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山城之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蔚山城之戰萬曆朝鮮之役期間由聯軍發動的攻打蔚山倭城(遺址位於今蔚山廣域市)的失敗戰役。第一次,明、朝聯軍在前兩天的進攻中順利,但隨后就陷入到圍城戰中,攻城不克,在之後日軍的援軍到來了,聯軍被迫撤退。第二次,由於日軍防禦依舊堅固外加另外一路明、朝聯軍遭遇了慘敗,明、朝聯軍主動撤退。

第一次蔚山城之戰[编辑]

第一次蔚山城之戰
萬曆朝鮮之役的一部分

明、朝聯軍圍攻蔚山城
日期萬曆廿五年(1597年)農曆12月23日至來年1月4日
地点
结果 日軍勝利[1]但日軍似胜非胜
参战方
大明
朝鮮
日本
指挥官与领导者
大明:
楊鎬
麻貴
李如梅
朝鮮:
權慄(受杨镐和麻贵管辖)
加藤清正
淺野幸長
太田一吉
蜂須賀家政
黑田長政
毛利秀元
吉川廣家
長宗我部元親
兵力
大明:40,000人[2]
朝鮮:10,000人
守城:16,000人
援軍:13,000+人(这是陆上援军数据)[3]水军,人数不详,战船至少数十艘(90+艘)
伤亡与损失
14,800[4][5]or此战明军阵亡1621人,伤2908人,朝軍則不詳,但多臨陣逃跑 8,000人以上[6]or15000人以上

1597年,日本建造一系列以防禦。日軍加藤清正部建造蔚山城以作為據點。明朝聯軍得知後,決定進攻此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十二月,楊鎬麻貴率領明軍三萬六千人(原有四萬人,但來到蔚山前分出了一些兵力去防守順天、泗川的日軍),權慄(受楊鎬麻貴管轄)率朝鮮軍一萬人,第一次攻打蔚山城。

十二月二十三日,此時蔚山城尚有一大部分未建完,不少日軍在城外駐紮,並無防備。明朝聯軍趁此機會以李如梅為先鋒攻之,日軍被打的大敗,被斬首者就有五百,其他首級被損害而不能割首的、逃亡時掉入旁邊的河流中溺死的、被火燒死的有幾千人。戰敗後的日軍退入蔚山南部城寨中據守。在西生浦的加藤清正得知消息後晚上乘小船來到了蔚山地區。

十二月二十四日,攻城的明朝聯将蔚山城团团包圍,攻下了城隍堂及太和江左右的城寨,斬首八百,焚溺死者不可勝計,日軍只剩下了兩三千人據守最後的島山城。

隨後的幾天裡聯軍數度對最後的島山城發起攻城,但被日軍火绳枪集中火力擊退。明朝聯軍傷亡慘重。

十二月三十日,島山城內的日軍由於饑餓和寒冷已危在旦夕,為了給援軍的到來爭取時間於是向明朝聯軍假裝求和。

不久,毛利秀元黑田長政等率援軍自西生浦趕來,長宗我部元親也率水軍前來支援。此時援軍兵力光陸軍兵力就達到一萬三千人,分為3隊,而水軍縂人數不詳,但至少有90艘戰艦。楊鎬、麻貴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為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於正月三日再次發起攻城。楊鎬、麻貴親自督戰,陣斬畏縮不前者,但明朝聯軍士氣已挫。而城中的日軍得知援軍到來後則士氣大振,彈飛如雨。明朝联军士气低落,遂下令撤军。[7]日軍毛利秀元黑田長政等見狀陸續出擊,追擊联軍。

蔚山之戰,明军阵亡1621人,伤2908人。[8]朝鮮軍總傷亡不詳,但臨陣逃跑者占半數以上。

第一次蔚山城之戰後,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蜂須賀家政等十三將聯名向豐臣秀吉提出放棄蔚山、順天梁山三個城,但被秀吉拒絕。後來丰臣秀吉迫於形勢,放棄了梁山、龜浦兩個城。

第二次蔚山城之戰[编辑]

第二次蔚山城之戰
萬曆朝鮮之役的一部分
日期萬曆廿六年(1598年)九月十一—十月初六
地点
结果 日軍勝利
参战方
大明
朝鮮
日本
指挥官与领导者
大明:
麻貴
朝鮮:
金應瑞(受麻貴管轄)
加藤清正
兵力
大明:24,000人
朝鮮:5,500人
10,000人

