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龙潭区 (吉林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龙潭区
市辖区
龙潭区在吉林市的位置
龙潭区在吉林市的位置
坐标:43°54′30″N 126°33′23″E / 43.9084°N 126.5565°E / 43.9084; 126.5565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吉林省吉林市
下级行政区
19
面积
 • 总计1,171.49 平方公里(452.31 平方英里)
人口(2020)
 • 总计37.16万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邮政编码132021
电话区号0432
车辆号牌吉B
行政区划代码220203
网站龙潭区政府网

龙潭区吉林省吉林市下辖区。地名来源自南郊的龙潭山。是中国石化吉林省的原油加工基地。吉林市主要的重工业设施都在此区。区人民政府驻遵义东路。

地理位置[编辑]

龙潭区位于吉林市区东北部,松花江北岸,因龙潭山而得名。 龙潭区东部与蛟河市接壤,东南与丰满区相连,南部和西部与昌邑区隔江相望,北部与舒兰市毗邻,位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中间位置,处在环渤海经济圈辐射范围内,距离长春经济圈和城市圈100公里,幅员面积1208.9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编辑]

龙潭区新石器时代境内有人类栖息,虞至周秦时期均属肃慎族活动地区。东汉末期,龙潭地域属东扶余国管辖。公元410年,高句丽灭东扶余国,建置龙潭山城。宋、辽、金政权并立时期,龙潭地域为辽东京道涑州境。公元1115年,女真族灭辽朝建立金朝,龙潭地域为金朝上京路会宁府辖地。公元1271年,元朝取代南宋统治中原,龙潭地域为辽阳行省开元路平府境地。清朝雍正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727年1月12日)吉林乌拉设永吉州,龙潭地域属永吉州管辖。1929年龙潭地域属永吉县第十区大屯村。1942年,吉林增设白山、江南、江北、龙潭、兴隆5个区,龙潭区公所辖龙潭村、龙瑞村、龙云村、北甸子村、大砬子村、天太村、裕民村、裕丰村、永安村;江北区公所辖山前村、建设村、孤家子村、泡子沿村、棋盘村、民主村、四间房村、哈达村、大屯村。1946年2月,民主联军进驻吉林市,建立龙潭区公所;1946年5月,国民党占据吉林市,成立龙潭区公所;1948年3月,吉林市解放成立龙潭区公所,隶属吉林市人民政府领导;1956年改称龙潭区人民委员会;1960年,成立龙潭区人民公社;1962年恢复龙潭区人民委员会;1968年撤销龙潭区人民委员会,成立龙潭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改称龙潭区人民政府;1992年,吉林市政府将原郊区的金珠乡、江北乡及龙潭乡的大砬子村、北甸子村、龙城村、土城子村、铁东村、东升村、天太村划归龙潭区管辖;1998年12月,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吉林龙潭经济开发区;2000年,吉林市政府将原永吉县缸窑镇、乌拉街满族镇、大口钦满族镇、杨木乡、江密峰镇、阿拉底管理区划归龙潭区管辖;2005年,龙潭区撤销龙潭乡设立承德街道;2005年10月,杨木乡并入缸窑镇。2008年10月,省政府批准成立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设在龙潭区,与龙潭区人民政府合署办公。2016年8月9日,龙潭经济开发区(原吉林金珠工业区)搬出金珠镇,独立运行。

地区资源[编辑]

龙潭区非金属矿物储量富足。根据吉林省地质调查二所提供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预测,龙潭区有花岗岩、白粘土、褐煤等矿产资源15种,其中粘土矿在大口钦满族镇、缸窑镇辖区内分布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储量达4.2亿吨以上;玄武岩储量5亿吨以上;页岩储量10亿吨以上;瓷石储量1000万吨;沸石储量1500万吨以上,非金属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龙潭区水电资源丰沛。域内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0条,主要河流有一江(松花江)、两河(牤牛河、团山子河)。地下水资源储藏量为9.8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为2.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综合补给量1.6亿立方米,过境容水量150亿立方米,地下水现状开采量为1.1亿立方米。拥有小一型水库10座,小二型水库45座,总库容3300万立方米。域内日供水能力62万吨、供电能力达148万千瓦、总蒸汽能力8570吨/小时、日处理污水能力达71万吨。

