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山城之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蔚山城之战万历朝鲜之役期间由联军发动的攻打蔚山倭城(遗址位于今蔚山广域市)的失败战役。第一次,明、朝联军在前两天的进攻中顺利,但随后就陷入到围城战中,攻城不克,在之后日军的援军到来了,联军被迫撤退。第二次,由于日军防御依旧坚固外加另外一路明、朝联军遭遇了惨败,明、朝联军主动撤退。

第一次蔚山城之战[编辑]

第一次蔚山城之战
万历朝鲜之役的一部分

明、朝联军围攻蔚山城
日期万历廿五年(1597年)农历12月23日至来年1月4日
地点
结果 日军胜利[1]但日军似胜非胜
参战方
大明
朝鲜
日本
指挥官与领导者
大明:
杨镐
麻贵
李如梅

朝鲜军(受杨镐和麻贵管辖):

权栗
金应瑞
加藤清正
浅野幸长
太田一吉
蜂须贺家政
黑田长政
吉川广家
毛利秀元
长宗我部元亲
兵力
大明:40,000人(实际参战约36,000人)[2]
朝鲜:10,000人
守城:16,000人
援军:13,000+人(这是陆上援军数据)[3]水军,人数不详,战船至少数十艘(90+艘)
伤亡与损失
14,800[4][5]
or此战明军阵亡1621人,伤2908人,朝军则不详,但多临阵逃跑
8,000人以上[6]
or15000人以上

1597年末,日本在沿海建造一系列城池/倭城以防御。日军加藤清正部、浅野部、毛利部、太田部分兵建造其中之一的蔚山城以作为据点。明朝联军得知后,决定进攻此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十二月,杨镐麻贵率领明军三万六千人(原有四万人,但来到蔚山前分出了一些兵力去防守顺天、泗川的日军),权栗(受杨镐麻贵管辖)率朝鲜军一万人,分三协和标下军第一次攻打蔚山城。

十二月二十三日,此时蔚山城尚有一大部分未建完,不少日军在城外驻扎,并无防备。明朝联军趁此机会以李如梅为先锋佯退诱敌,摆赛、杨登山等率兵伏击和突击,日军被打的大败,被斩首者就有五百,其他首级被损害而不能割首的、逃亡时掉入旁边的河流中溺死的、被火烧死的有几千人。战败后的日军退入蔚山南部城寨中据守。在西生浦的加藤清正得知消息后晚上乘小船来到了蔚山地区。

十二月二十四日,攻城的明、朝联军联将蔚山城团团包围,攻下了城隍堂及太和江左右的城寨,斩首八百,焚溺死者不可胜计。左协大将李如梅曾一度攻入岛山本丸,但被麻贵、杨镐叫停。

此时的日军只剩下了两三千人据守最后的岛山城。

随后的几天里联军数度对最后的岛山城发起攻城,但都被日军火绳枪集中火力击退,明朝联军伤亡惨重。风雨交加和补给的不足摧残着明军,也摧残著岛山城内的日军。太和江入海口上有一支40艘战船的日军,他们每天都前往蔚山与明、朝联军激战,明军没有水军,附近的朝鲜水军将领李云龙也不愿意配合明军,所以明军无法消灭这支日军水军。朝鲜将领中的金应瑞在这些天表现相对较好,抓获了很多从岛山出来的日本人和朝鲜人。

十二月三十日,岛山城内的日军由于饥饿和寒冷已危在旦夕,为了给援军的到来争取时间于是向明朝联军假装求和。

不久,毛利秀元黑田长政等率援军自西生浦赶来,长宗我部元亲也率水军从西生浦赶来。长宗我部元亲先会和了在太和江下流的那一只早已到达的日军水军,然后也前往蔚山支援。此时援军兵力光陆军兵力就达到一万三千人,分为3队,而水军縂人数不详,但至少有90艘战舰。杨镐、麻贵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为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于正月三日晚再次发起攻城。杨镐、麻贵亲自督战,阵斩畏缩不前者,但明朝联军士气已挫。而城中的日军得知援军到来后则士气大振,弹飞如雨。明朝联军士气低落,遂于正月四日下令撤军。[7]

日军毛利秀元黑田长政等见状陆续出击,追击联军。毛利秀元等人率领的二、三番队给予了箭滩地区被包围的明、朝联军重创。西江口的明军,没有详细的史料,只知道他们是最后回来的,损失惨重。黑田长政等率领的一番队尝试进攻明军的大部队,但被杨镐等人派遣的殿后骑兵多次击退,黑田长政等人知道打不过明军骑兵,只能搞形式主义的追击,由此明军的大部队安全撤离。

蔚山之战,明军阵亡1621人,伤2908人。[8]朝鲜军截止到正月初一日,统计阵亡298人,伤876人,临阵逃跑4982人,蔚山朝鲜军仅剩下3813人,战争还没结束逃跑的人就占半数,后续到正月四日战争结束时总伤亡不详。

第一次蔚山城之战后,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等十三将联名向丰臣秀吉提出放弃蔚山、顺天梁山三个城,但被秀吉拒绝。后来丰臣秀吉迫于形势,放弃了梁山、龟浦两个城。

