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龍潭區 (吉林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龍潭區
市轄區
龍潭區在吉林市的位置
龍潭區在吉林市的位置
坐標:43°54′30″N 126°33′23″E / 43.9084°N 126.5565°E / 43.9084; 126.5565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吉林省吉林市
下級行政區
19
面積
 • 總計1,171.49 平方公里(452.31 平方英里)
人口(2020)
 • 總計37.16萬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132021
電話區號0432
車輛號牌吉B
行政區劃代碼220203
網站龍潭區政府網

龍潭區吉林省吉林市下轄區。地名來源自南郊的龍潭山。是中國石化吉林省的原油加工基地。吉林市主要的重工業設施都在此區。區人民政府駐遵義東路。

地理位置[編輯]

龍潭區位於吉林市區東北部,松花江北岸,因龍潭山而得名。 龍潭區東部與蛟河市接壤,東南與豐滿區相連,南部和西部與昌邑區隔江相望,北部與舒蘭市毗鄰,位於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中間位置,處在環渤海經濟圈輻射範圍內,距離長春經濟圈和城市圈100公里,幅員面積1208.9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編輯]

龍潭區新石器時代境內有人類棲息,虞至周秦時期均屬肅慎族活動地區。東漢末期,龍潭地域屬東扶餘國管轄。公元410年,高句麗滅東扶餘國,建置龍潭山城。宋、遼、金政權並立時期,龍潭地域為遼東京道涑州境。公元1115年,女真族滅遼朝建立金朝,龍潭地域為金朝上京路會寧府轄地。公元1271年,元朝取代南宋統治中原,龍潭地域為遼陽行省開元路平府境地。清朝雍正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727年1月12日)吉林烏拉設永吉州,龍潭地域屬永吉州管轄。1929年龍潭地域屬永吉縣第十區大屯村。1942年,吉林增設白山、江南、江北、龍潭、興隆5個區,龍潭區公所轄龍潭村、龍瑞村、龍雲村、北甸子村、大砬子村、天太村、裕民村、裕豐村、永安村;江北區公所轄山前村、建設村、孤家子村、泡子沿村、棋盤村、民主村、四間房村、哈達村、大屯村。1946年2月,民主聯軍進駐吉林市,建立龍潭區公所;1946年5月,國民黨占據吉林市,成立龍潭區公所;1948年3月,吉林市解放成立龍潭區公所,隸屬吉林市人民政府領導;1956年改稱龍潭區人民委員會;1960年,成立龍潭區人民公社;1962年恢復龍潭區人民委員會;1968年撤銷龍潭區人民委員會,成立龍潭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改稱龍潭區人民政府;1992年,吉林市政府將原郊區的金珠鄉、江北鄉及龍潭鄉的大砬子村、北甸子村、龍城村、土城子村、鐵東村、東升村、天太村劃歸龍潭區管轄;1998年12月,經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吉林龍潭經濟開發區;2000年,吉林市政府將原永吉縣缸窯鎮、烏拉街滿族鎮、大口欽滿族鎮、楊木鄉、江密峰鎮、阿拉底管理區劃歸龍潭區管轄;2005年,龍潭區撤銷龍潭鄉設立承德街道;2005年10月,楊木鄉併入缸窯鎮。2008年10月,省政府批准成立吉林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範園區,設在龍潭區,與龍潭區人民政府合署辦公。2016年8月9日,龍潭經濟開發區(原吉林金珠工業區)搬出金珠鎮,獨立運行。

地區資源[編輯]

龍潭區非金屬礦物儲量富足。根據吉林省地質調查二所提供的礦產資源分布區域預測,龍潭區有花崗岩、白粘土、褐煤等礦產資源15種,其中粘土礦在大口欽滿族鎮、缸窯鎮轄區內分布面積約為40平方公里,儲量達4.2億噸以上;玄武岩儲量5億噸以上;頁岩儲量10億噸以上;瓷石儲量1000萬噸;沸石儲量1500萬噸以上,非金屬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龍潭區水電資源豐沛。域內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0條,主要河流有一江(松花江)、兩河(牤牛河、團山子河)。地下水資源儲藏量為9.8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量為2.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綜合補給量1.6億立方米,過境容水量150億立方米,地下水現狀開採量為1.1億立方米。擁有小一型水庫10座,小二型水庫45座,總庫容3300萬立方米。域內日供水能力62萬噸、供電能力達148萬千瓦、總蒸汽能力8570噸/小時、日處理污水能力達71萬噸。

龍潭區農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面積廣,現有林地面積3.9萬公頃,森林面積4.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5%,林木綠化率37%,是重要的後備森林資源基地;經濟動植物資源豐富,梅花鹿、林蛙遠近聞名,盛產安山貢梨、烏拉香瓜等本地水果和蕨菜、蘑菇等山野菜;綠色有機大米、粘甜玉米、江密峰貢米、棋盤雷香豬、烏拉小米、白菜、元蔥和無公害蔬菜等農產品享譽省內外,是吉林地區重要的稻米、蔬菜、肉牛、肉雞生產基地。

