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近期變更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元維基上幫助文檔副本的中文翻譯,請參看元維基上的幫助文檔後再修改本文。

本文在元維基的原文是:meta:Help:Recent_changes

讀者手冊

  1. 如何訪問維基百科
  2. 搜尋維基百科
  3. 下載內容
  4. 連結至此的頁面
  5. 隨機條目
  6. 閱讀生物資訊框
  • 使用者帳號
  1. 如何登入
  2. 偏好設定
  3. 使用者樣式
  4. Email 聯絡使用者
  • 引用維基百科的內容
  1. 簡明著作權資訊
  2. 引用維基百科
  • 跟蹤修改
  1. 近期變更
  2. 相關變更
  3. 監視清單
  4. 頁面歷史
  5. 不同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6. 使用者貢獻頁面

近期變更頁面顯示了最近在Wikipedia上所作的編輯工作。在這個頁面上,你可以了解其他參與者所作的工作。你可以使用[[Special:Recentchanges]]連結到近期變更頁。

理解近期變更

當使用預設的偏好設定時,近期變更頁每頁顯示50行,顯示如以下的樣子:

縮寫列表:
維基數據編輯
此編輯可能有問題並應被複審(更多資訊
該編輯建立了新頁面(請參考新頁面
此為次要編輯
該編輯由機器人執行
(±123)
該頁面變更的大小 (位元組)

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這裡顯示了5次編輯,一行顯示一次編輯。

從左到右依次為:

  • 差異:通過這個連結可以比較這次編輯與上一次的版本之間的區別,如果「差異」上沒有連結,則說明這次編輯是建立頁面。
  • 歷史:通過這個連結可以顯示這篇文章的修訂歷史
  • :這表示這次修改是一次「小修改」,這個功能只有登入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 :這表示這篇文章是一篇新建立的文章。在這個位置也可能同時標有「小」和「新」例如:重新導向。也可能在這個位置沒有這兩種標記。
  • 接下來的連結顯示的是被編輯過的頁面,指向其最新版本。
  • 16:55預設是指UTC時間,你可以通過偏好設定修改為你所在時區的時間。
  • 後面的紅色、綠色或灰色數字所指為條目的位元組大小加減。
  • 下一個連結對於登陸使用者,則連接到他的使用者頁面,如果使用者頁面存在,顯示為藍色,如果使用者頁面不存在,則為紅色。對於未登陸使用者這裡顯示他的IP位址,並連接到其使用者貢獻頁。
  • 下一個連結是使用者對話頁,如果它存在則顯示藍色,否則顯示紅色。
  • 最後一個連結為連結至登陸使用者的貢獻頁面,匿名使用者不顯示(因連結已在IP位址處提供)。
  • 一行的最後有時會顯示一些文字,這是保存編輯時,在「編輯摘要」中使用者所寫的內容。沒有則不顯示。

對於「回退員」,在最後或會顯示「回退」連結,詳情請參閱Wikipedia:回退功能

偏好設定

登陸使用者可以設定一些參數來改變近期變更頁的顯示。參看Wikipedia:如何登入Wikipedia:偏好設定

影響近期變更頁的參數有:

  • 近期變更中隱藏細微修改:這個功能只能是登陸使用者才能使用。
  • 近期變更增強:使用這個參數,可以將同一頁面的多次編輯集中在一起顯示。這個功能使用了JavaScript,在某些瀏覽器中可能無法工作。參看help:增強的近期變更
  • 近期變更頁行數:它可以改變在近期變更頁中每頁所顯示的預設行數。

近期變更頁面的頭部

Special:Recentchanges頁面上部的文字是{{Recentchanges}}的內容,主要包括:

針對特定頁面的技巧

從一個精確的時間開始檢視新的修改

如果你進入近期變更頁面,例如在10:38 2004年10月21日,會有一行顯示「顯示從10:38 2004年10月21日開始的新變更」,可以看到從這個時間以來的修改。

產生的連接如下所示,其中時間使用UTC+1:

http://zh.wikipedia.org/w/wiki.phtml?title=Special:Recentchanges&from=20030802064526

(格式:yyyymmddhhmmss,UTC 時間)。

「近期變更顯示的行數」可以通過偏好設定來修改。

這個功能不能和「隱藏登陸使用者」一起使用,除非你手工修改URL

檢查相關變更的更新

在頁面左側搜尋框中輸入「Special:Recentchangeslinked/目標詞」,可以查到該頁面中引用條目的最新修改情況。

在近期變更中隱藏登入使用者

使用Special:Recentchanges/hidelui可以在近期變更中只顯示非登陸使用者的編輯,而將登陸使用者的編輯隱藏起來。這個功能可以用來監視垃圾資訊、破壞等等。顯示某一時間以來的最新變更不能和這個功能一起使用,但是可以通過手工輸入URL,增加&hideliu=1來實現。例如

http://zh.wikipedia.org/w/wiki.phtml?title=Special:Recentchanges&from=20030802064526

你可能需要這樣:

http://textbook.wikipedia.org/w/wiki.phtml?title=Special:Recentchanges&from=20030802064526&hideliu=1

來實現瀏覽從這個時間開始的隱藏登陸使用者的近期變更。

編輯數量的限制

在近期變更中能夠顯示的最大的編輯數量是5000次(使用「limit=5000」),這時你不能使用增強的近期變更。但有時這一限制可能更低,而且沒有明確說明具體的數值。如果使用者要求顯示更多編輯,系統不會給出任何編輯資訊,也不給出錯誤提示,而僅僅是回答一個空白頁面(但空白頁面並不是沒有相應),或者30分鐘之後系統仍然忙,而沒有顯示。

檢視更久遠的編輯情況可以通過使用監視頁面(例如將「監視清單」和「編輯歷史」結合使用),一個頁面鏈出的所有頁面(「鏈出變更」),「新頁面」,具體某一個頁面的「編輯歷史」,以及具體使用者的貢獻(「使用者貢獻」)等途徑來進行,而不是使用近期變更。

編輯記錄的變更和遺失

一個頁面被重命名(移動)之後,更早的編輯記錄連同頁面的建立記錄會相應的變換名稱。如果一個頁面被刪除,則所有相關編輯記錄也不會在最近更新中出現。因此,最近更新不同於編輯日誌,因為後者在編輯發生之後不能變更。

反過來,如果移動一個頁面至重新導向頁面,原來重新導向頁面的建立歷史則只會在近期變更中顯示,而不會存在於任何編輯歷史、監視清單、鏈出變更或使用者貢獻中。

機器人

在連結中加上&hidebots=0可以隱藏機器人做的修改。管理員可以將某些改動標記為機器人 做的,這樣的話在預設情況下檢視最新變更就可以不顯示這些改動了。

請參閱關於回退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