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淑貞(?—?),又名劉贖珠明朝貴州水東土司,洪武初年代夫襲貴州宣慰使職[1]

生平[編輯]

劉淑貞是八番順元等處流官宣慰使劉垓的孫女,劉垓為劉整的第四子。劉垓來任職後,與時任八番順元等處土官宣慰使的水東土司宋阿重相友善,遂將孫女劉淑貞嫁給宋阿重的孫子宋欽(宋蒙古歹)。[2]宋欽後來擔任貴州宣慰同知,去世後,劉淑貞代夫治理水東。雖然《明史》及貴州地方志都稱她繼任宣慰使之職,但在《明實錄》中僅稱其為「貴州宣慰使宋誠母」,由此可知劉淑貞實為代理兒子宋誠掌權。[3]

劉淑貞掌管水東的同時,水西土司靄翠也去世,由其夫人奢香掌管水西。當時貴州都督馬曄圖謀激起彝族民變,以便改土歸流,遂裸撻奢香。劉淑貞得知後急忙制止,[4]隨後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以進貢馬匹的名義上京[5],向馬皇后告發馬曄。朱元璋得知後,下令召見奢香。奢香於洪武十七年(1384年)上京覲見,表示願意為朝廷效力。朱元璋召回馬曄,下獄處死,平息了西南地區的民憤[4]

朱元璋曾分別誥封劉淑貞為二品「明德夫人」,奢香為「順德夫人」。由於歷史的原因,劉淑貞和她的歷史功績卻鮮為人知。

評價[編輯]

  • 清代大定府廩生徐彬先《大定懷古》:「世人只說奢香智,誰識深謀有贖珠。」[1]
  • 清代學者施炳奎《寧拙堂集》:「劉氏機警絕倫,智勇實出奢香之上。」[1]
  • 貴州省史學專家范同壽《被冷落了的水東宋氏》:「在那場關係到西南一方安寧的馬曄欲逼反水西事件中,劉淑貞以女政治家的氣魄,力勸奢香戒急用忍,卷裙走馬數千里,親赴京城向朱元璋報告馬曄弄權誤國、擾亂地方、辱撻奢香、欲逼民反等情狀。一場事關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政治危機,因水東劉氏立場鮮明,不辭辛勞的奔波,才得以化干戈為玉帛。」 [1]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世人只说奢香智,谁识深谋有赎珠(外一则). [2012-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0). 
  2. ^ 何先龍. 水东宋氏土司的故事. 貴州政協報. 
  3. ^ 水東宋氏世系考
  4. ^ 4.0 4.1 明史·三百一十六·列傳第二百四·貴州土司》:「自蜀漢時,濟火從諸葛亮南征有功,封羅甸國王。後五十六代為宋普貴,傳至元阿畫,世有土於水西宣慰司。靄翠,其裔也,後為安氏。洪武初,同宣慰宋蒙古歹來歸,賜名欽,俱令領原職世襲。及設布政使司,而宣慰司如故。安氏領水西,宋氏領水東。八番降者,皆令世其職。六年詔靄翠位各宣慰之上。靄翠每年貢方物與馬,帝賜錦綺鈔幣有加。十四年,宋欽死,妻劉淑貞隨其子誠入朝,賜米三十石、鈔三百錠、衣三襲。時靄翠亦死,妻奢香代襲。都督馬曄欲盡滅諸羅,代以流官,故以事撻香,激為兵端。諸羅果怒,欲反。劉淑貞聞止之,為走醖京師。帝既召問,命淑貞歸,招香,賜以綺鈔。十七年,奢香率所屬來朝,並訴曄激變狀,且願效力開西鄙,世世保境。帝悅,賜香錦綺、珠翠、如竟冠、金環、襲衣,而召曄還,罪之。」
  5. ^ 《明實錄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一百四十四》:「(洪武十五年 四月 二十九日)是月貴州宣慰使宋誠母劉氏來朝貢馬賜以紗羅襲衣米三十石鈔三百錠尋又賜衣三襲遣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