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拜占庭帝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罗马帝国
Imperium Romanum
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

展示拜占庭帝国疆域变化的动态图片

东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于公元286年实行东西分治后,于原帝国东部(相对于西部的西罗马帝国)分离出的政权;其被当时的西欧世界视为有别于古罗马的新政权,故其灭亡后西欧学界普遍称之为拜占庭帝国。然而其国祚一千余年期间仍自称罗马帝国拉丁语Imperium Romanum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Ῥωμαίων 转写:Basileía Rhōmaíōn)、公民皆自认为罗马人(中古希腊语Ῥωμαῖοι 转写:Rhōmaîoi),而非“拜占庭人”或“希腊人”。帝国位于欧洲东南部,领土曾包括三大洲的亚洲西部非洲北部,是古典时代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时期称其为lǐn

关于帝国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东罗马帝国虽然文化上有变化,但名义上就是原罗马帝国存续下来的政权。主流观点之一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东罗马帝国开始的标志。另一主流观点认为,395年最后一位统治整个罗马帝国的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的去世,标志东罗马帝国的开始。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分治)为东罗马帝国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东罗马帝国起始的标志。 (阅读全文……

特色条目

君士坦丁堡城墙是一道围绕并保护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石墙,城墙自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建都以来已存在。君士坦丁堡城墙经历过无数的加建及修补,是现存的古代要塞体系,也是世上最复杂及最精密的要塞体系之一。

城墙最初是在君士坦丁一世在位时兴建,全方位地环绕着新都,防御来自陆路及海路的攻击。随着城市扩张,一道被称为狄奥多西的新城墙在五世纪动工兴建。虽然城墙的某些部分略欠精巧,在部署得当的情况下,君士坦丁堡城墙在任何中世纪时代的围攻下都坚不可破,有效地在阿瓦尔人阿拉伯人罗斯人保加利亚人等的围攻下保护君士坦丁堡及拜占庭帝国。直至攻城火炮的出现,使得君士坦丁堡城墙不再是神话般难以攻破。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城市失陷据称是因为奥斯曼帝国军队打通了其中一道城门,并非城墙被突破。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君士坦丁堡城墙大抵都能维持原状。直至十九世纪,城市的发展已超出中世纪时的城界,部分城墙被移除。纵使君士坦丁堡城墙在此后日久失修,城墙的许多部分至今依然屹立。1980年代,一个大规模的复原计划开始启动,使游客能够鉴赏其原貌。

相关人物

巴西尔二世,绰号“保加利亚屠夫”,马其顿王朝东罗马帝国皇帝(976年-1025年在位)。他从960年就已经是共治的统治者,在其父罗曼努斯二世963年去世之前巴西尔二世就和弟弟君士坦丁八世已经被加冕为共治皇帝,但在巴西尔二世成为皇帝之前,皇位归属于两位将军,尼基弗鲁斯二世约翰一世。而巴西尔的舅祖父巴西尔·拉卡潘努斯则在985年之前实际统治着拜占庭,之后巴西尔二世才真正掌握帝国40余年。在巴西尔二世统治时期,中世纪的拜占廷帝国达到极盛状态。

巴西尔二世是拜占廷皇帝罗曼努斯二世之子,其母狄奥法诺有亚美尼亚血统。960年,巴西尔被他的父亲确定为皇位继承人。但当罗曼努斯二世在963年去世时,巴西尔年仅5岁,因此他与其弟君士坦丁都因年龄太小而被暂时排除了继承皇位的可能性。狄奥法诺皇后与帝国的一名主要将领尼基福鲁斯·福卡斯结婚,之后尼基福鲁斯获得皇帝的地位。尼基福鲁斯二世于969年遭到谋杀,谋杀者约翰一世·齐米斯基斯继承他的位置进行统治。约翰一世死于976年,此时巴西尔二世已经长大成人,于是他无争议地登上了皇位。

主题

相关专题

刷新服务器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