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長肺魚解剖側視圖。圖中notochord指脊索,lung指肺,liver指肝。脊索縱貫支撐全身。

脊索(英語:notochord)是存在於某些後口動物軀體背側的一條長而韌的棒狀結構,主要起到支撐體軸的作用;在生命周期的某段或全部時間擁有脊索的動物,稱為脊索動物。脊索代表身體的原始中軸和中軸骨發育的中心;且脊索、背神經管咽鰓裂是脊索動物的三大特徵[1]

脊索只在胚胎發育階段出現,隨後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的動物稱為脊椎動物,其擁有骨質軟骨內骨骼,成年後脊索殘餘部分退化為椎間盤髓核;因此脊索是脊椎動物胚胎發育中的共性結構[2]

脊索具有彈性,能彎曲,不分節;位於消化道背面和背神經管腹面之間,來源於脊索動物的胚胎的原腸背壁。 有的物種,例如文昌魚,圓口類。終生都靠脊索支撐身體。

參考文獻[編輯]

  1. ^ 中國百科大辭典編撰委員會. 中国百科大辞典, 第 8 卷.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9: 5617. ISBN 9787500062127. 
  2. ^ 李宏. 动物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 青蘋果數據中心. 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