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拜占庭帝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罗马帝国
Imperium Romanum
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

展示拜占庭帝国疆域变化的动态图片

东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于公元286年实行东西分治后,于原帝国东部(相对于西部的西罗马帝国)分离出的政权;其被当时的西欧世界视为有别于古罗马的新政权,故其灭亡后西欧学界普遍称之为拜占庭帝国。然而其国祚一千余年期间仍自称罗马帝国拉丁语Imperium Romanum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Ῥωμαίων 转写:Basileía Rhōmaíōn)、公民皆自认为罗马人(中古希腊语Ῥωμαῖοι 转写:Rhōmaîoi),而非“拜占庭人”或“希腊人”。帝国位于欧洲东南部,领土曾包括三大洲的亚洲西部非洲北部,是古典时代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时期称其为lǐn

关于帝国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东罗马帝国虽然文化上有变化,但名义上就是原罗马帝国存续下来的政权。主流观点之一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东罗马帝国开始的标志。另一主流观点认为,395年最后一位统治整个罗马帝国的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的去世,标志东罗马帝国的开始。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分治)为东罗马帝国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东罗马帝国起始的标志。 (阅读全文……

特色条目

圣索菲亚大教堂,现名阿亚索菲亚清真寺,是位于现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宗教建筑,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长历史,因其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是一幢“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

索菲亚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神圣智慧,希腊语全名是“Ναός τῆς Ἁγίας τοῦ Θεοῦ Σοφίας”,解作“上帝圣智教堂”,教堂供奉在正教神学里的耶稣。大教堂称为“圣索菲亚”(Ἁγία Σοφία),是特别献给天主圣智的那一位,即为耶稣基督。这种对耶稣的称呼可能源自使徒保罗对基督的描绘,哥林多前书1:24 “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 犹太人、 希腊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Σοφία)”。

在该教堂伫立的地点曾经存在过两座被暴乱摧毁的教堂,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第三所教堂。在拜占庭雄厚的国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的这所教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其建造。刚竣工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正教会牧首巴西利卡形制的大教堂,在1519年被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取代之前圣索菲亚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相关人物

狄奥多拉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王朝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妻子皇后。和丈夫查士丁尼大帝一样,她也被东正教教会封为圣人纪念日为11月14日。

狄奥多拉的名字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上帝的赠礼”,她出生于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一个具有塞浦路斯血统的希腊家庭,处于拜占庭社会最低的阶层,父亲阿卡修斯是塞浦路斯本地人,是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竞技场内的驯师;母亲是舞女兼女演员,名字没有记载。

她有天生过人实务智慧,与查士丁尼共同为保守古旧的政权加上新动力。532年的尼卡暴动中,城堡大火,乱军逼近皇宫之际,查士丁尼差点要弃皇宫逃命,狄奥多拉令他恢复勇气。她拒绝逃命——宣布准备殉身与皇宫共存亡。因为她的坚定,暴乱终结,而查士丁尼的政权得以保存。

548年狄奥多拉死后,查士丁尼失去贤内助,变得意气全失、优柔寡断。而查士丁尼晚年的政策转变也颇有可能跟狄奥多拉之死有关。

主题

相关专题

刷新服务器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