entertain英语2 Entertain. [201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7). 
  27. ^ Conroy, Michael. Editor's pick: Chris Ryan's Strike Back. GQ (Condé Nast Publications). 2010-04-16 [201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0). 
  28. ^ Watson, Keith. Chris Ryan’s Strike Back is a butt-kicking British action series. Metro英语Metro (Associated Metro Limited) (Associated Newspapers英语DMG Media). 2010-05-06 [201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1). 
  29. ^ Preston, John. Luther, BBC One, review.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Telegraph Media Group). 2010-05-06 [201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30. ^ Foley, Jack. Chris Ryan's Strike Back – First two episodes reviewed. Indie London. [201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1). 
  31. ^ Simon, Jane. Chris Ryan's Strike Back, Sky1, 9pm and 10pm. The Mirror. Trinity Mirror. 2010-05-05 [201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6). 
  32. ^ Gilbert, Gerard. Chris Ryan's Strike Back, Sky 1. The Arts Desk. 2010-05-06 [201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6). 
  33. ^ Mullaney, Andrea. TV review: Chris Ryan's Strike Back. The Scotsman. The Scotsman Publications英语The Scotsman Publications. 2010-05-07 [201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10). 
  34. ^ Lloyd, John. Hard men and high drama: life imitating art?. Financial Times (Pearson PLC). 2010-05-08 [201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11). 
  35. ^ Wollaston, Sam. Chris Ryan's Strike Back and Timothy Spall: Somewhere at Sea. The Guardian (London: Guardian Media Group). 2010-05-06 [201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9). 
  36. ^ Anthony, Andrew. Luther, Chris Ryan's Strike Back and Jamie Does... Venice. The Guardian (London: Guardian Media Group). 2010-05-09 [201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2). 
  37. ^ Sutcliffe, Tom. Last Night's TV: Chris Ryan's Strike Back, Sky 1. The Independent (London: Independent Print Limited). 2010-05-06 [201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7). 
  38. ^ Harries, Rhiannon. Strike Back, Sky; Luther, BBC1. The Independent (London: Independent Print Limited). 2010-05-09 [201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31).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