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本字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列表借由字例描述闽南语中的本字。本字是传统文献中即有汉字字形,且音韵、意义皆与闽南语词汇具同源关系,缺一不可。[1][2]

闽南语与汉语官话在音韵、字汇、句法上的差异相当显著,又由于闽南语分支较早,书写争议较多。若以汉字书写闽南语,就必须以音节为单位“一音一字”,但闽南语中有许多不是源于官话的字词,造成“有音无字”的状况,于是产生各种不同的用字,加上口语与文字脱节甚久,未曾如官方语言有过统一的文字规范,所以目前用字状况仍相当分歧。各家辞书在用字上各有选择,但对“本字”的认定差异不大,学界考证也逐渐累积可信的本字。

本列表以教育部台湾闽南语推荐用字为底本,列出闽南语的正字,并以正字被记录下来的时代划分段落。其中有些正字即本字,然而有些正字并非本字,教育部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会在该条目标明“替”,表示该正字为替代用字。

上古汉语字词[编辑]

上古汉语汉代以前的语音,根据扬雄方言》以及学者比较文献后的考证,当时并没有统一的语音,不同地域的字词、语法差异很大。西元308年,逃避战乱的中原移民迁徙到今日福州一带,史称八姓入闽。311年永嘉之乱后,中原移民在泉州晋江建立聚落,这些移民把上古汉语的字词语音带进今日的福建,部分语音仍然保留在闽南语的白读音中。

《论语》纪录[编辑]

正字 异用字 / 俗字 台罗 华语字义 注释
ia̍h 论语,学而》:“求之与?抑与之与?”
iáu / iah / ah / á / iá 尚且、仍然、还 《论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此为白话音,文言音为iû或iu。
khong 呆笨无知 《论语.泰伯》:“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说文解字》纪录[编辑]

说文解字》由东汉许慎作于公元121年,记载二世纪雅音字形、字义之间的关系。

正字 异用字 / 俗字 台罗 华语字义 注释
--ah 语尾助词,表示动作完成。 《说文解字》:“矣,语已词也。”
ak 浇、淋 《说文解字》:“沃,溉灌也。”[3]
ân 紧绷的 《说文解字》:“緪,一曰急也。”
àng 口小腹大,用以盛物之陶器。 《说文解字》:“瓮,汲缾也。”
au 长时间泡在水中 《说文解字》:“沤,久渍也。”
báng 蚊子 《说文解字》:“蠓,蠛蠓也。”
bih 躲藏 《说文解字》:“覕,蔽不相见也。”
𠢕 敖、傲 gâu 厉害的、优秀的 《说文解字》:“健也。”
揭、举 gia̍h 拿、抬 《说文解字》:“攑,对举也。”
gia̍p 夹在腋下、怀夹 《说文解字》:“挟,俾持也。”
hai 形容笑声 《说文解字》:“咍,笑也。”
hioh / heh / hennh 休息 《说文解字》:“歇,息也。”
--honnh 反问语助词。 《说文解字》:“乎,语之余也。”[4]
ī 玩耍、游戏(棋类等) 本字为弈,《说文解字》:“弈,围棋也。”[5]
ji̍h / tshi̍h 按、压;迫近 《说文解字》:“揤,捽也。”
jiok/lip 《说文解字》:“逐,追也。”
[6]、及、蛤[7] kah 与、和 《说文解字》:“佮,合也。”[8]
此字亦见于湘语,用法相近[9]
khi 倾斜 《说文解字》:“攲,持去也。”[10][11]
kiânn 行走 《说文解字》:“行,人之步趋也。”
拱、挭 king 撑,引申为支助 《说文解字》:“楗,歫门也。”
kuānn 提、拿;提把;富含 《说文解字》:“捾,掏捾也。”
lia̍h 捕、捉、抓 《说文解字》:“掠,夺取也。”
lian 干枯,引申指干卷起来 《说文解字》:“蔫,烟也。”段玉裁注:“不鲜也。”
līng / liōng 宽松、宽裕 《说文解字》:“冗,散也。……人在屋下,无田事。”
lông 囚笼 《说文解字》:“栊,槛也。”
[12]、伓、呣、唔 不、否定 《说文解字》:“毋,止之也。”[13]
muê / bê / muâi 稀饭 《说文解字》:“糜,糁糜也。”
pa̍k 束绑 《说文解字》:“束也。从糸,尃声。”
phah 《说文解字》:“拍,拊也。”
phâng 用手端著 《说文解字》:“奉也。从手,夆声。”
瓠瓜 《说文解字》:“匏,瓠也。”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pûn 《说文解字》:“歕,吹气也。”
sa 动作粗鲁,随便就拿 《说文解字》:“捎,自关巳西,凡取物之上者为挢捎。”
sè / suè 《说文解字》:“细,微也。”
siû 游泳 《说文解字》:“浮行水上也。”
suh 吸吮 《说文解字》:“欶,吮也。”
thàng 通达、穿透 《说文解字》:“迵,迵迭也。”
the̍h 《说文解字》:“提,挈也。”
thīnn 缝纫;缝合 《说文解字》:“紩,缝也。”
thiò 卖出谷物 《说文解字》:“粜,出谷也。”
此为白话音,文言音为thiàu。
thôo 泥土、土地 《说文解字》:“涂,泥也。”
thuā 以清水漂洗,引申指被环境影响 《说文解字》:“汏,淅简也。”
此为白话音,文言音为thài。
thuann (1) 平均分配;(2) 单位量词 《说文解字》:“摊,开也。”
此为白话音,文言音为than。
筷、箸 tī / tū 筷子 《说文解字》;“箸,饭敧也。”为古汉语词。
tia̍h 买进谷物 《说文解字》:“籴,市谷也。”
此为白话音,文言音为tik。
tsām 雕具,引指雕刻、砍剁 《说文解字》:“錾,小凿也。”
tsáu 奔跑 《说文解字》:“走,趋也。”
[14] tsheh / tshueh 哀怨 《说文解字》:“戚,忧也。从心,戚声。”
茨、戍 tshù 房屋 本字应为茨[15]
tshuì 嘴巴 《说文解字》:“喙,口也。”
靠近、依附 《说文解字》:“倚,依也。”
ùn 沾、蘸 《说文解字》:“揾,没也。”[16]

