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拜占庭帝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羅馬帝國
Imperium Romanum
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

展示拜占庭帝國疆域變化的動態圖片

東羅馬帝國羅馬帝國於公元286年實行東西分治後,於原帝國東部(相對於西部的西羅馬帝國)分離出的政權;其被當時的西歐世界視為有別於古羅馬的新政權,故其滅亡後西歐學界普遍稱之為拜占庭帝國。然而其國祚一千餘年期間仍自稱羅馬帝國拉丁語Imperium Romanum希臘語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中古希臘語Βασιλεία Ῥωμαίων 轉寫:Basileía Rhōmaíōn)、公民皆自認為羅馬人(中古希臘語Ῥωμαῖοι 轉寫:Rhōmaîoi),而非「拜占庭人」或「希臘人」。帝國位於歐洲東南部,領土曾包括三大洲的亞洲西部非洲北部,是古典時代中世紀歐洲歷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時期稱其為ㄌㄧㄣˇ

關於帝國的起始紀年,歷史學界仍存有爭議,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東羅馬帝國雖然文化上有變化,但名義上就是原羅馬帝國存續下來的政權。主流觀點之一認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羅馬羅馬帝國政治中心東移,是東羅馬帝國開始的標誌。另一主流觀點認為,395年最後一位統治整個羅馬帝國的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的去世,標誌東羅馬帝國的開始。德國東羅馬學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這位皇帝首次將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半分治)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紀年。其他觀點分別以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紀(希臘化開始)和8世紀(希臘化完成)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標誌。 (閱讀全文……

特色條目

迪沃爾條約安條克公國博希蒙德一世拜占庭帝國阿萊克修斯一世於1108年十字軍東徵結束後所簽訂的條約。此條約以拜占庭帝國的堡壘迪沃爾為名,它本是用於規定安條克公國成為拜占庭帝國的附屬國,但是拜占庭帝國並沒有在短期內強行實施此條約。

早在十字軍第一次東征時,在君士坦丁堡聚集的十字軍都承諾在歸來的時候把他們所征服的土地都歸於拜占庭帝國。博希蒙德一世是阿萊克修斯一世的舊敵羅伯特·吉斯卡德之子,因此他在東徵結束後將安條克公國所屬地域納入他自己的統治。阿萊克修斯起初並不承認博希蒙德的合法統治權,於是博希蒙德試圖在歐洲尋找幫手,並與阿萊克修斯所部展開了戰爭。阿萊克修斯很快就擊潰了博希蒙德,迫使博希蒙德投降,並在他的駐地迪沃爾和博希蒙德簽訂了條約。

根據條約的規定,博希蒙德同意成為拜占庭帝國的藩屬並隨時在帝國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作為回報,他被封為安條克公爵及奧古斯都,可以把他的爵位傳承給埃德薩伯爵。簽訂完條約後,博希蒙德撤退至阿普利亞並逝世於那裡。博希蒙德的繼承者,時攝政安條克公國的坦克里德不承認此條約。安條克在1137年短暫地再度納入拜占庭帝國,不過直到1158年它才徹底臣服於帝國。

相關人物

海倫娜·坎塔庫澤娜拜占庭皇帝約翰五世的皇后。

海倫娜是約翰六世·坎塔庫澤努斯之女。1341年安德洛尼卡三世去世後,年幼的皇子約翰五世·帕里奧洛格斯繼位為拜占庭皇帝,約翰六世則作為攝政職掌帝國政務。此後約翰六世發動內戰以期奪得皇位,最終雙方於1347年修好,約翰六世承認約翰五世為共治皇帝。作為修好的見證,約翰六世將女兒海倫娜嫁給約翰五世。不過和平僅維持了數年,在貴族的幫助下,她的丈夫約翰五世於1354年親政,她的父親則被迫退位。

1376年,海倫娜之子安德洛尼卡四世推翻了他父親約翰五世的皇位,並將他的兩位弟弟狄奧多爾、曼努埃爾和他父親一同關入牢中。海倫娜曾想居中調解,然而未果。1379年三人從牢中逃出,安德洛尼卡四世認為是海倫娜所為。在奧斯曼蘇丹穆拉德一世威尼斯共和國的幫助下,約翰五世重新奪得皇位。安德洛尼卡四世被迫逃到加拉塔,並將他母親海倫娜以及海倫娜年邁的父親約翰六世與兩位姊妹作為人質。當1381年約翰五世與安德洛尼卡四世簽訂和約後,她回到了君士坦丁堡。1391年丈夫約翰五世去世後,海倫娜成為了一名修女,並最終於1396年逝世。

主題

相關專題

清除伺服器快取