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题
欢迎打开时间之门!

从左上角顺时针开始:沙漠中的共和联邦军队;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国平民;冬季攻势中的苏军;载人的日本飞机准备起飞;在柏林作战的苏军;一艘受到攻击的德国潜艇。
从左上角顺时针开始:沙漠中的共和联邦军队;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国平民;冬季攻势中的苏军;载人的日本飞机准备起飞;在柏林作战的苏军;一艘受到攻击的德国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过规模最庞大、伤亡最惨重、破坏性最广泛的全球性战争,交战双方分别是以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等国组成的同盟国,以及由德国日本意大利军国主义国家所组成的轴心国集团,在战争进展到最为激烈时全世界有近61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这次战争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整整有超过1亿多名军事人员被动员并参与这次军事冲突,并且估计有19亿以上的人口因而被卷入战争之中。主要的参战国纷纷宣布进入总体战状态,几乎将自身国家的经济、工业和科学技术应用于战争之上,同时也将民用与军用的资源合并以方便统筹规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部总计造成将近5,000万至7,200万人因而死亡,占了当时世界总人口(约19亿7千万)3.18%左右的比例,这也让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了人类历史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此外根据估计在战争期间导致近13,850亿美元的钱财损失,并且造成大量房屋、工厂、农庄、铁路和桥梁则受到程度不一的破坏。

尽管在战争爆发前由于主张军国主义之轴心国集团的举动各地便爆发不少军事冲突,这包括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爆发的殖民地战争、以及中国与日本展开的军事冲突等,但绝大多数学者仍然以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导致欧洲战场爆发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战火立刻遍及到欧洲、亚洲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五大洲,同时交战双方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最后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而宣告结束,由同盟国集团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战争结束后苏联美国分别发展成为超级大国,进而造成之后长达45年的冷战,而为了避免之后爆发这类大规模军事冲突使得世界各国一同成立了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自决风气也促使亚洲与非洲展开许多非殖民化运动,但另一方面欧洲则开始追求各国之间的紧密合作

特色条目

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
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

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英国为了抵抗可能发生的德军入侵行动,而于1940年和1941年间投入大量军事和民间成员所做出的准备,这包括有自法国敦刻尔克战役中撤退的英国远征军、正在重新动员的英国陆军以及民间人士兼职的英国国土警卫队。其中在这期间英国政府建立了英国国土警卫队,并在英国全境修建了防御工事,并且认为英格兰南部地区为之后可能爆发的战场。在缺少重型装备的情况下,英军需要将手中的一切可用资源运用到极致。由于在不列颠空战中战败,德国为入侵英国而开展的海狮计划遭到了无限期的推延。英国也就没能在其本土与德国陆军展开战斗。今天,英国修建的大部分防御工事都已消失,只有一些加固过的混凝土工事还较常见。

军事冲突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也被称为瓜达尔卡纳尔岛战事或简称瓜岛战役,代号为瞭望台行动,是同盟国部队(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于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和周围的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以保护美国澳洲新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这是在科科达小径战役实施数个月后,盟军对大日本帝国实施的第2个主要攻势。瓜达尔卡纳尔是中途岛之后日本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一起,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雷伊泰岛战役
雷伊泰岛战役

雷伊泰岛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军队在麦克阿瑟将军领导下,于1944年10月17日12月31日进攻位于菲律宾中部雷伊泰岛之战役,以消灭由日军山下奉文大将指挥的日本军,此战役为解放整个菲律宾群岛、建立菲律宾之民主及结束日本在菲律宾3年多之统治拉开叙幕。雷伊泰岛战役是美国人解放菲律宾的第一步及决定性的行动,美军在此战役付出了损失15,584人的代价,其中3,593人死亡。日军在此战役中估计付出了80,000人之代价,损失极其惨重。总之,日本在雷伊泰岛战役的损失是决定性的,日本被赶出菲律宾群岛令盟军能切断日本的外来资源供应,盟军结束太平洋战争的希望快将实现。