龙潭区农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广,现有林地面积3.9万公顷,森林面积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5%,林木绿化率37%,是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基地;经济动植物资源丰富,梅花鹿、林蛙远近闻名,盛产安山贡梨、乌拉香瓜等本地水果和蕨菜、蘑菇等山野菜;绿色有机大米、粘甜玉米、江密峰贡米、棋盘雷香猪、乌拉小米、白菜、元葱和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享誉省内外,是吉林地区重要的稻米、蔬菜、肉牛、肉鸡生产基地。

气候环境[编辑]

地处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西边是肥沃的冲积平原,东边是长白山野生资源丰富的低山丘陵区,松花江呈半包围状环绕龙潭区,流程58公里。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降水量650--750毫米,无霜期130天。

旅游交通[编辑]

隆重的萨满教仪式以祭祖为大宗,惯于龙虎年或蛇年春秋二季操理,分家祭和族祭。家祭时要选择本家娶妻生子、就职荣升、修宅迁居、寿老病故或儿女久病初愈等红白喜事的时候。全民族团结、喜庆丰收可操办族祭。无论是那种祭祀都得请全族老幼参加。在整个祭祀活动中,可分祭神树、杀猪祭神杆、领姓、摆件子、蒸糯米、打打糕等一整套习俗。

满族的婚礼也很别致。结婚前几天,女方要将妆奁及新娘所用衣物用车送到男方家,次日男青年要到女方家拜谢。新娘不分什么季节都要穿棉服,到婆家门前时新郎拿起特 龙潭区制的弓箭,向新娘的车轿射三箭,以示吉利。满族风味饮食主要有哈依玛(水团子)、打打糕、菠萝叶饼、粘豆包、大小黄米“火勺”有煎、炸、蒸、煮4种做法。

观赏雾凇美景——雾凇岛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黄山云海、泰山日出、钱塘潮涌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吉林雾凇奇美壮观,天下闻名,而犹以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雾凇岛雾凇为最佳。

雾凇通称“树挂”,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分为粒状和晶状两种。粒状雾凇结构紧密,形成一粒粒很小的冰块,而晶状雾凇结构比较松散,呈较大的片状。吉林的雾凇就属于晶状。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从吉林市区溯松花江而上15公里是丰满水电站,冬季江水通过水轮机组,水温升高变暖,每到数九隆冬从水轮机组流出的水仍有4℃,江水载着巨大的热能,形成了松花江几十里缓缓流经市区不冻的奇境。从水面源源不断地蒸发出水气,整个江面白雾腾腾,久不消散。沿江长堤,苍松林立,杨柳低垂,在一定气压、温度、风向等条件作用下江面上蒸腾的雾气遇冷凝成了雾凇。 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在“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夜看雾”,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江上出现的雾景。大约在夜里十点多钟,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滚滚而起,不停地向两岸飘流。“晨看挂”是早起看树挂。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尤以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雾凇岛”上的树挂最为壮观。“待到近午赏落花”,是说树挂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

区中心距吉林火车站5公里,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76公里。区内路网纵横,交通十分便捷,铁路可直达长春、沈阳、大连、哈尔滨、上海、北京等地,区内设有编组站吉林北站;公路202国道302国道、全国联网高速公路穿区而过;乡村公路里程达到1041公里,已实现“村村通”。

行政区划[编辑]

面积1208.9平方公里,全区共辖1乡5镇126个行政村、13个街道38个社区,下辖2个省级开发区(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龙潭经济开发区)。[1]

榆树街道、​遵义街道、​铁东街道、​龙潭街道、​新安街道、​湘潭街道、​龙华街道、​新吉林街道、​山前街道、​泡子沿街道、​靠山街道、​东城街道、​承德街道、​乌拉街满族镇、​缸窑镇、​江密峰镇、​大口钦镇、​金珠镇、​江北乡、​龙潭经济开发区金珠工业区

人口[编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龙潭区常住人口为371607人[2],城镇化率为73.85%,常住人口户数为15.8586万户。区内居住有汉、蒙、回、朝、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

参考文献[编辑]

  1. ^ 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政府. www.longtan.gov.cn. [2024-06-07]. 
  2. ^ 中國: 吉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9).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