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題
歡迎打開時間之門!

從左上角順時針開始:沙漠中的大英國協軍隊;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國平民;冬季攻勢中的蘇軍;載人的日本飛機準備起飛;在柏林作戰的蘇軍;一艘受到攻擊的德國潛艇。
從左上角順時針開始:沙漠中的大英國協軍隊;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國平民;冬季攻勢中的蘇軍;載人的日本飛機準備起飛;在柏林作戰的蘇軍;一艘受到攻擊的德國潛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過規模最龐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廣泛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分別是以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等國組成的同盟國,以及由德國日本義大利軍國主義國家所組成的軸心國集團,在戰爭進展到最為激烈時全世界有近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這次戰爭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整整有超過1億多名軍事人員被動員並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並且估計有19億以上的人口因而被捲入戰爭之中。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部總計造成將近5,000萬至7,200萬人因而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此外根據估計在戰爭期間導致近13,850億美元的錢財損失,並且造成大量房屋、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梁則受到程度不一的破壞。

儘管在戰爭爆發前由於主張軍國主義之軸心國集團的舉動各地便爆發不少軍事衝突,這包括衣索比亞與義大利爆發的殖民地戰爭、以及中國與日本展開的軍事衝突等,但絕大多數學者仍然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歐洲戰場爆發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戰火立刻遍及到歐洲、亞洲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五大洲,同時交戰雙方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最後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宣告結束,由同盟國集團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戰爭結束後蘇聯美國分別發展成為超級大國,進而造成之後長達45年的冷戰,而為了避免之後爆發這類大規模軍事衝突使得世界各國一同成立了聯合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自決風氣也促使亞洲與非洲展開許多非殖民化運動,但另一方面歐洲則開始追求各國之間的緊密合作

特色條目

香港日治時期
香港日治時期

香港日佔時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統治香港的時期,由1941年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日本軍投降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為止。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當日,酒井隆指揮從深圳進攻香港。經過多番激戰,英軍最終失去了唯一的水塘,只能選擇投降。1941年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代表英國殖民地官員,向當時總部設於九龍半島酒店3樓的日軍投降。日軍在佔領香港後隨即成立軍政廳,由酒井隆出任最高長官,直至磯谷廉介抵任首位管治香港的日本籍總督。酒井隆管治香港期間,日軍在香港濫殺無辜;又在香港實行皇民教育。香港市民在經濟民生等方面皆受摧殘,市民普遍對日軍反感。到了日軍佔領的中期,有香港居民參與東江縱隊抗日武裝組織,在新界等地方對抗日軍。最後在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宣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重掌香港主權。

軍事衝突

史達林格勒戰役
史達林格勒戰役

史達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參戰主要軍隊為蘇聯納粹德國。這場戰役以參戰雙方傷亡慘重及對平民犧牲的漠視而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一般認為,該次戰役包括下述幾部分:德軍對蘇聯南部城市史達林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的巷戰;蘇聯紅軍合圍;最終全殲德軍及軸心國盟軍。軸心國一方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的四分之一的兵力,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誌著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並最終迎來了1945年5月對納粹德國的最後勝利。


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11月1日,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他們抵住了日軍的多番進攻,掩護國民革命軍向西撤退。這次保衛戰的成功,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四行倉庫只與英美租界相隔一條蘇州河,因此就將整個戰鬥展現在了西方世界面前。這進一步吸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力,但並沒有如蔣中正所希望的那樣給中國抗日戰爭帶來實質性的國際支援。四行倉庫經過改建後現今仍然存在,部分空間被改為紀念館用來紀念四行倉庫保衛戰。

武器裝備

恩尼格瑪密碼機。
恩尼格瑪密碼機。

恩尼格瑪密碼機是在密碼學史中一種用於加密與解密文件的密碼機。確切地說,恩尼格瑪是一系列相似的轉子機械的統稱,它包括了一系列許多不同的型號。恩尼格瑪在1920年代早期開始被用於商業,也被一些國家的軍隊與政府採用過,在這些國家中最著名的主要使用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納粹德國。德國使用的軍用版「德國防衛軍恩尼格瑪機」是恩尼格瑪密碼機所有版本中最常被人們提到的版本。儘管此機器的安全性較高,但盟軍的密碼學家們還是成功地破譯了大量由這種機器加密的信息。1932年,波蘭密碼學家馬里安·雷耶夫斯基傑爾茲·羅佐基亨里克·佐加爾斯基根據恩尼格瑪機的原理破譯了這種機器的密碼。1939年中期,波蘭政府將破譯此密碼的方法告知了英國和法國。盟軍的情報部門將破譯出來的密碼稱為ULTRA,這極大地幫助了西歐的盟軍部隊。

