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地球科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主題首頁主題首頁  從哪裏開始從哪裏開始

地球科學主題

地球科學(英語:Earth science),指與行星地球有關係的所有的自然科學。這是涉及地球及其大氣的物理和化學組成的科學分支。 地球科學可以被認為是行星科學的一個分支,但歷史悠久。 地球科學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氣層,和生物圈四個主要研究領域,每個領域都進一步細分為更專業的領域。

地球科學研究有還原論(Reductionism)的,和有整體論(holism)的方法。 這也是對地球及其在太空中的鄰居的研究。 一些地球科學家們利用對地球的了解來定位和開發能源礦產資源。 其他人則研究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的影響,並設計保護地球的方法。 一些人利用他們對火山地震颶風等地球過程的知識來計劃不會使人們遭受這些危險事件影響的社區。

特色條目

1991年噴發後的皮納圖博火山

皮納圖博火山是一座層狀活火山,位於菲律賓呂宋島三描禮士打拉邦板牙三省的交界處,岩層主要由安山岩英安岩構成。1991年前,皮納圖博火山並不知名,而且受到嚴重侵蝕。當時它被茂密的樹林覆蓋,住有數千名矮黑族原住民,他們的祖先在1565年西班牙人征服菲律賓後從低地逃往山區。

1991年6月,皮納圖博火山爆發,是20世紀發生在陸地上第二大規模的火山爆發。這次爆發的火山爆發指數為6,與上一次已知的爆發相距450至500年(火山爆發指數為5),與上一次達到火山爆發指數6的爆發則相距500至1000年。這次爆發高潮被成功預測,火山附近的數以萬計居民得以及時疏散,但爆發引起的火山碎屑流、火山灰和後來由雨水觸發的火山泥流嚴重破壞了鄰近的地區,數千間房屋和其他建築物被摧毀,而旅遊業損失亦高達300億菲律賓披索。

火山爆發的效應蔓延至全球各地,火山噴出約100億噸的岩漿和2千萬噸的二氧化硫,為地錶帶來大量的礦物和金屬;又對平流層注入大量的氣溶膠,數月後,氣溶膠在形成一層硫酸霧,全球平均氣溫下降約0.5攝氏度臭氧層損耗亦短暫大幅增加。

優良條目

汶川大地震發生於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1秒,震央位於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附近、四川省省會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79千米處。根據中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達8.0Ms、矩震級達8.3Mw,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公里。地震烈度可能達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多個亞洲國家和地區。北至北京,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台灣、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汶川大地震共造成死亡人數達69227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後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亦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慘重的一次。

特色圖片

菲姆沃羅豪爾斯冰島南部的一個高地,位於埃亞菲亞德拉冰蓋和米達爾斯冰蓋之間,是一個著名的登山區域。2010年3月20日,埃亞菲亞德拉冰蓋火山從菲姆沃羅豪爾斯開始噴發。菲姆沃羅豪爾斯火山噴發在一周內就形成300米長的裂縫。之後向旅遊自然保護區索斯莫克蔓延。火山學家提出終止旅遊活動。圖為菲姆沃羅豪爾斯火山噴發。

分類

相關主題

維基媒體計劃

基本模板

維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