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澳洲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澳洲

Flag of 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Flag of 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Coat of Arms of 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Coat of Arms of 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Location on the world map

澳大利亞聯邦,通稱澳洲,是全球面積第六大的國家大洋洲最大的國家和南半球(僅次於巴西)第二大的國家。澳洲國土包括澳洲大陸,塔斯曼尼亞島以及數個海外的島嶼,面積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土覆蓋整個大陸的國家。與其隔海相望的東南近鄰是新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亞,北邊是巴布亞新畿內亞西巴布亞東帝汶

澳洲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陸,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陸板塊,也是地球上最大的島嶼。澳洲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烏魯汝。澳洲和美國是並列擁有世界自然遺產最多的國家,同時擁有極少數僅產於澳洲的珍貴動植物物種,如鴨嘴獸。澳洲是全球第12大經濟體,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排名世界第5,並被瑞士信貸集團列為世界財富中值最高的國家。澳洲的軍事支出排名世界第13。並在多項指數與排名例如生活素質,健康,教育,經濟自由度,公民自由度與政治權利中名列前茅。澳洲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是聯合國20國集團英聯邦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太平洋島國論壇的成員。


特色條目

沉着自信四人組是澳洲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隊的自稱,該隊在莫斯科舉辦的198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贏得金牌。四人組包括馬克·克里彼得·埃文斯馬克·托內利尼爾·布魯克斯,名義上由年紀最大的托內利領隊。四人都曾因紀律問題與該國游泳管理機構發生衝突,其中三人在游泳生涯期間曾遭受禁賽甚至開除處分。決賽槍聲響起後,澳洲首棒仰泳排名第四,比最快的蘇聯要慢一秒多,但第二棒埃文斯表現亮眼,是現場速度最快的蛙泳選手,幫助澳洲隊在比賽完成一半時趕到第二位;接下來臨時改游蝶泳的托內利把個人最好成績縮短近兩秒之多,隊伍與蘇聯對手的差距也控制在一秒範圍內;最終收尾的布魯克斯表現遠超之前成績比他好的蘇聯選手,從50米轉向時開始領先,雖一度被對手反超但很快就追上,最終以0.22秒優勢為澳洲隊收尾,拿下1972年奧運會後該國首枚奧運金牌。奧運會結束後托內利馬上退役,「沉着自信四人組」成為歷史。


精選傳記

受戰火蹂躪的香港大學
受戰火蹂躪的香港大學

賴廉士爵士(1898年-1977年),來自澳洲香港生理學家軍人大學行政人員,他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指揮英軍服務團,戰後在1949年至1964年出任第六任香港大學校長,是港大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校長。賴廉士早年曾經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退伍後於1919年入讀墨爾本大學,主修醫學。他在1922年以羅德學人身份前往牛津大學深造,自1928年起歷任香港大學生理學系主任、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和香港政府醫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後,賴廉士一度淪為戰俘,但旋於翌年1月成功逃脫,並在同年7月於廣東曲江創立英軍服務團,主要負責在華南地區蒐集情報、營救身處香港的人士、以及把藥物和其他必要物資偷運到香港的集中營內。二戰完結後,賴廉士返回香港大學任教,在港大校長任內,他協助把大學從戰後百廢待舉的局面恢復過來,使大學的規模得以急速擴展。賴廉士生前多次獲英廷授勳,以表揚他在戰時和對港大發展的貢獻。

分類


精選圖片

200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禮
200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禮

第二十七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2000年9月15日至10月1日在澳洲悉尼舉行,此乃奧運史上,繼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後第二次由澳洲舉辦之奧運會,亦為南半球所舉辦的第二次奧運會,全球199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28個大項、300個小項的角逐。該屆奧運會主題曲為澳洲女歌手Tina Arena主唱的「The Flame」。本屆奧運會中獲得獎牌數最多的五個代表團分別是美國、俄羅斯、中國、澳洲和德國。

Photo credit: Robert A. Whitehead

你知道嗎?

歡迎參與

條目請求:
需要擴充或翻譯的條目:
需要專家關注

相關專題

WikiProjects
澳洲專題

此專題是旨在協調澳洲相關條目的翻譯與撰寫,和相關的討論。

有關主題

什麼是維基專題?

主題

維基媒體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清除伺服器快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