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廣西文革時期群眾組織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列舉文革時期廣西的主要群眾組織。

重要組織列表[1][編輯]

正式名稱 簡稱 成立時間 簡介
(無正式名稱) 桂林「老多」 1966年8月 是對桂林地區多數派的稱謂。起源於1966年8月的「八·七事件」:當月5日,駐廣西師範學院工作組撤出學校時,一些學生貼出「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某些領導便組織一些人揪斗當事者,從開始的辯論演變成後來的武鬥,打傷十餘位學生。當時正值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十六條》和毛澤東發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師院多數派學生認為他們的行為符合十一中全會精神,於是「造反」勁頭更足,並很快得到各地的支持(比如廣西醫學院的學生自發組織了一支三十多人的隊伍前往桂林支持師院學生),這樣就很快形成了桂林的多數派。
班級紅衛兵 1966年8月19日 南寧二中高二乙班成立並全班學生參與的一個紅衛兵組織,是為南寧市第一個紅衛兵組織。
南寧市紅衛兵聯合司令部 (俗稱「盾牌兵」,因其徽記為一有五角星的盾牌) 1966年8月25日 由南寧二中、三中四中廣西大學等六所大中院校的紅衛兵組織聯合組織形成。自治區黨委南寧市委領導出席了成立大會。當夜南寧市各界代表千餘人集會表示支持紅衛兵的行動。
紅衛兵南寧「八·三一」部隊 「南寧八·三一」 1966年8月31日?
廣西紅衛兵造反總部 「廣西紅總」 1966年10月上旬
南寧工人造反總部(後改名為「廣西工人革命造反總部」) 「廣西工總」 1966年12月3日 由南寧市橡膠廠、標準件廠等6個工廠的工人代表二十人在南寧朝陽廣場宣布成立。
1967年1月15日,以該組織為首的25個組織成立「廣西革命大軍封管《廣西日報》委員會」,並發表《封閉〈廣西日報〉聲明》,宣布立即接管《廣西日報》,並於16日起主辦並出版《新聞報導》。1967年,改組為「新工總」。
「赤衛隊」「盾牌紅衛兵」等 1966年 隸屬於廣西區委的一些保守派紅衛兵組織。
廣西革命造反指揮部 1967年1月以前
廣西地區革命造反司令部 1967年1月以前
桂林「八·一」紅衛兵駐聯絡站 1966年8月1日?
首都「三司」駐邕聯絡站 1967年1月或以前
廣西建築工人革命造反司令部 「廣西建司」 1967年1月或以前
廣西汽車工人革命造反司令部 「廣西汽司」 1967年1月或以前
自治區直屬機關造反總部 1967年1月15日
廣西革命造反大軍 1967年1月15日 由「廣西紅總」「廣西工總」「廣西建司」「廣西汽司」「南寧八·三一」「自治區直屬機關造反總部」「自治區直屬機關造反聯絡站」等組織聯合組成。
6月19日,在「老多」「廣西革命造反大軍」的指揮下,於桂林市體育場召開了一場持續三天、參加者達數萬人的大會,批鬥韋國清、黃雲等區、市領導。
廣西革命造反派奪權行動委員會 1967年1月22日 1月22日晚,首都「三司」駐邕聯絡站召集市里各群眾組織的領導者開會,策劃奪權,並成立了以「工總」為主的、有26個組織參加的「廣西革命造反派奪權行動委員會」。參與該委員會的26個組織於23日凌晨三時進駐自治區黨委,完成奪權,並圍抄了「盾牌紅衛兵」總部、「赤衛隊」。「造反大軍」於26日召開奪權勝利大會。此後,大批自治區、市、廳等級領導及「保皇派」被抄家、游斗。
廣西鐵路工人革命造反司令部 「廣西鐵司」 1967年2月或以前
廣西無產階級紅色造反者聯合司令部 「無聯」 1967年2月3日 由「赤衛隊」「盾牌紅衛兵」在朝陽廣場宣布成立的一個保守派紅衛兵組織。其號稱有三萬人,並於12日在朝陽廣場開大會批判區、市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勒令韋國清等人到會(此後「廣西紅衛兵總部」「南寧八三一」「桂林老多」等十餘個組織從2月13日至3月12日先後八次聯合召開批鬥韋國清、喬曉光大會)。
2月16日,「無聯」再次開大會批判韋、喬,「廣西紅總」「南寧八三一」等認為「無聯」是保皇派,沒有資格開這種會(「假批判,真保皇」),因此組織二百餘人衝擊大會。22日凌晨,「無聯」突襲「工總」總部及其分部,天亮以後,「工總」開大會譴責了「無聯」的行為。此後,「工總」重組為「新工總」。
南寧「四·二二」火線指揮部(後改為「廣西四·二二革命行動指揮部」) 「廣西四·二二」 1967年4月22日 4月22日晚,「廣西紅總」「南寧八·三一」「新工總」等造反組織遊行示威,在廣西日報社門前宣布靜坐,並宣布成立「四·二二」,以廣西醫學院學生曾春生為總指揮。是廣西文革期間重要的「反韋」造反派組織。
南寧地區無產階級革命派聯合指揮部 1967年5月11日 「支韋派」組織,由「廣西汽司」的領導人擔任總指揮,廣西大學「能闖」組織的領導人擔任副總指揮。
「五·二五」革命行動指揮部(後改為「廣西無產階級革命派聯合指揮部」) 「聯指」 1967年5月25日 25日,「廣西紅總」等再次遊行、衝擊廣西日報社,「支韋派」以「維護軍管,保衛《廣西日報》」為名義成立了該組織,以此與「四·二二」相對抗。從此,觀點不同的各造反組織便分別匯集陣線分明的「四·二二」和「五·二五」兩個組織,形成廣西文革中勢不兩立的兩大陣營,「派斗」愈加激烈。此後,聯指發動了「四·二二慘案」。

參考文獻[編輯]

  1. ^ 广西“文革”大事年表. 南寧: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0. ISBN 978-7-2190-1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