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病毒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歡迎來到病毒主題!

SV40病毒
SV40病毒

病毒是無法獨立生長複製、僅能在宿主細胞中複製的小型病原體,廣泛分布於地球上所有生態系動物植物真菌細菌古菌等所有生物皆會被病毒感染。第一個被發現的病毒是菸草鑲嵌病毒,由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迄今已有超過6000種類型的病毒得到鑑定。

病毒由遺傳物質DNARNA)和蛋白質衣殼組成,有些病毒還具有脂雙層構成的包膜,衣殼形狀常見者有螺旋形與正二十面體等,還有較複雜的複合型(如感染細菌的噬菌體)。病毒的大小一般僅有細菌的百分之一,介於10至300奈米間,大多無法以光學顯微鏡觀察,而需使用電子顯微鏡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將病毒基於遺傳物質種類和複製機制分為七種。

許多病毒可感染人類而造成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愛滋病SARS等疾病皆是病毒感染所致,不同的病毒的致病機制各異。疫苗接種抗病毒藥物可以預防、治療部分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具體起源過程仍未知,目前對此有許多假說,分別認為最早的病毒可能來自退化的小型細胞、從生物基因組中跳脫的DNA或RNA元件、或在細胞生命起源以前就已經出現。

精選病毒

鼠肝炎病毒
鼠肝炎病毒

鼠冠狀病毒(M-CoV)是乙型冠狀病毒屬的一種病毒,為該屬的模式種,屬乙形冠狀病毒屬支系A(即Embecovirus亞屬),一般以鼠癌胚抗原相關細胞黏附分子1英语CEACAM1(mCEACAM1)為受體感染鼠類細胞,包括感染小鼠的鼠肝炎病毒(MHV)與感染大鼠的大鼠冠狀病毒(Rat Coronavirus;RCoV),兩者皆分為許多不同病毒株,其致病毒力、傳播方式與侵染的組織種類皆有所不同,除感染呼吸道肝臟腸道外,還有感染神經組織者。鼠冠狀病毒為實驗小鼠實驗大鼠的重要病原,其中鼠肝炎病毒是感染人類以外動物的冠狀病毒中被研究最多者,為冠狀病毒研究的模式病毒,已被用作許多基礎與臨床研究的動物模型

病毒感染

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又稱皮蛇,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英语varicella zoster virus感染所致的疾病病毒性疾病,特徵為局部出現強烈疼痛的群聚皮膚水泡,典型病徵為在身體左側或右側或臉部呈現帶狀的水痘,水痘出現前二至四天會出現麻刺感拉丁語paresthesia或局部疼痛,紅疹通常會於二到四週內痊癒,然而有些人發生持續數月或數年的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英语postherpetic neuralgia,如果疹子擴散到眼部可能導致視力減損

初次感染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的患者可能會出現水痘。水痘痊癒後,病毒會潛伏英语virus latency神經元中,當病毒再度轉為活性,便會經由神經行遍全身造成疹子。引起病毒活化的危險因子包含年長、免疫功能低下、嬰幼期(小於18個月大)水痘病史。病毒如何滯留於人體或再次活性化的成因目前仍不清楚。未得過水痘的患者會在暴露於疹子病毒的情況下得水痘,但不會引起帶狀疱疹。帶狀疱疹疫苗英语shingles vaccine可降低50-80歲施打者一半的得病機率,也有助於降低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或再發時的嚴重度。當帶狀疱疹發病的最初72小時內,服用阿昔洛韦抗病毒藥物可緩和病情和減短病期。目前尚無證據顯示抗病毒藥物或類固醇對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有所影響。據估計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可能罹患帶狀疱疹,常見於年長者或兒童中,小於5%的人發病超過一次。帶狀疱疹被認為是歷史悠久的疾病,在阿拉伯語中被稱為「火之腰帶」,西班牙語中稱為「小蛇」,印地語中稱為「起大疹」。

疫情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疫情又稱SARS事件,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所引發的流行病疫情,在2002年11月至2003年9月间散布于29个国家和地区。疫情的原发疫源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廣東省顺德市。疫情造成全球超过8,000人感染,导致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774例病人死亡,此次疫情初期讯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掩蓋,有關訊息透過参与SARS治疗的医师網際網路SMS中國社會傳播,最终被世界卫生组织在视察时知晓,後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压力迫使中國黨政官員承認了疫情的嚴重性,並允諾與世界卫生组织充分合作。在疫情擴散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社会恐慌,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引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媒体的關注。

精選圖片

孟加拉國拉希馬·巴努是世上最後一位自然感染天花的患者。

圖片來源:Stanley O. Foster (1975)

語錄

推薦條目

相關新聞

世界各國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示意圖

2月26日:進行中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已在全世界造成超過1億1000萬人染病,其中超過250萬人死亡。WHO

2月18日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州有七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5N8亞型(均無症狀),此為首次發現H5N8感染人類的報導,過去認為此病毒株僅感染禽鳥,去年便造成大量雞隻遭到撲殺。WHO

2月14日幾內亞東南部的城鎮古埃凱英语Gouécké爆發新的伊波拉病毒疫情,共有7人確診。 WHO

2月7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再度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有1人確診感染。 WHO

2月4日肯亞裂谷熱疫情自去年11月爆發以來已造成32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 WHO

11月21日: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複合型單株抗體REGN-COV2 抗體組合英语casirivimab / imdevimab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英语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用於12歲以上的輕度至中度患者,本月稍早FDA已授予另一種單株抗體Bamlanivimab英语Bamlanivimab緊急使用授權。 FDA 1, 2

11月18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省伊波拉病毒疫情正式宣告結束,此疫情於去年6月爆發,共造成130人感染,其中55人死亡。 UN

你知道嗎?

傳記

莫里斯·希勒曼(Maurice Hilleman,1919年-2005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疫苗学家,被广泛誉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疫苗学家之一,他一生发明了超过40种疫苗,分别针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水痘脑膜炎肺炎流感嗜血杆菌等疾病或病原体。在“亚洲流感大流行期间,他发明的疫苗曾拯救了数十万人的生命。据估计,希勒曼发明的疫苗每年拯救约800万人的生命。2007年,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在对希勒曼的悼文中提道,在美国当前推荐接种的14类疫苗中,有8类是由希勒曼研发的,并认为希勒曼“也许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公共卫生人物。”

防治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是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德國麻疹)的疫苗,由三種疾病病毒的活性減毒性病毒混合而成,是以注射的方式施打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最早是由莫里斯·希勒曼默克藥廠時所研發。

最早特許的麻疹疫苗是在1963年問世,在1968年出現了改良版的疫苗。腮腺炎疫苗及風疹疫苗分別是在1967年及1969年發明的。1971年時這三種疫苗合併為三联疫苗,也就是麻腮风三联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在1971年獲得美國的許可使用,在1989年開始引入第二劑的施打。自從1970年代出現的最原始版本起,麻腮风三联疫苗開始在世界各地廣為使用,已在超過六十個國家使用,數量超過五億劑。

麻腮风三联疫苗一般是給兒童施打的疫苗,第一劑一般是在一歲時施打,在入學前(大約四到五歲)會再施打第二劑。第二劑是為了小部份(約2至5%)施打第一劑後對麻疹還無法完全免疫的人施打,使其建立免疫力,不過施打疫苗的時程會隨各國而不同。

分類

病毒的子分類

主題

任務

維基專題與相關主題

相關維基媒體計畫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