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生產總值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經濟學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經濟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經濟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中國專題 (獲評未評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中國最早GDP (張風波主編"中國宏觀經濟結構與政策",1988年)[編輯]

年份 GDP(百萬元) GDP (千萬美元) 人均GDP(美元) 時 期 年平均增長速度(%)
1952 68,090 2,854 49.7
1953 81,960 3,279 55.8 1953~1957 8.88%
1954 86,470 3,368 55.9
1955 91,090 3,621 58.9 1958~1960 9.19%
1956 101,960 4,138 65.9
1957 104,960 4,264 65.9 1961~1965 -0.17%
1958 129,240 5,250 79.6
1959 141,260 5,738 85.4 1966~1978 6.62%
1960 141,030 5,729 86.5
1961 115,130 4,677 71.0 1979~1986 8.76%
1962 106,810 4,339 64.5
1963 115,600 4,696 67.9 1953~1986 6.64%
1964 134,790 5,475 77.7
1965 160,340 6,513 89.8
1966 183,340 7,447 99.9
1967 171,890 6,983 91.4
1968 163,570 6,644 84.6
1969 186,920 7,593 94.1
1970 222,650 9,045 109.0
1971 240,100 10,049 117.9
1972 246,920 11,063 126.9
1973 267,960 12,975 145.4
1974 271,430 14,014 154.2
1975 290,100 15,103 163.4
1976 281,290 14,912 159.2
1977 304,640 16,767 176.5
1978 348,860 20,536 213.3
1979 389,270 24,653 252.7
1980 428,550 27,019 273.7
1981 457,850 26,955 269.4
1982 495,980 26,700 262.9
1983 550,570 26,663 260.1
1984 655,330 27,157 262.4
1985 796,130 27,401 262.1
1986 909,090

來源: 互動百科:中國GDP,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55ws對話貢獻)於2010年11月6日 (六) 21:04加入。

無標題[編輯]

1985年中國國務院批准採用GDP對國民經濟進行核算,中國開始了建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理論基礎、指導思想和核算模式的研究。1986年由張風波主持的中國國家七五重點項目「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最早完成和公布了中國自主研究的GDP指標。其要點被收入張風波主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集體執筆的 中國宏觀經濟結構與政策(1988年版)。該研究參考世界銀行的基本計算方法,根據中國國情進行了加權處理和項目調整,並通過匯率移動平均換算成美元表示的指標,系統地完成了中國1952-1986年三十多年GDP、人均GDP等指標製作,並進行了增長率和各要素變化及貢獻度的分析研究,以及國際比較。同時,還比較了MPS(物資產品平衡表體系)與SNA(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兩大體系對中國經濟的分析結果。該成果為中國GDP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國務院於1992年8月發出《關於實施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方案的通知》,正式開始在中國實行SNA體系,GDP成了中國最為重要的經濟指標。1997年中國國家統計局和日本一橋大學合作,按照SNA原則對中國GDP數據進行了重新估算。(互動百科:中國GDP)

將上世紀80年代張風波的GDP與1997年國家統計局和日本合作研究的GDP結果進行比較,兩者非常一致,偏差率僅為0.1%至7%。這期間,數據本身的調整、要素加權的改變、可比價格的各年修正、統計方法的重大變更等決定了計算結果不可能相同。即使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今,同一時間的同一單項調查結果,也容許至少正負3%,即6%的誤差。如此細微的差異證明了當年張風波和他培養的團隊在百業待興,理論空白,數據奇缺,手段簡陋的極其困難條件下,白手起家所進行的研究是何等地嚴謹,結果是何等地精確!(人民網 中國GDP)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55ws對話貢獻)於2010年11月6日 (六) 21:22加入。

這裡GDP數據到底哪裡來的啊?[編輯]

為什麼和國家統計局數字沒有一個對得上的?例如統計局2013年GDP是595,244.4億元。Shenyqwilliam留言2016年7月31日 (日) 15:31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3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8月2日 (三) 17:13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9月8日 (五) 05:0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