氣候環境[編輯]

地處長白山脈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西邊是肥沃的沖積平原,東邊是長白山野生資源豐富的低山丘陵區,松花江呈半包圍狀環繞龍潭區,流程58公里。屬中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5℃,降水量650--750毫米,無霜期130天。

旅遊交通[編輯]

隆重的薩滿教儀式以祭祖為大宗,慣於龍虎年或蛇年春秋二季操理,分家祭和族祭。家祭時要選擇本家娶妻生子、就職榮升、修宅遷居、壽老病故或兒女久病初愈等紅白喜事的時候。全民族團結、喜慶豐收可操辦族祭。無論是那種祭祀都得請全族老幼參加。在整個祭祀活動中,可分祭神樹、殺豬祭神杆、領姓、擺件子、蒸糯米、打打糕等一整套習俗。

滿族的婚禮也很別致。結婚前幾天,女方要將妝奩及新娘所用衣物用車送到男方家,次日男青年要到女方家拜謝。新娘不分什麼季節都要穿棉服,到婆家門前時新郎拿起特 龍潭區制的弓箭,向新娘的車轎射三箭,以示吉利。滿族風味飲食主要有哈依瑪(水糰子)、打打糕、菠蘿葉餅、粘豆包、大小黃米「火勺」有煎、炸、蒸、煮4種做法。

觀賞霧凇美景——霧凇島吉林霧凇以其「冬天裡的春天」般詩情畫意的美,同黃山雲海、泰山日出、錢塘潮湧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吉林霧凇奇美壯觀,天下聞名,而猶以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霧凇島霧凇為最佳。

霧凇通稱「樹掛」,是霧氣和水汽遇冷凝結在枝葉上的冰晶,分為粒狀和晶狀兩種。粒狀霧凇結構緊密,形成一粒粒很小的冰塊,而晶狀霧凇結構比較鬆散,呈較大的片狀。吉林的霧凇就屬於晶狀。它是在吉林市獨特的地理環境中自然形成的。從吉林市區溯松花江而上15公里是豐滿水電站,冬季江水通過水輪機組,水溫升高變暖,每到數九隆冬從水輪機組流出的水仍有4℃,江水載着巨大的熱能,形成了松花江幾十里緩緩流經市區不凍的奇境。從水面源源不斷地蒸發出水氣,整個江面白霧騰騰,久不消散。沿江長堤,蒼松林立,楊柳低垂,在一定氣壓、溫度、風向等條件作用下江面上蒸騰的霧氣遇冷凝成了霧凇。 霧凇之美,美在壯觀,美在奇絕。觀賞霧凇,講究的是在「夜看霧,晨看掛,待到近午賞落花」。「夜看霧」,是在霧凇形成的前夜觀看江上出現的霧景。大約在夜裡十點多鐘,松花江上開始有縷縷霧氣,繼而越來越大,越來越濃,大團大團的白霧從江面滾滾而起,不停地向兩岸飄流。「晨看掛」是早起看樹掛。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樹木,一夜之間變成一片銀白。棵棵楊柳宛若玉枝垂掛,簇簇松針恰似銀菊怒放,晶瑩多姿。尤以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霧凇島」上的樹掛最為壯觀。「待到近午賞落花」,是說樹掛脫落時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時左右,樹掛開始一片一片脫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風吹起脫落的銀片在空中飛舞,明麗的陽光輝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顏六色的雪簾。

區中心距吉林火車站5公里,距長春龍嘉國際機場76公里。區內路網縱橫,交通十分便捷,鐵路可直達長春、瀋陽、大連、哈爾濱、上海、北京等地,區內設有編組站吉林北站;公路202國道302國道、全國聯網高速公路穿區而過;鄉村公路里程達到1041公里,已實現「村村通」。

行政區劃[編輯]

面積1208.9平方公里,全區共轄1鄉5鎮126個行政村、13個街道38個社區,下轄2個省級開發區(吉林市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範園區、龍潭經濟開發區)。[1]

榆樹街道、​遵義街道、​鐵東街道、​龍潭街道、​新安街道、​湘潭街道、​龍華街道、​新吉林街道、​山前街道、​泡子沿街道、​靠山街道、​東城街道、​承德街道、​烏拉街滿族鎮、​缸窯鎮、​江密峰鎮、​大口欽鎮、​金珠鎮、​江北鄉、​龍潭經濟開發區金珠工業區

人口[編輯]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龍潭區常住人口為371607人[2],城鎮化率為73.85%,常住人口戶數為15.8586萬戶。區內居住有漢、蒙、回、朝、俄羅斯等20多個民族。

參考文獻[編輯]

  1. ^ 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政府. www.longtan.gov.cn. [2024-06-07]. 
  2. ^ 中國: 吉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9).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