其他上古方言[编辑]

正字 异用字 / 俗字 台罗 华语字义 注释
áu 呕吐 《左传‧哀公二年》:“吾伏弢呕血,鼓音不衰。”
é 史记‧刺客列传》:“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
hip (1) 空气不流通,闷热
(2) 密盖闷熄,(3) 摄影
易经系辞上》:“夫坤其静也翕。”
iap 藏、遮掩 礼记‧聘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
khah 怎么 管子》:“中妇诸子谓宫人盍不出从乎?君将有行。”
峘、高 kuân 高、超越一般的标准 本字可能为峘,《尔雅》:“小山岌大山,峘。”
lí/jí 你们 教育部推荐用字为“你”。[17]
luán 用手轻揉 庄子.胠箧》:“惴耎之虫,肖翘之物。”
me/mi 用手抓一把 史游急就章》:“沐浴揃搣寡合同。”
pha̍k 晒太阳 《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
(1)将食物覆盖在热灰或热土中焖熟。
(2) 将食物放在炭上直接炙烤。
(1)《诗经‧小雅‧六月》:“饮御诸友,炰鳖脍鲤。”
(2) 枚乘〈七发〉:“旨酒嘉肴,羞炰脍炙,以御宾客。”
sit 农事,引申指工作 《尚书‧汤誓》:“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
轸、返[18] tńg 返回 本字可能为“轸”,音义皆合[19]
thê (1) 将物品向上移,或时间向前移;
(2) 举出,揭示
《史记‧黥布列传》:“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
tshit 擦抹 《仪礼》:“贾人北面坐,拭圭。”
跄、闯 tsông 奔走、奔忙 汉‧扬雄〈羽猎赋〉:“萃傱沇溶,淋离廓落。”[20]
tn̄g 恰巧遇见 广雅.释诂》:“搪,揬也。”
uànn 可能为古楚语用法[21][22]

中古汉语字词[编辑]

公元184年,黄巾民变爆发后,中原战乱使人口大量减少。永嘉之乱后,部分中原人口往南迁徙,史称衣冠南渡,这些移民的语音对闽南造成影响。南北朝期间,南北语音各自发展,北方语音与匈奴鲜卑等族群母语相互融入,南方则受百越语音影响,部分语音成为今日日语的吴音。闽南吸收了南方语音,部分字词仍保留在闽南语中。