第一次蔚山之战可以说是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最重要的一战,丰臣秀吉原本计划在1598年的春天北上发动进攻,但由于蔚山之战损失过大而推迟到1599年春天,但很快丰臣秀吉就发现,他已经没机会了,因为他的生命快走道尽头了。

第二次蔚山城之战[编辑]

第二次蔚山城之战
万历朝鲜之役的一部分
日期万历廿六年(1598年)九月十一—十月初六
地点
结果 日军胜利
参战方
大明
朝鲜
日本
指挥官与领导者
大明:
麻贵
朝鲜:
金应瑞(受麻贵管辖)
加藤清正
兵力
大明:24,000人
朝鲜:5,500人
10,000人

明、朝联军再次攻打蔚山倭城。此次明朝联军方面由麻贵率领。麻贵率领联军尝试了几次小规模的进攻,之后麻贵听到董一元这一路大败的消息,感到了忧虑,因此而撤军。 [9][10]

有一个误解认为麻贵在蔚山被加藤清正伏击,但这是错误的,朝鲜史书大部分记载的是9月21日明军伏击了日军,而不是日军伏击明军。明军在这次伏击战中斩首1级,除了斩级外日军还有很多溺死者。

脚注[编辑]

  1. ^ 《宣祖实录》是夜二更, 分户曹参议李时发, 在忠州驰启曰: "当日有蓟镇巡抚衙门差官, 自南边来过, 谓吴经历曰: ‘天兵围岛山, 十日不得破, 而求援倭船, 多数来泊, 故不得已初四日解围撤兵, 致到庆州’ 云。"
  2. ^ 《明史·卷259》: 镐会总督邢玠、提督麻贵议进兵方略,分四万人为三协,副将高策将中军,李如梅将左,李芳春、解生将右,合攻蔚山。
  3. ^ (日语)“日本戦史・朝鲜役”,大日本参谋本部。
  4. ^ 'Korea Broadcasting System, "History Special Book Edition vol. 6" - Siege of Ulsan, p. 280'
  5. ^ (朝鲜文)임진왜란 '울산성 전투도' 사진출력물 기증
  6. ^ (日语)“日本戦史・朝鲜役”,大日本参谋本部
  7. ^ 《宣祖实录》若解围时事, 则巳时初, 传令步兵及病伤之军, 先为流出, 未时末, 经理始撤帐幕。 令摆赛、杨登山之军殿后, 一同出来, 船上之贼, 才为下陆, 摆、杨两将, 还为追逐, 斩八级, 贼退却。
  8. ^ 《东师奏报》阵亡千把总官张应元等二十一员,军兵青打哈等七百七十七名。阵伤回营身故官六员,病伤回营陆续身故军兵张四等八百一十七名。轻伤官军麻代等二千九百八员。
  9. ^ 《经略御倭奏议》麻贵将兵分投埋伏,计阻清正,不令西援;清正夜出,伏兵冲突进营,砍杀倭兵甚多,就阵获见解倭兵界磨及倭将化叱大里小如文,又烧焚岛山、后江、南集、粮寨房千余间,各贼赤身溺水者难以数算。
  10. ^ 《再造番邦志》麻贵统大兵。以副摠兵解生为先锋。攻淸正于蔚山。分屯步兵于新宁,义兴之间。薛虎臣兵一千我国兵一百留屯左水营。遣我国别将金应瑞于庆州。约以九月十九日。先攻温井之贼。会差官郝云贤报。中路附贼鲜民出来者众。提督招舌官曰。右道之贼有撤去之形。鲜民被掳者多出来云。今攻温井。鲜民必多死。尔持免死帖。往与吴,王二将相议。不必速进。十一日二更。解生,杨登山领六千兵趋蔚山。王国栋,颇贵率三千兵埋伏于路傍。子夜直前搏战。斩十七级。仍屯山上。二十一日。进军于庆州于朝驿。四更。提督先发标兵。解,杨,王,颇四将马兵阵于岛山相望山上。提督下营富平驿旧址。步兵屯于兵营旧址。挑选精骑邀战。贼乍出乍入。已而大出。与骑兵交战。千总麻云等领二百骑由箭滩到岛山。贼不意其至。仓黄奔迸。溺水死者甚众。只斩一级。尽烧房屋粮草。我国将官金应瑞亦于是日攻东莱温井之贼。斩数十级。提督令诸营各葺草房为屯守计。日出。游兵往来挑战。而贼坚守不出。天兵近城则放丸如雨。二十六日。提督令诸将变阵佯退。诱贼出城。而贼犹不出。二十九日。管拨军杨汝德报釜山贼援数日当到。三十日晓。提督先运粮饷大炮等于三十里外。抄骑兵伏于兵营西谷。平明诸军皆退屯。遣骑兵千余。驰骋于白莲岩下诸贼舶下碇之处。而贼亦不动。提督招四将及我国将官曰。我不可空坐度日。金总兵应瑞须抄鲜军及官兵。早趋东坪。一面剿贼。一面招出鲜民。翌月初六日。提督闻中路失利。多有忧色。即回军留四将。伏于毛火村。初七日。我国被掳人全以连报关白已死。家康召淸正还。今将撤回。提督二十三日。移屯庆州回永川。闻贼撤回。引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