武器装备

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使用的单兵肩扛式火箭发射器的绰号,也称Stovepipe。巴祖卡是第一代实战用的单兵反坦克装备。巴祖卡使用固体火箭作为推进器,弹头为高爆和高爆反坦克弹头,能够摧毁装甲车机枪工事,射程超出手榴弹手雷的投掷范围。因为其管状外形类似于一种名叫巴祖卡的喇叭状乐器而得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北非战场中缴获到一些巴祖卡火箭筒,他们马上就发现了巴祖卡在战场上的作用并开始着手仿制。德国设计师将弹头直径增加到88毫米(还有一些小的改动)并在德军中推广使用,这种武器被称作坦克杀手。由于新奇且易于识别,“巴祖卡”在军事术语中常常代指肩扛式火箭发射器。

海上军舰

大和号战舰
大和号战舰

大和号战舰大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亦是大舰巨炮主义的象征。舰名命名的由来是奈良县的旧国名大和国。大和于太平洋战争开战前竣工及服役。其后,担任了联合舰队旗舰的任务。后来,旗舰的任务被从大和的基础上改良了司令部设备的同型武藏取代。1945年4月7日,大和由于被直击弹击中,导致舰上发生火灾及对空武器被破坏。再者美军装备的高性能炸药鱼雷并集中攻击大和左舷的结果,是令其丧失复原性及操控性。后部注排水控制室被破坏,令注排水十分困难。而后部操舵室更已完全损毁。在14时23分横转并沉没。现在的大和,在长崎县男女群岛女岛南方176千米,在水深345的地方。

航空武器

胖子
胖子

胖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日本长崎投掷的原子弹的代号,这是继小男孩原子弹后第二个投入战争使用的核武器,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顺利核爆的装置。它长3.25米,直径五英尺,重4,545公斤。最早原本是将原子弹投掷目标设在小仓市,但是由于当地上空的天气过于恶劣而只好改在长崎。1945年8月9日,即广岛首枚原子弹爆炸后3天,由查理士·斯文尼驾驶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博士卡”在长崎上空9,000投下。在日本当地时间早上11时02分,在550米高度爆炸。其释放的能量约相等于2.1万公吨的TNT烈性炸药,即大概为8.4 ×1013 焦耳,比投掷在广岛的首枚原子弹稍多。尽管炸弹偏离预设的起爆点而没有达到其最大杀伤力,但是估计有40,000人在和爆炸第一时间便瞬间死亡,另外还造成25,000人轻重伤。

二战拾遗

二战历史上的今天

同盟国传记

杨慕琦爵士是英国资深殖民地官员。1886年6月30日生于英属印度1909年1928年间于锡兰任职,官至首席助理辅政司兼锡兰行政局秘书,后来先后于塞拉利昂巴勒斯坦托管地服务,期间曾任塞拉利昂护督及署任巴勒斯坦高级专员1933年1938年出任巴巴多斯总督,期间推行不少改革,贡献良多。在1941年9月,杨慕琦获委任为第21任香港总督,惟日本随后在同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继而入侵香港,最终杨爵士在12月25日向日军投降,沦为战俘,开展了香港3年零8个月艰辛的“日治时期”。大战在1945年8月结束后,杨慕琦没有立即复任港督,而香港事务则暂由军政府打理,直到他在1946年复任港督。战后杨慕琦爵士试图在任内于香港推行“杨慕琦计划”,试图改革香港政治,但碍于中国大陆局势不稳,方案以流产告终。杨慕琦卸任港督以后,选择退休,未有再出任公职,晚年退居于英国英格兰温彻斯特,最后在1974年5月12日逝世,享年87岁。

轴心国传记

费多尔·冯·博克
费多尔·冯·博克

费多尔·冯·博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陆军元帅。二战爆发后,波克先于1939年入侵波兰的行动中指挥北方集团军;1940年,波克再于西线攻势中指挥B集团军;1941年,波克再度担任中央集团军司令,为入侵苏联的作战——“巴巴罗萨行动”的主力。在苏德战争爆发初期,波克指挥中央集团军完成了数个重大的包围与歼灭会战,俘虏与击溃超过百万名苏军,但到了1941年9月,中央集团军在波克的反对下被抽调装甲部队至其他战线,延迟了对苏联首都莫斯科的攻击时间,使苏军得以组织、集结部队和设置防线,当地的冬季亦到来,而德军莫斯科前线部队并未获得冬季装备,攻击力度尽失。1942年初,波克再度出任南方集团军总司令,后又为B集团军司令,指挥蓝色行动,但到了7月13日,波克因部队进展过慢,引起希特勒不满而被免职,从此便再未获启用。

二战分类

分类拼图
分类拼图

其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