五世纪末,南朝沈约确立四声反切出现与韵书的编纂,让后世学者能对当时的语音进行归纳。其中,七世纪隋代韵书《切韵》是中古汉语音系的重要纪录,其中的切韵音可看成当时南方金陵音与北方邺下音的取舍妥协[23],这种南北混合的语音影响当时的闽南语音,并保留在日语汉音与闽南语的文言音中。

魏晋南北朝用法[编辑]

正字 异用字 / 俗字 台罗 华语字义 注释
a 名词前缀。可加在称谓、姓名、一般名词之前。 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i 他(第三人称单数代名词) 世说新语‧品藻》:“王僧恩轻林公,蓝田曰:‘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khe̍nnh 咳嗽 《列子》:“两手据地而欧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
khòng 慢火久烧 孔颖达诗经正义》:“炕,举也。谓以物贯之而举于火上以炙之。”为北方语音
khuann 慢慢地 《列子》:“善乎,能自宽者也。”[24]
liáu 表示动作完成 葛洪《神仙传》:“珍又每见根书符了。”
luah / lua̍h 梳抚、抚平 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mái 不要,表示劝阻 曹植〈怨歌行〉:“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nge̍h 后汉书》:“挟酆霸,据龙首。”
oo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thâm 深水池 郦道元水经注》:“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thuî (1) 敲击用具
(2) 形容人呆呆的样子
《世说新语‧简傲》:“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
[25]、直 在、于 停止、停留。东晋已有此用法[26]

《玉篇》纪录[编辑]

玉篇》由梁顾野王作于六世纪,是当时南朝金陵雅音的纪录,并以反切记音。当时金陵雅音随佛教传入日本,形成吴音,保留至今,吴音的韵母与闽南语白话音有部分相同之处,是金陵雅音影响闽南语音的证据。

正字 异用字 / 俗字 台罗 华语字义 注释
ám 米汤,引申形容流体稀稀的 《玉篇》:“米汁谓之泔。”
àng 鼻塞,发音不清楚 《玉篇》:“齆,鼻病也。”[27]
hâi / huâi 下巴 《玉篇》:“颏,颐下。”[28]
khioh 捡拾 《玉篇》:“抾,两手挹也。”[29]
kíng[30] 挑选 《玉篇》:“拣,择也。”
pâi 竹筏 《玉篇》:“排筏。”
ngiau 搔痒 《玉篇》:“㧰,捎也。”
sàm 幽微而令人不悦的,如“暗毵”(àm-sàm) 《玉篇》:“毵,毛长貌。”
洨、小 siâu 洗米水,借指精液
引申为无聊、无用的事,为鄙语
《玉篇》:“潲,臭汁也,潘也。”
tàu 中午,引申指午餐 《玉篇》:“昼,日正中。”
the / thenn 身体半躺卧,小憩 《玉篇》:“䖙,卧也。”
thē 水母、海蜇 《玉篇》:“䖳,形如覆笠,常浮随水。”
thi 用于叠字词“黏黐黐” 《玉篇》:“黐,黏也。”
thiànn (1) 疼痛,(2) 疼爱 《玉篇》:“疼,痛也。”
thi̍h 爱说话,多话 《玉篇》:“喋,便语。”
thîn / tsim 斟、倒、注 《玉篇》:“取也,计也,酌也。”
tiām 沉静无声 《玉篇》:“恬,安也,静也。”
tiánn 锅子 《玉篇》:“鼎,器也,所以熟食者。”
tshiâu 调整、协商 《玉篇》:“择取也。”

唐代用法[编辑]

初唐(安史之乱前)[编辑]

正字 异用字 / 俗字 台罗 华语字义 注释
háu (1) 鸟兽啼叫,(2) 刮风声 晋书》:“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31]
ioh 陈子昂〈谏曹仁师出军书〉:“且古来绝漠,多丧士马,非臣臆度,辄敢陈闻。”
怎么会 北史‧高聪传》:“在下那得有此才?”
这样,如此 南史‧裴邃传》:“汝等不应尔。”

中唐(安史之乱后)[编辑]

