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互聯網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互聯網主題

互聯網(英語:Internet),又稱網際網路,或音譯因特網英特網,是網絡與網絡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絡,這些網絡以一組通用的協定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絡。這種將電腦網絡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絡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絡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絡。互聯網並不等同萬維網,萬維網只是一建基於超文字相互連結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

單獨提起互聯網,一般都是互聯網或接入其中的某網絡,有時將其簡稱為網絡the Net)。對互聯網的使用通常稱之為「上網」、「衝浪」(web surfing)、「瀏覽」或「漫遊」,而使用互聯網的人則稱之為網民或是網友

典範條目


巴士阿叔事件發生於2006年4月27日,在香港的一輛巴士上發生的罵戰,過程被旁觀乘客拍攝後上載到網絡上,引起大量網民的關注,及後續對事件的惡搞

故事主角「巴士阿叔」又稱「巴士判官」、「公車大叔」或「巴士大叔」,是實況影片《林尚義聲線高壓呀叔搭巴士途中問候後生仔》中的中年人(陳乙東),該影片由香港人方穎恆巴士上用手機偷拍,在片中巴士阿叔以強烈措詞高聲斥罵青年何銳熙2006年短片被放上網站後,迅速在香港網絡上流傳,經網民討論及修剪後,逾50個不同的修剪版本在免費短片存放空間YouTube流傳,總收看次數在不足一個月已超越700萬次。

片中罵人的詞語「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未解決」等,成為香港一時新興的流行用語。網友及廣告商利用短片的話題,推出精品及宣傳包,事件逐漸引起傳媒廣泛關注,海外報章通訊社紛紛轉述,有香港傳媒一度懸賞10,000元追尋巴士阿叔。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巡視元朗區時,亦向地區官員查詢有關巴士阿叔的訊息。受到各界熱議,站在鎂光燈之下,也被連鎖網吧相中,為香港一網吧集團Cyols作為宣傳代言人,名利雙收。

他為香港網站Uwants形象代言人,為Uwants網站建立「巴士阿叔」的形象:粗口、不計較禮貌、高聲鬧人,自我中心,不理別人。

更多關於「巴士阿叔事件」……


特色圖片

作者:SColombo

Leet(L337, 3L337, 31337, leetspeak, eleet, Leetors, L3370rz或1337),又稱黑客語,是指一種發源於歐美地區的BBS線上遊戲黑客社群所使用的文字書寫方式。通常是把拉丁字母轉變成數字或是特殊符號,例如E寫成3、A寫成@等。或是將單字寫成同音的字母數字,如to寫成2、for寫成4等等。

更多關於Leet……

維基專題

WikiProjects


互聯網分類互聯網專題 (WikiProject Internet)

有關主題

什麼是維基專題?

歡迎參與

歡迎參與

特色人物

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布林(英語:Sergey Mikhaylovich Brin,俄語:Серг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Брин,1973年8月21日-)是一位蘇聯出生的美國猶太裔電腦工程師企業家,並與拉里·佩奇合作建立以搜尋引擎和線上廣告技術聞名、世界最大的網絡公司Google

布林出生在蘇聯,大約在6歲時與父母移居至美國,之後於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上學,並沿着其祖父與父親的腳步學習數學,同時雙修了電腦科學。畢業後,謝爾蓋進入史丹佛大學。不過,布林在史丹佛攻讀博士期間選擇了休學,與在史丹佛結識了拉里·佩奇。兩人開始使用宿舍裏廉價的主機,應用布林所設計的數據探勘系統為基礎,試圖編寫出一個卓越的搜尋引擎。隨着這項計劃越來越有成功的可能性,兩人遂先暫停其在史丹佛的大學學業,在從蘇珊·沃西基(後成為Google進階副總裁)借來的車庫裏持續發展Google

你知道嗎


基本話題

分類

特色內容

典範條目

優良條目

特色圖片


主要話題

相關主題

其他主題

電腦和資訊科技工作列

專頁電腦和資訊科技專題首頁軟件專題首頁蘋果公司專題首頁 電腦和資訊科技主題首頁 自由軟件主題
微軟主題 蘋果公司主題 Google主題 Android主題
訊息公告欄及討論區條目分類小作品統計

維基媒體計劃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取得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