海上軍艦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艾塞克斯為名的軍艦,紀念麻薩諸塞州的艾塞克斯縣。艾塞克斯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數月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1943年艾塞克斯號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艾塞克斯號退役停放,並在稍後進行現代化改建。1951年艾塞克斯號完成改建後再次服役,並進行了兩次韓戰巡航;期間艾塞克斯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除大型戰爭外,艾塞克斯號也介入了多場冷戰危機,包括豬灣事件古巴導彈危機;亦有份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回收了太陽神7號的指揮艙。艾塞克斯號在1969年退役。

航空武器

胖子
胖子

胖子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日本長崎投擲的原子彈的代號,這是繼小男孩原子彈後第二個投入戰爭使用的核武器,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三次順利核爆的裝置。它長3.25米,直徑五英呎,重4,545公斤。最早原本是將原子彈投擲目標設在小倉市,但是由於當地上空的天氣過於惡劣而只好改在長崎。1945年8月9日,即廣島首枚原子彈爆炸後3天,由查理士·斯文尼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博士卡」在長崎上空9,000投下。在日本當地時間早上11時02分,在550米高度爆炸。其釋放的能量約相等於2.1萬公噸的TNT烈性炸藥,即大概為8.4 ×1013 焦耳,比投擲在廣島的首枚原子彈稍多。儘管炸彈偏離預設的起爆點而沒有達到其最大殺傷力,但是估計有40,000人在和爆炸第一時間便瞬間死亡,另外還造成25,000人輕重傷。

二戰拾遺

二戰歷史上的今天

同盟國傳記

哈利·S·杜魯門
哈利·S·杜魯門

哈利·S·杜魯門美國美國民主黨政治家,1945年出任第三十四任副總統,隨後接替因病逝世的富蘭克林·D·羅斯福總統,成為了第三十三任美國總統(1945年-1953年)。在美國國內事務上,杜魯門總統剛好遇上了新一輪混亂的經濟衰退週期,物資短缺、無數的罷工成為了當時的寫照。杜魯門雖於1948年成功連任總統,但卻未能成功掌握國會的多數,以致於他的「良政」計劃幾乎全部流產。在外交事務上,杜魯門總統任內發生了不少世界大事,首先是盟軍戰勝納粹德國、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結束;接著是聯合國的成立、以重建歐洲為旨的「馬歇爾計劃」的落實、杜魯門主義對抗共產主義、冷戰的開始、北約的成立以及韓戰的爆發等。相比前任總統,杜魯門的支持度不算高,但他在任內仍能克服了不少困難。雖然他最後在1952年被迫放棄競逐連任,但今天普遍的學者仍視他為最出色的美國總統之一。

軸心國傳記

卡爾·鄧尼茲納粹德國海軍元帥、先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了潛艇艦隊總司令、海軍總司令、納粹德國聯邦大總統和武裝力量總司令之職。鄧尼茲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擔任潛艇艦長,而後在兩場大戰的戰間期中建設與訓練海軍潛艇部隊,更以自己的經驗加以改良,搭配戰略規劃、通訊與協調攻擊衍生出潛艇戰術——「狼群戰術」,在橫亙大戰全期的大西洋海戰中指揮潛艇艦隊,為德國海軍立下赫赫戰功。與海軍水面艦隊表現不佳的情況相對的是潛艇的活躍,因此在注重前者的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請辭後,希特勒任命鄧尼茲繼任其職。由於長久共事所取得的信任以及戰爭末期納粹領導階層的背叛,希特勒在遺囑中任命鄧尼茲為其繼承人,身兼總統與德意志國防軍最高統帥。鄧尼茲擔任其職位約20多天,指揮德軍向同盟國投降。戰後於紐倫堡審判判決十年有期徒刑,於1956年釋放。

二戰分類

分類拼圖
分類拼圖

其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