正字 异用字 / 俗字 台罗 华语字义 注释
á 名词后缀,表示小 本字可能为“儿”[32]
“仔”为楚语“崽”在岭南的写法,此为训读。
句末疑问助词,用来询问是或否、有或无等 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lāu 名词前缀,对人的尊称 白居易〈戏赠元九李十二〉:“每被老元偷格律,苦交短李伏歌行。”
mê/mî 夜晚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
ta̍k 每个 白居易〈首夏〉:“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
thàn (1) 跟随;(2) 利用、乘机 (1) 白居易〈初到洛下闲游〉:“趁伴入朝应老丑,寻春放醉尚粗豪。”
(2) 白居易〈早发楚城驿〉:“月乘残夜出,人趁早凉行。”
thíng 放纵,任意行事 柳宗元〈三戒序〉:“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
thuánn 锄(草等) 柳宗元〈钴𬭁潭西小邱记〉:“铲刈秽草,伐去恶木。”
tio̍h 动词补语,表示动作之结果 王建〈北邙诗〉:“堆著黄金无处买。”

残唐五代辽宋用法[编辑]

正字 异用字 / 俗字 台罗 华语字义 注释
ah 句首叹词,表示惊奇、醒悟等 类篇》:“啊,安贺切,爱恶声也。”
au 杯子 李煜〈渔父.一櫂春风一叶舟〉:“花满渚,酒满瓯。”[33]
kha̍k 清喉咙,引申指吐痰 太平广记》:“刘初食鲙数楪,忽似小哽,因咯,出一骨珠子大如豆。”
khau 纸签(抽签用) 李商隐〈拟意〉:“楚妃交荐枕,汉后共藏阄。”
khùn 睡觉 本字为困。王巩《甲申杂录》:“忽昏困如梦。”

《广韵》纪录[编辑]

大宋重修广韵》为北宋官修韵书,从1008年开始编辑,是北宋官方对七世纪切韵音音系的阐述。

正字 异用字 / 俗字 台罗 华语字义 注释
bái 丑的、坏的 《广韵》:“禾伤雨则生黑斑也。”
《集韵》:“败也。”为引申义,与闽南语相同。
huah 喊叫 《广韵》:“喝,诃也。”
ka 用剪刀剪裁 《广韵》:“铰,铰刀。”
kam 芸香科柑橘类植物 《广韵》:“柑,木名。似橘。”
[34]、共 kâng / kāng 相同的 仝与同为通同字。“仝”以入为形符,工为声符,
用于白话音kâng;“同”用于文言音tông。
khiā 站立、竖立 《广韵》:“徛,立也。”
khiap 变坏、搞坏;丑恶难看 《广韵》︰“㾀,病劣。”
khó 水分干枯;退潮
液体浓稠,引申指拥挤
《广韵》:“水干。”
khû 《广韵》:“跍,蹲貌。”
poo 半天,特指申时(15时至17时) 《广韵》:“晡,申时。”[35]
搓、搔 so 抚摸、搓揉;涂抹;安抚 《广韵》:“挲,摩挲。挲,上同。”
tàn 丢、投 《广韵》:“掷,投也。”掞为汉字借音。
thènn 支撑物品,防止掉落 《广韵》:“牚,邪柱也。”
thóng (1) 超过,多出来
(2) 啄;(3) 显露
《广韵》:“捅,进前也。”
tsak 烦躁; 打扰;拥挤 《广韵》:“龊,廉谨皃(貌)。”“龌,龌龊,齿相近。”
对、块[36] tuè / tè 跟随 《广韵》:“缀,连缀。”

《集韵》纪录[编辑]

由于《广韵》“多用旧文”[37],字词与北宋当代脱节,所以北宋在1039年刊行《集韵》,收录更多当代字词,根据唐代《经典释文》反切标注字音,增加了唐宋之间出现的新字词。