明、朝聯軍再次攻打蔚山倭城。此次明朝聯軍方面由麻貴率領。麻贵率領聯軍嘗試了幾次小規模的進攻,之后麻贵听到董一元这一路大敗的消息,感到了忧虑,因此而撤军。 [9][10]

有一個誤解認為麻貴在蔚山被加藤清正伏擊,但這是錯誤的,朝鮮史書大部分記載的是9月21日明軍伏擊了日軍,而不是日軍伏擊明軍。明軍在這次伏擊戰中斬首1級,除了斬級外日軍還有很多溺死者。

腳註[编辑]

  1. ^ 《宣祖实录》是夜二更, 分戶曹參議李時發, 在忠州馳啓曰: "當日有薊鎭巡撫衙門差官, 自南邊來過, 謂吳經歷曰: ‘天兵圍島山, 十日不得破, 而求援倭船, 多數來泊, 故不得已初四日解圍撤兵, 致到慶州’ 云。"
  2. ^ 《明史·卷259》: 鎬會總督邢玠、提督麻貴議進兵方略,分四萬人為三協,副將高策將中軍,李如梅將左,李芳春、解生將右,合攻蔚山。
  3. ^ (日語)「日本戦史・朝鮮役」,大日本參謀本部。
  4. ^ 'Korea Broadcasting System, "History Special Book Edition vol. 6" - Siege of Ulsan, p. 280'
  5. ^ (韓文)임진왜란 '울산성 전투도' 사진출력물 기증
  6. ^ (日語)「日本戦史・朝鮮役」,大日本參謀本部
  7. ^ 《宣祖实录》若解圍時事, 則巳時初, 傳令步兵及病傷之軍, 先爲流出, 未時末, 經理始撤帳幕。 令擺賽、楊登山之軍殿後, 一同出來, 船上之賊, 纔爲下陸, 擺、楊兩將, 還爲追逐, 斬八級, 賊退却。
  8. ^ 《东师奏报》阵亡千把总官张应元等二十一员,军兵青打哈等七百七十七名。阵伤回营身故官六员,病伤回营陆续身故军兵张四等八百一十七名。轻伤官军麻代等二千九百八员。
  9. ^ 《经略御倭奏议》麻贵将兵分投埋伏,计阻清正,不令西援;清正夜出,伏兵冲突进营,砍杀倭兵甚多,就阵获见解倭兵界磨及倭将化叱大里小如文,又烧焚岛山、后江、南集、粮寨房千余间,各贼赤身溺水者难以数算。
  10. ^ 《再造番邦志》麻贵统大兵。以副摠兵解生为先锋。攻淸正於蔚山。分屯步兵於新宁,义兴之间。薛虎臣兵一千我国兵一百留屯左水营。遣我国别将金应瑞於庆州。约以九月十九日。先攻温井之贼。会差官郝云贤报。中路附贼鲜民出来者众。提督招舌官曰。右道之贼有撤去之形。鲜民被掳者多出来云。今攻温井。鲜民必多死。尔持免死帖。往与吴,王二将相议。不必速进。十一日二更。解生,杨登山领六千兵趋蔚山。王国栋,颇贵率三千兵埋伏於路傍。子夜直前搏战。斩十七级。仍屯山上。二十一日。进军于庆州于朝驿。四更。提督先发标兵。解,杨,王,颇四将马兵阵于岛山相望山上。提督下营富平驿旧址。步兵屯于兵营旧址。挑选精骑邀战。贼乍出乍入。已而大出。与骑兵交战。千总麻云等领二百骑由箭滩到岛山。贼不意其至。仓黄奔逬。溺水死者甚众。只斩一级。尽烧房屋粮草。我国将官金应瑞亦於是日攻东莱温井之贼。斩数十级。提督令诸营各葺草房为屯守计。日出。游兵往来挑战。而贼坚守不出。天兵近城则放丸如雨。二十六日。提督令诸将变阵佯退。诱贼出城。而贼犹不出。二十九日。管拨军杨汝德报釜山贼援数日当到。三十日晓。提督先运粮饷大炮等于三十里外。抄骑兵伏於兵营西谷。平明诸军皆退屯。遣骑兵千余。驰骋於白莲岩下诸贼舶下碇之处。而贼亦不动。提督招四将及我国将官曰。我不可空坐度日。金总兵应瑞须抄鲜军及官兵。早趋东坪。一面剿贼。一面招出鲜民。翌月初六日。提督闻中路失利。多有忧色。卽回军留四将。伏于毛火村。初七日。我国被掳人全以连报关白已死。家康召淸正还。今将撤回。提督二十三日。移屯庆州回永川。闻贼撤回。引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