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绒毛槐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蔷薇类植物 Rosids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亚科: 蝶形花亚科 Faboideae
属: 苦参属 Sophora
种:
绒毛槐 S. tomentosa
二名法
Sophora tomentosa
异名
  • Sophora fometosa L. [Spelling variant]
  • Sophora tomentosa f. aurea Yakovlev
  • Sophora tomentosa f. longifolia Yakovlev
  • Sophora tometosa L. [Spelling variant]
  • Sorindeia goudotii Briq. [2]

绒毛槐[3]学名Sophora tomentosa),台湾称毛苦参[4][5][6][7] [8] [9]。为豆科苦参属的一个种。别名[5]绒毛槐(植物分类学报),海南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岭南槐树(中国树木分类学),毛苦豆、岭南苦参、海南槐树

原产地与分布[编辑]

原产地[5]于琉球、小笠原群岛及亚洲热带海岸地区或岛屿上。 台湾分布[6]于台东、高屏、恒春半岛、兰屿、绿岛珊瑚礁岩上;生于海边砂地及向阳坡疏林中。

对于蜜蜂蝴蝶,甚至部分北美地区的蜂鸟来说,毛苦参其花蜜可供采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被当地植物爱好者当作旱生园艺造景植物[10],而野外原生的毛苦参只分布在佛罗里达州中部与南部的沿岸区域[11]。其近亲特有种则出现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加勒比海各国[12]。在澳大利亚,毛苦参的部分特有种,在部分区域被列为保育类,原因是因为其他物种侵入,以及其海岸栖息地被清理。[13]

用途[编辑]

有下列用途[5]

  1. 海岸防风林带、绿篱、行道树、盆栽;可单植、列植、丛植。
  2. 园艺观赏树:无论花、果、叶、树形等,均具观赏价值。
  3. 药用:性味:根:苦,有毒。效用:根:缓下,袪痰。根获全草:清热利湿,袪痰,消肿止痛,苦味健胃,缓泻,杀菌止痢。治咽喉肿痛;根:主治霍乱,腹泻,腹痛,胆汁性呕气。
    1. 菲律宾原住民有以叶及种子治胃病者[6]
    2. 斯里兰卡,毛苦参被称为 Moodu Murunga。其果实部分与辣木果实类似,被当地居民当作毒鱼饵食,驱虫剂或驱除蜘蛛。

毛苦参[14]是中药名称,如其名,性味苦沈,犹如人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都有记载,传统医学用来清热利湿,驱风,清除肠道寄生虫;有人当作农用杀虫剂,以杀死牛或马等牲畜的寄生虫或农作物害虫。

1958年,研究发现,毛苦参根部含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生物碱是植物自身防止被动物食用的防御武器,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癌症、肝炎、皮肤病的治疗上,显示其药用价值比观赏价值还要高[14]

植物特性[编辑]

灌木或小乔木[5][15],高 2~4 米;枝被灰白色短绒毛。

羽状复叶长 12~18 公分;无托叶;小叶 5~7 (-9)对,近革质,宽椭圆形或近圆形,稀卵形,长 2.5~5 公分,宽 2~3.5 公分,先端圆形或微缺,基部圆形,稍偏斜,上面灰绿色,无毛,具光泽,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干时边缘反卷或内折,中脉上面稍凹陷,侧脉不明显。

通常为总状花序,有时分枝成圆锥状,顶生,长 10~20 公分,被灰白色短绒毛;花较密;花梗与花等长,长 1.5~1.7 公分;苞片线形;花萼锺状,长 0.5~0.6 公分,被灰白色短绒毛,幼时具 5 萼齿,甚小,成熟时檐部偏斜,近截平,萼下有一关节;花冠淡黄色或近白色,旗瓣阔卵形,长 1.7 公分,宽 1 公分,边缘反卷,柄长约 0.3 公分,翼瓣长椭圆形,与旗瓣等长,具钝圆形单耳,柄纤细,长约 0.5 公分,龙骨瓣与翼瓣相似,稍短,背部明显呈龙骨状互相盖叠;雄蕊 10,分离;子房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柱短,长不到 0.2 公分。

荚果为典型串珠状,长 0.7~1 公分,径约 1 公分,表面被短茸毛,成熟时近无毛,有多数种子;种子球形,褐色,具光泽。花期 8~10 月,果期 9~12 月。

参考资料[编辑]

  1. ^ Sophora tomentosa.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GRIN). USDA. [2011-06-09]. 
  2. ^ 彭镜毅. Sophora tomentosa L., 1753 毛苦參. TaiBnet 台湾物种名录.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6-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中文(台湾)). 
  3. ^ 绒毛槐 Sophora tomentosa L..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2013-01-15]. 
  4. ^ 毛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var. kronei (Hance) C. Y. Ma.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昆明: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1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简体中文)
  5. ^ 5.0 5.1 5.2 5.3 5.4 庄溪. 毛苦蔘. 认识植物.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6-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6)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毛苦蔘. 台湾树木解说. [2016-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0) (中文(台湾)). 产台湾南部海边沙地及向阳坡之疏林中,广东及海南岛亦产之,分布泛热带。 
  7. ^ 行政院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 (编).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 2003-10-01: 262 (中文(台湾)). 毛苦参 
  8. ^ 应绍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二卷 增订一版. : 151 (中文(台湾)). 毛苦参 
  9. ^ 郑武灿. 国立编译馆 , 编.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册. 国立编译馆. : 452 (中文(台湾)). 0930 毛苦参 
  10. ^ Gann, G.D. Natives For Your Neighborhood. The Institute for Regional Conservation, Miami. [24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5) (英语). 
  11. ^ Wunderlin, Richard; Bruce Hansen. Atlas of Florida Vascular Plants. Institute for Systematic Botany,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Tampa. [24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12. ^ plants.usda.gov.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4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2) (英语). 
  13. ^ Sophora tomentosa (a shrub) - endangered species listing. New South Wales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Climate Change and Water. [24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30) (英语). 
  14. ^ 14.0 14.1 李淑芬. 毛苦蔘. 一个人与花草的生活. 2010-11-25 [2016-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5) (中文(台湾)). 
  15. ^ 毛苦蔘. 台湾野生植物数据库.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016-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中文(台湾)). 小乔木,被灰色绒毛。小叶15-19,半革质,倒卵形,长2.5-5,宽1-2 cm,上疏绒毛,背面密绒毛,先端圆形。荚果6-8粒种子。 

扩展阅读[编辑]

维基物种上的相关信息:绒毛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