正字 异用字 / 俗字 台罗 华语字义 注释
am 用盐浸渍食物 《集韵》:“腌,渍藏物也。”
bông 大雾、雾气 《集韵》:“雺,《说文》:‘地气发、天不应’。古从矛,或作雾。”
giú 拉、扯 《集韵》:“搝揭,手举。”疑为汉字借音。
háu 哭泣啼声 《集韵》:“吼,厚怒声。”
hu 灰烬、尘土、粉屑 《集韵》:“烌,吴俗谓灰为烌。”
kah 背心 《集韵》:“广雅:‘䘥,襦(短衣)也。’”
khǹg 放置 《集韵》:“藏也。”
高大的 《集韵》:“軂軇,身长也。”軂可能为本字。教育部正字为会意字
sak 《集韵》:“摗,搂摗,取也,或省[38]。”
sng 酸痛、微痛无力 《集韵》:“酸,痛也。”
suí 美丽的 《集韵》:“媠,好也。”
sún 器物材料凹凸接合处之凸出部分 《集韵》:“榫,剡木相入。”
tàm / tìm 低垂;点头 《集韵》:“頕,垂首也。”
tháu (1) 打开、解开;(2) 畅通
(3) 声名远播;(4) 走运
《集韵》:“敨,展也。”
thn̄g 食物凉后再加热
引申指旧事重提
《集韵》:“熥,以火煖物也。”
tsáng 成束、成捆的东西
一把抓起来,引申为总揽,统合处理
《集韵》:“总,《说文》:‘聚束也。’一曰:‘皆也。’或从手,古作摠。”

近代汉语字词[编辑]

历经,三百年的族群互动、政权更迭与移民流徙,汉语语音发生剧烈变化。十一世纪中原汴洛音音系就与七世纪的切韵音不同,到了十四世纪中原音韵洪武正韵,音系已经彻底转化,成为早期官话。闽地远离中原,由于地理隔离且人口变动较轻微,语音未如官话区般发生大规模的变迁。从十六世纪中叶福州的《戚林八音》、1800年泉州的《汇音妙悟》,都可明确看出:闽语音与官话语音已经发生区隔。

受到贸易互动、戏曲文化等影响,闽南语中可以看到由北方引进的若干字词[39],随时代递嬗,其中某些用法于现代标准汉语中亦已少见。

正字 异用字 / 俗字 台罗 华语字义 注释
笢、刡 bín 刷子;用刷子刷 本字为笢[40],十八世纪已有“抿”的写法[41]
būn 紧盖锅盖,以锅内蒸气和温度将食物煮熟或炖烂
e 推挤 水浒传》:“宋江分开人丛,也挨入去看时,却原来是一个使枪棒卖膏药的。”
嚣俳 娆俳、摇摆 hiau-pai / hia-pai 嚣张,放肆傲慢 金瓶梅》:“他那件皮袄值六十两银子哩,你穿在身上是会摇摆!”
咁、啖 kám 难道,表疑问 官话来源[42]此为文言音,白话音为kánn。
khàm 阶梯,引为建筑物单位量词 明史》:“经宿沙落,河坎复平。”
khuán (1) 模样、种类;(2) 整理 宋应星天工开物》:“款制各从方土。”
此为文言音,白话音为khuánn。
[43] luā / guā 多么地 元.关汉卿《鲁斋郎》:“小人不敢要偌多银子。”
luî 研磨 《红楼梦》:“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se̍h 绕行、转动 元朝以后用语[44][45]
thàn 赚取 喻世明言》:“我今左右老了,又无用处,又不看见,又没趁钱。”

《字汇》及《正字通》纪录[编辑]

字汇》由明安徽宣城梅膺祚1615年刊行,稍后明末张自烈撰写《正字通》。两书作者皆为南方人,书中含有许多过去字典不收的俗字,为近代华中华南语汇留下许多纪录。

正字 异用字 / 俗字 台罗 华语字义 注释
(1) 眼睛微微闭合,引指小睡
(2) 以小动作偷偷看一下
《正字通》:“眯,俗作眯。”
eh 打嗝 《正字通》:“呃,方书有呃逆症,气逆上冲作声也。”
giâ 扛、发作、上升 汉字训读,末已存在[46]
hiu 大声喊叫 《字汇》:“咻,嚾也。”
饥、饫[47] iau 饥饿 《字汇》:“枵,虚也。”
phuì 从嘴里用力吐出东西 《字汇》:“呸,相争之声。”
sái 驾驶 《字汇》:“驶,使马行疾也。”
[48] tai 不灵光的 本字可能为“嬯”[49]。“呆”的用法初见于明朝[50]
sńg 玩、游戏 《字汇》:“耍,戏耍。”
tshiànn 聘雇、雇用 《字汇》:“倩,假借使人。”
膣屄 机掰 tsi-bai 雌性外生殖器 四声篇海》:“膣,肉生也。”
《字汇》:“屄,女人阴户。”
tu̍h (1) 戳、刺;(2) 驳斥 《字汇》:“揬,搪,不逊。”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用字原則‧本辭典用字類型‧本字.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08 [2021-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8) (中华民国国语). 
  2. ^ 杨秀芳. 方言本字研究的觀念與方法 (PDF). 汉学研究. 2000, 18 (特刊): 111–146 [2024-02-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4-11). 
  3.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
  4. ^ 《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今甯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
  6. ^ 【例】《二林大奇案歌》:“…二人结拜甲咒咀…”
  7. ^ 【例】《最新失德了歌》:“…敢卜蛤我做对头…”
  8. ^ 广韵》:“古沓切,并佮,聚也。”
  9. ^ 吴瑞文:〈论现代湘语中的覃谈有别及其早期形式的拟测〉,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1 (2018) 77-98。
  10. ^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支有持义,故持去之攲从支。宗庙宥座之器曰攲器……《广韵》:‘“危支”,不正也。’《玉篇》曰:‘攲,今作不正之“危支”。’”
  11. ^ 韩诗外传》:“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闻宥坐器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哉!’”
  12. ^ 【例】《劝改赌博歌》:“…阮厝某子块不甘…”
  13. ^ 粤语用“唔”,吴语用“呒”,音义相通。
  14. ^ 【例】《雨夜花》:“…无人看见每日怨嗟…”
  15. ^ 段注本《说文解字》:“(茨),茅盖屋。”《晋书》:“吾茨檐贱士,本无宦情。”
  16. ^ 清‧段玉裁‧注:“没者,湛也,谓湛浸于中也。”
  17. ^ 尚书.尧典》:“汝能庸命,巽朕位。”
  18. ^ 【例】《劝改赌博歌》:“…罚金返来无代志…”
  19. ^ 汉‧枚乘〈七发〉:“初发乎或围之津涯,荄轸谷分。”意为扭转、转动。
  20. ^ 《正字通》:“傱,走貌。”
  21. ^ 屈原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22. ^ 《说文解字》:“晏,天清也。”用法不同。
  23. ^ 《大宋重修广韵‧切韵序》:“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
  24. ^ 苏轼〈和陶饮酒〉诗二○首之一一:“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
  25. ^ 【例】《劝改赌博歌》:“…有开公司治大东…”
  26. ^ 晋.殷仲文〈解尚书表〉:“伫一戮于微命,申三驱于大信。”晋.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涂次旧沛,伫驾留城。”
  27. ^ 字汇》:“齆,鼻塞曰齆。”
  28. ^ 《字汇》:“颏,颐颔也。”
  29. ^ 龙龛手镜》:“挹也,去劫反。”字义相同,但韵母已有差异。
  30. ^ 文言音为kán
  31.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32. ^ 杜甫〈水槛遣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33. ^ 正字通》:“俗谓茶杯为瓯。”
  34. ^ 【例】《八七水灾歌》:“…十三个人同时抬…”
  35. ^ 汉.马弟伯《封禅仪记》:“早食上,晡后到天门。”
  36. ^ 【例】《义贼廖添丁》:“…古川块着脚仓后…”
  37. ^ Teng, Ssu-yü and Biggerstaff, Knight. 1971.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Selected Chinese Reference Works, 3rd ed.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674-03851-7
  38. ^ 省去欠部,写作捒
  39. ^ 例如“西瓜”(si-kue)一词的“si”,既非文读音“se”,亦非白读音“sai”,显为官话音之影响。
  40. ^ 《正字通》:“笢,今之泽发鬃刷曰笢。”
  41. ^ 红楼梦》:“不觉后悔,不该令他抿上鬓去。”
  42. ^ 关汉卿窦娥冤》:“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
  43. ^ 【例】《义贼廖添丁歌》:“…一暗趁块外多钱…”
  44. ^ 元‧王实甫西厢记》:“四野风来,左右乱踅。”
  45. ^ 水浒传》第六回:“智深提了禅杖,踅过后面。”
  46. ^ 《正字通》:“夯,用力以肩举物。”
  47. ^ 【例】《八七水灾歌》:“…围在水中饫甲寒…”
  48. ^ 【例】《望春风》:“…月老笑阮憨大呆…”(异用字)
  49. ^ 《说文》:“嬯,迟钝也。”
  50. ^ 《正字通》:“呆,今俗以呆为痴(痴)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